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640128
资源大小:743.3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编制说明.docx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安 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 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 次会议,研究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明确提出要实施灾害风险调 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将其作为自然灾害防治九 项工程之首,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是主要的致灾普 查内容之一。通过普查,摸清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全面客观认识全 省气象灾害风险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和管理能力,为地方 政府及各部门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省由于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 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 而暴雨是导致灾害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的云贵高 原东麓、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 地形复杂,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大,尤其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其中5至 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7%以上,4月随着南支槽前潮湿的西 南风的建立和盛行,自东向西逐渐进入多雨期,5至6月随着西南季风 建立和加强,进入贵州主汛期,暴雨灾害频发,9月降水量开始明显减 少。结合贵州暴雨灾害特征,本着标准编制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 性原则,摸清贵州暴雨灾害风险底数,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 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 为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提供数据 准备。同时,该标准的提出和制定为贵州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 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调查技术支撑,用于指导省、市州、县三级开展暴雨 普查评估工作,对全面获取我省暴雨灾害基本状况,客观认识和评价暴 雨灾害的危险性水平,为我省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暴雨灾害防范,切实保 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暴雨灾害危险性信息和科学决策依 据。二、工作简况L任务来源2022年4月6日,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 第一批贵州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批准由贵州省 气候中心申请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地方标准立 项,由贵州省气候中心负责起草,贵州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2 .编制过程2021年7月10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集2021 年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贵州省气候中心基于第一次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需要编制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 规范暴雨灾害调查和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灾害风 险评估与区划,2021年8月提交贵州省标准化项目申报表。2022年1月29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2021年度拟立 项贵州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公示。2022年2月,有关专家建议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灾害调查、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灾害风险评 估与区划两个项目合并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 (以下简称“标准”),起草组按照专家意见完成“标准”草案编写, 重新提交至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6日,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 第一批贵州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气象灾害综 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正式立项,由贵州省气候中心负责起草, 贵州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2022年5至6月,成立编写组开展相关调研、资料整理和收集, 确定编制方案和标准条款内容。2022年7至12月,收集研读相关文献,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在对 标准的主要编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 工作导则和标准编写规则编写标准讨论稿。2023年1至6月,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气候中心先后组织多次专 家咨询会,专家对标准文本的编写格式、表达描述、技术指标、计算方 法以及编制说明中的主要指标内容确定等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意 见。编写组按照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 成征求意见稿。3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所做工作张东海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主持、指标计算龙俐贵州省气候中心高工风险评估黄晨然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数据分析任曼琳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数据分析李霄贵州省气候中心高工技术指导帅士章贵州省气候中心正高技术指导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所做工作谭娅姮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标准文本编写罗阳欢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指标验证朱军贵州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指标验证陈娟贵州省气候中心高工技术指导许丹贵州省气候中心高工技术指导夏晓玲贵州新气象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指标验证三、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从实际需求出发,遵从科学、客观、适用、可行原则。(1)科学性及客观性遵循科学性原则,本标准编制采用的相关暴雨指标、暴雨过程识别 和风险评估方法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有据可依。暴雨灾害的 致灾危险性调查和风险评估在贵州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 作中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业务技术规范。(2)可操作性本标准制定的暴雨灾害调查内容、危险性和风险评估所选取的指 标和指数构建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标准等,均在2020至2022年贵州省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实际应用,并经过多次试用反馈进行修 订完善,可操作性强。(3)规范性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起草,符合标准编写要求。所有条目在表述上力 求做到清晰准确,无歧义;在方法上力求务实、有效、可操作。四、主要条款内容基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办公室下发的第 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中关于气象灾害普查的要 求,结合暴雨灾害致灾机理、承灾体特征和贵州省第一次气象灾害综合 风险普查评估工作成果,充分借鉴和参考现有标准规范体系如暴雨诱 发灾害风险普查规范中小河流洪水(QX/T4282018)、暴雨诱 发灾害风险普查规范山洪(QX/T4702018)而制定。本标准主要 技术内容及条款说明如下:(1)范围:规定了暴雨灾害调查、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内容及技术 方法,适用于暴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实际工作。(2)调查内容:根据暴雨灾害特征及现行标准条款和技术要求, 规定了调查内容分为致灾危险性调查、承灾体调查(包括人口、GDP. 农作物面积等)、历史灾害调查、地理基础信息调查。(3)致灾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暴雨灾害致灾因子,选取 暴雨过程最大小时降雨量、过程最大日降雨量、过程平均日降雨量和过 程持续天数作为评价因子,给出暴雨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和 权重计算方法,使用百分位法、标准差法或自然断点法,进行危险性等 级划分。基于“风险二致灾危险性义承灾体暴露度X承灾体脆弱性”风 险理论模型,综合考虑暴雨孕灾环境,以人口、GDP、农作物面积为承 灾体,结合历史灾情计算其脆弱性,给出风险评估模型,规定灾害风险 等级划分要求。(4)附录给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信息调查、历史灾害调查表样式,以 及归一化、信息病赋权法、年雨涝指数、暴雨孕灾环境影响系数、百分 位法、标准差法、自然断点法等。五、主要指标内容的验证分析过程1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贵州境内各气象站历史降水数据,首先进行单站暴雨过程识 别;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暴雨过程累积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平均日 降水量、过程持续天数、最大小时降雨量等过程特征值。结合历年暴雨 灾情,筛选确定过程最大小时降雨量、过程最大日降水量、过程日平均 降雨量和过程持续天数为致灾因子,对4个特征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MAX-MlN法),采用信息病赋权法确定各个特征量权重,通过加权 求和的方法得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1.1 致灾危险性气象站点及权重贵州省辖区单站暴雨强度过程计算的气象站点共计1967个,其中 国家级地面气象站8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883个,如图1。由于各站 点的数据完整性不一样,部分过程可能无最大小时降水量,因此在权重 计算时分为2种情况分别进行考虑。图2为各站最大小时降水量、最 大日降水量、过程累积降水量、暴雨持续天数4个致灾因子指标的权 重取值分布情况;图3为各站最大日降水量、过程累积降水量、暴雨持 续天数3个致灾因子指标的权重取值分布情况。图1贵州省暴雨致灾危险性气象站点空间分布图2贵州省暴雨4个致灾因子权重系数空间分布(a:最大小时降水量;b:最大日降水量;c:过程累积降水量;d:暴雨持续天数)图3贵州省暴雨3个致灾因子权重系数空间分布(a:最大日降水量;b:过程累积降水量;c:暴雨持续天数)1.2 年雨涝指数首先计算单站历次暴雨过程强度指数,然后按照标准文本中的计 算方法计算单站的年雨涝指数,利用ArcGIS的地统计模块进行插值, 进行交叉验证后优选Kriging内插方法,绘制暴雨年雨涝指数分布图。 从图4来看,贵州省雨涝指数呈现出南部大北部小的趋势,高值区主 要分布在从江西部、六枝南部、榕江南部和北部、关岭北部、江口北部 等地;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威宁、黔西、遵义、瓮安等地。图4贵州省暴雨年雨涝指数分布图1.3 孕灾环境影响系数按照相关的计算方法,得到贵州省地形因子影响系数、水系因子影 响系数分布图。从图5、图6来看,贵州省地形因子影响系数呈现出西 低东高的分布趋势,水系因子影响系数都呈现出河流湖泊等水系附近 高其余地区低的分布趋势。地质灾害易发条件系数除贵阳市、安顺市中 北部、遵义市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铜仁市中东部、黔东南州东部等地 为0.9,其余大部地区为0.6。图5贵州省地形因子影响系数分布图图6贵州省水系因子影响系数分布图按照孕灾环境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信息嫡权法,对地形因子、 水系因子和地质灾害易发条件分别赋值0.358、0.297、0.345,常数取值 0.4o结合三个孕灾环境的影响,得到贵州省暴雨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图 7),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及南部局地;低值区主 要在西南部。1.4 致灾危险性区划结合年雨涝指数和孕灾环境影响系数的计算结果,得到贵州省暴 雨致灾危险性指数,绘制贵州省暴雨致灾危险性区划图。从图5看,贵 州省暴雨致灾危险性等级总体呈现南部地区高北部地区低的分布趋势。 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安顺市交界地带、黔西南州南部边缘、 铜仁市北部局地和东部、黔东南州中南部、黔南州西南部和东南部局地、 遵义市西北部局地危险性等级为较高一高等级;六盘水市中部和南部、 黔西南州西南部和北部局地、安顺市东部和南部、黔南州中南部大部、黔东南州东南部、铜仁市中部和东南部、遵义市西北部局地危险性等级 为中等级;其余大部地区危险性等级为低一较低等级。图8贵州省暴雨致灾危险性区划图2风险评估与区划2.1 承灾体暴露度根据国普办下发的贵州省30x30网格承灾体数据进行绘制和分 级,数据表明GDP、人口暴露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各级行政区的中 心区域(图9);玉米暴露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大部、西南 部和中部局地;水稻暴露度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除毕节市和六盘水市 外的其他地区(图10)。(b)图9贵州省GDP (a)、人口(b)空间分布图10贵州省玉米(a)、水稻(b)种植面积空间分布2.2 不同承灾体的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按照标准文本中的风险评估模型,计算GDP、人口、农作物(玉 米、水稻)的风险指数,并进行等级划分绘制等级分布图。2.2.1 GDP风险评估从贵州省暴雨灾害GDP风险区划图看(图11),大部分地区主要 处于低一较低风险等级,较高一高风险等级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市、 县级区级行政中心驻地周围地区。贵阳市、凯里市、安顺市、六盘水市、 遵义市、毕节市、兴义市、铜仁市、都匀市等区级行政中心驻地周围为较高一高风险等级;其余大部地区为低一较低风险等级。图11贵州省暴雨灾害GDP风险区划图2.2.2 人口风险评估从贵州省暴雨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图看(图12),大部分地区主要 处于低一较低风险等级,较高一高风险等级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市级 和区县级行政中心驻地周围地区。贵阳市、凯里市、安顺市、六盘水市、 遵义市、毕节市、兴义市、铜仁市、都匀市等区级行政中心驻地周围为 高风险等级;其余大部地区为低一较低风险等级。图12贵州省暴雨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图223玉米风险评估从贵州省暴雨灾害玉米风险区划图看(图13),总体呈西部高、 东部低的分布趋势。六盘水市北部、东部和南部局地、黔西南州北部、 安顺市西部、毕节市南部、遵义市中部、铜仁市东部局地为高风险等级; 毕节市中南部、六盘水市大部、黔西南州北部和西部、安顺市东部和西 部边缘、贵阳市西部、黔南州西部和东部边缘、遵义市西部边缘、铜仁 市中部局地和东部边缘为较高风险等级;其余大部地区为低一中风险 等级。图13贵州省暴雨灾害玉米风险区划图2.2.4水稻风险评估从贵州省暴雨灾害水稻风险区划图看(图14),总体呈东部、南 部地区高,其余地区低的分布趋势。安顺市大部、黔西南州北部和中部 局地、黔南州南部局地、黔东南州西南部、铜仁市东部和西部、遵义市 东南部为较高一高风险等级;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低一较低风险等级。图14贵州省暴雨灾害水稻风险区划图六、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基于贵州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工作制定的气象灾害调 查与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灾害调查类)、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技术规范(评估与区划类),在2020至2022年全省气象灾害综合风 险普查评估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完成了致灾危险性调查、致灾危险性 和风险评估图、技术报告编写等。暴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是一项新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具 有广泛的社会应用前景。本标准遵循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以及结 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实际工作,方法操作性强,科学客观,适用于 相关行业部门开展暴雨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用,对我省的防灾减 灾工作有积极的意义。七、与国内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协调情况,采用国际标准的先 进程度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Q本标准主要引用了以下文件: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QX/T529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极值概率统计分析DB52/T 1181贵州省区域性暴雨气象评估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了以下文件:MZ/T 0272011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基本术语MZ/T0412013暴雨型洪涝灾害灾情预评估方法QX/T4282018暴雨诱发灾害风险普查规范中小河流洪水DB33/T 20252017暴雨过程危险性等级评估技术规范DB35/T 13722013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B44/T 2139.12018气象灾害防御第1部分:风险区划八、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面气象观测规 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没有出现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 性国家标准发生冲突的条款。本标准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本标准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订。九、是否涉及专利说明本标准中未涉及相关专利。十、分歧意见的处理本标准先后征求了贵州省气象台、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 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贵州省人工影响 天气办公室、贵阳市气象局等单位十五名专家的意见建议。总结归纳返 回建议或意见大致可以分为标准结构、文本表述、编制说明等三方面, 总共意见建议63条,其中采纳50条、未采纳13条,其中2023年5月 H日,通过专家咨询会的形式共收到意见建议17条,其中采纳11条、 未采纳6条;2023年5月25日,通过专家咨询会的形式共收到意见建 议22条,其中采纳20条、未采纳2条;2023年6月7日,通过专家 咨询会的形式共收到意见建议24条,其中采纳19条、未采纳5条。十一、标准的强制性或推荐性原则本标准为新起草标准,通过批准颁布后,可为我省相关行业开展暴 雨灾害危险性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规范支撑,建议将气象灾 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暴雨作为推荐性贵州省地方标准使用。十二、标准的修订及废止本标准是新起草标准,无其他标准被代替或废止,在广泛征求意见 后颁布执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和新技术方法的使 用,经充分论证后结合贵州实际可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本标准在执 行过程中如遇条款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即对其进行修订 或废止。十三、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在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本标准通过批准颁布后建议由贵州省气象局相关业务部门认真学 习和贯彻落实,并利用多种媒介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推广宣传,相关 部门和行业单位可参照使用,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收集所发现的问题反 馈,以便本标准的修订完善。十四、标准解释、归口管理以及获取意见建议的联系方式本标准由贵州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贵州省气候中心等单位起草,由贵州省气候中心负责解 释,联系电话0851-85202210。十五、其它应说明的事项无其它应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