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教案.docx

    • 资源ID:633780       资源大小:35.2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教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能力目标: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阐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历史地位。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意义。2 .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的发展。3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4 .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窕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党的十八大对党的90多年历史做了精辟总结,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其形成是合理的,成就是辉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更大胜利是必然的。讲授新课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的条件1、思想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刊物和文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举起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在这两篇文章中热烈欢呼俄国革命;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的陈独秀,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有关书籍,也开始大量翻译出版。(2)论战通过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纯洁了共产主义队伍,对促进马克思注意的深入传播和把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暴力革命的方式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2、阶级基础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就是二者结合的中介。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武汉、湖南长沙、济南等地都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共产主义小组通过理论宣传和行动指导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各地还出版了其他的理论刊物,促进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同时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春派部分学员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工会组织,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3、外界条件一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到中国,先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6月,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来到上海,帮助筹备党的成立大会。从开始筹备建党开始,共产国际给了中国很大的人员上、理论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成立1、“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成立中国共产党。(1)大会确定党的名字是“中国共产党”,(2)会议确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3)会议确定党的首要政策是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4)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煮、李达三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一中央局,陈独秀任总书记,张国奏和李达分别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如下几个特点:(1)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有俄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有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很快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道路。(2)独立自主领导革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使中国共产党必须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与那则,形成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3)成分复杂中国是一个以小农为主的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加上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因而有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进入党内,壮大了党的声势,但是也把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带到了党内,成为党内左右倾错误的产生根源。(4)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社会地位和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其他的革命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若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道路,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二、在探索中前进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压迫,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领导中国尽快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当时革命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对国际和国内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后,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只靠无产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认识到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争取到革命的胜利;随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敌人的方针,与此同时,孙中山也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1、中共二大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不仅要有严密的具有战斗力的组织,更要有鲜明的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愿望的革命纲领。中共一大后,全党投身于实际革命运动中,这些实际运动的展开,使中共逐渐对国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再主张在中国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共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是:(1)在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指出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提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对象,对与当时的斗争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2)二大的宣言还提出为了实现党的纲领必须采取联合战线的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工人和贫农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个方针团结和聚集了绝大多数的革命力量,使社会各阶层聚集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做了准备。反映了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活动中,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各处建立分部,一方面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一方面组织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时达到高潮,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镇压工人,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先后被杀,为了保存有生力量,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下令复工,工人运动转向低潮。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这次斗争的事实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团结广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从事农民运动,表明了党己经开始注意把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3、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在选择革命的统一对象时,选择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因为在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派,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员在保证政治和组织独立的前提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U30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使之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既符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符合工农群众的当前利益,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相同,因而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2)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3)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会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目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从此开始了国民大革命时期。2、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黑锅,有苦难言。奉命调往陕北围剿红军又不断失利,东北军对打内战十分厌倦和不满,他们大声疾呼:与其同共产党打仗,还不如和日寇拼命,军心动摇。张学良思想发生巨大转变。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之后,就更加抓紧了对东北军的争取工作,积极引导张联共抗日,取得积极成效。1936年底,蒋介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扬剿共,张学良苦谏无效,不得已与12月12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在张扬的努力和中共的帮助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后,中共的主要工作就是尽早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代表多次谈判。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争取抗战胜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亲日派的阴谋,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创造了前提,推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政府当局被迫暂时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者不抵抗以及寄望于国际社会调停干涉等政策,开始走上抗日的道路。第二、因为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无数将士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他们才能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第三、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性,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为坚持抗日战争奠定了最广泛、最深厚的民众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广泛开展宣传、组织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统区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这不仅为保证党对抗战的领导,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变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人民革命的胜利,最后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月3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46.6-47.6)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47.6-49.1)最后胜利(49.1-49.10)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阶段(一)战略防御阶段.国军全面进攻(1)时间:1946年6月(2)进攻方向:中原等解放区中原解放区位于武汉和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日本投降前,人民军队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解放区扩展到60余县,形成对战略要地武汉的包围态势。蒋介石当时的兵力,包括陆军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海军、空军、特种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军事院校,总数达四百三十万人;而中国共产党方面,只有六十一万人的正规军(野战军)、六十六万人的地方部队(军区、军分区、县属武装)和后方机关人员,总数一百二十七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三点三七比一。面对国共双方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几条基本的指导方针:在军事方面,他强调两个要点:一是“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 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 ”二是“集中优势兵力, 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为了打好运动战,他指出:“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他指出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这是“我军必须特别强调的”。在政治方面,他要求“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并为此规定了党在农村中、在城市中和在国民党军队中必须团结、争取、孤立的阶级、阶层和人员。在精神上,为了使人们认清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树立起必胜的信念,提出一个简单明了、使人一听就明白并能记住的基本观点,那就是毛泽东向正在延安采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老人家不愧是军事艺术方面的天才。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取得胜利。(3)结果: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共军战略反攻那解放军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目标又是什么?请同学看资料回放回答这个问题。(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内线和外线分别是什么?内线:解放区外线:国统区(1)标志:1947年6月,文IJ、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2)方向:中原地区【问题探究】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拒有中原,则西逼武汉,南下南京,南扼长江)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是: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向国统区发动战略进攻。三军:刘邓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陈谢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陈粟华东解放军主力。他们作战任务应该是内线还是外线?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根据地;陈庚、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两翼:西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一部。内线作战: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属于战略防御性质。聂荣臻率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敌退守长春、沈阳等孤立城市;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过渡】经过一系列战略反攻之后,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和全国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共中央经过研究,认为决战时刻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当然如果这些战役认真讲起来的话,每一个战役都要讲一节课都讲不完。所我们在这里就只需要把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搞清楚就行了,现在我们就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看哈。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战役。(1)辽沈战役:时间:1948.91948.IT、地点:东北地区(1)淮海战役:时间:1948.111949.1地点:淮海地区人物:黄维黄柏涛杜聿明»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结果:取得胜利C(2)平津战役时间:1948.111949.1地点:平津地区人物:傅作义J【问题探究】三大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开始?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可利用东北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3)意义: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有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仍然比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决定,不待农村发生剧烈的贫富两极分化,就采取积极领导的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地改革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度方针。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在党的上述方针指引下,农村的互助合作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藤买政策的实施1、改造的必然性建国之后,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私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政府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因为这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而且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面临着两个无法克服的矛盾,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矛盾。这些都使中共中央做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决策。2、和平赎买政策的确定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无代价的强制没收,从长远目标来看,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政治损失;另一种是有代价的和平赎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过这样的设想,列宁也曾经希望在俄国实行,但是没有实现。中国就是采取的后一种办法,因为中国有成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条件,包括:无产阶级力量强大,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优势。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具有接受改造的比较革命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政治关系有利于赎买政策的顺利实行。3、改造的步骤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作用,是根据国家的性质而定的,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分为三个阶段:(1) 1949年10月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的办法,在企业外部对私营工业实行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对私营的商业实行经销代销,把私营企业的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又不同程度控制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限制了剥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 1954年1月一1955年上半年,主要是对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这时,国家注重发展以公私合营为主的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把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有由企业外部深入到企业内部,深入生产领域。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四马分肥,这种资本主义形式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确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但社会主义改造也有诸如急于求成、工作过粗等局限性。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