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黄土高原》.docx
多彩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风土民情作者:XXX学号:XXXXXXXXX摘要: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发祥地,很多朝代在此处建设都城,直径位置有很多文物古迹,在众多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中,我独爱黄土高原的窑洞文化。窑洞,这种与天地和谐共存的生态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阐述了窑洞文化的含义、它的出现以及对窑洞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旨在通过展现其美,来展示黄土高原的灿烂窑洞文化,让世界更加关注和保护这种灿烂的文化财富。关键词: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保护一、引言窑洞是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体现了天地人的和谐建筑理念,是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催生了黄土高原地区强大的乡土风情。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人们主要居住方式的一种延续一穴居。这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世世代代的农耕文明,也承载着人们对黄土高原的热爱。窑洞文化除了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外,还有机地融入了黄土高原的环境,最终形成了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文化。二、黄土高原窑洞的分类(一)按照窑洞的结构形式按照窑洞的结构形式看,窑洞主要分为靠崖式、独立式和下沉式三种。(1)靠崖式窑洞。靠崖式窑洞是出现最早的一种窑洞形式,其最能体现出因地就宜的窑洞特色,靠崖窑主要是依山而建或者依沟而建(图31),因此在其建筑曲线上具有一定的天然美,能够与所处的生态环境协调一致,浑然一体,使建筑外观体现出和谐的艺术效果。此外靠崖式窑洞在空间组合方面可因地制宜,在黄土层较为深厚的壁崖上,可以挖出上下多层窑洞。图3-1靠崖式窑洞(2)下沉式窑洞。与靠崖式窑洞裸露在外的形式不同,下沉式窑洞建设在地下,是在符合下挖条件的黄土坡上,向下挖掘窑洞形成院落,又称其为“地坑窑"。图3-2下沉式窑洞(3)独立式窑洞。与下沉式窑洞相似,是无需靠山靠崖,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其四面临空又称为“四明头窑"(图3-9),用石头或者砖修葺而成。在独立式窑洞中,即可见单层房,也可见多层房。如果是多层房,及在窑顶上再建窑,这样的建筑形式被称之为窑上窑。图3-3独立式窑洞(二)按照窑洞不同材质(1)土窑。土窑一般为一个拱形洞,往往是在面向东方的土崖或土坡上下凿而成。在土崖上开挖,需与土脉平行,避免在垂直和倾斜的土脉交错,否则易坍塌。土窑的窗户是一个正方形的小格子窗,只有一平方米左右,光线很暗。另一种应用较多的是半圆木窗,约四平方米。光线和透气性大大增强。半圆木窗图案,视觉轻松大方,也符合周易中"天圆地圆”的说法,应用广泛。在窑内,窑壁可用白腻子刮平,达到基本生活条件。黄土高原广大土层厚度大,胶结性好,不易坍塌,垂直度好。开挖的墙体上下平直,能承受强水流和外力的冲击。在黄土地段,开窑方便、简单、尺寸适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窑居形式之一。传统土窑的结构体系完全由开挖形成的圆拱支撑。没有柱子的支撑和其他的保护,它可以保存数百年而不倒塌,即使在地震多发地区,有超过100年的土窑也是非常普遍的。土窑由当地有经验的工匠根据实际土质情况进行开挖,施工时未经正式计算。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应力作用下,这些土拱的开口尺寸与拱曲线非常相似。可见,黄土人几代积累下来的结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图3-4土窑(2)石窑。石窑的建设基本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石窑的施工以南部的断面坡度为基础,山坡在平地上推出,窑顶在平地上砌石后覆土。仅仅用石头和灰浆来建造石窑的拱形。黄土高原上的石材资源十分丰富,主家可以请工匠在附近开采和制作原材料,石头的凿打是有讲究的,按照规定的大小凿刻,这也是一门手艺。成品石材在窑内砌筑时,切面细腻,缝隙纵横,窑面整体平整,拱圈圆润规整,窗户加单玻璃或双层玻璃,保持较高的采光保湿度,不仅突出丰富丰富的局部装饰色彩,也满足了生活中的各种所需。图3-5石窑(3)砖窑。砖窑即其字面意思,是用砖混砌成的拱形窑洞,用黄土覆盖窑顶。黄土高原有丰富的黄土和煤炭资源,因此建砖窑很方便,造出的砖窑又漂亮又整齐。与石窑相比,成本略高。缺点是保温性能差,易老化,大大降低了砖的强度,影响了砖窑的实际使用寿命。砖窑在实践中与石窑基本相同。它们的工艺比石窑复杂,但不如石窑结实。由于经济成本的原因,砖窑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3-6砖窑黄土高原窑洞整体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在方圆院落的背景下连续的拱形,这些大大小小的拱形窑洞形成了具有排列感的节奏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天圆地方的观念,这也是我们对黄土高原最生动的记忆。不同的施工方法支撑着优美的拱形的形成,正是因为这样不同的结构体系形成了不同的窑型。三.黄土高原窑洞的布局特点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且地下水位又低,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来挖掘窑洞进行居住,其冬暖夏凉的特性妙不可言。黄土高原的窑洞既有依山而建的形式,也有独立存在的形式,但始终是一种拱顶的窑洞。采取拱顶是为了能有效分散窑洞顶部的力量,因此窑洞T殳都是采用拱顶的形式来保证窑洞的稳固性。(一)内部布局窑洞室内的主体建筑就是火炕,而其他的书柜、立橱、小灶柜等家具则是由个人在入住时置办的。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冬季往往寒冷,且冬季时间较长。因此,冬季需要采暖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窑洞民居采暖的方式主要依靠火坑,这种火坑是与锅灶连通的,利用烧饭余热采暖,因此人们也称其为“一把火"。而黄土高原地区的火坑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前炕与后坑。而这两种炕各具特色,但是由于前后炕的功能不同,二者通常都会结合使用。前坑又称为"门前炕般靠近门窗中的两孔或多孔密洞中的生活作息窑洞内,视线比较好,因此人们般在前炕进行聊天或手工等闲暇的活动,但前炕的保暖功能不如后炕,尤其是在冬天,效果更不理想。而后坑则位于窑洞的最深处,紧紧依靠着山崖般处于两孔或多孔窑洞之中的中间部分,平时用以接待客人或者是作息为主,同样属于单体窑洞。而后炕的光线比较差,但是保暖效果优于前炕,且炕前还能有较大的空间形成一个可以计划使用的限制地方,便于摆放家具和待客。图4-1窑洞的内部布局(二)外部布局院落是黄土高原窑洞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最初,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一般都是没有围合的一片空地,而到了现在,黄土高原窑洞基本上形成了一树一院的合院式景观,部分窑洞院落被称为窑洞四合院,窑洞内外部布局的改变与发展跟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尚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因此当地的人们基本上都是以农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受到交通的限制和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影响,当地的居民收种粮食和晾晒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工,为此,不少居民为了方便自身的生产生活,当地居民在自家的窑洞周围修建了月台来用于晾晒。一般情况下月台紧挨着窑面,但为了接受更多的光亮,月台需要高于院子。月台在建设期间,为了方便使用和美观,首先需要在平面上铺设一层砖,随后再将水泥平铺于砖上,增加其平滑度,方便粮食的晾晒。图4-2窑洞的外部布局四、黄土高原窑洞文化的独特艺术(一)黄土高原窑洞石雕黄土高原的窑洞石雕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其独特的造型在中国传统石雕中独树一帜,对黄土高原的文化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石雕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种是石窟佛像雕塑,以圆雕和镂空雕刻为主,如延安清凉山石窟、子长县的钟山寺石窟,另一种是窑洞的建筑装饰构件。两种石雕都以深刻地体现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风土人情及社会文化。图5-1黄土高原的石雕(二)黄土高原窑洞木雕黄土高原窑洞建筑木雕是建筑表达表达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木雕形式依附于不同的独特的建筑环境,具有极强的黄土高原文化氛围,体现着黄土高原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向往。在陕北雕刻制度一书中,对木雕的描述尤为详细,木雕技法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地可分为混雕、剔雕、线雕、透雕和贴雕等。其中比较典型的窑洞木雕有门楣木雕:如雀替、斗拱;匾雕:门窗雕,如门扇、门簪、铺首。在整个窑洞木建体系中,这些雕刻起到了全方位的装饰作用,除窑洞的门拱弧线之外,最具代表性就是各式的门窗花格造型,体现了浓浓的黄土高原的风情。图5-2窑洞木雕(三)黄土高原窑洞抱鼓石抱鼓石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饰物,经常位于传统窑洞大的正门入口侧,其属于门枕石一类,因为其状如一圆鼓立于石座之上,鼓人们称之为抱鼓石。抱鼓石是大门两侧门框下的石墩,起加固门窗的作用,露在夕的部分常常被雕刻成石狮、青龙、麒麟等纹饰。图5-3抱鼓石参考文献口辛德勇.金戈铁马话三晋N.山西日报,2020-0522(011).2熊桂芝.黄土高原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投资解析以山西省为例J.山西林<2019(06):8-9+48.3石鲁.艺道长青风范永存N.文艺报,2019-12-18(008).4.窑洞文化J.陶逡科学与艺术2019,53(12):33.5徐倩倩论延安窑洞文化的时代价值J智库时代2019(01):150+156.史统令.黄土高原窑洞文化中的人文历史风采中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9):234.向应.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网赵梦思.浅析西北陇东窑洞文化酒店的室内设计J艺术科技,2017,30(10):285.9赵广举.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黄河水沙历史变化及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17,37(02):351.10张春梅,葛雨婷,席建超,杨俊.中国人文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12):2221-2232.11牛世红城市变迁中延安窑洞的文化传承及保护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6):64-66.12杨雨佳.陕北窑洞窗户图案研究J.大众文艺,2010(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