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阳江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 资源ID:629321       资源大小:74.37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阳江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阳江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二。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发展基础和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发展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指导思想和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发展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1、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2、做强做优金融业错误!未定义书签。3、着力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4、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5、加快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6、着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1、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2、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加快文化体育服务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4、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5、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6、提升改造批发零售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7、着力培育教育培训服务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服务业发展导向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深化服务业改革和创新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优化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强化载体支撑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强化人才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统筹推进规划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阳江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年规划重大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指导阳江市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根据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阳府办(2014)33号)、以及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阳府2016)4号)精神,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实施“双化”驱动、蓝色崛起和对接珠三角“三大战略”,全市服务业较快发展,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十三五”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至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454.1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33.9%,占GDP比重为36.3%o至2014年底,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7.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9.5%,服务业成为吸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2、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167.1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2%,年均增长16.3%,建成了一批房地产、码头、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项目。3、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道路交通、物流仓储、公共平台等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云阳高速公路阳阳段建成通车,深茂铁路阳江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和阳江港13#、14#码头等项目加快建设,海陵岛大桥开工建设,粤西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中山至阳江高速公路阳春段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阳江德尔宝、阳江市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运营,首家公用型保税仓库挂牌。建成阳江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和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首家省部产学研合作院士工作站,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2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业的供给能力逐步增强。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倾力打造“南海I号”和“浪漫银滩、宋船古韵、温泉之乡、水墨阳江、休闲绿城”五大旅游品牌,成功创建阳西咸水矿温泉、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国家A级旅游景区,大角湾海上丝路国家AAAAA级景区,海陵岛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之一;加快建设东平、沙扒、春湾等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强旅游宣传和旅游电子商务,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6397.03万人次,累计旅游总收入601.98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58.2%;电子商务迅速发展,90%规模以上企业建有企业网站,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网站建有率达100%,超过50%的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电子商务活动,京东商城“中国特产阳江馆”、苏宁“中华特色阳江馆”建成上线运营。房地产业初具规模,开发理念、住宅小区建设品质、营销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保利罗兰香谷、丰怡豪庭、恒大海上夏威夷、敏捷黄金海岸、金世纪天河湾、德信华城等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商品住宅小区相继建成,群众居住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43.3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5%。文化体育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吸引投资建设百乐演艺中心、漆艺基地、林德宏艺术馆等项目,加快文体产业的发展。推进文体惠民,建成10个基层公共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示范点,举办了南国书香节暨第四届阳江书展、广东国际风筝邀请赛、群众文化节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演等大型文体活动。建成一批文体惠民工程,提前两年实现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全部公共文化场馆(站)免费向社会开放。金融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5家农合机构有3家成功改制为农商行,走在粤西前列;先后引进了首家外资银行和首家村镇银行,进一步丰富了我市银行机构的种类;邮储银行24家网点全部完成二类支行改革,“十二五”期末,我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14.7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6.4%;各项贷款余额757.74亿元,比“H"一五”末增长159.29%o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至“十二五”期末,我市保费收入为25.4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L5倍,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5年末,全市保险深度2.03%,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五年来,全市保险行业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近43.87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阳江市“十二五”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15年实绩“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54.1610.2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6.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10.73服务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216.3服务业从业人数(万人)37.9服务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29.5(二)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市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和市场需求形势发生新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面临新突破,国际经济秩序出现新调整。在“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增多,有利于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国内环境看,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时期,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继续深入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改革攻坚、创新创业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完善,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广东省提出要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将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时期。但同时必须看到,“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十二五”期末,我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3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在全市地税收入中,来源于服务业的比重为28.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4个百分点。二是内部结构仍需优化,我市服务业仍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传统生产性服务如运输、批发市仍占主导位置,科技含量高、市场增值性强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集聚程度低,我市服务业企业普遍较小、资源分布较分散,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更未能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全市尚未有一个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发展平台;四是有效需求不足,我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服务业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地需求空间较狭窄。五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中高级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着力推进服务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快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体系,为阳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持和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创新,加大开放力度,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生产创新、运营创新,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业发展活力与动力。坚持集聚融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领,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业内部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打造一批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坚持特色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根据我市现阶段产业特征和主要产业对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研究适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新型道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行业。坚持重点发展。根据我市服务业现状,大力推动发展基础好、价值高、涉及面广、辐射作用大的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产业链延伸,带动其他服务业协同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发展一些引领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提升些先导性的生活性服务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的服务业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价值的服务业品牌,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850亿元以上,占GDP达到40%以上,“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1%以上,比GDP年均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15%以上,服务业对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服务业年均增速。到2020年,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服务业创新进一步增强。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力争到2020年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L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省级工程中心达到30家、市级工程中心100家;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7家以上。服务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在科技、信息、流通、旅游、金融、商务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内知名服务品牌。三、发展重点(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点发展科技报务、工业设计、金融、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1、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立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以巩固提升现有各级各类研发设计及服务平台为重点,新建一批国家、省、市级研发设计及服务平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服务,构建和形成面向以市内需求为主的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产业链;依托我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我市研究设计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R&D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L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省级工程中心达到30家、市级工程中心100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设计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鼓励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分离工业设计机构,依托我市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支持建设一批工业设计集聚区,鼓励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支持地方特色文化与时尚设计的融合,促进工业设计从产品外观延伸至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内涵的设计。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争取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专项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立基于市场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到2020年,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7家以上。着力推进检验检测认证和标准化工作。要依托国家刀剪质检中心、阳江市综合检测中心,重点在五金刀剪、银合金材料、LED照明、南药种植、热带水果、海洋捕捞、近海养殖、网箱养殖等领域建立一批检测与评定认证中心,并全力推动优势领域的标准化实施工作;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推动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标准化工作,重点推动旅游业服务标准化建设。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内部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获得实验室认可等方式开展社会化服务,提升检验检测服务市场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制定国内行业特别是我是特色产业的行业检验检测标准,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检验检测服务品牌。加快建立全市专业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提升公共检测服务能力。力争到2020年,国家级TC/SC/WG(专业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达到1个,省级TC/SC达到1个。2、做强做优金融业不断优化改善金融环境,努力吸引更多资质优良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进驻阳江;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在园区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资源,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控制,引导我市银行机构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提高内在运行质量;支持有条件的民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力争到2020年形成层次更丰富、覆盖更广、差异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建设,实现与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等其他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着力提升社会整体信用度。保持信贷投入适度增长,引导信贷资金支持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新兴发展产业以及中小微企业;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发展融资租赁,支持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积极运用期货、远期和保险产品对冲或规避风险。力争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普遍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开办涉灾险种,重点提高水利、能源、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加快发展食品安全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医疗责任险、旅游意外险等责任险种,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探索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科技业务保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着力提高“三农”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支持“三农”发展。力争到2020年,我市保险深度达到5%,全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大幅提高,3、着力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地理位置优势,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着力打通我市对接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加快发展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阳江港口的物流集疏功能为重点,推进阳江港泊位码头、阳江港港区铁路、阳江港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公路、铁路、港口运输的无缝对接。以加快推动区域性物流枢纽为目标,新建高新区保税仓现代物流基地、阳江粤运物流城、江城汇达保税仓、阳东远景国际物流城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和大宗产品专业物流园,夯实物流业的发展基础。推动我市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支持企业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外包、资产重组等方式剥离物流业务,着力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发展邮政快递物流。充分利用邮政现有网络优势,积极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无缝衔接的寄递服务产业链,鼓励快递企业与跨境电商合作发展跨境快递业务,推动快递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大力开展供应链物流、冷链快递、生鲜快递、电子商务配送、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和代理代办等多元化差异化产品结构,提高物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第三方物流和新兴业态物流的比重明显提高,物流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4、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两化融合”“智慧城市”、"三网融合”、“宽带中国”等战略部署,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发展,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阳江移动通信项目、阳江电信移动网和光电网项目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推动光纤入户、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全面推进4G网络建设,积极布局5G网络,提升网络质量。加快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着重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智慧应用,加快建设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食药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工程建设,构建涵盖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智慧城”市系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建设面向生产服务有各类工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培育平台型服务产业,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服务。加大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信息企业在我市落户。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大力在五金刀剪、农海产品、纺织服装、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领域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并提升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建设。鼓励中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订制,推动工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努力培育农海产品电子商务,鼓励网上购销对接等多种交易方式。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等专业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互动,提高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力争到2020年,我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40%以上。5、加快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我市,设立管理、投资、研发、营销等区域总部,着力培育一批本地综合性企业集团总部品牌。大力推动阳江国际金融中心、商铁商务聚集区综合开发项目、阳江盈信广场项目等高端商务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商务楼宇物业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以提升我市商务服务水平为导向,积极引导商务咨询机构开展会计、法律、税务、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商务咨询机构联合、重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公信力的商务咨询品牌服务机构。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我市商务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继续办好阳江刀博会,加强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的配套建设,推动刀博会升级为服务我市五金刀剪企业产品的重要平台。立足我市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产业,规划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会展平台,培育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展会;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国际大型会展公司、著名会展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机构到我市举办各种类型的会展,以带动我市商贸、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完善会展配套服务,积极培育和吸引有影响力的高端会议落户我市,提高我市会展业的发展水平。6、着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推进我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交流、转让、推广服务,以及“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着重推广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导节能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节能规划、融资、运营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动在生产污水处理、生产性大气污染治理、生产性固体废物治理等领域实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服务,推进我市环保设施建设和环保市场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环保工程,着重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先进节能工业锅炉、窑炉等技术(设备)、绿色建筑材料。加快列入省重点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的推广与应用,并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积极推行碳排放权配额、污染排放权配额发放和交易工作,支持企业进行碳权和污染排放权交易,通过金融市场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有效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支持节能环保服务项目以预期收益质押获得贷款。力争到2020年,我市节能环保专业化服务达到40%。(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要以增进人民福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需要为主线,重点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健康养老业、文化体育产业等,为我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1、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按照“发展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形成大产业”的要求,立足我市优势旅游资源,运用新理念、新形态、新技术发展新领域,做大旅游产业规模。积极推动海陵南海天麓旅游度假区、大飞洋国际游艇产业度假区、阳西县大堀山名胜风景区、滨海新区蓝色海岸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以及阳春生态旅游产业带的建设进度,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进一步推动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海上运动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和海岛旅游,大力倡导乡村度假、农业休闲、森林生态、自驾车等旅游方式,推动旅游定制服务,积极培育旅游新消费热点;提高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规划阳江智慧旅游示范景区,依托智慧旅游云平台,整合我市旅游资源及信息,提供预订服务、在线交易、旅游资讯等服务,提高我市旅游业发展质量。继续办好各种“开渔节”、“风筝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以及“国际马拉松大赛”等体育活动,逐步培育我市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建设,提高连通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停车场、交通服务点、旅游交通车营地等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逐步提高我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商务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游客权益保护等监管,优化我市旅游环境。加强旅游招商引资,确保旅游发展后劲。力争到2020年,阳江市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8;接待旅游者总人数287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1.5%o2、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立满足多层次符合我市市场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科学安排栅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比例,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顺应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多元化发展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等,培育发展“楼宇经济”;结合我市特色产业,积极支持海陵岛、东平镇、沙扒镇等地方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房地产业。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服务,培育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信用档案管理。培育和规范住房买卖、租赁市场,引导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土地评估和登记代理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进房地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屋权属档案等建设,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完善物业行业管理,建立物业企业行为信用档案,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力争到2020年,我市城镇商品住宅小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3、加快文化体育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文化名城的内涵,推进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服务示范点。深入挖掘阳江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创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文化名家,造就一批文艺大师。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孵化器,推动文化产业创业活动,着重扶持以海文化、花文化、商贸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节庆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我市文化建设,注重发展漆艺、根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服务网点建设,扶持民间文化服务活动,开拓农村文化服务消费市场。培育规范网络游戏、网上书店、网络视频点播、网络购物、网络付费下载、网吧等网络文化服务消费新模式。培育文化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力争到2020年,把阳江建设成为文化引领作用更突出、文化产业更强大、文化特色更鲜明、文化服务更惠民、文化软实力更雄厚的文化名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大力普及健身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项目,带动大众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继续举办风筝节、江城龙舟竞渡、海陵岛马拉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培育一批地方品牌赛事。加快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以帆板帆船、篮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或省级体育赛事在我市举办,推动专业赛事发展。加快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促进康体结合,推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我市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形成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的体育服务体系。4、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家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规范化、职业化建设。规范家庭服务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管理以及诚信档案管理,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加强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多层面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医院、养老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结合岗位需求,开展医院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逐步推行家庭服务业持证上岗。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家庭与服务企业的信息顺畅对接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各县(市、区)建立家庭服务业协会,开展行业监督和自律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服务行业规范化、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目标。5、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消费需要,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营养保健、健康文化、健身美容、健康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推广科学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及产品,提高中医健康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健康服务商业模式,加快发展亚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不同健康服务机构,支持健康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积极发展健康保险,鼓励开发多样化健康保险产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加快我市药食同用南药的种植及产品研发应用,培育一批健康产品品牌。充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促进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融合,加快推进新洲温泉度假村项目、阳西县周南养生温泉开发项目等一批涵盖健康、旅游功能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我市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较丰富、结构较合理的健康服务产业。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发展“银发产业:加快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提高我市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大力拓展养老服务领域,探索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健康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方面延伸。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推进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方式。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加强老年护理人员培养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加快阳西县热水温泉医疗养老等项目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6、提升改造批发零售服务业调整提升我市批发零售服务业,推动批发零售业上新台阶。着重打造城市综合体,以扩容提质为出发点,加快推进新都汇时代广场、东汇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引入大型百货公司、品牌专卖店,特色餐饮,娱乐等,满足群众高层次消费需要。积极发展商业新业态,鼓励推进批发零售边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优化物流配送,扩大服务网络。合理规划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发展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重要商品储备设施以及农产品冷冻物流设施,加快推进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积极发挥实体店的体验、服务优势,与线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传统商业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平价商场,引导进入社区,提供便民服务。进一步推广本地特色产品,继续组织企业参与广货此上等大型促销活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经营主业突出、规模优势明显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7、着力培育教育培训服务业积极加快各类人才培养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和培训,促进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办学,在用地用房、用水用电、奖励补助、教师待遇等方面扶持保障民办学校发展。积极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引入行业组织参与开展社区教育项目,为居民提供人文艺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务。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健康、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生活性示范培训基地或体验基地,带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主,企业积极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四、服务业发展导向按照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城乡规划的统筹安排,努力形成以江城区和滨海新区为核心,其它县(市、区)为支撑、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各县(市、区)要整合资源,规划建一批较大型综合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区域性服务中心。结合我市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运用以公共交通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在主要交通站点如深茂铁路阳江站等规划建设一批集商务、文化、体育、健康、休闲等为一体,各种功能互相配套、商业价值互为提升的“城市综合体”,使之成为促进区域服务发展的载体。以“三旧”改造为切入点,努力盘活城镇存量资源,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利用旧厂房、旧街道改造建设一批集文化与信息相结合的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商贸聚集区,不断提升我市城市品位。结合我市产业转移园区和工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着重在园区内建科研平台、产业孵化器,提高我市服务业创新水平。配合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交通网络节点规划建设一批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多功能或主导产业突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大对我市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转移园的服务能力。五、保障措施(一)深化服务业改革和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取消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限制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简化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服务业投资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等改革,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服务业,实行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等抵押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商业银行提供适合服务业企业需求的各类商业信贷产品。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分类改革,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扩大市场化服务供给。(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政、价格等经济政策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办法,强化要素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强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和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支持,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安排用于发展服务业,在实施城乡规划和“三旧”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优先安排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扶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建立我市引导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中介及专业服务收费改革,全面清理服务业领域的各项收费,努力减轻服务业发展成本。(三)优化发展环境适应服务业结构升级需要,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深茂铁路阳江段、怀集至阳江高速公路海陵岛大桥、汕湛高速公路阳江市阳春段、G15沈海高速公路开阳段扩建(阳江段)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改造提升城市老旧服务基础设施,补齐农村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服务业的基础设施网络覆盖面。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以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推进物流服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标准的制(修)订,扩大服务业标准化覆盖面。加快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强化服务业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和争端解决机制,优化我市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大力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服务业发展的典型经验,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善消费环境,深入开展价格诚信、质量诚信、文明经营等活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涨价、乱收费、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四)强化载体支撑积极谋划服务业重大项目,重点根据本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重点领域研究谋划一批影响力大、效益好的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规划实施,以项目引领服务业。要明确重点项目的责任分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着重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发挥效益。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重大项目。“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服务业重大项目80项,总投资1715.74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736.46亿元。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各县(市、区)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特别金融、流通、信息、科技、旅游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集聚区示范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向服务业集聚区倾斜。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积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积极培育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服务口牌。(五)强化人才保障加强人才培养。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鼓励中高等职业学校(院)调整教育专业,加快设置一批服务业发展急需地紧缺专业,大力培养复合型服务人才。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院)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拓新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新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研究制定针对服务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利用各类人才市场平台,加快引进金融、信息、物流

    注意事项

    本文(阳江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