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篇)学习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632493       资源大小:17.0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篇)学习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docx

    “禁止参与有损中国科学院及院士群体声誉的活动”“禁止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禁止院士增选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近日,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公布,新增“禁止行为”一章5条,旨在为院士参与各类活动划出明确界限、规制不当行为。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学术性、荣誉性和纯洁性是其本质。近年来,党中央着力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健全、院士称号逐渐回归本质。及时更新相关制度,正是适应当前良好学术形势、维护院士这一荣誉称号的必要之举,有利于引导广大院士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进一步发挥其科技领军作用。科技界不是世外桃源,诱惑和“围猎”风险同样近在身边。从以往案例看,有的院士凭借这一荣誉称号大肆收钱敛财、为他人非法牟利;有的院士兼任较多行政或社会性职务,任性调动资源;有的院士在参加线上学术会议时行为失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荣誉称号绝不能被用来换越轨的权力、牟不当的利益。早在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就明确表示“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对违反学术道德、违规违纪的现象零容忍”,此次新增条款,进一步表明了相关部门将荣誉头衔与各项职能、利益、资源“解绑”的坚定决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头衔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院士更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近来频频被网友引用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热梗,就是重要例证,提醒院士们应做到谨言慎行,切忌迷恋“双聘院士”“全能院士”等花架子。新版规范明确“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无疑是对院士群体的及时提醒,有助于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期待新版规范能够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能够积极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助推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本质。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只有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才能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主业,在解决科学问题上动脑筋、下功夫,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也才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既要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公开曝光,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终身追究;也要坚持正面引导与监督约束并重,营造良好学术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科研工作者严格自律,加强科学道德修养。既要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等第一责任主体责任,通过第一责任主体切实履职尽责,确保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也要积极依托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科研诚信审核和联合惩戒,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提供技术保障。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当前,科技加速发展提出新的命题,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的要求,国际科技竞争形势带来新的挑战,都要求科技监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让求真求实的诚信土壤涵养。2023年8月2日,共六章33条的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简称“院士行为规范”)公布。与旧版院士行为规范相比,新版院士行为规范新增一个“禁止行为”章节。该章节一共5条,包括“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禁止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禁止参与设置以院士'冠名的非学术活动场所。”“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等新增内容。(9月5日中国青年网)事实上,参加站台性质的、应景性的工作是一直以来困扰科研工作者的突出问题之一。据央视网此前报道,忙于无谓的应酬,这是钟南山院士的亲身经历。“现在科技人员一旦做了些工作后,各方面额外工作多的不得了,要站台要发言,我深有体会。科技人员要多点时间,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安心做科研,这个很关键!”从钟院士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科研人员应付这些“额外工作”的些许无奈和疲惫。同时,少部分院士屡屡出现在商业场合,公开为商业产品鼓吹站台,也频频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为何院士们频受此类非本职工作的困扰?一方面,很多院士其实是受人之托,身不由己。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单位特别热衷于邀请院士出席活动,认为这样“有面子”。如若院士出言婉拒,则不免有“摆架子”“目中无人”的嫌疑,于是不得不拿出部分科研时间,在各个场合应付交际。另外,很多院士其实“身兼数职”,他们除了担任本职工作外,还是其他单位的负责人,于是不免事务缠身,只好牺牲一部分科研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关注到,确实存在有少部分院士,在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荣誉头衔后,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自身信念并不坚定,沾染了虚荣、好面子乃至贪利的习气。这些院士们热衷于参加一些与本职领域完全无关的商业活动,为商业产品摇旗呐喊以获利。或者是借院士的头衔名誉,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发表见解,试图成为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增加自身的名气。这些院士们的行为,有损院士这一光荣称呼的形象,也是在给全体科研工作者抹黑。我们应该看到,此次中科院发布的新版院士行为规范,是从制度上规范院士行为的有益改变。那些被难以推脱的邀约缠身的院士们,从此可以名正言顺,“不伤感情”地将此类活动婉拒,将更多的时间投身心爱的科学研究。而那些沾染不良习气的院士们也能反躬自省,对照院士行为规范改正自身心杰、行为,使自己无愧于院士的称谓。此次院士行为规范的发布,是科学界针对现存问题进行的自身监督与改进,是一次学术圈的自净行动。我们期待,在未来,围绕院士工作管理,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全面、可落实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让科研人员专注本职工作,让学术人员专心学术,为科研人员减负增效,促进中国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注意事项

    本文((2篇)学习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