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低温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640115       资源大小:557.79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低温编制说明.docx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低温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全省和国内外产业、技术现状低温灾害是指因冷空气异常活动等原因造成剧烈降温以 及冻雨、雪、冰(霜)所造成的灾害事件。造成低温灾害的 主要天气过程有冷空气(寒潮)等冷空气活动,具体表现为 较强冷空气、霜冻害、低温阴雨寡照和凝冻等。贵州省85个 国家气象观测站1951年以来出现的历史最低气温为-15. 3 (威宁),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低于I(TC的站点数仅占全省总 站数不足四分之一。根据国际通行的高海拔地区的定义 (1500350Onl),贵州省西部8个县为高海拔地区,最冷月 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上,其中月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大方的 1月,为L 9寸,由此看来,贵州并不存在“高寒地区”。贵 州省低温灾害具有独特的地方特点,不同于北方“干冷”的 气象条件,而是较为复杂的“湿冷”,低温高湿的气象条件 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段发生和持续便容易产生不同类型的低 温灾害,如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事件、2012年的秋风灾 害、2020年的秋绵雨事件和2021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低温 阴雨寡照事件等,这些灾害会对农业、电力和交通等方面造 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可见,贵州低温灾害的致灾性并不体 现在温度的极端性上,而在于低温环境配合其他特定气象条 件形成的综合性低温灾害。低温灾害的承灾体主要是农作物和经果林等,另外冬季 凝冻的承灾体还包括电网、通信和交通设施等。低温灾害在 农业方面的致灾形式体现在两方面:低温冻害和低温冷害。 低温冻害是指越冬作物和果树、林木、蔬菜等在越冬期(包 括晚秋和早春),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引起植物体 冰冻或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物体死亡或部分死亡,包 括霜冻、凝冻等。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季节,由于受到低 于其生育适宜温度下限的低温影响,使作物生育延迟,或发 生生理障碍而造成的减产,往往在温暖季节发生,作物受害 后外观无明显变化。包括春播期低温、移栽期低温、秋风、 秋绵雨、寡照等。低温灾害在其他方面的致灾性体现在持续 的凝冻过程造成电网覆冰断裂或倒伏、道路结冰、以及交通 中断导致的人畜受困等。(二)制修订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 会第三次会议,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明确提出 要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 数,将其作为自然灾害防治九项工程之首,经国务院同意, 定于2020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工作,其中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是其中主要的致灾普查内容之 一。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 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 案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2号)、贵州省第一次全国自 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州省第一次全国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灾险普发 2021 1号)工作安排部署,对贵州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做了全面部署。为落实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工作安排,贵州省山地 环境气候研究所承担贵州省低温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工作,在 2020年10月一2021年5月开展试点工作期间,中国气象局下 发了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低温灾害调查 与风险评估(以下简称“全国技术规范”),并要求各省 气象局制定出台省级规范。全国技术规范中对于一部分低温灾种的定义和专用名 词没有做具体规定,导致实际普查工作中可能存在各地因为 理解不同导致的调查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全国技术规范对于 低温分灾种的统计标准的阈值和判断标准是基于全国低温 灾害的判断方法,在贵州省并不适用,需要根据贵州省本地 的低温灾害特点和成灾机理做调整。因此为了科学指导贵州 省低温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亟需制定适用于贵州本地的气 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低温。(三)主要内容本文件明确了四种低温灾害(较强冷空气、霜冻害、低温阴雨寡照和凝冻)致灾因子的定义,规定了低温灾害 风险评估和区划方法,确定了低温灾害过程调查、承灾体 信息采集和灾情信息调查等表格样式。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文件由贵州省气象局提出,由贵州省市场监管局于 2022年4月7日在官网上公示的第一批贵州省级地方标准制 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批准立项,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 研究所、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 室和贵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起草制定。(二)编制过程本文件的研究及编制期限为2021年1月一2023年8月,分 5个阶段开展:(1)组织起草阶段2021年1月一3月,组建文件起草小 组,收集文件编制的气象数据、灾情数据和有关标准编制的 参考、引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2021年4月一5月,根据国 家规范中四种低温灾害的致灾因子,运用我省业务和项目结 题成果中已经较为成熟的霜冻害和凝冻指标做统计,优化低 温致灾因子指标算法。2021年6月一2022年4月,在对文件的 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GB/L1一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 GB/T1. 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 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写本文件的讨论稿。(2)征求意见阶段 2022年5月一2022年12月, 在贵州省气象行业内部组织三次技术审查会,征求贵州省气 象台等7家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88条(其中,共收到意见 建议88条,采纳82条,未采纳6条),2023年6月13日 参加贵州省气象局组织的技术审查会。(3)审查阶段(三)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分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于飞高级工程师标准起草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李丽丽高级工程师数据处理、标 准起草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张波高级工程师资料收集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孙思思高级工程师资料收集贵州省气候中心张东海工程师资料处理贵州省气候中心李忠燕高级工程师资料处理贵州省山地化候与资源重点 实验梁平正研级高工资料收集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李浪助理工程师资料收集贵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曾莉萍高级工程师数据处理货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庞庆兵工程师数据处理四、主要条款的说明及确定依据20212023年,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在贵州省开展期间,低温灾害调查工作方面无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级和省级仅制定了相应的部门技术 方案。对于低温风险调查的致灾因子定义章节,部分引用或改 写相关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对于低温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技术规范目前无相应的标准。本标准中规定的低温致灾因子 与现行标准的区别情况如下:(1)较强冷空气。引用GB/T 204842017冷空气等 级达到较强冷空气等级及以上标准的天气过程为一次较强 冷空气过程。(2)霜冻害。本文件采用地面最低温度W(TC为判定条 件。QX/T4562018初霜冻日期的早晚等级中规定了初霜 冻日等级的判断,采用的是地面Ocm日最低温度WO。C的日 期为轻霜冻初日的判定条件,与本文件的方法一致,结合贵 州地形地貌的特点,采用地面Ocm最低温度为判定条件。(3)低温阴雨寡照。国家规范中的低温阴雨寡照指标是 参照QX/T982008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中轻度 低温阴雨等级的定义规定的,本文件根据贵州省具体情况对 于温度、持续时间和日照时数的阈值都做了调整,使其能够 包含部分中度以上的秋风和秋绵雨等灾害。(4)凝冻。本标准中引用DB52/T 6522010贵州省 凝冻灾害气象等级标准对单站凝冻过程、区域凝冻过程、 凝冻日、开始日和结束日的定义。(5)本文件中章节5中的风险评估与区划风险指数计 算方法(公式1)引用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 范低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5.5);低温危险性指数计 算方法(公式2)引用自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 规范低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5.3);低温一级致灾因 子计算方法(公式3)参考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 术规范低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5.3)的计算方法,编 写公式表述;暴露度计算方法(公式4)引用QX/T 527农 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导则附录C.2;脆弱性计算方法 (公式5)引用自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低 温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5.5)。五、主要试验(或验证)的验证分析报告(测试报告)(1)较强冷空气根据国家规范中结束时间定义,容易导致识别出的过程 持续天数偏少、最低气温偏高,无法充分体现强降温引起的 低温的致灾性。以播州1997年11月9-19日期间发生的一次较 强冷空气过程为例(图1),根据国家普查标准的判别的过程 为11月11-12日,过程持续两天,最低温度为15寸,但这期间 并日最低气温未达到最低值,很明显,此次过程的最低值发 生在11月17日,根据本文件指标判定,11月11日为起始日, 12日为持续日,13T4日满足24小时内连续降温的条件,15日 满足48小时降温幅度26。C的条件,16-17日满足24小时内连 续降温的条件,18日起“同时不满足强降温过程判定条件和 24小时内连续降温”,因此,17日判定为较强冷空气结束日, 本次过程为11月11-17日,过程持续7天,最低温度为3七。综上,两种指标统计出的过程参数差异较大,从过程最 低温度上来看,本文件指标在较强冷空气致灾强度的参数统 计结果更加合理。(P)经刁图1 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温度相关要素的变化图贵州省19782020年平均较强冷空气日数为35.4d,较 强冷空气日数最多的年份为1987年,最少的年份为2014年。 近年来,贵州省较强冷空气日数呈下降趋势(错误!未找到引年份图2贵州省19782020年区域较强冷空气平均日数年际变化从贵州省较强冷空气年平均持续日数的空间分布来看, 频率较高的地区与频次分布形势一致,集中在省东部和南部 的部分地区,省东部的天柱和万山的年平均日数达到45d以 上,省中南部的黎平、雷山、龙里年平均日数都达到53d以上, 凯里、都匀、麻江、丹寨、独山、贵定、平塘和剑河年平均 日数为4552d,省西部地区的威宁年平均日数为4562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图3贵州省19782020年较强冷空气年平均持续天数空间 分布(2)霜冻害指标论证霜冻害是指冷暖空气的入侵或辐射冷却,使土壤表面、 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植物 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 灾害(李飞,2007)。何维勋等认为,霜冻必定发生在0。C以 下的低温条件下,但并不是0。C以下低温都会造成霜冻,而只 是有在作物发生冻结时这种灾害才会发生。有学者在实验室 内模拟霜冻形成的过程:经研究确定模拟霜冻的条件为:黑 暗环境下,气温在30分钟内从室温(20。C)降到5。(3,在5。C 维持30分钟,之后以0.8。(3/11的速度降到-2七,在-2。C维持2 小时,再以4. 7th的速度回升到5。C结束霜冻处理(孙鲁龙, 2019) o从霜冻害灾害的原理来看,天气现象观测的霜日发生霜 冻害的概率高,两者应该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论证 霜冻害指标时以天气现象观测到霜的为参照,计算指标统计 量之间的差异,根据差异情况判断指标在贵州省应用的效果, 若差异变小则可说明本文件方法具有改进效果。国家规范指标统计的霜冻日数与天气现象统计的结果 (图4),在全省范围内较本文件指标均明显偏高,本文件指 标的改进效果明显,全省大范围日数差值都在10日以下,省 中部自西向东一带的多个区域大值中心,日数差值的天数也 明显小于本地化修订前。将国家规范和本文件的霜冻年日数 与霜冻天气现象统计的年日数做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统计(图 5),本文件指标与天气现象统计的年日数的空间相关系数可 达0. 773,相较修订之前的相关系数(0. 586)有明显的提升。(a)(b)图4霜冻指标与天气现象资料统计的年平均日数差值分布图(a.国家规范,b.本文件指标)(a)(b)图5贵州省两种霜冻指标与霜冻天气现象统计的年日数空 间相关系数(a.国家规范指标,b.本文件指标)统计两种方法定义指标的统计量,对比天气现象资料直 接统计的年变化情况(图6),可以明显看出国家规范定义指 标的年累计霜冻日数明显偏高,本文件指标的统计值介于两 者之间。三条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本文件指标 与天气现象的正相关性更高,时间相关相关系数相较国家规 范定义指标由O 34提高至0.5。60Ooooo 5 4 3 2 1(K)益H炊牌8I0CXJ 91。Z (NTOZ OIOZ 8。Z9。Z 寸。ZOOOCXJ份 8661 年 9661 寸661Z66I 。661 8861 9861 寸861N86I 。861 8Z6T图6霜冻指标和天气现象统计的年霜冻日数的年际变化 (3)低温阴雨寡照指标论证本文件指标修订过程中考虑了影响贵州的秋风、秋绵雨 和寡照灾害的影响,技术指标从阈值和温湿条件上都做了调 整,希望能在这些灾害指标对应统计时段内,低温阴雨寡照 指标也能从低温高湿和寡照的角度反映出相对一致的时空 特征。表1国家规范定义低温阴雨寡照指标和本文件指标的对比要素国家规范本文件指标气温过程日平均气温V12°C过程日气温20,过程平均 温度低于历史同期降水无0 降水 20. Innn过程日照时 数过程平均日照时数V3小时/ 天过程平均日照时数W2小时/ 天持续时间3天及以上5天及以上(从第六日允许间 断2天无降水)国家规范中的气温阈值为过程日平均温度12寸,以贵 州省年内的气候逐日平均温度为标准,统计符合标准(日平 均温度12。C)的时段仅为11月16日至次年3月18日,共123 天,占全年的33.7%,且主要为冬季和季节交替的秋末初春时 段,考虑到低温阴雨寡照类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以农业方面 的损失为主,致灾原理主要是在作物关键期生育期持续存在 的高湿、低温和寡照条件造成的复合型不利环境诱发的病害 和发育不良,因此根据贵州省温度气候分布情况,将温度阈 值放宽至2(TC,符合标准的时段约为9月20日至次年5月13日, 共234天,占全年的64.1%,基本能够覆盖秋冬春三个可能发 生低温冷害的季节。我国的日照时数分布形势呈东南少而西北多,贵州省和 四川盆地一带为日照少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足 1400小时。根据贵州省近30年的日照时数的气候标准平均值 分布值做全省平均统计,其中满足日照时数W3小时的条件 占比达到了 51. 5%,满足日照时数W2小时的条件占比为 25. 5%,因此从贵州省日照偏少的气候背景下,指标做本地化 修订时将过程日照时数的阈值提高至2小时/天。从全省低温阴雨寡照的年平均持续天数分布图来看,天 数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持续时间的最长的是 大方,达到12L3天,其次是习水、纳雍和开阳,年持续天数 介于94-99天之间(图7)。图7 19782020年贵州省低温阴雨寡照年平均日数的分布 如图8,统计每年秋风指标定义时段内(8月1日一9月 10日)全省低温阴雨寡照的平均发生日数。弱秋风年的相 关性较差,但秋风较强的年份中的累计年日数与本文件修 订的指标统计值时间相关系数可达0.7,本文件修订的指标 在秋风灾害年份的基本能体现出低温阴雨寡照方面的致灾 性。一 二ON WoZ 三。Z,800Z一 SOOZ ZOOZ :6661 ( 9661 Im66I 0661-言61份 D86I年 二 861 Ms U'Z6I一 ZZ6I一 6961 (9961m96I 。961 § W61 lIS6I o 876543218*H图8 19512021年每年8月1日一9月10日全省低温阴雨寡照的平均日数和秋风的累计日数对比图如图9,统计每年秋绵雨指标定义时间段内(9月1日一 11月30日)全省低温阴雨寡照的平均发生日数。对比全省 秋绵雨指标时段内平均年累计天数的与本文件修订的低温 阴雨寡照指标年累计天数的相关性达到0.84。其中发生在 2020年的较为严重的秋绵雨事件,全省低温阴雨寡照超过 15天的站数达到63站,其中开阳、万山和大方三站的日数 都超过60天,分别为63天、62天和60天,三个站都是约为 5-6次的低温阴雨寡照过程累积形成的灾害过程,如表2。30叔一 一补涨5o秋绵雨时段内的寡照日数 一秋绵雨的累积日数图9 1951年一2021年每年9月1日11月1日全省低温阴雨寡照日数和秋绵雨的累计日数对比表2低温阴雨寡照过程信息站名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平均温度平均日照时数万山20020090320200909719.20.220200911202010092914. 702020101420201021810.80.92020103020201106811.402020111920201128104.60开阳20200904202009201717.60. 32020092220200930914.902020100320201009711.602020101320201021910. 70.420201028202011061010.402020112120201203133.60大方202009102020092819151. 220201001202010121212. 70. 7202010142020102188.90.62020102720201106119. 10.92020112220201221301. 30. 3(4)凝冻指标论证将国家技术规范定义的凝冻年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本文 件修订指标的统计量做对比(图10),两者分布形势较为一 致,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8,但国家技术规范的年日数明显高 于本地化修订的年日数。由于贵州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因此 根据客观发生的雨淞和雾淞的观测结果数据做过程统计,更 加客观。(a) (b)图10凝冻指标年日数的空间分布图(a.国家规范,b.本文件指标)(7)灾情对照分析收集到六盘水市20192020年两次灾情数据对照统计 时段内的低温灾害发生情况,如表3。2018年12月一2019年1 月的低温冻害导致六盘水农作物受灾面积2568. 79亩,种植 业直接经济损失355.7万元,期间的低温灾害主要为强降温 和霜冻害导致的低温冻害,水城站还叠加低温阴雨寡照灾害, 霜冻期的平均最低温度达到-3.3。(3,低温持续时间长;2020 年1月一5月22日期间的低温冻害损失包括全市L 02万亩,成 灾面积0. 37万亩,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00万,此时段的低温 灾害主要为三种灾害混合导致的低温灾害,由于处于春季育 苗和生长期的关键期,因此造成的损失也更大。表3六盘水低温灾害统计数据后段站名强降温霜冻害低温阴雨寡照凝冻2018年12月-2019年1月水城1次2天(1.5)9次15天(-3. 3)1次8天盘州4次10天 (1.5)2次2天(-1.3)六枝1次5天(0. 7)1次1天(-1. 1)2020年 1月-5月底水城4次13天(-2. 9)10次12天(0.4)4次37天盘州8次31天(一3,2)7次15天(-1.5)3次26天六枝4次14天(0. 1)1次2天(0. 2)2次19天(8)承灾体暴露度根据国普办下发的贵州省承灾体30 ×30"网格承灾 体数据进行绘制和分级,数据表明GDP、人口高值区主要集 中在各级行政区的中心区域(图11);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分 布在我省西南部和西北部边缘等地;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 在我省中西部地区;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除毕节市和六 盘水市外的其他地区(图12)。图11贵州省GDP (a)、人口 (b)空间分布图12贵州省小麦(a)、玉米(b)、水稻(C)种植面积空间分布(9)低温危险性评估贵州省低温致灾危险性(图3)等级由海拔相对较高的 地区向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递减。高危险性等级主要分布在 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市大部分地区,中部的瓮安、贵定、 龙里,东部的雷山、台江、黎平、从江,北部的道真、印江 等县高海拔地区,低危险性等级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册亨、望 谟、罗甸等县以及北部的赤水市,省内其他地区主要为较低 一较高危险性等级。翻黄 州省低 温致灾 危险性 区划图图13贵州省低温致灾危险性区划图(10)风险评估与区划1) GDP风险评估贵州省低温灾害GDP风险(图4),较高-高等级主要分 布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各行政中心,如贵阳市主城区大部 分地区灾害风险为中一高等级。各乡镇行政中心灾害风险等 级均为中级及以下,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低一较低风险等级。图14贵州省低温灾害GDP风险区划图2)人口风险评估贵州省低温灾害人口风险(图5),较高一高等级主要 分布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各行政中心即主城人口稠密地区, 如贵阳市主城区灾害风险为中一高等级。各乡镇行政中心灾 害风险等级均为中级及以下,贵州省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低 一较低风险等级。西部、中部及北部地区的人口灾害风险等 级较东部、南部地区更高。taXt*MltStStn *Hi< .1WS1I图15贵州省低温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图3)农作物风险评估贵州省低温灾害小麦风险(图6a),较高一高风险区域 主要在黔西南州中西部,及六枝、盘州、威宁、赫章、纳雍、 织金和习水。省其余大部地区为低一中风险等级。从贵州省 低温灾害玉米风险区划图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b),高 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毕节市中部和东南部、六盘水市北部和西南部、黔西南州北部、遵义市南部和铜仁市中部,中一较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市大部、贵阳市中部、毕节市东 北部和西部、六盘水市东部和西南部、黔西南州大部、安顺 市北部、黔南中部和北部、黔东南州北部和铜仁市北部。省的东部地区主要为低一较低风险等级。从贵州省低温灾害水 稻风险区划图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c),较高一高风险 等级主要在安顺市中北部、黔西南州中部、黔南州中东部、 黔东南州西部和东南部、铜仁市西部和东部、遵义市东南部 地区。低风险等级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图16贵州省低温灾害小麦(a)、玉米(b)和水稻(C)风险区划图六、标准实施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及论证通过本文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可以规范全省低温灾害 风险普查工作,从整体上提高社会对低温灾害的认识水平和 防灾减灾能力,为促进全省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七、与国内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的协调情况,采用国际标准的先进程度(1)本文件中“3.3单站较强冷空气过程”指标定义:“单站出现48小时降温幅度26C,持续天数达到两日及以 上的过程为一次单站冷空气过程。满足冷空气日判定的首日 为单站冷空气的开始日,同时不满足冷空气日判定条件和24 小时内连续降温的前一日为冷空气过程结束日,开始日至结 束日(含)的天数为过程持续天数。”该定义与GB/T 20484 冷空气等级中冷空气等级划分标准中达到“较强冷空气” 等级及以上的过程判断标准一致,添加过程结束日定义。(2)本文件中“3.4 ”中“霜冻害”定义与QXT 456 初霜冻日期早晚等级中定义的“轻霜冻初日”的判断标准 一致。(3)本文件中“3.6凝冻”相关指标引用DB 52/T 652 贵州省凝冻灾害等级标准。八、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关系(1)文件编制过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 和中国气象局气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2)本文件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本文件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4)本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九、是否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应作出必要专利声 明)本文件中未涉及相关专利。十、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无重大分歧意见。2022年5月一2022年12月,在贵州省气象行业内部 组织三次技术审查会,征求贵州省气象台等7家有关单位 和专家意见88条(采纳82条,未采纳6条),意见主要 集中在草案的规范起草、草案总体结构、编写说明论证说 明等方面。十一、作为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依据根据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建议作为推 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进 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贵州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推广 实施。十二、代替、废止有关地方标准的建议无代替或废止有关地方标准。十三、标准实施的计划、方案(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有关媒体发布、公告标准信 息,扩大影响。(2)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贯彻与实施,在贵州省气象 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推广实施。(3)建议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 馈,以利于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十四、标准解释、归口管理以及获取意见建议的联系 方式本文件由贵州省气象局提出,由贵州省气象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归口。如有意见建议可联系编写组成员,李丽丽,联 系电话 18798839109,0851-85202202o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低温起草组2023年8月

    注意事项

    本文(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低温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