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三年(2023-2025)专项发展规划.docx
XXXX中学三年(2023-2025)专项发展规划实现XXXX中学跨越式发展,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框架,按照XX市教体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学校概况XXXX中学建立于1958年,座落在XX半岛最东端的XX小城宁津街道驻地,得黄海之博大,依甲子山之灵气,地饶物丰,人杰地灵,招收XX街道所辖51个行政村及驻街道企业适龄学生入学,现今已建校64个年头,校园内集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于一体,是一所学区学校。全校共计39个教学班,学生近1500名,教师120多人。生源主要是农村子女、附近村的孩子及在村里租房的外工子女。多年来,学校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位家长负责”的原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提升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近几年来获得集体荣誉60余项,学校先后被评为XX省规范化学校、XX省校本教研工作先进集体、XX省航空特色学校、XX市文明校园、XX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XX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XX市绿色学校、XX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二)学校发展成果和经验学校一开始就确立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肯定了这些孩子有一定的潜能,学校教育既要用爱和尊重去关怀他们,又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学校确立“自信、自律、追求进步”的办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凡是学生能做的就由学生来完成。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和学生团队及志愿者团队建设。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更多服务于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学校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思想的影响下,重视制度建设。多次修订教职工考勤制度,建立管理、工作绩效、常规工作考核制度。建立校务会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教代会评议监督制度。建立教职工两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防患及学生偶发事件应急预案。还建立起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但在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路上,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三)存在不足1.学校优势不突出,办学特色不显著学校办学特色不显著,存在同质化竞争倾向,原有的英语特色、信息技术特色、科普特色等逐渐消失,新的特色没有凸显,影响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2 .教学成绩不稳定,创新气氛不浓厚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虽然总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不够稳定,一些教学瓶颈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一方面,面对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我们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方面明显滞后;另一方面,我们在教育的社会资源整合方面也有待提升,特别是社区资源、课程建设中的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等,严重阻碍了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3 .个性培养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完善初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校在共性教育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学生个性培养和学生个体评价体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探索;二是缺乏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和机会;三是针对个性培养的课程开发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四)形势分析1.国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为学校教育和评价改革提供明确价值方向,为我校“和合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这种综合素养需要教育的整合变革,整合生命教育、学业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博雅教育、服务教育等,将学校变成学生幸福成长、全面发展的“智慧共同体”。2 .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突出课程体系建设和考试招生制度创新,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期望,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国进行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涉及课程目标方面、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其中高中课程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八大学习领域,相关的考试招生制度也制订了明确的改革时间和路线图。我们需要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勇敢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新教改方案的重点是课程体系和考试招生创新,其中“选课制”和“走班制”面临许多困难和考验。应当提前制订实施方案,进行试点,完善方案,确保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学生看清教育改革背后的更高价值。学校教师既要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做合格的专业教师;同时还应该成为道德、品格教育专家,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改革目标。3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发展改变着学校的“教育生态”,为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无限空间“互联网+教育”不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创设出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的新环境,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个性发展和重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更传播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教育新思维,构建起各类教育主体间协同互动、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一种跨时空、跨人群、跨业界的“大教育观”理念。这有利于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抉择。二、发展思路(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学校的后续发展认真规划,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办学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管理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立足新课堂实验,着力课程建设,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一所学校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学校通过管理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积极组织师德和专业学习,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抓手。今后学校将开拓思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习成功学校经验,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二)学校的基本定位通过五年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把学校办成市内有一定影响,社会满意度较高,能为以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示范性学校。(三)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1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行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确立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探索师德考核及教师绩效评估新的机制,探索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动态化。2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适合学校实际的、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校本化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三类课程的规范化实施,成为支撑起学校稳步发展的强有力基础。3 .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翻转课堂”实验,建立起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学生、课堂与课余的快速反馈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结合校本研修、校本培训,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4 .以课堂开放、家访活动为抓手,以绿色指标为导向,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发挥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确保教育的效果。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在未来五年中,学校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市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通过适切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和健康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点的示范性优质学校。(二)具体目标1 .育人目标经过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合格的公民素质、健全的人格,能够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用之人。2 .管理目标在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规范办学,有利于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有力于推动学校发展,能适合学校实际的各项制度。这些制度,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最终能产生积极的效益。3 .学科建设目标(1)课程建设目标课程设置为育人服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三类课程计划的同时,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具有稳定性、多样性、有效性的特点,能支撑学校的特色发展。(2)课堂改革目标保留传统课堂的优秀元素,通过“翻转课堂”实验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及学生学的方式。(3)校本研修目标从制度建设过渡到文化培育,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舞台、技术改进的阵地、智慧共生的高地。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经历,能切实体现出它的有效性。(4)教学质量目标区内同类学校基础成绩领先。五、发展思路学校树立“建智慧共同体,育幸福九中人”的发展理念,确立并实施“一八三”学校发展思路1.坚持一个理念办一所让人幸福成长的学校。我们为每一个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幸福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里追求的“幸福人”。2.实施八项工程(1)制度创新工程本工程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打下扎实根基,着力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依法治校、贯彻自主管理,保障民主监督与社会参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制度创新为推手,为学校发展及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2)综合育人工程本工程是落实和合教育理念的重中之重,着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体艺活动、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新方法,探求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全员育人体系。(3)校园文化工程本工程着力于整合“慧教育”理念,塑造智慧九中的管理文化,重视九中教师精神、学生精神与校史的传承,从软硬件上全面构建校园文化工程,丰富校园文化的层次,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4)课程建设工程本工程着力于完善我校课程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常规教学工程本工程着力于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打造策略上的“智慧课堂”和结果上的“和合课堂”,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优质拔尖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品质。(6)教师成长工程本工程以培养智慧型师资为方向,搭建系统化、梯队化的师资培养平台,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重点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社团活动工程本工程重在搭建学生阳光成长、自主管理的平台,推动社团自我管理、社团评优机制、社团课程化,全力打造品牌社团,创造精品社团活动、培养社团骨干,为社团“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创新路。(8)后勤管理工程本工程着力于优化后勤管理水平,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强化后勤安全工作,提升后勤管理社会化水平,提高后勤工作的办事效率及工作质量,使后勤工作有序高效,为发展规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3.形成三大亮点(1)学校课程体系化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化建设涵盖教学课程体系与德育课程体系两大方面。教学课程体系化建设的重心在于深耕课堂、精准发力;聚集学生,提升学力;精研实做,高效推进。德育课程体系化重心在于德育为先、活动助力;抓好常规,系统推进;科研推动,项目运作。实施过程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影响,共同推动。(2)教师队伍系列化培训教师队伍系列化培训包括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及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两大块。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将围绕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重视课堂效率,强调高效课堂;团队成长,科学评课;建立规范,以评促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将围绕项目科研为中心,强调解决课堂与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为依托的精致课题行动研究,课题项目助推;专业引领,突出创新;贴近一线,以研促教。(3)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囊括学校综合育人及校园文化建设两大项工程。学校综合育人以培养“幸福人”为目标,强调智慧管理,精神感召;励志为先,严管在后;活动助推,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以整体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理念,重在细节,机制激励;创新标准,环境育人;人文关怀,文化先行。六、发展任务(一)制度创新工程1 .规划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优化现代学校治理结构,有效改进学校管理效能。落实依法办学,保障民主监督,加强自主管理,推动社会参与,健全学校内部的管理层级,激发师生、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加大参与的力度。2 .具体举措(1)推进依法治校,保障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依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增进师生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扬民主,保障校务公开,落实教职工对学校发展以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托工会推进学校民主监督,增强教职工凝聚力。依法加强工会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功能,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加强工会阵地建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增强教职工幸福感。(2)加强自主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层级管理体系,加强基础管理能力。学校实行级部责任制,优化年级主任对年级工作的管控能力,协调并建立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四者结合的管理体系,完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层级,探索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建设。(3)加强学生自治,凝聚社会力量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拓展学生自治通道。以团委学生会为平台,加大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力度,加大各层级学生干部系统培训的力度,积极引领学生建立自主管理体系。凝聚社会办学力量,引入多方办学资源。以家委会、校友会为平台,借力家长、校友资源,引领各方关心、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助力。(二)综合育人工程1.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学校德育将围绕学校五年规划,努力将学校德育工作做实、做大,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智慧德育、幸福德育”的发展目标,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体艺活动、社会实践的有机整合,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德育新方法,以家庭教育为重点,建设全员育人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抓手,把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修养、有个性、讲规则、讲创新”的一代新人。推动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新局面。3 .具体举措(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学校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构建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培养和管理模式,造就一个勤于实践、乐于研究、敢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群体。以班主任工作职责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评价结果作为班主任绩效、职称晋升、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2)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学生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能力,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规则意识,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层级评价策略:德育处一一团委一一主管老师学生总会年级主管老师学生分会一一班级管理小组(3)开展德育系列课程及活动注重学校德育活动的系列化、序列化建设。系列化是指围绕德育目标,形成多个系列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序列化是指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循序渐进出发,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将德育活动分年级系列化推进。主题班会活动,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各年级结合“九个学会”主题班会课的设置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计划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计划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最美教室”“智慧课堂”的评比,以此更好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将根据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除聘请本校老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外,还计划通过家长委员会,让一些有专长有兴趣的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中来,形成家校联合的合力,把我校的社团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出特色来。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和合教育”主题开展相关的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开发学生潜能,增添学生的爱校情结,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以“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乐活节”这几大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仪式教育活动,围绕“和合教育”开展仪式教育活动,培养“幸福人”的责任心和爱心。做好“升旗仪式”、“入团仪式”、“运动会开幕仪式”、”运动会入场仪式”、“军训开营仪式”、“军训闭营仪式”、“校庆仪式”、“十八岁成人礼仪式”、“开学典礼仪式”、“百日冲刺誓师仪式”、“毕业典礼仪式”等。根据我校的特点,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仪式教育活动,实现我校仪式教育的系列化、序列化。(4)德育综合活动课程化开展德育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对接途径,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发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加大德育实践、体验课程的实施比例,丰富学生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促使学生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在课堂里是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科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德育处要和教导处共同探究课堂评价的新指标,引导科任老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构建“体验式”德育课程,德育需要一个实施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学校的系列德育课程。让全体教师员工和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在校园内设置“情境”,借助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设置一套系列的、完整的、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基于“体验”之上和“情境”之上的系列德育课程。学校正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整合开发我校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已开发出和正在开发的德育课程有:“提升品位”基本素质班会课、“热爱生命”安全知识技能课、“我爱我家校园公益课”、“青春暖流”“志愿者服务课”、“热爱自然”综合考察课、“国防在我心中”国防知识技能课、“阅读涵养心灵一一读书明智课”、“我爱一中,校园活动课、“我是公民”常规教育课、“我爱拓展”拓展课、“我有梦想”励志课、“文明在身边,礼仪在心中”一一礼仪课、“我的人生,我做主”一一人生规划课、“家校之桥”一现代家庭教育课、“知法守法”一一法制教育课等,所有这些课程,都要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5)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组建由我校教师、家长和专家组成的具有辐射功能的家庭教育服务站,对我校学生家长和社区非我校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工作,扩大我校的知名度。同时,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实现家庭教育的培训功能;探究家长会新模式,建立优秀家长经验介绍机制,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丰富家长的教育手段,不断改善家庭育人环境,促进家庭教育由传统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变。(三)校园文化工程1.规划目标(1)充分挖掘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整合“慧教育”理念,塑造智慧九中的管理文化,重视九中教师精神、学生精神与校史的传承,创新德育管理机制,搭建更丰富多样的师生发展平台,为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营建浓厚的环境育人氛围。(2)从软硬件上全面构建校园文化工程,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形成以“阳光、合作”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使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形成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四)课程建设工程1 .规划目标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X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将素质教育贯穿“慧教育”全过程,使他们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引领学生幸福成长、智慧成长。2 .具体举措(1)在课程建设上,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构建多元化的知识拓展、兴趣特色、技术技能、实践活动等选修课程体系,并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慕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方法,实施运用跨时空的教与学,追求教师教的精彩与学生学的精彩,建设“智慧校园”。(2)在课程管理上,制定适合有效的评价标准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推进校本课程向精品化、特色化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参考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实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质量与学业质量的有效评价;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质量评定等。(3)在课程类型上,组织选课走班的教学课程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选修课程中坚持“指定”与“自选”相结合,开展选课和走班等教学管理改革工作,实施分层教学,推进学生个性化培养。除了开设学科选修课,还要重视开设拓展性、研究性、综合性的活动选修课,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加强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找准个人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通过选课、走班,实现个性化学习,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成就出彩人生。(4)在课程形态上,开展学科活动的结合课程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期课程与短期课程相结合,活动课程的指定课程(班会课、心理课、军训等)与自选课程(科技、文化、运动、艺术等)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强化竞赛的组织管理,建立一支跨年级、专业化、有协作精神的竞赛辅导团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指导、研究过程管理与综合考核评估,提高学生的研究、实践与合作能力。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科学规划,培训师资,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广泛开展科技类、文化类、兴趣类、公益类学生智慧与幸福社团的建设。(五)教师成长工程1 .规划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倡导“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新观念。2 .具体举措(1)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育科研制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并不断完善有关师资培训、教师发展性评价、名师梯队建设等方面的方案、制度。制定青年教师过关考核方案,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在入职四年内过好“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制定专业成长优秀教师评选制度,从教学成绩、教学比赛、论文著作、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成功的幸福感。打造“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一专”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科领域内具备高标准的专业素养,“多能”就是要求教师有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开设选修课程的能力,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有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等等。(2)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举办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全体教师的素养培训。通过师德模范报告会、先进班主任评比等活动,弘扬高尚师风,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定期开设“九中讲坛”,聘请教授、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尝试每月组织校内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微”讲座(可面向全校、年级组、学科组或备课组),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研修氛围,夯实教师的人文底蕴;实施“悦读计划”,倡导教师多读书,多写反思。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训。开展师徒结对、教坛新星评选、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努力营造学习型校园氛围。骨干教师、名师的提升培训。学校严格选拔各方面突出的老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种培训,以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增强有效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形成骨干教师、名师的鲜明个性。(3)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形成“人人有项目,个个出点子”的科研氛围加大课题研究的组织力度,认真完成各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工作,按时完成课题的中期评估与结题工作,大力推动省级、市级和校级课题研究,保证各级课题高质量结题。引导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思考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面向教学问题,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面向学习问题,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六)社团活动工程1.发展目标学校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积极发展学生社团,不断完善社团管理机制、建设社团课程、提升社团多元平台、搭建社团多元化平台、打造精品社团。五年内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团骨干;开展系列化与层次化”和合教育、智慧校园”精品社团活动;通过评选优秀社团,塑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社团,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为社团“引进来”和“走出去”奠定扎实的基础。2.具体举措(1)加强社团管理组织建设结合近几年社团管理的成功经验,修订xxxx中学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将社团管理制度、社团学期评优制度、社团展示、社团文化节活动方案及社团管理各类表格等逐步完善。社团联合部配置专门的指导老师,使社团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利用家委会,发动有热情、有专业的家长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2)完善社团自主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成立社团考核小组负责常规检查和期末考核。加强社团常规活动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抓好社团指导老师的业务培训工作,邀请市内相关知名社团走进九中社团培训中来。(3)打造品牌社团和精品活动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除充分利用每学年的常规活动平台外,还可以搭建校际间的交流桥梁,借助各校社团文化周活动的交流平台,促进社团交流,互助成长。鼓励创新形式,提高有特色、高层次社团活动在整个社团活动中的比重。(七)后勤管理工程1 .规划目标优化后勤管理,强化后勤服务意识,强化后勤安全工作,提升后勤管理社会化水平,提高后勤工作的办事效率及工作质量,提升后勤工作品质,不断完善后勤和服务功能。2 .具体措施(1)优化后勤管理第一,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强化岗位责任;第二,逐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后勤工作;第三,加强培训,提高后勤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第四,加强现各部门的沟通,加强后勤信息化管理水平,及时高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第五,后勤工作依法依规进行。(2)强化后勤安全工作第一是强化食品、消防、卫生防疫、直饮水、教学实验等安全工作。制定出管理制度,加强排查,消除隐患;制订防范措施,建立应急机制,确保安全。第二是加强安全的宣传教育。卫生室、食堂等部门加强对食品及卫生防疫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第三是对重点项目的安全排查和改造。对学校体育器材进行全面检测和加固。按标准加高学校教学楼走廓护栏。更换学校漏水严重的消防网管。学校的主要电力设备进行检测,防止电路老化造成危害。对学校高大较脆弱的树木进行修剪。对校园进行安全排查,对一些人流集中的陡滑的路面进行改造,防止人员滑倒,确保安全。第四是加大安保工作的硬件投入。在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安装高清监控设备。在学校门口安装行人道闸。第五是做好师生身体健康保障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传播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健康行为习惯,提高师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主要工作是:认真开展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病情较重者切实做好急救、转治等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控制蔓延。落实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组织学生健康检查,建立健康卡、保健手册等健康档案,及时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大型活动的医疗救护工作。(3)加强食堂管理,提升食堂服务质量改造学校食堂的硬件,使学校食堂设备设施达到A级标准。加强食堂管理,提升食堂的服务水平,办出师生满意的食堂,成为学校后勤服务的品牌。(4)加强财务管理及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总务处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财务制度,按照上级有关财务管理的精神,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学校的公用经费。学校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加强管理,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切实做好学校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报废等工作,细化固定资产购置程序,定期清查财产,定期对固定资产帐务进行核算,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七、发展保障(一)组织保障1.成立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领导小组,统筹本规划的制定、学习、宣传和执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八项工程落实小组,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本着“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整体统筹、合理安排、分步推进。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行政领导班子要坚定信念,认同规划、宣传规划、强化执行意识,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2 .建立部门执行问责机制。学校教职工特别是行政领导班子要吃透学校发展规划精神。把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对策,解决新问题,学校把推进规划的执行作为行政班子成员学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和问责机制。3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牢筑拒腐防变屏障。(二)机制保障1.组建规划评估小组。由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为规划执行提供全程指导与评估。评估小组每学年对执行规划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有关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创新、工程的进展进行总结反思,对规划的执行效果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形成年度报告。2.实施规划进展定期报告制。定期召开八项工程实施小组负责人报告会议,提出规划实施意见,确定规划执行重点,报告规划进展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成效,学校规划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规划执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并加以推广,对规划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及时反馈并统筹解决。3,规范监督机制与流程。规划监督流程为“确定规划目标体系一收集规划执行信息一检测规划实施进程一奖惩规划实施成效一纠正规划实施偏差”共五方面,学校规划领导小组将其制度化、文本化,保证全校教职员工明确阶段任务,把握方向,增强规划执行力。(三)经费保障完善学校教育经费筹措与运行机制,规划领导小组全权保障发展规划专项建设经费,重点投入,择优支持,调动规划执行的积极性,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推进及重要成果的展示与推广。1.设立“交流办学”专项经费。用于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办学。2,设立“特色教育”专项经费。用于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特色教育师资的聘请、培养以及特色教育课程的开发、宣传与推广。3,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教师进行课题专项研究的补助与成果奖励。4 .设立“教师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课程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奖励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突出成绩。5 .设立“校园文化”专项经费。用于充实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