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22年3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开始起草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与申报工作。同年7月,江西省林业局下达了关于申报2022年度第二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订10个计划项目的函;2023年4月又下达了申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规程”等13个江西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函;2023年6月,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3年第二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标准制订项目(项目编号:DB36-2023-2-25),批准我院主持的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宜春绿茂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左继林男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起草、撰写贺义昌男助理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起草、撰写翟敏男副研究员江西宜春绿茂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起草、撰写周文才男副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起草、撰写龚春女副院长/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审查、修缮黄建建男副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王波男研究员实习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王玉娟女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黄文印男工程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吴妹杰女助量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胡小红女高级工程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夏诗琪女助理研究员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资料收集、分析调研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薄壳山核桃(Carya,Hlmoensis.k.koch)是世界著名的干果之一,果壳薄且出仁率高,蛋白质、含碳水化合物与氨基酸含量丰富,为经济价值高、受益期长且果材兼用的优良经济林树种,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以来,薄壳山核桃在我省贵溪县、永新县等地成功栽培,五年生山核桃大树平均亩产高达100千克,平均亩产值5千元以上,明显带动了我省鄱阳、武宁、分宜等县市美国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目前面积已超过1万亩,且呈星火瞭原之势。然而,我省薄壳山核桃产业相对于云南、江苏与安徽三地处于起步阶段,且在较长时期内,由于我省一些育苗户育苗质量不高(合格苗出圃率低),各地引种栽培企业与林农管理粗放,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技术措施各异,良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造林成活率与产量低下,该产业的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效益不高,严重挫伤了经营的积极性,不利于薄壳山核桃作为我省坚果产业木本油料树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制定规范化的丰产高效栽培(包括育苗)技术,这对于推动我省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主要起草过程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以达到充分发挥标准对薄壳山核桃丰栽培的指导作用,本标准的制定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就本标准的制定编制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贯彻执行,标准编制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收集、整理、学习与本标准相关的文件资料。2022年4月开始开展标准选题、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工作,草案编写组主要参考了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LY/T1678-2014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1941-2021薄壳山核桃技术规程与国内相关的期刊、书籍和标准。标准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资料,对薄壳山核桃技术育苗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以育苗及其丰产栽培相关技术步骤要求的基本构架。(一)开展实地调研。2022年6月起编制小组多次深入江西宜春绿茂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进贤县联谊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贵溪市建忠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基地薄壳山核桃育苗与示范点丰产栽培方面的技术等。(三)积极推动标准立项。2023年3月标准起草小组将标准立项所需的立项建议书及标准草稿等材料提交并上报至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年8月,标准起草小组参加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的标准立项评审会,就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等作了详细汇报,较好地回答了与会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该标准于2023年6月顺利予以立项。(四)有序推进标准的编制进度。在充分掌握文件资料、调研以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搭建了标准文本的框架,并结合标准起草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合理分工标准编制任务,同时明确了工作进度及时限要求,为了保证标准文本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起草小组先后多次在小组内部召开讨论会,对编制文本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标准草稿、工作组讨论稿。同时组织相关主管单位、研究机构等多次召开标准专家研讨会,邀请江苏省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浙江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薄壳山核桃研究的相关专家研讨标准文本,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掌握了薄壳山核桃育苗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生产实际要点,最终形成了地方标准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在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先进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依据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育苗与栽培的生产实际;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各部分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当前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需求,有利于该产业的长远与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标准在生产中的可操作性。(二)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要求,结合实际生产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文献与相关的技术规程编制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主要引用了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LY1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LY/T1678-2014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LY“1941-2021薄壳山核桃等相关标准。本标准整合了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培育技术规程(LYT2314-2014)、薄壳山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LYT2433-2015)、薄壳山核桃坚果质量和薄壳山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等薄壳山核桃单项标准的相关内容。(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与其它相关标准没有矛盾之处。五、主要条款的说明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的砧木培育与苗木培育中种子采集与处理、圃地建立、穗条采集处理、容器苗与裸根苗嫁接、嫁接后的生产管理、苗木出圃规格及栽培中的良种选择与配置、栽培技术、抚育管理与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章节给出了标准的引用文件。3 .标准总体框架结构。本标准以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需求作为标准化对象,其框架按薄壳山核桃产业链环节技术顺序进行整体结构设置,整个标准共设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范,应用对象主要为从事薄壳山核桃种苗生产的单位与技术人员。本部分围绕种苗繁育全过程,分别就种子采集、圃地条件、实生砧苗培育、采穗圃营建、嫁接技术、苗期管理、苗木质量等级等技术环节设置各个章节,各章节分别依栽培技术需求设置具体条款。第二部分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规范,主要应用对象为从事生产基地建设的单位与技术人员。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适宜林地选择、种植品种选择、造林技术、林地水肥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等章节,本部分是当前薄壳山核桃产业最为重要的生产技术环节,故在内容设置上将体现更多的具体操作技术,以便更好指导生产;第三个主要部分为果实采收与处理,主要围绕采收时间与采收方法,以保障产品的质量。4标准重要技术内容及生产步骤4.1 关于适宜栽培区的确定关于我省适宜栽培区的确定问题,项目组首先了解了薄壳山核桃在原产地的自然分布情况,全面收集并分析该物种在我省分布区的地理、气候、土壤等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据,尤其是相关调查因子的极限值数据,并查阅并收集基于我省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的全国各县多年气候资料,在全面了解薄壳山核桃原产地及我省各县环境立地因子基础上,根据环境因子相似性原理并结合江西省早期引种适应性表现,确定了我省适宜栽培发展的地理、土壤、气候等主要生态指标。在具体园地选择上,充分考虑薄壳山核桃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特点,如干旱对结实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种植园地上,提出了园地选择应保证土层厚度及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4.2 关于种苗培育技术容器育苗是现代林业种苗培育的主要方向,本标准关于薄壳山核桃育苗也以容器苗培育作为重点,但基于当前生产上大多数育苗基地依然以裸根苗培育为主,故在本标准中也同时就裸根与容器苗培育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本标准依据薄壳山核桃苗培育过程顺序分别从种子选择、种子处理、圃地条件、圃地整理、播种、砧木移栽、嫁接、圃地水肥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确定主要依据项目团队开展的育苗技术研究结果及多年来在薄壳山核桃苗培育方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4.3 关于生产基地的品种选用与配置薄壳山核桃虽雌性同株,但绝大部分品种为雌雄异熟,现有品种中大多为雌先型,少数品种为雄先型,极少数品种为同时型,存在同一品种雌雄花期不遇影响授粉结实的现象,故在营建果园时,需要进行品种搭配,为此,本标准专门就品种配置设定主、配栽品种及比例,并以附件形式列出了配置方案。该方案确定主要基于本标准起草单位有关薄壳山核桃品种配置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4.4 关于种植密度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密度的确定,项目组对自2021年以来对在贵溪、万载、峡江等地试验林的持续跟踪调查林分情况确定,调查结果发现,初植密度为5m×6m株行距的林分,在定植第5-6年林分尚未进入盛果期时林分即已完全郁闭,植株间枝条相互交叉、互相遮挡,显著影响产量。为此,本标准将种植密度调整为株行距8m×8m.8m×10m或5m×12mo4.5 关于附表资料本标准配合正文设置了两个资料性附录A和附录B,附录A为有关薄壳山核桃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资料,在此附录的防治方法中选用的农药全为高效低毒类药剂,均不属国家禁用品种。附录B为有关薄壳山核桃种植的裸根苗与容器苗不同级别的苗木质量标准。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七、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本标准一经发布,在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林业局的协调推进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的宣贯和集中培训,增强标准实施的自觉性;通过标准的实施、监督、评价和改进,使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本标准的编制,标准起草小组付出了许多的精力,恳请相关专家学者对本标准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指正。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二。二三年八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