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docx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院专业平台必修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之一,是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方法论课程。(二)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是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政策,并且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实的经济问题。(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共分十一章,主要包括第零章绪论;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二章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第六章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七章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八章分析介绍国民经济的基本知识及国民经济部门的作用;第九章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十章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四)教学时数1 .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 .进度:见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度表宏观经济学调程教学进度表章次内容总学时课堂教学讨论(实践)课零绪论22/一国民收入核算44/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6/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66/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4/五宏观经济政策实践66/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4/七失业与通货膨胀44/八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66/九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66/十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6/合计十章5454/(五)教学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题和论述题等。二、本文绪论一、课程安排与要求二、宏观经济学简介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I四、宏观经济模型的构成一、课程安排与要求1、教科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教学参考书在经济学的教学史上,曾经产生三部具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它们分别是:19世纪40年代英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9世纪90年代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20世纪50年代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建议采用的教学参考书是:美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3、教学方法:内容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程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二、宏观经济学简介1、经济学理论体系r资本主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Y社会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J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2、最著名的经济学家Q英国经济学家斯密:经济学的奠基者。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主义时代和改变了资本主义时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3、目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流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继承凯恩斯经济学传统,从凯恩斯学派演变而成。新古典主义学派:继承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从货币学派的分支理性预期学派演变而成。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研究与其他市场没有联系的某个市场的均衡。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在各个市场的相互联系之中研究某个市场的均衡。3、静态分析方法:研究某个经济变量的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但不涉及均衡状态形成的时间因素。4、比较静态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均衡状态的比较来发现导致均衡状态变化的因素,同样不涉及均衡状态变化的时间因素。5、动态分析方法:从不同的时期来研究某个经济变量变化的过程。6、规范分析方法: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哲学、宗教、文化、道德的前提下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作出价值判断。7、实证分析方法: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说明某个事物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怎样。它的结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四、宏观经济模型的构成1、定义: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含义做出规定。经济学的变量主要有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流量和存量。外生变量是宏观经济模型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是宏观经济模型要研究的变量。流量的特征是它的数值是用时期来度量的。存量的特征是它的数值是用时点来度量的。2、假设:提出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以限定研究的范围。3、假说:利用定义去说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狭义中的理论。4、预测:根据假说提出对宏观经济变量未来变化的看法。宏观经济模型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要点:1.了解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及其内容,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2 .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国民产出、3 .掌握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教学时数:4r宏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宏现经济学和微现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方法I宏观经济学鸟瞅和本书宏观章节的安排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菖於mi三i良啰Xg而砧仝汪J用支出法核售GDP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万法C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投资恒等式收入构成及储蓄I投资恒等式k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学时)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包括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核心,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具体来说,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等。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为分析总体宏观经济行为和政府调控经济提供解释和指导。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国民收入的核算、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经济增长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经济模型等。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不同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有时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有时一些微观经济个体行为根本就不能直接加总。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概念及说明产值主要有两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1、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说明:(1)一个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2)必须是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产品,其它时间生产的产品不能计入。(3)计入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4)经过市场交易的产品的价值才能计入,自产自用的产品不能计入。最终产品:直接使用,无需再加工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中间产品: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例:从棉花到服装。(5)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强调生产产品的地域,国民生产总值强调生产产品的主体。2、人均GDP:按人口平均计算的GDP。3、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国民原则:以国民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一一GNPo国土原则:以国内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一GDP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GDP核算表总需求(AD)总支出(E)总供给(AS)总收入(Y)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J厂房设备(产值=销售额+存货变动,收入=产值-外购原材料)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税住宅利润社会保险税存货变动间接税股息和红利政府购买(G)折旧未分配利润净出口(出口进口)(X-M)表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租价),劳动的价格一工资;资本的价格一利息;土地的价格一租金。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因素:(1)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2)政府管制折旧: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补偿设备消耗的部分。间接税:对卖者所征的税,通过加价转嫁给了买者,实际上是间接对买者征税。2、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即GDP核算表左边的计算方法。GDP=C+l+G+(×-M)、收入法:即GDP核算表右边的计算方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消费+储蓄+税收=C+S+T、部门法:按部门加总计算增值的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值,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总和。Nl=NDP-间接税、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l=国民收入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企业利润税一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纳税以后的余额。PDI=PI-T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2学时)一、二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一投资恒等式1、二部门经济是指包括居民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是理论研究中假设的经济。二部门经济的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生产要素市场户商商品市场÷W金融市场储蓄是指没有用于目前支出的收入的储存。居民的储蓄是没有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储存,厂商的储蓄是折旧费用和进入公积金的未分配的利润。投资是并非用于目前消费的物品的生产,这种物品成为投资品。投资品包括存货和资本品。存货是厂商所储存的投入品和产出品。资本品是指人们制造出来的用于生产的物品,它包括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生产工具。投资在数量上分为总投资、更新投资和净投资。在不考虑存货的条件下,更新投资是保持资本品价值不变所需要的投资,它的数量上等于折旧,净投资是导致资本品价值增加的投资。总投资是投资的总和,它等于更新投资与净投资之和。2、二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如果采用支出法,GDP=C(消费支出)+1(总投资支出)NDP=C(消费支出)+1,(净投资支出)如果采用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业主收入+折旧N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业主收入。其中利息是扣除了消费信贷后的利息。居民的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厂商保留的收入全部是储蓄,如果用C表示用于消费的收入,用S表示居民和厂商的储蓄,用卜表示净储蓄,那么GDP=C(用于消费的收入)+S(总储蓄)NDP=C(用于消费的收入)+S<(净储蓄)按照支出法,GDP=C+L按照收入法,GDP=C+S.由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l=S0这是从事后来看的二部门经济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一投资恒等式1、三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如果采用支出法,GDP=C+I+G(政府支出)NDP=C+I+G(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扣除了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支出。如果采用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折旧+个人所得税+企业间接税+公司利润税+业主收入+社会保险金N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个人所得税+企业间接税+公司利润税+业主收入+社会保险金其中利息是扣除政府债务的利息和消费信贷的利息。如果用T表示政府税收,那么采用收入法计算的产值可以表示为:GDP=C+S+TNDP=C+S+T按照支出法,GDP=C+I+Go按照收入法,GDP=C+S+To由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S+(T-G)o这是从事后来看的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一一投资恒等式1、四部门经济(箭头方向表示货币流动)2、四部门经济产值的计算如果采用支出法,GDP=C+I+G+X(出口)-M(进口)NDP=C+卜+G+X(出口)-M(进口)如果采用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折旧+个人所得税+企业间接税+公司利润税+业主收入+社会保险金NDP=工资+利息+租金+分配的利润+未分配的利润+个人所得税+企业间接税+公司利润税+业主收入+社会保险金如果用R表示对外转移支付,如捐赠、赔款等,那么采用收入法计算的产值可以表示为:GDP=C+S+T+RfNDP=C+S+T+Rf按照支出法,GDP=C+I+G+X-Mo按照收入法,GDP=C+S+T+Rfo由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l=S+(T-G)+(M-X)+Rfo这是从事后来看的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按基年价格计算的GDP。关系: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考核要求:1 .宏观经济学研究涉及哪些基本问题?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例来说说你对这些研究方法的理解?3 .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4 .如何用支出法核算GDP?为什么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5 .如何用收入法核算GDP?6 .试述国民经济的桓等式?7 .某国经济在1996年和1997年的名义GNP和实际GNP数据如下:单位:10亿美元年份名义GNP实际GNP199612001000199713861050(1)1996年的折算指数(2) 1997年的折算指数(3) 1996-1997年之间的根据GNP折算指数8 .假定某国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啊CD唱机CD唱片,耳知数据如下表所示年份产品Fft价格1990唱机50040001995100020001990唱片8000010.01995160000_20.0注:Q为数量,P为价格(美元)试计算如下表格:年份名义GDP实际GDP(1990年美元)GDP平减指数19959 .某厂已将积压数年的产品推销出去了,这对当年的GDP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10 .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DP,为什么?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要点:1 .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2 .掌握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形式及消费曲线、储蓄曲线的特征;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加以理解和掌握;3 .掌握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其随收入的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时数:6教学内容:消费(C).投资(I)作为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国民产出的主要经济变量。在研究国民产出决定之前,必须研究消费和投资是如何决定的。r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r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基本概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r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L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C理论购买支出乘数I税收乘数I政府转移支付乘 平衡预菖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第一节均衡产出(3学时)一、简单国民收入模型假设二、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用公式表示为:Y=c+i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用45°模型表示均衡产出。三、均衡条件一投资等于储蓄均衡条件:i=s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凯恩斯认为,人们目前的消费支出取决与目前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函数的形式是:C=f(PDI)消费函数分为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函数。短期的消费函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个人可支配收入存在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消费支出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二,在收支相抵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大于个人可支配收入。这种情况称为负储蓄。第三,在收支相抵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小于个人可支配收入。这种情况称为正储蓄。第四,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也在增加。但是,消费支出的增加通常小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了分析消费函数的特点,凯恩斯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C)/个人可支配收入(PDI)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支出增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APDI)这样,前面提到的短期消费函数的特点可以分别表述为:第一,APC=I;第二APOl;第三,APC<1;第四,0<MPC<1长期消费函数的特点:第一,长期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在45。线下方的直线。第二,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约等于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水平,他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理论。二、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扩展知识)杜森贝里认为,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水平。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达到相对于以前来说的最高水平的时候,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将提高。由于杜森贝里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水平,他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相对收入理论。三、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扩展知识)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支出不是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是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个人的持久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个人在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暂时收入是个人在短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暂时收入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如果用PDl表示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PDIP表示持久收入,PDlt表示暂时收入,则PDI=PDIp+PDIt另外,个人消费支出也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是长时间里计划的消费,暂时消费是是短时间的消费。暂时消费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如果用C表示实际消费支出,CP表示持久消费支出,Ct表示暂时消费支出,则C=Cp+Ct弗里德曼利用美国的统计资料,将任何一年的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看作是前0年的收入和消费的加权平均数,当年权重是33%,依次递减,他发现:持久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两者之间的比率接近于常数。例如,除去战争年代,美国1905-1951年的消费函数是:Cp=0.88PDIp由此可见,持久消费函数的图象是位于45。线下方的直线。由于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不存在严格的函数关系,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更不存在函数关系,这样个人实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收入。又由于个人实际的消费支出等于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之和,暂时消费不受持久收入影响,边际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由于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个人持久可支配收入,他的消费理论被称为持久收入理论。四、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个人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S=f(PDI)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PDI=C+S,S=PDI-Co这意味着消费函数确定后,与消费函数的分析相似,对储蓄函数的分析也有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三)/个人可支配收入(PDl)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APDI)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如下:APC+APS=CPDI+SPDI=(C+S)PDI=1MPC+MPS=C/PDI+S/PDI=(C+S)/PDI=IAPS=I-APC;MPS=I-MPC五、杜森贝里的储蓄函数(扩展知识)六、弗里德曼的储蓄函数由于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持久储蓄与持久收入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设Cp=kPDIp;Sp=(l-k)PDIp由于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不存在函数关系。暂时储蓄与暂时收入也不存在函数关系。另外,暂时消费与持久收入不存在函数关系。暂时储蓄与持久收入也不存在函数关系。这样,储蓄是持久收入的函数七、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见第一章)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一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研究二部门经济产值变化也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收入-支出法和储蓄投资法。前一种方法是分析总支出的变化重要引起总产值的变化,后一种方法是分析储蓄和投资变化怎样引起总产值Y2yYi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 I从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述结论:消费支出(C冷山一产值(Y)攸投资支出(I)仲产值(Y)仙储蓄(三)个山产值(Y)W个第五节乘数论(3学时)一、乘数效应二、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三、乘数(一)投资乘数(二)政府购买乘数(三)税收乘数(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五)平衡预算乘数(六)对外贸易乘数四、二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在二部门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就不存在税收。如果假定公司不保留未分配利润,那么国内生产净值=国内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将产值看做国内生产净值,那么产值的增加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前面的分析表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支出的增加可以导致产值增加。实际上,这些支出的不仅可以导致产值的增加,而且可以导致产值数倍的增加,这就是支出的乘数作用。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以Ag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l(l-)此式中B仍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可见,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g为正值,它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B的倒数。二、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税收乘数的公式为:Kf=YT其中Kf表示税收乘数,AY表示收入数量,AT表示税收变动额。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并把消费支出看成投资,则AYAC=l(l-b),Y=C(l-b),其中AC表示消费增量,CY表示边际消费倾向。由消费增量和税收增量的关系可知,征税额变动一一消费变动额之绝对值应为征税变动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即:C=-bT,T=C(-b),因此,Kf=YT=C(l-b)C(-b)三-b(l-b)税收乘数要比投资乘数小,而且是负数。这是由于税收的最初影响可支配收入,而投资乘数的最初影响是国民收入,因此,税收乘数的可这样表示:Kf=-(K-I)=I-K其中K表示投资乘数。收入乘数效应在西方经济学中通常用以说明税收对经济的制约作用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因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用K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r=6/1-6四、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用A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则:y=kgg+ktt=g*l(l-)+t*(-l)(l-)由于假定ag=Z3因此:y=g*V(l-)+t*(-l)(l-)=g(l-)(l-)=g=t可JSLyg=yt=(l-)(l-)=l=kb式中,kb即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乘数对财政政策的政策含义: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四、三部门经济的乘数设乘数是K,投资支出是I,产值是Y,那么投资支出的乘数为:K=YI支出为什么具有乘数作用?乘娄W卜算公式是:Kl=V(I-MPC)按照这个公式得到的乘数是理论上的最大值。根据同样的道理,消费支出也具有相同的乘数彳S上述结果也可以用图象分析得出MPC=80%决定了储五、三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1、收入-支出法研究三部门经济产值变化也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收入-支出法和漏出-注入法。前一种方法是分析总支出的变化主要引起总产值的变化,后一种方法是分析漏出和注入变化怎样引起总产值的变化。y y Y2从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述结论:消费支出(C)个投资支出个3产值(Y)政府支出(G)忖产值(Y)个储蓄(s)产值(Y)4个政府税收(T)个J产值(Y)六、边际税率为零条件下的支出乘数假定公司不保留未分配利润,并假定政府税收不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增加,同样将国内生产净值看作是产值,那么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的乘数与二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相同:Kc=KfKg=V(I-MPC)但是,政府税收对产值具有影响,政府税收是否具有乘数作用?假定政府减少税收/T,在边际消费倾向是MPC的条件下,消费支出将增加,TXMPCo由于消费支出乘数是1/(1-MPC),政府减税导致的产值增加为1Y=1T×MPC×Vd-MPOo这样,政府税收乘数为:K=MPC(l-MPC)既然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对产值具有反向的乘数效应,如果政府同时增加同样数量的支出和税收,也就是实现平衡预算,对产值将具有什么影响?由于KG=I/(1-MPC),K=MPC(l-MPC),那么平衡预算乘数是:Kb=Kg-Kt=V(I-MPC)-MPC/(LMPC)=I七、边际税率不为零条件下的支出乘数在边际税率不为零条件下,政府税收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在支出增加导致产值增加的过程中,漏出的不仅是储蓄,还有税收,支出乘数将会下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MPC=80%,边际税收倾向MPT=10%,投资支出100万美元的乘数效应如下:1、100.01002、 72.0100(l-10%)×80%3、 51.8=100(l-10%)×80%2Y=100+100(l-10%)×80%+100(1-10%)×80%l2+.=1001+(1-10%)×80%+(l-10%)×(80%)2+.根据几何级数计算公式:l+r+a+.=V(M)Y=100×ll-(l-10%)×80%KpVl-(l-10%)X80%这意味着Kc=K=KG=Vll-(I-MPT)×MPCKt=MPC1-(1-MPT)×MPCKb<1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一、收入-支出法研究四部门经济产值的变化同样使用两种方法:收入-支出法和漏出-注入法。前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总支出和总产值来分析产值的变化,后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漏出和注入来分析产值的变化。二、漏出注入法从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述结论:消费支出(C)他,产值(Y)投资支出(I)TJ产值(Y)政府支出(G)产值(Y)出口(X)l产值(Y)储蓄(三)TJl产值(Y)政府税收(T)TJ,产值(Y)进口(M)TJ产值(Y)三、四部门经济的乘数作用在四部门经济中,当产值增加的时候,漏出的不仅是储蓄、税收,还有进口。假定边际消费倾向MPC=I0%,边际税收倾向MPT=I0%,边际进口倾向MPM=I0%,投资支出增加100万美元的乘数效应如下:1、100.01002、62.0100(l-10%)×80%-10%3、38.4=100(l-l0%)×80%-I0%2Y=100XI/(LMPC+MPCXMPT+MPM)这样,四部门经济各种经济变量的乘数如卜:Ki=Kc=Kg=Kx=1/(1-MPC+MPCxMPT+MPM)K=MPC(l-MPC+MPC×MPT+MPM)Kb<1考核要求:名词解释: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数1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2 .试在一张图上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收入的两种方法?3 .说明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 .试进行四部门经济模型中的各种乘数的推导?5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投资50(单位:10亿美元)。试求:(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企业非愿意存货投资是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为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什么变化?6 .已知某经济的平衡预算乘数为0.8,政府购买乘数为2,试求该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7 .已知:某四部门经济中自发消费为IO0;边际消费倾向为0.8;税收T=025Y;政府购买为11;投资为80;净出口函数NX=50(Hy。试求:(I)均衡投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8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9 .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10 .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OA.递减;递减B.递减;不变C.不变;不变D.不变;递减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学要点:1.了解决定投资的基本因素;理解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2 .掌握投资需求曲线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与变动规律;了解投资动机与储蓄动机的差异;3 .掌握IS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及IS曲线方程的推导;会分析IS曲线的移动与斜率的影响因素。教学时数:6教学内容:投资的决定实际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及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预想收益与投资风险与投资托宾的“q”说IS曲线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及移和4七 而 市 场 的般LM曲线利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利率流动性偏好与货而需求的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其他货市需求理论货市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LM曲线及其推导T LM曲线的斜率及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利率和收入IS-LM分析YI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I朗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节投资的决定(2学时)投资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需求,就是用于投资的需要。作为消费需求,特别是社会总消费需求,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的作用也相对稳定一些。而作为投资需求,其变化是非常剧烈的,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实际利率与投资实际利率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这里的利率,是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它们之间可以写作:i=i(r)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称自主投资。2、投资与投资需求的决定一般地说,投资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将收入变换为资产的过程。狭义投资:实业投资,为了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维护补偿原有生产能力以及为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社会再生产所从事的基本建设过程。广义投资:货币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或基本建设,而且还包括一切金融证券投资。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投资一般是指狭义的实业投资。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总投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总额。重置投资:为了补偿原有资本的磨损而进行的投资,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净投资:除重置投资之外的投资,为增加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投资,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一上年年终资本存量自发投资: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因素变动引起的投资。引致投资: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的投资。总投资=自发投资+引致投资3、投资需求的决定国民收入水平、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和资本利率是决定投资需求的三大经济因素。1)、国民收入水平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储蓄水平的提高对投资需求具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投资需求具有拉动作用。2)、资本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不是根据当前的资本收益率进行决策,而是要根据预期的资本收益率进行决策。凯恩斯提出用资本边际效率(MEC)取代资本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指增加一笔投资可得到的利润率也就是预期利润率,或者说是使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恰好等于新增资本设备的重置成本的帖现率。贴现: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例1:设本金为100美元,利率为5%。第一年的本利和为:100X(1+5%)=105美元第二年的本利和为:105×(1+5%)=IOo.25美元第三年的本利和为:HO.25×(1+5%)=115.75美元依次类推。现以r表示利率,RO表示本金,RLR2,”,Rn表示第1年第2年”,第n年的本利和。则:Rl=RO(l÷r)R2=R1(l÷r)=RO(l÷r)2,”,Rn=Ro(l+r)n现在把问题倒过来,已知本利和,求本金。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