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
资源ID:623084
资源大小:63.49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咸阳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docx
咸阳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第一章“十三五”完成情况1-服务业发展强劲,增速跑嬴GDP2一业态门类齐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3-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特色日益彰显5-创新新型业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5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环境6第一节国际、国内环境6第二节省情分析7第三节市情研判81 .服务业结构优化不足82 .服务业创新动能不足93 .规上企业数量偏少9第三章“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坚持原则101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102 .坚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发展103 .坚持产业融合,区域集聚发展114 .坚持扬长避短,统筹城市一体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一)总体目标12(二)具体目标12第四章“十四五”关键举措及重点任务14第一节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咸阳特色服务体系141.深化改革,创建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143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164 .深化供给恻结构性改革165 .促进行业协同融合发展176 .加强数据赋能177 .完善基础设施198 .创新体制机制20第二节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201 .升级现代物流业202 .提升现代金融业233 .壮大商务服务业254 .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275 .培育外包服务业296 .拓展信息服务业307 .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31第三节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311 .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312 .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333 .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业344 .持续提升商贸服务业375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396 .擦亮叫响特色餐饮业397 .积极培育幸福产业408 .完善教育服务业429 .创新发展社区服务业43第五章保障措施44(一)坚持组织领导44(二)强化要素保障44(三)加强统计监测45咸阳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是咸阳市乘势而上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总结“十三五”的基础上,对咸阳市服务业进行研判,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厘清“十四五”时期服务业的基本思路,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依据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各行业发展规划、县域发展规划,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规划,特制定咸阳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规划实施期2021年一2025年。第一章“十三五”完成情况“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使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显著增加,进入全面跃升的新阶段,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和核心引擎,为“十四五”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一服务业发展强劲,增速跑赢GDP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多措并举推进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咸阳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以及人才专项政策措施,营造了“差异竞争、开放共享、行业细分、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服务业“量质齐升”,总量逐年增大,增加值2020年达到893.3亿元,并且跑赢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20年达到40.5%,创历史最高水平,第三产业占比较“十二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服务业贡献度大幅提升,全面完成“十三五”计划。“十三五”咸阳市GDP及服务业发展表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生产总值三产占比2015657.691925.7734.15%2016724.262025.6435.75%2017725.011916.6037.83%2018815.812135.4538.20%2019879.542195.3340.06%2020893.312204.8140.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省第2。先后获得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和“国际面食之都”殊荣。兴平、彬州、礼泉、泾阳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彬州拜家河村入选“中国最美乡村”。乾县荣获“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永寿县、旬邑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咸阳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称号,武功荣获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百强县(区)和“互联网+农业”十大标杆县称号,“红五月”欢乐购、茯茶养生文化节、国际风筝节日益响亮,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礼泉县白村2017年被住建部授子“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授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礼泉县烽火村2017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峰火村被住建部等6部(局)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81.6亿元,分别较“十二五”增长28.6%、31.4%o一一业态门类齐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优势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引进龙头企业宝湾物流,物流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养老托幼、远程医疗、线上课堂、网上办公、共享、会展、康养、游学旅游以及文化体育等新消费业态,拉动消费,畅通内循环;依托丰富的中医保健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引导市场深耕“银发经济”;高科技服务行业发展迅猛,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7个,截至2019年底,建立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或省级技术检测认证机构14个、省级企以上业技术中心38个。咸阳市现有各类企业服务机构99家,其中国有23家,民营76家,按行业划分融资类16家、人才服务类9家、管理咨询类15家、商协会14家、法律类8家、其它类别37家。市县两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4家,省示范服务平台9家,国家级示范服务平台3家。建设省级双创基地9个建设标准化厂房90万平方米。高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贡献突出。金融担保、金融租赁、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发展良好,截止2019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26.58亿元。保险主体机构46家,有21家融资担保公司,提供生产性设备租赁的企业270余家。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业态门类日臻齐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一一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特色日益彰显以市区为中心,各县市为节点布局各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行以咸阳市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长武创鑫商务秘书服务有限公司、陕西聚优悦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商务服务中心数十个,改善消费环境,优化城乡流通网络。统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培育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电商物流、大宗商品物流贸易等新业态,支持引进全链条配送、多式联运龙头项目,依托宝湾国际物流等基地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三原陕西华阳物流被认定为陕西省示范物流园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增强。金融担保、金融租赁、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均有分布。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旅游业态齐全,全市形成以旬邑、淳化、泾阳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礼泉、兴平为代表的乡村旅休闲旅游,以咸阳市区、兴平、乾县、三原、彬州、礼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永寿、淳化、泾阳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空间格局。一一创新新型业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贯彻落实“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累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10万人次。全国第三方大平台注册的网店突破63000家,2019年交易额突破140亿元。武功、泾阳、三原、旬邑、淳化、长武、永寿、彬州、礼泉九县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功荣获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百强区县和“互联网+农业”十大标杆县。“咸阳引领、西部争先、全国知名”的“咸阳电商模式”受到了广泛认可。电子商务保持高速增长。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环境第一节国际、国内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各国贸易摩擦呈升级之势,经济复苏步伐分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方面,世界权势对比的变化、发展方式的危机、气候变化的未知性、新科技革命的“风暴”,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同时增加了电商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服务投资贸易全球化,全球服务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另外,国际经贸新规则制定的焦点逐渐转向服务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业创新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2020年,我国将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另外,在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各国劳动就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服务业是最有潜力的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就业占比高达75%左右。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服务业的就业贡献将进一步提升,其劳动就业主渠道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都在不断攀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全面嵌入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链上的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服务工业化”和“工业服务化”两种趋势同时存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发展还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束缚较多,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障碍。第二节省情分析陕西作为我国教育和科技大省,必然要在“新基建”和新技术革命中凸显“抢跑效应”。“新基建”将加速服务业数字化进程继而向全产业链渗透,网络与数字技术正沿着服务产业链向上下游相关企业延伸,通过数据的打通实现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激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关中地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打造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发展基础。第三节市情研判“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陕西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以及逐步显现的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外溢效应等红利叠加,为咸阳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市经济新动能成长提速,发展重心转换加快。咸阳作为大西安的核心板块,跨入与省会西安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新时期。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业结构优化不足第三产业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但服务业结构优化不足,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低;附加值低、发展空间有限的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娱乐业、教育、文化艺术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总量上的弱势成为制约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阻力。截止2020年末,服务业占比42%,低于全省45.8%的平均水平,处于全省靠后位置。2 .服务业创新动能不足咸阳市处于大西安商贸副中心,仅能承接大西安部分外溢产业,服务业面广、数量多、规模小,没有形成集群效应。硬核科技缺位,内生创新驱动力不足,制约了部分产业发展,现有产业参差不齐,主导产业引进和提升效果不明显,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推动作用不强,主导产业带动性尚未发挥,附加值不高,服务业创新动能不足。3 ,规上企业数量偏少截止目前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不足200家,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比较较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偏少,将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同时服务业龙头企业少、行业间发展不平衡,缺乏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制约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章“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站位党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统筹推进咸阳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服务业特色发展示范市。第二节坚持原则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咸阳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安全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崇尚创新,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发展新常态;注重协调,坚持协调发展,勾勒发展新图景;倡导绿色,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发展新形象;厚植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开辟发展新天地;推进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凸显发展新要求。适应经济新常态变化,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推动咸阳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 .坚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发展依托特色资源,以及旅游、物流、商贸等优势服务产业,结合本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重点谋划差异化、有竞争力的服务业领域,加快引导、培育和扶持。坚持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突出生态、文化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培育发展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外包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导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谋划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快形成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响“咸阳服务”区域品牌。3 .坚持产业融合,区域集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催生服务业新业态,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整合空间资源,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引导优势现代服务业在城区、开发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形成多种形式集聚,实现规模效应。4 .坚持扬长避短,统筹城市一体统筹规划,精心部署做大做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引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增强对各县市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乡村地区着重提升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城乡服务业统筹发展、共享发展。发挥咸阳区位交通优势,全面对接西安,学创新、招产业、引人才、接平台,加快服务业各领域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发挥大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与西安服务业的错位发展、扬长避短、互补共赢,为实现咸阳市现代服务业追赶超越贡献力量。第三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紧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机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按照“区域协同、产城融合、畅通循环”的思路,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现代金融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帝陵遗址、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全域旅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培育产业聚集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品牌效应明显、盈利能力较强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抓好具有咸阳特色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树立服务业示范发展新样板。(二)具体目标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贡献作用更加突出。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市产业结构向“三、二、一”型加速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形成“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服务、幸福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服务业结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服务质量及服务品牌、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不断提升。空间布局更趋合理。依托城市更新、新区完善、园区服务及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引进城市商贸综合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家居建材、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影响持续增强。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和品牌项目,新增省级服务业名牌30个。加快现代物流集聚区、软件及信息服务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和旅游休闲集聚区创建,逐步成为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标杆。“十四五”咸阳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500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3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家2004省级服务业名牌个305旅游业综合收入亿元600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87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亿元508金融业增加值亿元1509现代物流业增加值亿元20010信息科技业增加值亿元3011文化创意业增加值亿元20第四章“十四五”关键举措及重点任务第一节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咸阳特色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不断激发消费潜能。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1.深化改革,创建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和“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以“提升效能马上就办,优化环境刻不容缓”的积极态度,加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为服务业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最佳的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服务业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等,表彰奖励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严格落实最新服务业领域职场准入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凡是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市场开放。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规范转制程序,鼓励其提供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生活性服务。推动服务重心转向企业、行业和市场,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和国有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2 .扩大开放,培育服务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严格落实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文化、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领域有序开放,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引进国内外金融、教育、医疗、电信和建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和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项目,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简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营销渠道,加快跨境电子商务通关试点。引导出口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建立出口产品服务体系,发展境外营销网络、保税仓和售后保养维修服务网络。推动与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紧密配合,相互促进。促进文化艺术、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中医药、特色餐饮等新兴服务出口。3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培育、引进、剥离、重组等多种方式,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与大型服务业企业开展联合协作,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活力,扩大就业空间。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积极发展高铁快运、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业态,打造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咸阳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栽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建立共享平台、共享经济,对标学习,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新技术,加快建设大西安文体功能区,加快发展咸阳市高新区,壮大高新产业。加快金融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调整金融服务结构,加强政策引导,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5 .促进行业协同融合发展搭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平台,建立优势互补的城市产业互借与互通渠道,打造城市产业的多样化与专业化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发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解决产业发展的空间错配问题。实现错位发展,通过企业之间的空间联系加深空间依赖程度,促进区域的专业化与多样化,提高产业空间转移效率,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发展进程。推进信用建设。引导服务业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增强诚信意识,自觉开展诚信服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立完善金融、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中介服务业、物流业等重点领域信用系统,并纳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行业发展环境。6 .加强数据赋能大数据已成为服务“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战略目标的核心支撑和引领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把握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我市率先建设大数据示范市的重大机遇,立足市情,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突破,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统筹协调我市大数据发展。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和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优政、惠民、兴业等方面的重要作。(1)梳理产业资源目录以服务业产业升级,走集约发展模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海量、分类、个性化数据为目标。按照生产性服务业统计门类归集数据,按无条件共享类、有条件共享类、特殊共享类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推动各部门梳理本系统内部数据资源,明确数据的开放属性,建立各部门政务和产业门类数据清单,形成完整的基础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为推动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奠定基础。(2)完善数据交换平台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立交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非涉密数据交换共享。同时推动民间大数据公司和大数据实验室建立和运营商业化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提供数据采集、处理、装载、沉淀、共享、交换、安全等全流程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建立政务数据和各种产业数据校正完善机制,按照“谁提供、谁负责”原则,确保信息及时、可靠、完整、权威。(3)整合公共数据资源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应用格局。加快推进发改、人社、工信、民政、教育、卫健、科技、统计、农业、扶贫、气象、招商、邮政、文旅、市场、税务、金融、应急等部门行业的数据共享,建立完善以汇聚数据为基础的部门间数据共享应用格局和机制,推进部门通过政府数据共享交换立交桥获取共享数据,并利用共享数据促进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加强数据管理,把信息共享贯穿于项目立项、审批、验收和监督等全过程,实现数据共享常态化。(4)促进数据资源交易健全数据交易流通的市场化机制,引导培育大数据公开交易市场,建立数据资产商品化、数据定价、交易流程和安全准则等机制,探索建立安全、规范、可信的数据交易运营体系。推动国有企业、民间资本以及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机构联合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银行等新业态,探索大数据产权以及衍生产品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和汇聚。7 .完善基础设施适应产业结构、形态和模式变化,系统构建和完善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智慧化和网络化水平。围绕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信息、交通、流通、旅游、社会服务等领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推进服务业相关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促进互联互通和系统功能优化。改进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8 .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制度,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及时发布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重大项目招商等相关信息,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和服务规范,提高服务业服务质量。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服务业企业主体行为。第二节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高新技术服务、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构筑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1 .升级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物流发展理念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新建物流项目、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立足于交通设施建设,保障物流网络“有线可连”,保障运输线路“有点可交”,合理规划仓储园区建设,使流经咸阳的各类货物“居有定所”。重点推进物流通道、物流园区、新兴业态等领域建设,培育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电商物流、大宗商品物流贸易等新业态。支持引进全链条配送、多式联运龙头项目,力促多式联运发展。打造产、供、销、配、储、运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动陆空两港规划衔接,共建共用“西安港”品牌,实现信息数据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加快发展智慧绿色物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开发和利用物流运输新技术。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积极发展高铁快运、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业态,构建创新引领、畅通高效、绿色安全、内外开放、便民惠民、标准规范的“六位一体”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物流枢纽建设。借势西安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将咸阳纳入西安物流枢纽城市统一规划,形成西安(咸阳)、延安、宝鸡为支撑覆盖全省的陕西物流枢纽金三角。发挥机场、铁路、公路运输优势,把咸阳建成陆港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带动三原、礼泉、彬州三个节点县城,辐射各县及重点乡镇和广大农村的物流网络,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以中国供销(咸阳)生鲜冷链集配交易中心为依托,联合各县市区现有果菜冷藏设施,建设辐射全国的果品、蔬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综合性专业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打造西北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形成立足关中、服务西北、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物流枢纽。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专业化物流,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中心。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抓好物流园区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等物流业“八大工程工开展城乡配送专项行动。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完善城市快递物流配送停靠、装卸等作业设施,完善农村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社区菜市场、末端配送网点等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三原县电子科技“农产品数字化交易产业示范园”、商贸物流“万达商业广场”、兴平食品产业物流园区项目、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石油成品油储运基地建设项目、永寿中药材物流中心、兴平电商冷链物流园等项目。2 .提升现代金融业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丝路金融副中心。以实体经济为金融业发展根基,以提升保障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先导性服务业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地方金融机构,通过引进培育金融机构、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壮大社会融资规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推动市场化投融资。构建贷、投、债、股、信、险、财、租一体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和服务水平。建成咸阳高新区金融科创中心、咸阳金融中心、盈石咸阳冷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园、都市消费品一体化产业园。助推企业挂牌上市。积极推进企业上市,争取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鼓励发展成熟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转板融资。增强金融支持力度。扩大直接融资,强化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规范发展金融新业态,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争取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快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债。进一步引进商业银行,激活本市企业生产活力。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借贷服务平台业务,保障企业在资金运转中的合法权益。建设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在文体功能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文体功能区开发建设。推进市域内金融机构向县域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做大做强。促进咸阳城投、咸阳金控和咸阳农投健康发展。推进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申设。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资金结算功能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交易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积极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全国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资公司、外资金融机构在咸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发展产业基金、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金融生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推动科隆新材料等企业在主板上市,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推动市场化投融资,市级打造1个500亿元级以上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50亿元级以上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融资平台直接融资规模翻一番,AA级及以上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发展共享金融。建设金融商务区,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率。整合线下散闲资金或碎片化服务,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大力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共享金融试点,以持牌金融机构为主体建设共享金融,将本土持牌金融机构作为区域共享金融的载体平台。由金融监管部门组建区域共享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政府有关政策、征信查询入口、地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方式为共享金融参与方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创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中心,各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心”专营机构,为接入平台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引导基金,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资企业贷款提供增信。到2025年末,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5%;存款余额达到5330亿元,年均增长8%;贷款余额达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9%;存贷比达到56.5%,较“十三五”末增加2.5个百分点。3 .壮大商务服务业全面推动聚集发展。合理规划行业内企业聚集,充分发挥集聚化优势。积极有序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介机构自主执业、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政府宏观调节指导的运行机制。重点培育发展法律、财务,信息、技术、咨询、交易中介等商务服务业,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引导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中心城区标志性中央商务区。着力推进电子商务上新台阶。按照“优化提升、完善功能、深化应用、聚焦民生”的工作思路,构建“咸阳引领、西部争先、全国知名”和县城电商特色发展模式,聚焦农村产品上行,推进城市电商进社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业态,突出集群成链,推进政策、项目和措施落地,推动实现电商提质增效。重点提升应用效能,推进在大宗工业品、农产品销售等领域融合互通,高质量完成产销对接扶贫、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争取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放大电子商务对服务生产、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作用。加快培育特色龙头电商、电商交易平台等电商主体,引导销售企业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的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对接,加快发展以武功西北网红直播基地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促进多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全市数字商务跨越式发展。对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特产馆的咸阳企业按销售额分级奖补,在知名网络平台设立咸阳品牌示范店推广专区,引导品质消费、特色消费。力争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占到全部零售的20%o重点发展省级电子商务园区-大西安文体功能区,优先在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布局电子商务类重大项目,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全市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4 .培育高新技术服务业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互动,加大军民科研设施设备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力度,提升服务创新体系。建立科技服务融合发展体系。推动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军民双向转移转化,建立军民技术成果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兴平市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发展壮大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等发展导向性“双创”平台,推动驻咸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依托自有科技和办公场所创办众创空间或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创业服务。充分利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优势资源,打造环高校“双创”生态圈,推动研发成果在高新区、科技产业园等附近园区就近就快转化利用,推进西部(咸阳)创业湾项目和大西安长江青年城项目建设。力争各类市级“双创”平台覆盖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形成专业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以上,支持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