县发展现代化城郊农业工作情况总结.docx
县发展现代化城郊农业工作情况总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以加快打造农产品供给、休闲观光、农业科普“三大基地”为重点发展现代化城郊型农业,积极探索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成效和不足我区虽农业占比只有2.2%,但基于原材料资源和区位平台等产业基础优势,我区现代化城郊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获评全省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区现代化城郊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规划布局相对滞后。全区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现代化城郊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农民居住区、农田分布零散交错,农业生产用地难以大规模集中连片,不利于农业项目招引落地,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二是产业质效不高。缺少影响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和特色农业品牌,行业协会、大型现代化农场、合作社严重缺乏,对农民增收帮助性、促进性较弱,对乡村农业发展带动力不强;三是产业链条不长。缺少农业新业态产业,农产品供给、休闲观光、农业科普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之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农业产业辐射力不强。二、工作举措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以村为单位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村经济组织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提升全区土地流转率,切实改变农业生产低小散的局面。在加大土地流转,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的基础上,加快构建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城郊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体系,加强与高端资源对接,围绕农产品供给、休闲观光、农业科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化城郊农业产业链,高标准统筹编排全区农业产业规划。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用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等农业农村部重点扶持的28个项目,并在我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农业发展激励办法,鼓励吸引企业家、科研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能人大户等群体投身农业发展,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进而兴办或入股企业,提高发展乡村产业的能力。三是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培育新业态和龙头农业产业。围绕“三大基地”建设,按照“产业链延伸、上中下游一体”的思路,聚焦新业态农业产业、瞄准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招引一批质态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同时充分利用我区食品博览会平台以及我区加快打造数字化农业契机,加快形成生产、销售、展示、服务、农旅的线上线下双结合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区现代化城郊农业品牌,增强品牌辐射力和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三、下一步打算我区将紧紧围绕“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为主线,推动郊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农业富区”。立足城郊型农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强优势补短板,着力在丰富市民“菜篮子”产品供应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补链、延链效应。农旅融合加速推进,环城旅游景区景点点面结合、穿珠成线。将*村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以*公园沿线休闲采摘游、*风景区沿线农家乐乡村游、*村沿线特色风情游、*花海和*山自然风光游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产业带,沿线农民结合旅游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果蔬采摘产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