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详细篇)根据2022版科学新课标编写.docx
-
资源ID:624202
资源大小:309.83K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详细篇)根据2022版科学新课标编写.docx
第一单元声音全部教案1 .听听声音【教材分析】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版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地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小组: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 .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3 、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1 .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教室内保持安静;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2 .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3 .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4 .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 .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6 .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 .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3 .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3.强弱变化:【板书设计】高、低、强、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1.听听声音动物发出的:悦耳、刺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地:自然界发出的: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2课。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通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的活动将为学生提供多种物体,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时的现象,使学生们有机会观察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的振动现象,从而感受到物体振动和它发出声音的关系。【学情分析】如何让物体发出声音,学生会想出很多的方法,可让他们思考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却往往会用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动作去解释,很少能关注到物体发声的本质。因此,本课要有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四年级的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描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认识物体发声的本质一一振动,这是完全可以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难点:通过观察多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振动,并把物体发出声音和它的振动联系起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几粒豆子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直接通过聚焦问题展开本课的活动: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本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用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方法来展开对问题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了解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原有认识,并将学生们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或说明,并阐明理由。二、探索活动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 .教师出示“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的实验装置,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皮筋发出声音?(让学生尽量说出多种方法)2 .学生领取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把拉伸、按压、揉搓时橡皮筋不发出声音的状态和弹拨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进行比较。3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可能他们还说不出“振动”这个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此时,教师不必过早揭示“振动”这一概念。活动二:继续观察几个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 .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先介绍实验材料,再提问: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它们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2 .教师边讲述实验方法边演示:钢尺放在桌面的一端,要用一本硬壳书对齐桌沿压紧,轻轻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轻轻用鼓槌敲击鼓面,并可以在鼓面上放些轻的物体(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几粒豆子);音叉要敲击它的上方位置,然后靠近耳朵。3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提示和教师的实验提示开始实验操作。把观察到的现象或触碰的感受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并写出观察后有什么想法。4 .学生完成上面的活动并进行记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想法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和讨论。5 .活动完成后,提示学生将实验材料整理好后放回材料中心。三、研讨1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并提供证据,教师提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质疑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及证据,并可当场演示。学生往往得出的结论和证据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比如教师可以追问: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你观察的所有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是这样吗?2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当学生确认“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之后,教师拿出一支竖笛吹一首简单的曲子(吹出声音就行),然后提问: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吹一吹竖笛,亲自感受后再进行猜测。四、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活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然后带领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收获。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证据?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3课。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时,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声音会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扔一块石头到池塘里,水面会引起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声波看不见,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学情分析】学生对听声音已经习以为常,但很少思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个问题。他们虽然己经观察到了物体发声时能产生振动的现象,但很难理解声音的振动能穿过物体(气体、固体、液体)传到耳朵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振动并发出声音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难点:通过观察收集证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个音叉(敲击小锤)、一个水槽(里面装有1/2的水)、1米长的铝箔条、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教师拿出一面小鼓,敲击小鼓并发出声音。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引导学生回忆鼓面在敲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2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都听到了刚才老师敲鼓的声音,那有没有想过鼓声是怎样到你们的耳朵里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对其观点进行解释,最后再把学生的想法简单记录在黑板上。二、探索活动一:证明空气传播声音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引出活动。同学们对鼓声是怎样到达耳朵的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看演示实验,大家边观察、边思考:怎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跟空气有关系吗?2 .教师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装置”(没有实验装置的可以让学生们观看视频资料),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首先让闹钟响起来,盖上玻璃罩,学生们仍然能听到闹钟声音,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自己耳朵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传播路线图:闹铃一空气一玻璃一空气一耳朵。接下来,教师打开抽气机,学生仔细倾听闹钟声音的变化。打开进气阀,又能重新听到声音。3 .学生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确认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活动二: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1 .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2 .实验方法: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或用指尖轻轻在桌面滑动,注意一定不能用手去敲击和拍打桌面,以免对听声音同学的耳朵造成损伤,也达不到实验的目的)的声音,再把耳朵离开桌面听一听,比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你认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你的耳朵里吗?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并确认桌面可以传播声音,并且传播声音的能力要比空气强。3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根据教师的讲解或阅读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中。活动三: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 .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固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吗?2 .实验方法:一名同学将耳朵紧贴水槽外壁,另一名同学用击打后的音叉慢慢浸入水槽的水中(音叉从水面中心放入,不能触碰到水槽壁),同时观察水面的变化。重复上面的实验,教师提问: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路径,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3 .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交流后,整理好实验材料。三、研讨问题1:当学生完成以上探索活动后,教师提问: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通过问题来展开本课的研讨活动。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活动记录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地描述。对于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会通过音叉振动引起水面的波动,而对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有比较形象的了解,但对于抓挠桌面引起桌面振动,并让振动传到桌面的另一侧,以及声音如何引起空气的振动这类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将这些都能准确说出,在后面“土电话”活动和下一课模拟“耳膜”实验时,学生会进一步去观察和感受。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问题2:当学生对声音需要通过物质才能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来解释: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四、拓展1 .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时,需特别强调,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在两名同学玩“土电话”的时候,同组的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两个纸杯的连接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了观察方便,可以在连接线中间系上些轻小的物体,如下垂的小短线等。2 .组织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师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玩耍有要求、玩耍有目的、玩耍有收获。通过玩“土电话”后谈收获、谈发现,结束本课的探究活动。【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的传播-气体固体液体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4课。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振动。我们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弹性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在本课,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橡胶皮包住一个塑料杯口,制作完成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橡胶皮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耳是如何工作的。【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不具体,也不全面。通过图书资料大多了解到的是结构与功能作用,但对器官是如何工作的知识的并不多。有的学生对于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可能根本没有关注过。耳作为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学生对它具有先天的熟悉感;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模型探究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耳的结构,探索人耳各部分的功能。难点:能够用建模的方法了解耳郭和耳膜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张“耳的结构”图片或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皮(气球皮)、1根橡皮筋、1个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盐或细沙。教师准备:1张大的“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提出问题: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直接聚焦本课的研究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教师将学生们的观点提炼并记录在黑板上。二、探索活动一:耳的结构1 .教师出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模型。要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就要先了解人耳的结构。教师在黑板出示“耳的结构”挂图,并发给每组学生耳朵模型。2 .学生对照挂图上人耳的结构和名称再结合模型认识人耳的结构。并思考:耳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3 .学生汇报了解到的人耳的结构名称,并猜想耳的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活动二:了解耳郭的作用1 .两人一组,一名学生用纸卷成喇叭形,放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名学生在喇叭旁边发出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同样的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然后两名学生交换实验。2 .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实验的发现。活动三:模拟比较鼓膜的振动1 .制作鼓膜模型。将一块气球皮覆盖在杯口,并用皮筋扎紧,将气球皮的边缘向下拉,让杯口的气球皮尽量绷紧。杯口的气球皮就是模拟的鼓膜。2 .在杯口的气球皮上面放少量细沙(精盐)或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模拟“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模拟“鼓膜”是否发声振动,并将模拟“鼓膜”的振动状态记录下来。在模拟“鼓膜”上方远近不同的位置制造同样强度的声音,观察模拟“鼓膜”是否发生振动,并将模拟“鼓膜”的振动状态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时,可以用“强”“弱”或“幅度大”“幅度小”等词语描述。三、研讨根据学生对耳的结构图或模型的观察以及探索活动二和三的操作展开研讨,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前面的研究,大家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对耳郭和耳膜的作用应该会结合观察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对于耳蜗、耳神经等的作用,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形成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听诊器,尤其是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理解这样的结构对于帮助听诊器收集声音时起到的作用,再理解胶管和听筒在声音传播上起到的作用。【板书设计】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外耳中耳内耳5.声音的强与弱【教材分析】声音的强与弱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5课。在第1课“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学情分析】通过前4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了声音的传播以及能够听到声音都与振动有关。认识了声音的本质,这就为进一步认识声音的属性一一音高打下了基础。四年级学生己经具有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也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不同物体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状态的不同。难点:发现物体振动幅度与发出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1把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这个环节通过一个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大小。1 .教师播放一段强弱不同的声音。提醒学生:当听到的声音比较小的时候,比画出一个小圆形;当听到的声音比较大的时候,比画的圆也跟着变大。2 .声音的大小不同也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教师接着提出本课的聚焦问题“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并组织全班展开讨论,适当记录学生的观点。二、探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三个探究活动的内容,明确活动一、活动二和活动三的实验方法,并讲解实验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与什么有关?实验结束后,将你的发现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活动一:拨动钢尺按照教科书中示例图的样子,将一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一只手将钢尺的另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先轻轻拨动钢尺,听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看看听到的声音和钢尺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活动二:拨动橡皮筋用不同力量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活动三:敲击鼓面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观察当鼓面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鼓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用鼓槌敲击鼓面时,最初敲击的力量一定要轻,然后再慢慢加重,敲击的力量也要适度,否则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鼓面的振动观察起来不太容易,尤其是轻轻敲击鼓面的时候。因此,可以在鼓面上放几粒黄豆,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通过观察鼓面上黄豆跳动的幅度来感受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在进行这三个探究活动的实验时,教师应着重提醒学生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并及时提示学生将每个活动的发现记录在本课学生活动手册中。三、研讨问题1: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引导学生交流研讨。这一问题在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基础上比较容易发现和得出总结,重点是让学生去解释“振动的幅度”这个概念。设计意图:在下一课学生们将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将成为学生理解的关键。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课堂笔记的记录。问题2:举出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的例子时,学生很容易将某物体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它的振动幅度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声音的强与弱强一振动幅度大弱振动幅度小6.声音的高与低【教材分析】声音的高与低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本课学生将探索声音的另一个重要属性一一音高。敲击铝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学生再利用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进一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的秘密。【学情分析】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研究声音时,己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关注物体的振动及其幅度大小,这些是本课研究声音音高的基础,学生也会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振动的快慢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确立不同变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发现、整理分析产生新发现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描述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通过分析柱形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难点:学会用柱形图的方法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1把铝片琴、1把口琴、1把钢尺(或塑料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先准备一种乐器(如竖笛),再进行讲解。教师:现在,我试着让这个乐器发出声音。当你觉得听到的声音高的时候,就把身体站高;当你觉得听到的声音低的时候,就把身体降低。教师讲解后,师生开始互动活动。教师继续提问:声音有高有低,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二、探索活动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铝片琴,让学生先敲击铝片琴上的铝片,听一听铝片琴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然后仔细观察铝片琴上的铝片,看看能不能发现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活动二:吹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口琴,让学生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打开口琴的外罩,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和簧片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上面两个活动,学生会初步认识到: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物体的长短、薄厚等方面有关系,这些知识为后面研究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做了一定的铺垫,特别是能帮助学生预测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短与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活动三: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我们是如何让它发出声音的?”再继续提出本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1 .预测。教师先让学生预测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发出的声音高低之间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用上面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预测的理由。2 .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的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可选择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保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为了观察到钢尺振动快慢的变化,每个长度应反复实验3次以上;再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本课学生活动手册“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中,可以选用“高”“较高”“较低”“低”等词汇进行描述。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量去拨动钢尺。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边,可以用一本厚的硬皮书放在桌子上的那部分钢尺上,再用力压住书,然后拨动钢尺,使其发出声音。这个细节是本课实验活动的关键,教师需要进行强调。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研究的对象才可能是问题的本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探究状况,并适时地给予指导。尤其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将观察到的音高和振动的频率划分成不同的等级。3 .整理数据。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学生学习绘制本课学生活动手册的“音高变化柱形图”。由每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形图。各小组还要对柱形图进行讨论,找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柱形图制作方法可以参考本课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设计意图: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部分,科学探究不等于做实验,做实验是为了获取实验数据,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科学课的主要内容,柱形图是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之一。三、研讨问题1: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从钢尺的长度变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频率)之间建立联系。要求学生用数据或柱形图来说明。问题2:将三个实验中物体发声高低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普遍联系,找出物体振动频率与发声高低之间的联系。认识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问题3: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用知识解释现象,实现科学应用。【板书设计】声音的高与低振动快一声音高振动慢一声音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7课。通过第6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将物体振动的快慢和它发出声音的高低之间建立了联系。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长短、粗细的变化,改变振动快慢,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它是帮助学生认识声音高低的最好物体。本课学生将使用不同的弦乐器,让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索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密。【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密切联系: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弦乐器如何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学生会观察到有些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的弦粗细是不同的,那么可以推测这些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能跟弦的粗细有关。但是,像二胡这样的乐器弦的粗细是一样的,学生通过观察这些乐器在演奏时演奏者手指位置的变化,猜测出演奏者通过手指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出声音弦的长度,从而改变弦发出声音的高低。像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演奏者在演奏时手指位置也不断变化,学生可能会推测到弦的粗细和长短变化都会使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物体长短、粗细的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 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难点:通过猜测和不断试弹,找出更多影响弦音高的因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不同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资料,弦乐名曲欣赏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播放各种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让学生一边欣赏乐曲,一边仔细观察演奏者是怎样演奏的。欣赏乐曲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种弦乐器的发声原理,特别是演奏者是怎样控制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二、探索1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2 .教师向学生介绍准备的乐器,如吉他、二胡、小提琴、古筝等,可以全班研究同一种乐器,也可以每组选定一种乐器进行研究。学生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选定的弦乐器的弦,它的音高跟哪些因素有关。3 .小组讨论:找一找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再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并记录在本课学生活动手册“琴弦与音高的关系记录表”的“音高变化推测”一栏中。4 .小组继续讨论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案,比如:怎么改变弦的长短,怎么改变琴弦的松紧,等等。5 .请各小组学生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预测,并说说研究方案,再讨论和完善各组的方案。6 .开始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1)每种方法都要用相同的力量反复试弹;(2)在听声音、比较发出声音高低不同时,还要仔细观察琴弦发出声音时的振动快慢情况。提示:旋转调弦螺丝,可以改变弦的松紧;同一根琴弦,用按压不同部位的方法,可以改变琴弦发出声音时的长度。各小组领取乐器,根据研究方案反复试弹,来验证推测是否准确,并把发现记录在“试弹结果”一栏中。7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这是对研究活动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影响弦的音高的某个因素,让弦发出更多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并能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连续发出。根据上面实验中发现的影响弦发出音高不同的因素来设计方案,并设计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这些因素,通过不断试弹来修改方案。8 .提醒各小组同学讨论他们的发现,总结小组发现的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因素都有哪些。三、研讨问题: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弦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密了吗?1 .全班交流观点,通过弹拨验证,教师适时板书。2 .大家一起欣赏优美的弦乐合奏,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高低;3细粗紧松短长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8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的各种属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探究了最有代表性的发声乐器一一弦乐器发出声音高低的秘密。本课学生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可以说,本课旨在考查学生对声音属性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如何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实践操作。学生将利用更多材料,尝试让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音节,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创造力的考验,同时又能感受创造的过程和快乐。【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各种属性,特别是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种类的乐器,有些学生已经有了多年学习乐器的经历。乐器是将长短、粗细、薄厚等不同的物体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通过敲击、弹拨或吹奏等方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的,学生对于乐器的这一发声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科学探究目标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难点:如何调整物体的属性,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相关工具。教师准备:展示各种小乐器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设计小乐器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中弦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然后直接提出本课任务:根据你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教师给学生介绍各种小乐器,为学生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给予一定的启发。教师在展示、介绍小乐器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小乐器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什么。1.设计小乐器。各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三、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1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小乐器,并进行演奏。2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小乐器的优点是什么,同时也可提出改进的措施。教师出示小乐器的评价要点:(1)想办法改变材料的属性,让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让不同属性的材料有序排列,方便演奏,并尽量调整让它们发出的声音接近音节的变化。(3)能演奏简单的乐曲。【板书设计】制作我的小乐器各小组小乐器设计图小乐器评价要点:1 .想办法改变材料的属性让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 .让不同属性的材料有序排歹!L方便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