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市政协协商发言材料汇编.docx
目录1 .经济组: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12 .医卫组: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33 .城建城管组:提升城北片区颜值打造城市更新典范54 .科技组:建好五大研究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75 .法制组:建议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96 .政协机关调研组: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综合发展117 .群众组: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呵护未成年人全面成长138 .侨台组:持续改善城区水环境让城市生活更美好159 .文艺新闻组: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留住文化名城的“根”与“魂”1710 .镇政协工委:强化快递车辆管控保障道路交通安全1811 .政协委员:多措并举推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2012 经济组: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不锈钢制品、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健康食品产业,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年*-*月,全市完成工业开票销售*亿元,增长*%。*年再次进入工业百强县,名列第*位。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主导产业转型不快、增长乏力。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等政策措施,不锈钢、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面临收缩调整,加之企业转型升级意识不强,技改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行业内企业大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项目。*年*-*月,工业投资下降*%,全市高技术制造投资仅占工业投资的*%,投资拉动乏力;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上开票销售*亿元,增长*%,低于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其中不锈钢产业完成规上开票销售*亿元,下降*%,*月份环比下降*%。二是成长型企业运行质态欠佳、增速放缓。*年*-*月,成长型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开票销售*亿元,下降*%,低于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梯队结构尚未形成,*“十佳百强”企业中,我市仅有兴达钢帘线*家工业“十佳”企业和申源集团、安井食品等*家工业“百强”企业,且体量相对较小。*年,预计我市开票销售*-*亿元企业仅兴达钢帘线和申源集团*家,*-*亿元仅五得利面粉和安井食品*家。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落地转化率低、达效慢。一方面,受土地指标等因素制约,一批成熟度高、增长潜力大的好项目落不了户;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市*亩以上企业亩均税收只有*万元,远低于*万元的平均水平。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两年验收通过的*个亿元项目中,*年*-*月开票增长*万元只有*家,其中还有*家没有实现开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争当*生态经济区排头兵,振兴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战场。应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方略不动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更多地关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坚定信心、克难求进,切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1 .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经济增长信心、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最近中央又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对于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创业士气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将能干事、会做事的干部充实到工业一线,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要梳理国家、省、市有关企业的各类引导扶持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加及时、精准地把国家惠及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传导到位。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研究,健全完善更加精准有效的奖励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优化涉企服务与强化产业监管的结合点,尽力帮助老企业解决立项、环保、用地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助力企业破除发展制约瓶颈。2 .推动创新转型,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议对照省重点培育的*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培育出若干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如:开发区要对照“做大开发区”的要求,在全力打造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核心区集聚地的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进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等高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力促开发区形成*-*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再如戴南镇、张郭镇要注重以特殊合金新材料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鼓励引导企业把智能制造作为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路径,推动智能车间建设、企业上云,力促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要把培育壮大重点企业作为着力点,采取“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办法,抓好开票过亿元企业、成长型企业、“小进规”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单打冠军”企业,加快形成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支持龙头企业、优质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兼并重组,推动产业优化整合。大力实施“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后备企业服务力度,打好上市“攻坚战”。三是潜心抓好品牌质量。鼓励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推动更多商标向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国际品牌跃升,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的终端、价值链的高端迈进。3 .聚力招商引资,鼓足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突出优质项目招引导向。近期,*市制定了项目建设“三比一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要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招引质量、推进效率、产出效益。就我市来说,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突出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引,进一步健全支持优质重大项目建设招引的政策措施,强化优质项目建设招引的考核激励导向,努力以高质量项目的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的系统性思维,注重部门协同、园区协作,围绕新兴产业培育、主导产业转型,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招商项目的策划,实施精准、定向招商引资。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进一步推动能人招商、委托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努力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见效,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努力破解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一方面,要加大上争力度,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增加土地供给;另一方面,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快“腾笼换鸟”步伐,盘活用好土地存量资源,进一步扩大项目建设招引的空间。4 .医卫组: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建议*是人口大市,老年人口占比高、增长快。*年,全市*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万人,占总人口数的*%,其中*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约*万人。我市现有养老机构*家,其中*家为公办敬老院,主要为五保老人提供政府兜底性基础养老,入住的五保老人*人、寄养社会老人*人;还有*家为民营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人左右。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一、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和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医养结合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加强敬老机构的医疗保障。乡镇(街道)敬老院都与当地卫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定期派医护人员到敬老院为入住老人进行健康检查、举办健康讲座,对需要住院的老人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推行乡镇卫生院自建和托管养老院模式。安丰镇中哥卫生院利用医院富余医疗用房,设置养老床位*张,完善了养老医疗保障设施,配备专人,开展医养服务。兴东镇西鲍卫生院采取托管敬老院的模式,缓解了敬老院力量不足、护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三是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昭阳园老年公寓是一家综合性养老机构,内设的德美康复医院为二级康复医院,批准设置床位*张,*年收治康复病人*余人次。四是新建*市社会福利院。市民政局采用PPP模式,投资近*亿元的*市金泰阳康养中心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护理床位将达*张,院内设置医疗机构,试行“先治后养、医养结合、兼顾康复、全程照料”的养、护、医、康一体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五是建设区域性医养服务中心。市民政局计划在全市建成*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设置*家护理院。项目建成后,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张,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提供养医一体化服务。目前已建成昌荣镇养老服务中心、戴窑镇敬老院等*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建的有茅山镇敬老院。二、我市发展“医养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养老的必由之路。从实际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就推进医养结合进行部署,但现阶段我市还缺乏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措施。如长期护理险、老人意外险、养老机构医养界定、服务标准、内设医院医保等问题如何处理,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签约服务工作如何细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的鼓励政策如何制定等,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政策机制和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二是部门联动推进合力有待加强。卫健部门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医养结合工作牵头部门,民政部门是养老工作具体管理部门,医保机构负责治疗医保报销等。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叠,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不够,在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财政投入、医保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需要明确一个牵头部门或建言议事机制,协调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医养结合工作推进力度仍需加大。现有敬老院规模偏小、功能不全,还不能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对日常护理和康复等刚性服务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独生子女家庭、外出务工子女对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多样化、多层次便捷医护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三、相关建议1 .加强顶层设计。依据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医养结合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方案,建立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合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加强养老、医保相关政策的衔接,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2 .规范行业标准。按照国家部委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议市卫健部门会同民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单位,就医养结合工作,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服务规范,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建筑设计、活动场地、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养老与医疗护理操作规程要求,使从业机构和人员有章可循,也便于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由民政部门牵头,对现有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I,讲授养老护理、医疗保健、护理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现阶段可以考虑通过发放特殊岗位津贴等形式,鼓励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护士到养老机构进行轮岗服务。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进修轮训机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4 .积极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支持乡镇卫生院学习借鉴中用卫生院、西鲍卫生院模式,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做实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签约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多种形式,推进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区域性医养服务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工作格局。5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夯实医养结合工作基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切实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基础性工作。*市区已在*年*月*日实施长护保险制度。国家医保局也已明确将在全国统一部署扩大长护保险制度试点。我市由于人口基数大,失能、半失能人员比例高,切实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生活质量,减轻这部分群体的家庭负担,推行长护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建议市政府把探索建立长护保险制度作为民生实事的重要事项,学习借鉴外地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开展前期调研,做好相应政策储备,适时推进实施。6 .城建城管组:提升城北片区颜值打造城市更新典范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城北片区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出台了*市城北片区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城北片区“苏中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里下河生态经济特色区、*市城市更新典范区”的总体定位,以及构建“以乌巾荡湿地文化体验旅游为引领,生态旅游+服务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生态旅游经济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同时,加快推进以公路、水路为重点的城北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建成了S*、*号水路旅游线、最美风情线长安北路,完成了水乡东路、菱池路改造工程。特别是长安北路的建成通车,深得群众的赞誉,不仅使得城北片区旧貌展新颜,而且极大缩短了城区与菜花景区的车程,引景入城,提升了城市在西北部地区的首位度,为生态经济特色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北片区的整体发展还处于起始开局阶段,对照战略发展规划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目前来说,城北片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布局仍不协调。随着长安北路、兴姜河东路北段、水乡路改造的通行,道路两侧景观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空间整体不够协调,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工业用地等混杂交错,整个片区如同一块没有规则的拼图。二是生态优势发挥不足。水资源丰富,但水网功能单一,与旅游结合不紧。另外,缺乏河边慢行步道与亲水平台设施,不利于人们接近和观赏河流,绿地、河流的休闲功能未充分开发。三是产业特色尚不明显。文化产业主要以历史街区形态出现,但文化挖掘深度、创新形式、特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形成整体文化特质。商业大多为临街商铺,档次不高,业态雷同,功能互动性不强。工业分布散、规模小、层次低,经济产出不高。四是城市面貌亟待改善。对片区形象的完善仅停留在空间零散、数量有限的少数建筑物上,城乡结合部违章建筑比较严重,占道经营屡见不鲜,脏、舌L、差现象还未彻底根治,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较低。综合以上情况,现就进一步推进城北片区发展建议如下:1 .规划引领,塑造高品质空间。围绕城北片区战略规划的总体布局,加快开展*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工作,在市国土空间规划法定文本中落实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明晰城北片区发展空间构架,统筹规划实施。以服务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北部门户形象为目标,加快片区内用地功能的优化和整合,做好城市设计,对视线敏感节点的建构筑物外观进行有序改造,坚持优质精品标准管控新建项目,不断提升城北片区的门户形象。以展示水乡特色景观,塑造城市形象为重点,紧扣*城市的文化特色,继续做美做优长安北路和*号水路沿线的景观,打造好“河有万湾多碧水,十里画卷半入城”的水乡风情生态廊道。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底线,规划引导好城北片区多样化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片区内的乌巾荡风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滨水乡村生活区,积极探索多样化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从西北部广阔生态湿地空间到城乡融合生态空间过渡的独特水乡风貌。2 .旅游主导,促进三产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北片区的区位优势,助力市域西北部湿地旅游的提档升级,做好“旅游+”“生态+”文章,调整并改变片区内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水平低端化的现状,实现城北片区的功能提升和产业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旅游服务定位。长安北路、*号水路开通后,处于景区和城区接合部的城北片区,在交通便利度、生态资源环境和发展空间上有着极强的优势。要把旅游服务业作为城北片区的重要增长极来培育壮大,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尽快启动城北片区核心先导区的建设,将旅游配套服务项目招引作为发展的重点,尽快形成一批高水平住、食、娱、购、游的产业链项目,将城北片区打造成为*留住四方宾朋的重要城市客厅。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片区内老、小、零、散企业的外迁退出,扶持培育旅游产业尤其是非遗传承类产业的发展,探索建立文创产业园,鼓励建设创客中心、线上线下综合体、跨境电商等平台项目,做好“旅游+生态工业”的文章。做优生态旅游产品。加快乌巾荡风景区的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文化+生态+健康”的深度互动,提升乌巾荡湿地水域、宗教文化、温泉资源三大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完善的休闲度假旅游体系。打造集健康养老、宗教养生、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产业经济,带动北部生态新城快速崛起。优化生态区内村庄的形态,引导建设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围绕“农家乐+采摘+观光+民宿”旅游农业发展,推广农村生产生活体验、休闲式项目。发展生态多元复合经营,大力推广粮蔬轮作、稻渔共作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大力发展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3 .关注民生,塑造城市更新典范。关注城北片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追求,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双修的要求,加大力度更新城北片区。一是公共设施建设。将群众生活所需的教育、医疗、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工作的重心,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围绕补短提质,及时规划布局、有序建设,方便群众的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街道空间整治。将通裕纺织及周边地块改造及安置房建设列入城建计划,着手白涂河北岸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对停车设施、道路断面改造及公交站港湾化改造,对长安路、水乡路沿线交通进行疏导。结合道路改造对市政管网进行更新升级,同时将路面架设的各种杆线统一入地。三是历史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城北片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精髓,融入城北更新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激发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重点打造银北门历史街区,结合传统街巷空间,打造内部主要轴线,串联主要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四是营造舒适空间。采取“小规模、微空间、精细化”的建设策略,精心打造公共建筑、小型文化广场与休憩公园,满足原住民与游客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需求。沿线串联长安北路已建景观节点、码头、桥梁,打造上官河、下官河滨水生态空间,逐步融入城市慢行绿道。4 .科技组:建好五大研究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相继组建了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品、精密铸锻造、健康食品、乡村振兴、无人农业系统等五大研究院,为我市主导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集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品产业研究院聘请国内钢铁行业首席专家为名誉院长、知名院士为顾问,常态化来兴开展工作的专家*人,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一批合作项目、合作成果落地见效。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农大在兴开办硕士研究生班,在读研究生*名,围绕与*食品产业联系紧密的*个方向开展课题研究,助力*食品产业转型和政校企合作。无人农业系统研究院围绕建设以无人农机装备为主要领域、无人农艺和无人农业为延伸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机构的目标,大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开展无人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我市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无人农机农场。我市五大研究院虽已投入运行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功能定位不清晰。目前五大研究院均为我市与合作高校以协议的方式共建,建设目标不清晰、权责不明晰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与研究院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未建立,个别研究院实际空心化运行,有演变为纯粹技术转移或服务机构的可能,建设成效还不明显。二是推进机制不完善。五家研究院分别隶属科技局、陈堡镇、开发区、千垛镇、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乡镇,市级层面尚未制定出台统一的关于研究院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引导和激励研究院加强基础共性课题攻关研究的配套措施也不健全,许多运行机制还处于分散摸索阶段。三是平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服务主导产业和乡村发展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化运作程度还不够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与研究院合作共赢的局面尚未真正打开。当前我市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院发展亦处于培育壮大、优化提升“二次创业”的关键节点,要全力以赴建设好五大研究院,注重功能建设和“质”的提升,使之成为创新要素的“强磁场”,促进转型的“新动力”。为此建议:建立机制,推动研究院规范运行。一是强化市级层面统筹指导。建议参照先进地区的模式,筹建负责全市研究院建设工作的科技创新中心,指导研究院的建设运行,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建立统一的协调议事机构,形成市政府、高校院所、职能部门、乡镇和企业联动机制,定期指导推进研究院的建设运营,协调解决研究院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三是建立个性化运行模式。五大研究院法人形式不同,合作主体不同,建议根据各研究院自身的特点,在人员管理、技术攻关、薪酬激励、业务拓展上建立各具特点的运行模式。四是探索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对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建立人才团队领衔申报,技术委员会评审立项,研发成果归研究院和人才团队共同享有,政府统一购买服务的模式。对企业个性化技术需求的解决,鼓励市场化运作,解决知识产权归属权等问题。健全政策,推动研究院提档升级。科技扶持政策是导向,对五大大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起着引领作用。市级层面应梳理关于研究院建设运行管理的指导性政策,结合实际,进一步整合创新政策,增强政策集成实效,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修订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优先安排、持续增长。探索建立研究院运行补贴专项扶持政策,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运行经费补贴,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研究院建设,保障投入者能分享并优先使用研究院取得的成果和服务,调动各界参与研究院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市各有关部门、乡镇(开发区)要为研究院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将各类科技创新要素重点向研究院倾斜,推动研究院建设早日开好花、结硕果。搭建平台,推动研究院高效服务。一是依托研究院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大力推进企业院校行、院校企业行,积极构建院企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为研究院市场化运行、实现“自我造血”提供支撑。二是依托研究院的科研资源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持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品产业研究院研究支撑不锈钢产业整体进步的共性技术;支持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方面延伸;支持精密铸锻造产业研究院组织专家对铸锻造企业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支持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经济建设、农村治理等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无人农业系统研究院设计开发无人水田耕整机、无人播种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等实用型无人农机装备。三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并支持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与研究院合作共建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力争在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上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使研究院的成果尽快落地转化,形成批量生产,实现技术产业化。5 .法制组:建议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便民惠民的一个新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现象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日益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已由简单的家务服务延伸到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调查,我市家政服务业态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以家庭服务为主的正式登记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共*家,正常运行有*家,如好苏嫂家政、春辉家政、华勤保洁;二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社区家庭服务平台,城区*个社区实现了全覆盖,重点乡镇也进行了推广;三是以小区管理为主的物业管理公司;四是未经工商部门注册,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联系业务的个体经营。从相关渠道了解,家政服务业总体还处于零散化、短工式、单一对接型为主的服务模式。从业人员中,约*%为农村富余人员,约*%为下岗工人和城镇待业人员,年龄结构以*-*岁为主,女性约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政机构的服务项目主要有病人护理、小孩照顾、老人陪护、月嫂、家庭保洁和家电水电维修等。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主要存在着行业监管缺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一,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制约行业健康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管理部门尚不明确。目前.,家政服务企业从市场监管局办理营业执照后,招聘的人员与企业大多是挂靠关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适岗健康体检都没有得到有效监管。由于家政服务业在我市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研究出台家政服务业行业标准,更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家政服务业行业自律组织。二是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大多家政服务企业仅仅作为中介机构存在,对从业人员管理较为松散,影响经营企业诚信度和可靠性。全市家政服务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尚不明确,市场价格也不统一。在相关权益保障方面,购买服务家庭的财产安全无保障和家政服务人员自身安全无有效保障的问题并存,发生突发事件难以维权。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家政服务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创办人员层次各异,大部分人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受传统择业观影响,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雇主都对家政服务人员社会地位认知较低,导致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无专业特长。四是专业人员缺口较大。由于长期从业人员难找,许多家政企业往往不培训或者简单培训就派工成为常态,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偏低,获得中高级从业资格证的更是寥寥无几,行业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存在中高级专业家政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和高级职业素质培训班报名人员偏少并存的现象。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提升家政行业服务规范化、便利化、品牌化、职业化水平,从源头上破解我市家政企业主体规模小、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市场秩序不规范和行业自律差等难题,我们建议:一是明确管理部门,规范行业标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建议明确由市发改委、商务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工作。明确由商务局承担全市家政服务业行业管理职责,负责监督管理家政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明确由市场监管局负责,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地方性标准,发挥标准化支撑和引领作用。其他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加快建立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开展家政服务企业质量第三方认证,建立家政服务纠纷调解机制,实现行业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为切实提升职业培训效果,建议将原分散在市人社局、总工会、妇联的与家政服务职业培训有关的补助资金加以整合,统筹使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技能水平拓展培训等工作更加有力有效。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开展服务人员再培训、再教育,鼓励更多人参加职业培训。把好行业准入关,从源头提升家政服务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良性循环。三是促进行业转型,提升企业质态。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与稳就业、促增长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到两家标杆型家政服务企业,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全面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构建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为居民提供便捷放心的服务。指导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促进家政企业规范管理、协同发展。四是加强政策扶持,改善服务环境。各相关单位要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行业产业发展经费等杠杆,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发展。扩大招引服务人员范围,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积极推动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参加相应社会保险,畅通职业发展路径,表彰激励优秀从业人员,积极落实家政服务企业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稳岗返还、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分类制定家政服务人员体检项目和标准,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人员体检优惠政策,为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体检服务。6 .政协机关调研组:统筹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综合发展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对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移动支付等一批智慧功能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智慧城市”也成为我市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市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年制定出台了智慧*顶层设计纲要(*-*)和智慧*建设行动计划(*-*)。近年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也有积极进展。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市城管局先后完成一期、二期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普查监控面积*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对城市建成区的全覆盖。市住建局建有城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园林智能管理网络,市新奥联合燃气办*年全面建成了智慧物联网表系统。在服务民生方面,市人社局推行电子社保卡,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自助系统;市卫健委建立了“虚拟中药房”和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诊断中心;市教育局正在启动建设“智慧教育”项目。在社会治理方面,市委政法委牵头组建了覆盖全市的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市公安局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治安监控网和道路技防设施,建立了公安大数据库;市交通运输局建立了水、陆交通监管信息化平台;市水利局建立了防汛决策信息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河长制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应急管理局建立了“应急智多星”信息系统;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移动执法系统”和"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预警监管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试点种养基地、园区以及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市工信局着力推动“企业上云”和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正在准备打造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系统平台;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建立了"省智慧旅游示范项目”智慧旅游中心。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就整体推进来说,目前还处于以条线为主的建设阶段,在市级层面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难以形成整体联动、相互兼容的建设格局,容易造成多头建设、重复投资建设现象,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就发展现状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信息的共享度不够,这也是现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缺少统一的云中心、兼容各类数据接口的大平台,建设主体多元,相关领域和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功能要求各异,设计标准难以统一,虽有多个数据信息中心,但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一些平台发挥综合治理、服务民生的效能不明显。就保障支持来说,由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大,一方面政府投入资金缺少有效整合,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缺少有序引入,有些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资金有了保障,还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现有人才还是储备人才都显不足。三、相关建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整体联动,提高综合效能。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城市整体框架。建议市级层面统一领导,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纲要和行动方案,适度超前规划、分步推进实施;注重基础网络设施共享性、注重系统平台技术标准一致性,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市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纲要和行动计划中,已经明确了“*中心、*平台、*应用”的总体框架和*项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要结合我市实际和群众需要,稳步落地实施。2 .主攻数据兼容,优化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平台联通,是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智慧城市亟待破解的课题。无论是新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还是依托现有平台优化功能,都要在注重信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改造提升现有相关数字化智慧化系统、平台数据接口,统一新建智慧化系统、平台数据接口标准,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放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明确数据开放共享边界、格式,构建智慧城市大脑,实现数据左右互联、上下贯通、开放共享,提高现有智慧化系统、平台数据整合分析利用能力。3 .坚持便民惠民,拓展智慧城市平台功能。无论是智慧政务平台、行业监督平台,还是涉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服务平台,都应在提升社会治理、经济建设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便民惠民,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建议依托现有的平台,稳步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加快“不见面”行政审批的流程,提高政务信息公开水平。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功能,积极推进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工作,统筹推进系列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现有智慧系统平台的效益。4 .健全保障体系,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巨大的财力和良好城市发展基础作为支撑,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坐失良机。建议:首先要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机制,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科学确定智慧城市建设能级和水平,同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人才支持机制,实现智慧城市的有序稳步推进。7.群众组: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呵护未成年人全面成长近年来,在我国未成年人中,约有*/*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市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根据调研我市四所学校的情况显示,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未成年人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不合群、易走极端等心理问题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厌学、作弊、任性、耐挫力差等,尤其是情绪障碍在未成年人中比较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又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方面。单亲家庭的家长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孩子出现焦虑、紧张等异常情绪。隔代抚养导致孩子心理变异,出现社交恐惧和心理脆弱等心理问题。在不安型、期待型、溺爱型、盲从型等不良亲子关系影响下,会产生攻击性行为、社会适应不良和情绪发展障碍等心理问题。二是学校方面。过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未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学习状态下,出现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有的教师本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无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三是社会方面。网络游戏的侵袭,极大地挑战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让孩子随意地接触手机、电脑等新媒体,任其沉溺不可自拔。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蚀,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产生负面诱导,影响“三观二家庭、学校、社会缺乏配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往往错失良机,酿成极端事件。四是自身方面。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任性、过于单纯和脆弱,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能力,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终身发展,关注这项工作就是关注未来。为此建议:1 .注重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体长成、人格养成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完整的家庭,还是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长都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无数事实证明,家庭和睦、有修养的父母,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因此,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增强辅导子女心理健康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提高孩子的心理品质。2 .注重学校教育,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必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逐步建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要设立心理咨询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在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带领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学校要对教师的个性和心理健康进行定期“心检”,完善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测评、监督和调整系统,尽量减少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3 .注重社会教育,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政府部门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成立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设*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确保儿童青少年的网瘾、早恋、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