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篇)2023年研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心得体会发言(附解读).docx

    • 资源ID:625206       资源大小:22.1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篇)2023年研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心得体会发言(附解读).docx

    研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心得体会发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并于日前印发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协同发展,产业为基。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关键,也是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始终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突破的先行领域,围绕北京的“四个中心”、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河北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的功能定位,有序开展产业的承接转移、对接协作、转型升级。目前,京津冀地区“2+4+N”产业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成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精准承接、集聚发展、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创建多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特色化、园区专业化、产城融合化发展步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方案明确提出“将京津冀打造成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细化部署了“四项原则”和“八大任务”,为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面向未来,要以产业为基础促进协同发展,就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首先,明确责任做好协同。职责定位的明确至关重要,关系着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质量。京津冀三地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权责上要主动担当,行动上要勇于当先。要按照“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明确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强区域联动与政策协同,积极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其次,各尽所能做好协同。做好分内之事,守住协同之责。京津冀三地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坚持承接疏解与促进发展并举,谋划好各地区的产业规划与任务部署,集中精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优质产业,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之中“办好协同的事”。特别是要以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为方向,加快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可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补短锻长做好协同。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上同向发力、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按照“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的目标要求,京津冀三地要以产业协同创新建设为关键,探索共建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原创技术+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合作平台,切实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优质企业群体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其特色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索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构建区域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好生杰。总之,只要京津冀三地切实增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自觉、战略自觉、行动自觉,动真格、下苦功、求实效,坚定落实各地区产业功能定位,不断做大做强做特做优各自产业基础,以区域产业高水平协同牵引要素资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就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近日共同编制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工信部网站日前就此发布了答记者问,回应社会关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京津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工业经济稳中有进。2022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25114.4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长4.5%,占全国比重为6.3%o三地强化优质企业培育,筑牢工业稳增长压舱石。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60家,比2013年增加了15.8%;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lOO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分别占全国比重达到12%和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北京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位推进。2014年以来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天津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名。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制造业单位数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79.3%o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京津冀三地企业累计在京津冀区域互设分、子公司超过9万户。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区域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产业发展载体加速建设。“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产业不断集聚,重点建设的曹妃甸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4+N”平台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京津冀地区累计创建45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持续深入。5G网络共建共享不断深化,京津冀地区通信网络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共建成5G基站20.5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均已有5G网络覆盖。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2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Q 力争到2025年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新时期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扎实推进京津冀产业优化分工布局、协同创新、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优质企业群体培育、高水平开放合作等,将京津冀打造成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增长极和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过程中,把握四方面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强跨区域产业协作,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推动京津冀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加速质量品牌标准一体化建设,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 加快推动八方面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聚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产业分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理顺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着力支持京津冀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行动,分类推进示范基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示范基地质量效益水平。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合力推动关键基础技术攻关、基础器件研制、基础材料发展、基础软件升级、基础工艺提升和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产业链区域协作,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六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监测和协同保障机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京津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开放型创新载体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打造产学研结合的跨京津冀科技创新生态,联合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科技创新协作紧密、科创成果高效转化的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协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完善京津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统筹5G网络和千兆光网部署,加快部署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全产业链融合创新,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协同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支持京津冀协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强化工业节能减排,联合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的重大工程。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强化工业诊断和节能监察。加大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质量品牌标准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控体系,推广应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模式。深化区域内商标品牌战略合作,打造一批与消费升级相适应、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大众品牌、优质品牌。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培育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性标准组织。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支持京津冀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垂直整合,支持龙头企业探索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支持京津冀协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开展“携手行动”,引导大企业向区域内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要素,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等方面加强创新合作,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深化产业高水平开放合作。重点支持京津冀深化与周边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对接合作,加强跨区域产业互动、技术合作、市场对接、项目协同和信息共享。高标准建设产业开放平台,高水平举办一系列重大影响力的会议和展览等活动,高质量建设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同时,推进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高质量推动对外投资合作。 五方面措施保障贯彻落实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协同、健全协同机制、做好监测评估等方面加强措施保障。强化组织领导。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京津冀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资质互认、信息互通,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保护好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要素协同。加强三地人才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统筹,深化产融合作,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加强企业上市联合培育。健全协同机制。在京津冀地区探索实行产业协同链长负责制,协同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畅链工作。探索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园区共建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分享机制。做好监测评估。做好产业协同发展的跟踪分析和评价,鼓励地方和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加大对产业协同发展典型经验的总结和宣传推广。

    注意事项

    本文((2篇)2023年研读《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心得体会发言(附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