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工作案例——当代大学生防止网络诈骗的思考.docx
-
资源ID:625052
资源大小:20.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防诈骗工作案例——当代大学生防止网络诈骗的思考.docx
防诈骗工作案例一一当代大学生防止网络诈骗的思考当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资源为载体的智能化、科技化电信诈骗事件屡见不鲜,大学生因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轻信他人等因素,易成为此类案件高发的人群,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对家庭和谐、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的防骗反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协作,构建起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维度的支持系统,从而达到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和睦、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效果。本文选取大学生遭遇诈骗的真实案例,通过详细分析案例产生的背景、原因、解决方案和经验启示,希望能够为辅导员处理同类事件及开展防骗反诈教育提供参考。一、案例简介小闫,女,大一在读学生,来自于一个经济收入一般的家庭。入学后,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没有过多的娱乐活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乖巧懂事的学生。2022年4月21日上午,小闫的QQ突然接到高中时期一位好友的消息,称自己的微信账号被盗,需要好友辅助验证才可以找回,随即发送过来一个链接,让通过微信打开,按要求完成验证即可。因为是自己的好朋友,小闫也没多想,随即打开微信,按照要求填写了链接中的相关信息。此事小闫也没放在心上,便继续处理其他事情。下午,小闫在与班级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她的微信,以舅舅生病住进ICU急需大量金额为由借钱,并表示自己也给小闫转账800元,小闫惊讶地表示自己并没有向任何人借过钱。当班级同学向她展示了聊天记录时,小闫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信账号可能已经被盗了,她再次登录账号时,提示密码错误,这更加确定了她的想法。随即,小闫立即求助辅导员,告知事情的经过原委。经过辅导员及时介入处置,小闫最终没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查,诈骗团伙利用小闫的微信共收到4400元的转账,虽然小闫的直接损失只有微信上的400元,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给自己的5位好友造成4000元的经济损失,再加上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算宽裕,害怕自己父母的责备,也害怕自己没有能力给好友进行赔偿,心理压力较大,情绪失控。最终,经过协调,造成自己微信账号被盗的高中好友愿意承担一半的经济损失,在安抚开导后,小闫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二、案例探析本案例从表面上看,是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电信网络诈骗缺乏基本的认知与防骗技巧,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进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个人财产及人身安全问题。但追根溯源,此问题还涉及自身警惕思维、家庭观念、学校教育、社会监管等方面的问题。1 .自身警惕思维问题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讲座不够重视,认为此类事件离自己很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骗子会利用心理活动特点和控制意志等骗术手段没有认知概念。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2 .家庭观念问题现在大学生为零零后,多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孩子保护的很好,事事亲力亲为,缺乏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安全意识的途径,从而让孩子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性。也有家长认为进入大学后,学生应由学校监管,对孩子在学校期间的重要事项以及安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察觉学生在校的异常表现,从而引发不安全事故。此外,针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从小被家长灌输不能惹事,家庭没有能力承担等思想观念,在涉及到因诈骗而产生一定经济损失时,尽管不是本意所为,但此类学生会有更加严重的思想负担,更容易引发安全隐患。3 .学校教育问题目前,高校针对防骗反诈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没有完全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多数高校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教育,虽然诈骗警情通报做到常态化,但是通报主要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缺少案件分析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普及,学生作为看客基本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校园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不法之徒趁虚而入,侵害学生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4 .社会监管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化时代的今天,零零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接受着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速度及时化、容量海量化的网络信息。诈骗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的特点,针对涉世不深、分辨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设计的骗术,容易博取大学生群体的善意和同情心,从而进行诈骗诈捐。诈骗的形式内容紧跟社会动态和热点,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使得社会监管难度增加,容易造成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掉入陷阱,引发安全隐患。三、解决方案1.了解情况,降低损失。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要第一时间联系学生,了解具体情况,确认事件的性质。通过微信、QQ向可能涉及的其他学生发布提醒消息,告知该同学的微信账号出现问题,任何说辞一律不信。同时,提醒该学生尽快通过客服平台对账号进行冻结找回,避免更多好友向其转账,缩小影响范围,降低损失程度。5 .安抚情绪,排解疏导为了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辅导员要理解学生在遭受此次事件期间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间的关联,并用以往的案例和经验,与该学生一起梳理电信网络诈骗的性质和特点,对本次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认知和心理建设,正视这次经验教训,对电信网络诈骗时刻保持警惕心理。6 .解决问题,达标治本为切实解决此事件造成的损失,排除学生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辅导员协助学生进行多方联动。首先,让该同学统计核实本次事件涉及的人员和金额,联系自己的高中好友,如实告知事情经过,让其报警,并对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进行赔偿进行协商。其次,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家长不要责怪和批评,理性看待已发生的事件,促进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最后,安排同宿舍学生作为信息员密切关注该同学的情绪状态,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同时多给予关心和鼓励,让该同学尽快走出阴影,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7 .深入宣传,提高警惕为进一步让全体同学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及防范措施,辅导员要开展预防电信诈骗与校园安全主题班会,教给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实用技巧,树立诚信标杆。同时利用班级QQ、微信群进行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提高警惕性。四、案例启示1.增强自身素养,培养敏锐洞察力。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服务学生本领,同时还要在隐蔽性较强的新媒体时代下善于发现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掌握目前大学生喜欢参与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做到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在涉及违纪违法及其他风险时要及时制止,引导帮助学生止损,并且还应收集和关注社会上存在的与大学生相关的各类诱惑性活动,分析其危害,防患于未然。2 .加大宣传力度,反诈入脑入心。辅导员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厘清工作思路,学会利用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将正能量和反诈知识多方位传递,多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另一方面,线下的防骗反诈教育也需要常态化开展,可以与反诈中心民警合作,开展诈骗情景模拟,指导学生如何识破各类诈骗套路和手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日常警情通报、案情分析等等,引导学生树立意识并形成习惯。3 .家校协同育人,共筑安全屏障。学生的教育需要家校协同。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多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实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心理健康、防骗反诈等重要事项,及时向家长普及,协同教育,鼓励学生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4 .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持续跟踪。解决实际问题应将思想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在遭遇网络诈骗之后,辅导员要多方联动,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针对学生产生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防线脆弱等问题,要安排信息员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变化,及时疏导,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已发生的事情,重塑信心、树立目标,让学生从根源上树立反诈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