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docx
-
资源ID:640095
资源大小:12.2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武义县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docx
武义县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 扶持促进我县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 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 意见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促进中 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 合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着力推进县级 中医医院强院工程,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中医 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精准推进中医学科 (专科、专病)及科教研能力建设。到2025年,县级中医 医院强院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协同 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满足 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二、重点任务(一)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L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迁建 工程,健全完善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中医科为骨 干、乡镇卫生院(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为基 础,村卫生室为网底,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层 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 养生于一体,提供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到2025年,县中医院整体搬入新院区,县级公立综合医 院、县妇幼保健院打造示范性中医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 及康复科设置达到全覆盖。(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注: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 .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强院建设。实施浙江省山区海岛 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通过与杭 州市中医院合作办医,进一步强化县中医院以中医药为主 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提升医院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县中医院骨伤科、肾病科、中医妇科、康复科、中医 护理等优势学科(专科)建设,争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推进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到2025年,县中 医院力争主要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达到三级乙等中医院水 平。(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医疗保障局)3 .打造基层一院一品发展格局。以县中医院为主,组 建县域中医药专科联盟,县中医院成立基层中医药服务指 导科,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推进乡镇卫生院中 医馆提质和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鼓励县级退休中医师到 基层服务和多地点执业,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推进 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技能培训与适 宜技术推广应用,形成“一院一品牌、一科一特色”发展 模式。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中医类执业医师, 建成旗舰中医馆3家以上,村卫生室中医阁12家以上,乡镇 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IO0%。(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医疗保障局)4,构建智慧中医药数字化体系。以“中医处方一件事” 改革为牵引带动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加强互联网中医医院 建设,通过互联网建立健全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进 中医医疗流程再造和服务迭代升级。加强中医药健康信息 平台建设,建立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辅助诊断、体质辨 识、智能开方,共享中药房配药、代煎和配送,提升智慧 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县中医院电子病历达 到4级以上水平,全县建成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县卫生 健康局、县发改局、县大数据发展中心)(二)发挥独特优势,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5 .推进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围绕中医肝病、肾病、 妇科病、慢性病、脾胃病、情志病、骨伤、针灸推拿、中 医护理等重点领域,实施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专病) 建设,做优做强中医药优势专科,推广一批中医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支持开设中医经典病房。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 制剂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范围内调 剂使用。到2025年,培育县级中医重点学科(专科)4个以 上,基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6个以上,力争创建市级以 上中医重点学科(专科)1-2个,推广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 案K)个以上,县中医院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率(含中药饮 片与中医非药物疗法,不含中成药,下同)不小于70%,县 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小于25%。(县卫 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6 .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加快推进以“治未病” 为核心的中医特色预防和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县中医院设 置治未病指导中心,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支持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规范实施中医药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鼓励县级中医专家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向居民提供优质中医 药服务。到2025年,县中医院规范设置治未病科,乡镇卫 生院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干预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推广 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10个以上。(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7 .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立以县中医院康复指 导中心为龙头,县级综合医院康复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 康复点为网络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推进中医特色康复 医疗、康复护理等能力建设,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技术方案。 推动县中医院与县残联合作,共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 残疾人康复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安宁疗护中的优势,推广 中医药特色老年康复服务。到2025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 和综合医院均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 药康复服务率达到IOO%,推广中医医复技术方案10个以上。(县卫生健康局、县残联)&完善中医药疫病防治体系。将中医药疫病防治纳入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依托县中医院建设县中医药疫病 防治基地,推进中医药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健全疫病防治 工作机制,建立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进一步完善中西医高 效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推动中医药“关口前移、 深度介入、全程参与"疫病应急救治工作。到2025年,县 中医院建成县中医药疫病防治基地,建立县级中医紧急医 学救援队,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卫生健康局)9 .支持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以解 决复杂疑难疾病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完善复杂疑难疾病 中西医协同诊治机制,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 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聚焦癌症、心脑血 管、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妇儿疾病和抗菌药 物耐药问题,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在我 县应用。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 到2025年,探索形成重大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3项以 ±o (县卫生健康局、县科技局)(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10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人 才新政作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支持柔性 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市级名中医等 高端中医人才,创新开展中医药人才县招乡用、乡招村用 等使用机制。健全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招聘制度,提高医 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占比。健全中医药继续教育体系,推进 继续教育内涵建设,持续开展名中医带徒工作,增加多层 次师承教育项目,要求县级以上各类名中医每周期带教2名 以上学术经验继承人,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继 续实施西学中、护学中、定向委培、在职学历提升等人才 培养项目,实施针对性培训,加速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到2025年,力争引进省级及以上名医等在武开设工作站 (室)2个以上,新引进中医高层次人才2人以上,培养师 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0人以上,培养各类中医药骨干、“西学中”人才150人以上,县中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 到60%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20%以上。(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IL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 的长效激励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改革, 完善以职业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为导向,符合中医 药人才成长规律、评价特点的评聘标准,将高年资中医医 师带教继承人作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重要依据,加大对 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人员职称晋升政策倾斜力度。推进 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在医疗机构内部分配中加大 对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的励力度,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人 员薪酬待遇。加强典型引领,建立健全各级“名中医”推 荐、评选、考核和管理制度,规范开展县级名中医、青年 名中医、中医护理骨干、中医药技师标兵等评选活动。到 2025年,中医药人才长效激励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 机构薪酬制度改革中医药激励系数不少于5%,力争培养市 级以上名中医2-3名。(县人力社保局、县卫生健康局)12 .加快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建立科技与卫生健康部 门联动机制,有县级科技计划中设置中医药科技专项,探 索中医药联合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基 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鼓励医疗机构申报市级及以上科 研项目,积极开展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 疾病、中医药疫病防治、中医药康复技术、中医药数字化 等研究,加快提升县域中医药科研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 组织实施10项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县科技局、县卫生 健康局)(四)加强文化宣传,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13 .强化中医药文化发掘与宣传。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中传统医药类项目的保护力度,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 人开展传习授徒活动。支持县域传承中医药经验方的挖掘 与研究,开展县域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支持中医药文 化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学校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推广 “中医药与健康”教学模式。落实中医药文化四进活动, 积极开展传统膏方节、中医药民生大蓬车、中医药全民健 身、十大药膳评选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知中医、 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文化氛围。到2025年,建立中医药 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所以上,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 地1个。(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农 村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三、保障措施14 .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筑牢中医药持续发展坚实基 础,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县中 医药管理部门,在县卫生健康局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专职 人员,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推进 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医药监管纳入医 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督体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县 卫生健康局、县委编办、县市场监管局)15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持续稳定的中医药 事业发展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政府对公立中医 医院的六项投入,设立武义县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专项资金(见附件),主要用于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 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宣 传等方面,提升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 全和使用效益。(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16 .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 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药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进一步 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落实符合中医药特点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 保支付方式。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医疗机 构中药制剂和互联网+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县医疗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17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将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 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医 药传承创新发展全过程,要认真落实部门工作职责,积极 制定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举措,共同推动我县中 医药事业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县级各 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