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精选两篇合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
资源ID:624923
资源大小:26.8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调研报告精选两篇合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docx
关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治理、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牢记嘱托主动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持之以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心聚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机遇,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工作,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的山川大地实现了由“浅绿”到“深绿”的历史性转变。(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措施,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足发展和持续开展提供了依据。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跨省际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三)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采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举措,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延河综合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以及油煤气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新增水域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由*.*亿吨降为*.*亿吨,生态植被逐步向好,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成功入围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市*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四)加速推进产业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耗“双控”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稳步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等*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能源工业产值稳步提升。二是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培育发展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等重点产业链,全面升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逐步延伸,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苹果产量突破*万吨。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累计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万千瓦,全市年发电量超*亿千瓦时。(五)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城镇化率达到*.*%,教育、医疗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获评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城市品位、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二、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仍面临挑战*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一)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市立地条件较差,区域降雨量小、土壤贫瘠,自然修复能力不强,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分布不均,林分结构单一,林草改造任务艰巨;水环境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水环境质量排名去年才退出全国排名后*位;环境整治的系统性不强,生态保护的系统化、环境治理的精细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不够。(二)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效果还不够明显。虽然*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生态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够,生产供给能力不足。生态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将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财富、社会财富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挖掘不够,龙头企业、林农大户、家庭林场等引领示范作用不强,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规模效益不够突出,在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把口碑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等方面思路不活、办法不多。(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问题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矛盾仍较为突出。生态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级补助补贴资金推动,受林业公益性和林业产业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煤歼石、油泥等固体废物的科学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不够,资源型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四)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依然较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方面做的还不够,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先行示范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摆在首位,不断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全力把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交出一份黄土高原的绿色答卷。(一)夯实生态环境基础,筑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在增绿、护绿、管绿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实施人工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草、飞播造林,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成果,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逐步优化林分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草改造,提高森林质量,构建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和“河湖长”“林长”责任制,强化延河、洛河流域保护治理,努力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二)坚持系统保护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遵循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加大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的协同治理力度,加快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及主要河流水体达标治理项目,确保*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乡村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东部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破解资源型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大力培育特色生态产业,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林农企业在不破坏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和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全面拓展农业产业的“含绿量”。探索推行“森林+旅游”模式,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快推进*境内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中增收致富。(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拓宽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开发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时尚。关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县*区均处*岭腹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在全国生态大局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收入少、居民收入低,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如何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业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一、现状及特点*工业体系起步于*世纪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工业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年的*%提升到*年的*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立足资源禀赋,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矿产资源丰富,铁、锐、钛、银、白云母和钾长石等*种储量居全省首位,境内已发现各类矿床*种,开发利用的*种,已探明矿产储量的*种,其中大型矿床*处,中型矿床*处,潜在价值*多亿元。近年来,*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引进新工艺、新装备,研发新产品、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以矿业为主体,以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撑,有色、冶金、医药等多种行业竞相发展的工业总体格局。*年底,全市矿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机坚持绿色循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一方面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累计整合矿山企业*家取缔*家减少率*虬淘汰落后生产线*条,淘汰落后产能*万吨,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家,尾矿及废渣综合利用能力达到*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虬四大循环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的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年全市新材料增长燃、生物医药增长*%,绿色食品增长糕,其中电子信息、清洁能源、健康食品产业增速分别达到*96、*%和*吼非矿工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一矿独大”“矿主沉浮”的格局有效改变。注重创新引领,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破解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要素“贫瘠”的现实困难,全力培育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协同的两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家、众创空间*家、星创天地*家、省级科技示范镇*个、省级县域创新试验示范站*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个。*年底,全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培育认定瞪羚企业*家,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项,成交额*亿元(增速),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完善园区功能,集聚效应不断提升。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突破,合理配置各类要素,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延伸。已建成省级高新区*个,列入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个、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个,全市累计入园企业达到*户,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约*万平方米,*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园区产业占全市总产值达到*%,以*高新区(商丹园区)为龙头、*个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为骨干、一批特色专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二、形势和机遇面对当好“*岭生态卫士”和保障“一江清水供京津”的使命责任,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工业发展困难与前景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交通大为改观助力融入国内大循环。*地处西安都市圈范围,市区距离西安*公里,最近的柞水距西安仅*公里,但“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交通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加快,目前*国道、宁西铁路和沪陕、福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途经*的西十、西康高铁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高铁开通后市区到西安仅需*分钟、柞水到西安仅需*分钟。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要素配置,把“西安研发、*制造,西安生产、*配套”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市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配套将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生态保护责任倒逼加快转型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按照*省*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的国土面积处于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保护好*岭是*的“国之大者”,也是*工业发展必须坚持的首要前提。而对于*来说,加快以矿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必然是一个利益调整、资源配置和要素供给的系统重塑工程,必然有一个明显阵痛期和转型期。目前,*全市“*+N”绿色产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个重点产业链加快打造,只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降能耗,就一定能走出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利好政策叠加利于补齐短板弱项。客观上看,*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总量比较小,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位、仅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磷左右,产值近百亿的企业只有*锌业*户,过*亿元的只有*户。但也要看到,除全省各地共同面对的重大战略外,*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两大区域发展战略在这里交汇,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多个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优势奠定良好发展基础。生态是*的核心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天、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连续五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享有“*岭最美是*”“天然氧吧”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境内有野生油料、纤维、淀粉、林果、中药材、化工原料等*多种,有“中国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享有“天然药库”之称。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只要坚定打好“生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提早布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和产业,就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高精尖”企业加快布局,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三、对策与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年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在克难制胜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厚植生态底色,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五化”转型为抓手,加快矿业升级。矿业是*工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数字化、安全化发展之路。一是规模化。采取优化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等举措,淘汰“小而散”和“僵尸”矿山,鼓励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和平台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优势矿产资源整合。二是绿色化。紧盯生态优、环境美、能耗低要求,支持企业在开采、运输、加工全流程实施技改提升,强力推进植被恢复,创建绿色矿山,推进企业绿色改造。三是延链化。围绕“链主”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引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联企业,加快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完善工业集中区设施配套,推动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四是安全化。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从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定期研判重大事故隐患识别,统筹推进尾矿库闭库销号、隐患排查治理、问题整改等工作,推进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安全水平。五是数字化。借力“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依托*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矿井开拓、采掘、运输、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领域实行全流程数字化运行。以延链补链为重心,提升产业特色。聚焦发展重点,根据全市梳理出的铁、镁、鸽、硅、帆、水、电、氟、药、尾矿库等优势资源,认真深入研究自身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强化延链补链,对全市的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大支柱产业集群、*条重点产业链等进行全面梳理,找到链条上的断点和短板,建立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清单,实行动态调整、滚动实施。提升集群效应,大力培育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清洁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个超千亿元、*个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产业资源整合力、技术创新力、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以示范带动为牵引,注重龙头培育。龙头企业是产业集聚的引擎,大抓产业、抓大产业,首先要大抓龙头企业。一方面招引外来龙头。围绕全市*条重点产业链,千方百计引进信义玻璃、海越能源、延长石油、*有色等“链主”知名企业,加大配套企业引进力度,真正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培育本地龙头。择优选择如中机昌盛、丰源帆业、环亚源、商南中剑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成长快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扶持,推动其尽快成长为区域性的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八山一水一分田”,立地条件差、环保约束大,产业小而散、杂而乱。要按照“一县一区多园”布局,探索三种机制。一是在产业发展和布局上,推行“首位产业+特色产业”模式,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差别化发展,采取非常手段,大抓特抓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到极致、做成一流,形成首位产业引领、特色产业支撑的差异化产业格局。二是在园区管理上,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按照“宜放则放”的原则,推行小管理、大公司,探索“去行政化”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体制,推动政企分开、政企合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和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价值,激活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在招商方式上,推行“标准化厂房+招商”模式,落实好*标准化厂房建设三年行动,强化“以房招商”理念,力争到*年全市标准化厂房面积累计达到*万平方米,进一步打造招商引资新亮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高位发展。工业提质增效关键要靠科技支撑。一是用好创新平台。强化*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综合运用财投平台、融资担保、预算安排、贴息奖补等财政手段,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二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大西沟、延长石油等创新型龙头企业主体地位,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矿产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建设“博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真正让创新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