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不同类型突发事故预防及应急抢险措施_secret.docx
-
资源ID:638731
资源大小:29.7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铁工程不同类型突发事故预防及应急抢险措施_secret.docx
地铁工程不同类型突发事故预防及应急抢险措施一、基坑失稳类型工程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措施(一)类型一事故类型:基坑纵向滑坡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2)因此在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层 土中降水效果。(3)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 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期,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 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 佐保护。(5)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 坑工作面。(6)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7)紧贴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者砂挡水墙,严禁在四周设排水沟,防止沟 内积水向坑内渗透。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者住宅内的人 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没有坍塌: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如果不能补强支撑,则即将组织对坡脚处进行回填土方或者沙。(5)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发生坍塌:即将组织对基坑坍方处进行回填土方或者沙。(6)进行坡顶卸载。(7)尽量减少动载。(8)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二)类型二令事故类型:支撑失稳令预防措施:(1)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者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要迅速采取加固 或者补撑措施,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2)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3)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等。对安装传感器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5)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者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令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者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如果发生钢支撑失稳,基坑未坍塌:(5)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 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即将采取复加预应力加固措施。 如果支撑松弛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即将查找周边超载、围护结构背土是否流失、 支撑材质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6)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即将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 生土体流失,要即将填充砂或者砂,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 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即将复加预应力,防止失稳现象扩散。(三)类型三令事故类型:坑底隆起令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2)地基加固、井点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要求施工。(3)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4)围护结构插入比要满足要求。(5)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察,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作必要的技 术处理。令抢险措施:(1)疏散险情现场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者住宅内的人员 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封闭,并调整事故路段内的 交通。(4) 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即将住手开挖,并应即将加设基坑外沉降监 测点。(5)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土方、水的方法,对大型基 坑则应即将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住手回灌和回填。(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即将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回灌,此外由于回灌水用水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 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水。(四)类型四令承压水突涌令预防措施:(1)施工前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科学计算承压水降低标准,合理布设 井点。(2)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承压水的水位进行子细、认真的观测和控 制。(3)为防止井点坏损,布设一定数量的豫备井点。令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者住宅内的人 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开启所有承压水抽水泵,降低承压水水位。(5)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水填土等方法,对大型基坑 则应即将进行回填土方(以粘性土为佳)。(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即将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 回灌,此外由于回灌水用水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 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水。(7)加强对基坑及周边建造物的沉降观察。(8)在降水措施采取的同时,寻觅涌水源,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9)对用SMW和搅拌桩作围护的基坑,慎用双液浆,一定要对注浆压力有 严格控制,防止压力过大破坏围护结构。二、深基坑突发流沙事故应急措施事故类型:基坑围护结构流砂令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垂直度,避免开叉;(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增加刷壁次数,保证刷壁效果;(3)混凝土浇注时必须连续,避免浮现堵管、导管拔空等现象,及时清除 绕管混凝土;(4)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墙趾注浆,防止浮现不均匀沉降;(5)地下墙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详细记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 中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处理;(6)基坑开挖中,随挖随撑,防止围护结构浮现大的变形,造成地墙接缝 渗漏;(7)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基坑之偶尔管线(箱涵)底部基 础,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者减施工对其的影响;(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9)基坑开挖期间,24小时值班,及时对地墙质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令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者住宅内的人员进 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查清漏点后,先用棉被封堵,用基坑土方回填覆压,在基坑漏点附近 增设暂时支撑和复加轴力。(5)在围护结构漏点外侧打孔,压注聚氨脂溶液进行封堵。当漏点被彻底 封堵、再也不涌砂后,再压注双液注浆,对地基进行加固。(6)当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者 水泥等材料回填基坑。(7)对周围建造物、管线和道路进行监控,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跟踪 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填充。三、盾构法隧道特殊段推进施工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一)类型一 事故类型:建造物(房屋等)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建造物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措施;(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 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 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时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建造物及周边地面状况,尽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 踪注浆;(9)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对建造物进行结构加固; 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 出土量等;根据建造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 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者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布置地面注浆管的,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公司(或者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 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盾构住手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 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者制止地层的进一步变形;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 局等),并及时撤离建造物内人员及贵重物品,疏散周边人员;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预警戒和巡逻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抢救工作。(二)类型二 事故类型:管线变形过大 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管线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 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 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时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偶尔管线(箱涵)底部基 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者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9)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开挖并暴露管线,并对其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 出土量等;根据建造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 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者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偶尔管线(箱涵)底部基础, 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者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联系管线部门,并配合管线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周边环 境的管线进行修补。 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成立公司(或者分公司)现 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盾构住手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 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者制止地层和管线的进一 步变形;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 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管线内渗漏物对周边环境有害的,应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 并参预警戒和巡逻工作;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三)类型三 事故类型:河、防汛堤(墙)变形、开裂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大堤(防汛墙)进行预加固,巩固大堤(防汛墙)的基础, 在大堤(防汛墙)上布置地面注浆管;(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 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时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偶尔管线(箱涵)底部基 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者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9)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根据监测数据及大堤(防汛墙)的变形情况,进一步进行大堤(防汛墙) 进行注浆加固,巩固大堤(防汛墙)的基础,开启地面注浆管,进行地面跟踪注 浆;根据大堤(防汛墙)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 平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 可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浆的措施;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者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联系防汛部门,并配合防汛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防汛功 能的大堤(防汛墙)进行修补; 若变形状态的可控性还不能确定,且又时逢防汛季节的,可筑防汛袋或 者在大堤(防汛墙)内打板桩等构筑暂时防汛堤墙,以备万一。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公司(或者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 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住手推进。同时根据大堤(防汛墙)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 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者制止地层和 大堤(防汛墙)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防汛、警 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预警戒和巡逻工作;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四)类型四事故类型:桥梁桩基或者承台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桥梁桩基(承台)进行预加固,增加桩基(承台)的基础 承载力和桩基的摩阻力;(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 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 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时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在桥梁底部紧急附加暂时支撑,确保高架结构安全及其交通的安全; 对桥梁桩基(承台)进行紧急注浆加固,固化桩基(承台)下部及周边 土体,增加桩基(承台)的基础承载力和桩基的摩阻力;根据桥梁及桩基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 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 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浆的措施;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者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专门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 管理;联系桥及道路等管理部门,进一步作好相关的交通组织及其他防范工作。(2)变形非可控状态盾构住手推进。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桥梁及道路等管理部门), 并及时协助交警组织地面交通疏散;协助交警等部门封闭该段高架道路;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及时撤离危(Wei)险区内人员。并参预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五)类型五事故类型:突发盾构机进出洞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操作规程交底、地质勘探等避免门洞钢筋碎的破除不合理形成水 土压力过高。(2)控制掘进速度、压力,加强周边建造物沉降监测。(3)控制掘进速度、压力,加强相邻管线沉降监测。(4)控制掘进速度、压力,加强道路沉降监测。抢险措施:(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 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2)应即将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向安全 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即将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 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暂时救治:对轻伤人员及时进行 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者用清洁床单、被单、 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特色医疗单位。(3)应即将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 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 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4)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 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 信息传递畅通。(5)应即将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事故发生时间、地 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 供相关资料。(6)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如暂时围护、支护、注浆加固等)。(7)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即将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 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8)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 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 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六)类型六 事故类型:突发隧道进水事故 预防措施:(1)加强对周边暗浜等地质勘探等相关技术手段。(2)临近江河边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3)对灾害性天气情况及时了解并正确判断下一步工序。 抢险措施:(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 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2)应即将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者沿 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即将通知“120”急 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暂时救治:对 轻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 者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特色医疗单位。(3)应即将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 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 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4)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 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 信息传递畅通。(5)应即将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隧道进水发生时间、 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 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 提供相关资料。(6)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如暂时排水、抽水、封堵、注浆等)。(7)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即将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 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8)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 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 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七)类型七令 事故类型:区间隧道有害气体中毒令预防措施:有害气体预防采用送气方式,隧道内通风貌用大功率、高性能风机,用风管 送风至开挖面,送风有效距离大于2KM,以确保远距离通风的要求。送气量的计算:对于作业人员的通风量,在普通隧道内的作业,以每人3mHmin的通风量求 出。Q1=3×NN:隧道内作业人数加强隧道内空气质量检测,超过安全标准即将启动应急预案。隧道内含氧量 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和检测仪器见下表。气体浓度检测一览表(含氧、有毒有害气体)序号名称指标测试仪器备注1氧气(02)19.5%氧气测试仪国家标准21.8%, 18%为含氧 量下限2硫化氢(H2S)IOPPM硫化氢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3甲烷(CH4)1%测爆仪为国家标准爆炸下限的1/44一氧化碳(CO)30mgm3一氧化碳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5氮氧化物(NoX)50mgm3氮氧化物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抢险措施:a.隧道内发现有人昏厥,发现疑似有毒气体或者异味时,即将启动应急预案。 硫化氢(H S):2毒作用机理: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 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中毒表现: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 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者伴有头痛、头晕、 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 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粘膜刺激症状加重,浮现咳嗽、胸闷、视物含糊、眼结 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浮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 及干性或者 湿性罗音。重度中毒浮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入极高 浓度(IoOOmg/m以上)时,可浮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紧急处理:吸氧,糖皮质激素。甲烷(CH )4中毒表现:接触高浓度天然气后可浮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 状。疾病过程中尚可浮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 接触低浓度天然气者可浮现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紧急处理:浮现症状后要尽快脱离接触至空气新鲜处。有不适者要注意保暖、 歇息。浮现中毒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氧化碳(CO)毒性:吸入一氧化碳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 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一系列中毒表现。中毒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有面色 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心率快、烦躁、步态不稳、短暂昏迷;重患者昏迷、瞳孔 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紧急处理: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解开中毒者的领口、裤带,使 他呼吸不受妨碍。但也要注意保暖,以免发生肺炎。如果中毒者己失去知觉,可 针刺人中、十宣等穴位,刺激其呼吸,醒后给其喝大量浓茶。如果中毒者迅速陷 入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大汗淋漓,瞳孔缩小或者散大,血压下降,呼吸 浅而快,心跳过速,体温升高,可判断为重度煤气中毒,这时的当务之急为即 将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间断,同时由他人去叫救护车,急送医院抢救。此时隧道内严禁使用明火。氮氧化物(NOX)急性中毒:吸入气体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者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 部不适、干干咳等。常经67小时潜伏期后浮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可并发气胸及纵膈气肿。肺水肿消退后2周摆布浮现迟发性阴塞 性细支气管炎而发生咳嗽、进行性胸闷、呼吸窘迫及紫绢。少数患者在吸入气 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处理:a.急性中毒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即将吸氧。对密切接触者 观察2472小时。肺水肿发生时给去泡沫剂如消泡净,早期、适量、短程应用 糖皮质激素,如可按病情轻重程度,给地塞米松1060mg/日,分次给药,待 病情好转后即减量。b. 一旦发现有害气体中毒,应即将安排工作人员沿既定通道紧急疏散,同 时将隧道内直流风机开启,做好通风工作,稀释有害气体浓度。C.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送专科及特色医院,本预案提 供急救特色医院清单,以备急用。d.根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即将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 组织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四、冷冻法施工工程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一)类型一令事故类型:冷冻管内涌泥涌沙令预防措施:(1)根据施工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探方法;(2)孔口管安装后,应逐一进行检查,必须确保孔口管安装的牢靠;(3)对地层进行预注浆。地层预注浆填充必须密实,开孔前打设必要的探 孔。抢险措施:(1)在孔口装置脱落时,即将在冻结管上加焊挡环,用夯管锤或者钻机将 孔口管顶紧,然后通过孔口管旁通进行水泥一水玻璃注浆封堵,并用膨胀螺栓将孔 口管固定在隧道管片上;(2)在钻孔孔口管上的预留注浆孔,间隔式注浆。以单液浆为主,最后用 双液浆封堵。(二)类型二令 事故类型:冷冻孔温度回升令预防措施(1)预配二路供电电源;(2)预留备用冷冻机及相关配件;(3)安装各类计量核检测仪表,并预留备件;(4)做好隧道通风,特殊时制冷系统区域的通风;(5)盐水正常循环前应进行管路试压渗漏检测;(6)制定和实施检查和监督体制,做好记录和巡查工作,特殊时要做好冻 结管的打压工作;(7)在对侧隧道管片内铺设冷冻板和保温层,确保冻土帷幕不存在薄弱环 节;(8)做好前期各类障碍物和建造物调查,避免冷冻附近区域存在高热源释 放物体。抢险措施及时启用备用电源和冷冻机,及时检查和更换各类检测仪表和损坏部件。必 要时在适当位置进行冻结管补设。(三)类型三令事故类型:通道开挖面渗漏或者局部坍塌令预防措施(1)预配二路供电电源;(2)预留备用冷冻机及相关配件,并使冷冻机处于待机状态。一旦发生意 外,即将切换,使备用冷冻机即将进入工作状态;(3)冷冻管布置位置和深度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执行;(4)在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冷冻机正常工作,确保维持冻结的有效进行;(5)冷冻范围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并得以有效贯彻;(6)及时检测测量导向设备,并定时进行复核;(7)严格控制开挖步距,及时做好支撑体系;(8)配置应急门。应急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最不利工况条件 下的施工要求。另应急门在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气密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进 行施工;(9)开挖工作面附近备足足够的抢修物资(如聚胺脂、沙包、水泥、棉花 胎等)。抢险措施(1)加大冷冻力度和范围,可采取液氮进行强制冻结,并及时补充支撑; 即将用双快水泥、木板堆砌封堵漏水点,迅速在漏水点周围堆积起5至10层的 水泥袋,用木板加固水泥堆。危(Wei)险时,住手施工,撤离施工人员,并关闭 应急门,用聚胺脂、砂土或者气压等进行回填。(2)继续冻结并加强监测,待冻土帷幕扩展及强度达到估计要求时,放掉 压缩空气,确认冻土帷幕稳定后才打开防护门继续掘进。(四)类型四令事故类型:冷冻施工过程中地面隆起预防措施(1)合理布设应力释放孔;(2)预先做好地面预加固等措施;(3)合理控制冷冻范围;(4)加强各类施工监测及动态施工信息的传递。抢险措施(1)根据情况及时补充应力释放孔。(2)将积极冷冻调整为维持冷冻,待情况稳定再继续积极冷冻。(五)类型五令事故类型:冷冻施工结束后地面浮现沉降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监测和校核工作;(2)预先做好地面预加固等措施;(3)根据融沉特性,采取正确合理的补压浆措施;(4)补充充足和合理的注浆量。抢险措施(1)加强隧道及旁通道范围内的注浆量,调整注浆深度,并结合监测情况采 取地面跟踪注浆等措施。(2)对地面或者建造物采取补加固措施。五、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一)类型一事故类型:坍塌事故在不引起人员伤害及重大事故的情况下,及时处理好坍塌物体,减少坍塌对 其他事物的影响。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事故发生地人员应即将向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报 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设备、人员的现实情况;发生人身重伤以 上事故时,各单位应急领导小组长应在接警后第一时间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即将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启动公司级应急预 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迅速拨打120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运送伤员;紧急 制定出相关事故现场的处置措施。事故现场除工作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应即将组织疏散并保护好事故的现 场。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公司制订的事 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制度执行。(二)类型二事故类型:物体打击事故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尽可能不要挪移患者,尽量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 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即将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 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住手者,应立 WiS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肃静、保暖、平卧、 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摆布,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2)浮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 以防舌根下坠或者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 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浮现,创伤处用 消毒的纱布或者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者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 件的医院治疗。(3)如果处在不宜施工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 运时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 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 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者平板上进行搬运。(三)类型三 事故类型:机械伤害即将发出应急呼救,应急组员迅速进入值班主任室拿医疗器械、包扎伤 口。(2)通知各部门主管组织应急人员送医院处理伤口。(3)查找事故发生根源。(4)调查并填写事故发生经过。(5)对生产不安全行为的典型因素作出分析。(6)针对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在班前班后会上进行强调,加强员工的意识。(四)类型四 事故类型:起重吊装伤害事故 预防措施(1)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者行走不许吊。(2)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者信号不清不 许吊。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单头“千 斤”或者捆扎不牢靠不许吊。(4)多孔板、积灰斗、手推翻斗车不用四点吊或者大模板外挂板不用卸甲不 许吊。吊砌块必须使用安全可靠的砌块夹具,吊砖必须使用砖笼,并堆放整齐。 木砖、预埋件等零星物件要盛器堆放妥帖,叠放不齐不许吊。(6)楼板、大梁等吊物上站人不许吊。(7)入地面的板桩、井点管等以及砖笼粘连、随着的物件不许吊。(8)多机作业,应保证所吊重物距离不小于三公尺,在同一轨道上多机作业, 无安全措施不许吊。(9)六级以上强风区不许吊。(10)拉重物或者超过机械允许荷载不许吊。抢险措施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 救行动。(2)伤员抢救即将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 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 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 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起重机械发生事件后,采取起重机械专业维修人员的普通救援措施,通 过起重机械专业维修对于起重机械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五)类型五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己后坠或者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者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 或者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者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 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 的两肩与两腿或者单肩背运;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 置暂时固定,使断端再也不移位或者刺伤肌肉、神经或者血管。固定方法:以固 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4)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5)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 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 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普通以不超过Ih为宜,做好标记,注 明上止血带时间。(六)类型六事故类型:突发火灾事故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2)加强监督检查和违章处罚力度,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和验证;(3)加强动火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4)加强动火作业操作规程教育;(5)禁火区域设置醒目标识;(6)做好动火区域环境选择,清除易燃物品;(7)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8)设置合格的危(Wei)险品仓库并将危(Wei)险品入库;(9)按要求做好避雷、接地等装置并加强检查;(IO)购置合格动火器材、电器产品并做好进场验收。抢险措施:(1) 一旦发生突发火灾或者相关的灾害性事故,项目经理部必须在第一时间 报“119”火警;15分钟内向现场业主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值班室报告;施工现 场负责人之后按事故性质、损失大小、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 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应即将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者沿着 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人员撤离火场时,应用湿毛巾、湿手帕 等捂住口、鼻,并尽量保持弯腰、匍伏等低姿式迅速离开。遇有人员受伤,即 将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 进行暂时救治:对轻度烧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烧 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者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苏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苏州消防医院或者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特色医疗单位。(4)应即将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 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 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5)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 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 信息传递畅通。(6)应即将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火灾发生时间、地点、 部位、原因、火场危(Wei)险物质、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 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 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7)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如灭火、防毒等)。(8)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即将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 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9)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