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录前言4第一章发展基础5一、自然、经济概况5、«7三、能源消费现状10四、新型能源发展现状11第二章总体要求14一、指导思想14二、规划原则14三、发展目标15第三章重点任务19一、做强做大抽水蓄能产业19二、多元化推动太阳能利用20三、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23四、稳妥有序推进风电发展25五、探索发展氢能产业26六、鼓励开展储能示范项目27七、夯实坚强智能电网29第四章电网接入系统规划31一、电力系统现状31二、新能源接入系统规划31三、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的原则33第五章经济与社会效益34一、投资规模34二、经济效益34-、Xx/35第八章保障措施39、加强r导.39二、加强政策对接39三、做好规划衔接40四、强化要素保障40五、完善市场环境41附件1“十四五”新型清洁能源续建、新开工及包装策划项目清单42附件2“十四五”新型清洁能源建议开发时序45附件3市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招商图谱47-XX.1刖三新型清洁能源是国家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也是市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五年。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第十四个五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编制了市六大产业规划一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规划。本规划涵盖抽水蓄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重点新型清洁能源领域,对“十四五”时期市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做出安排部署。本规划是“十四五”期间市推动“六大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遵循。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自然、经济概况(一)自然概况市,省辖地级市,是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位于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3o55,北纬41。52',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辖四个市辖区及三个县;总面积1127L03平方千米。市下辖四区、三县。四区为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三县包括: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图1.2市行政区划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市常住总人口为186.13万人,比上一个周期减少27.67万人。其中:市辖区常住总人口数为132.21万人,比上一个周期减少16.9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03%;三县(县、新宾县、清原县)常住总人口53.92万人,比上一个周期减少10.7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8.97%o属长白山支脉西南延续部分山区,市区坐落在浑河河谷冲积平原上,南北夹山,浑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市区东西长三十余千米,南北宽仅六至八千米。上游有大伙房水库,整个市区被浑河及其支流和两个露天煤矿分割为河南、河北、望花、东洲、章党和南部矿区六大块,现已形成以河南、河北为主体,望花、东洲为两翼,加上章党、南部矿区组成的分散布局的带状城市。是沈抚重要水源保护地,也是国内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煤矿、石化为主要经济产业。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寒冷期长,日照丰富。全市年平均气温为6.3,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各地年平均气温为5.6-7.OoCo全市平均年降水量为781.3毫米,年平均20.1毫米降水日数为108天。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的64%。年极端最大降水量可达1316.6毫米,年极端最小降水量530.6毫米。全市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358小时,无霜期为137T54天。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雷暴、暴雪、大雾等。(二)经济概况2020年,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3.0虬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88.8亿元,下降4.7%;第三产业增加值379.7亿元,下降1.8吼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47:4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万元。二、资源概况(一)水资源地区主要河流有浑河、太子河、清河、柴河、富尔江和柳河等12条,小流域1万多条,浑河是市最大的河流。境内拥有全省总量1/10的水资源,年涵养水源120亿立方米。201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24.66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18.8mm,比上年17.95亿立方米增加42.6%,比多年平均值30.44亿立方米减少19%o年均降水量在750-850毫米之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基地。另外,市建有大型水库一座(大伙房水库,最大设计储水量为26亿立方米,据全省第一),中型以上水库63座,可利用的水域面积达66.67平方千米。(二)太阳能资源市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温暖季节的太阳总辐射量占全年辐射量的72%左右,寒冷季节的太阳能总辐射量占全年太阳总辐射量的27%28%左右。太阳能总辐射量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县区内各个月有一定差异。根据QX/T89-201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属于B类资源很丰富地区。(三)风资源根据中尺度气象数据,从市IoonI高度的风速分布整体看风资源较为优越,东部及西部高处的山脊上风速较高,平均风速在6ms-6.5ms之间,如果不考虑对山林生态造成的影响,可以适度开发一定规模的风电场项目。(四)生物质资源各县区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除去农村炊事取暖、畜牧饲料消耗外,剩余大部分生物质资源被直接烧掉及腐烂消耗。开发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既是落实国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实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实际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五)生物资源市属长白植物区系,兼有华北植物群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木本植物43科、95属、266种,野生草本植物90科、35属、7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近300种,珍稀、濒危、渐危、受威胁的植物共24种。区系植物主要乔木代表种有红松、沙松冷杉、长白落叶松、胡桃楸、紫檀、水曲柳、山杨、白桦、黄桦、色木械等。灌木代表种有胡榛子、胡枝子、假色械、刺五加、长白忍冬等。草本代表种有羊胡苔草、粗茎鳞毛蕨、山茄子、木贼等;主要植被群系类型有长白落叶松林、日本落叶松林、红松林、红松阔叶混交林、蒙古栋林、辽东栋林、白桦林、山杨林、色木林、杂木林等。有路生野生动物226种,其中兽类33种、鸟类170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10种。(六)矿产资源市矿产资源丰富,全市有金属、非金属、煤矿3大类矿产资源34种,总量约54.97亿吨,保有总量约43.32亿吨。主要矿产有煤、铁、铜、锌、铅、金、银、锲、隹)、把、硫化铁等。其中,红透山铜锌矿的规模和储量居全省前列。地区位于华北断块北部边缘,辽东吉南成矿带之上。矿床特点如下:一是能源矿产储量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油页岩、煤层气储量大,前景可观;二是铜、锌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潜力大。三、能源消费现状“十三五”期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市主要能源消费总量1569万吨标煤,其中:煤品消费量为748万吨标准煤,相比2015年下降13%;油品消费量731万吨标准煤,相比2015年增长19.6%;天然气消费量90万吨标准煤,相比2015年增长42.8%;全社会用电量110.56亿千瓦时,相比2015年下降10.48%。(一)煤品2019年,全市规上原煤消费量925.36万吨,相比2015年增长12.3%,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和供热;规上焦炭消费量157.22万吨,相比2015年下降1.4%,主要应用于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煤品消费量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47.6%,占比较大。(二)油品2019年,全市规上原油加工量881.5万吨,相比2015年增长8.7%,全部用于石油加工和炼焦加工业;原油所生产的汽油、柴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消费量分别为0.24万吨、2.5万吨、0.52万吨和29.3万吨,基本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天然气2019年,全市规上天然气消费量4.59亿立方米,相比2015年增长30.7%,主要用于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生活消费等行业。“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虽大幅提高,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总体偏低。(四)电力2019年,市全社会用电量110.56亿千瓦时,与2015年相比下降10.48%;全社会最大负荷1730兆瓦,与2015年相比下降10.36%。“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工业用电量处于主导地位。市全匕会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基本情况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123.51102.74104.93111.45110.56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兆瓦)19301650177017501730四、新型能源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市清洁能源产业起步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54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L36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7.18万千瓦。目前,全市在建装机容量207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光优装机容量20万千瓦,生物质装机容量7万千瓦。“十四五”时期,拟开工建设及谋划储备装机容量507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78.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8.8万千瓦。(一)抽水蓄能稳步发展利用东部山区资源、地形等优势,以及西露天矿综合治理转型发展机遇,规划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目前,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在建装机规模180万千瓦。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和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装机规模220万千瓦。(二)光伏发电取得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省的带动和支持下,我市光伏发电产业起步发展。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7.18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6万千瓦,工商业及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优装机L18万千瓦。2021-2022年计划新开工光伏发电装机44万千瓦,包括矿区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40万千瓦,以及清原东仪等平价光伏项目,装机规模4万千瓦。包装策划光伏发电装机134.2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13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4.2万千瓦。(三)生物质发电有序推进按照省“十三五”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布局,根据生物质能资源分布等建设条件情况,我市生物质发电产业有序推进。目前,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清原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稳步建设,总装机7万千瓦。(四)风力发电加快谋划市东部山区的新宾县、清原县的全部,县、东洲区的大部都处于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地或准保护区之内,受自然条件和指标限制,我市风电产业尚属空白。目前,在县、东洲区西部,以及新抚区等距主要生态功能区较远区域,积极谋划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100万千瓦。(五)清洁能源替代积极推进市积极谋划城中村和近郊村利用太阳能替代散煤取暖工程。散煤替代一期工程,涉及8832户散煤户,替代方式为“光热+电”3533户(占比40%)、“光热+天然气”4415户(占比50%)。散煤替代二期工程,涉及2500户散煤户,替代方式为“光热+电”175户(占比7%)、“光热+天然气”2250户(占比90%)。预计两期工程实施后,可以利用太阳能替代散煤取暖达到3万吨标准煤。工程实施在综合利用太阳能、大量节约散煤资源的同时,将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地区调研特别是在市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把握“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第十四个五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中提出的建设“两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推进“三个融合”、建设“五个”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区位要素、产业基础等优势,做大做强抽水蓄能、光伏发电两大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力争风电取得零的突破,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输变配电、综合能源服务两大配套产业,积极推进创新应用示范,加速完善基础设施、科创服务两大体系,聚力推动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二、规划原则规模发展,保障安全。把扩大新型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提高新型清洁能源电力消费占比作为重要引导性指标,充分发挥新型清洁能源资源分布广、产品形式多样的特点,推动新型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促进优化,生态和谐。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逐步支撑能源碳达峰行动。推动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发展,形成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实现新型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创新引领、高端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新型清洁能源前沿技术研究,加大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集聚创新要素,营造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研发服务、人才培养等平台建设,持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统筹协调、集聚发展。按照区域联动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优化全市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明确各园区定位,构建功能互补、良性循环、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体系。强化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企业集聚、要素完善、协作紧密的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根据各区域资源条件,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创新应用示范,促进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储能、氢能等各类新型清洁能源综合开发。推动新型清洁能源与农业、渔业、交通、建筑等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新型清洁能源发展的多元化。三、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绿色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优化创新生态,致力打造新型清洁能源创新示范城市,成为国内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行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链条自主可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新型清洁能源开发规模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新型清洁能源消纳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以新型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一)能源结构实现新优化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光伏;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等。到2025年底,新型清洁能源装机超过804.04万千瓦(含在建)。我市“十四五”主要新型清洁能源品种发展目标如下:(1)抽水蓄能到“十四五”末,力争我市抽水蓄能装机达到18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在120万千瓦以上,新开工装机100万千瓦以上。(2)光优到“十四五”末,力争我市光优装机达到185.38万千瓦以上(含在建),新增装机在178.2万千瓦以上,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7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4.2万千瓦。(3)生物质至叶四五”末,力争我市生物质装机达到15.8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7万千瓦(垃圾发电3万千瓦),新增装机在8.8万千瓦以上。(4)风电至U"十四五''末,力争我市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含在建),填补风电产业空白。(5)储能至广十四五”末,力争我市两个一体化储能装机达到55万千瓦以上(在建),推动储能多元化利用。专栏一“十四五”新型清洁能源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新型清洁能源种类单位“十三五”末“十四五”末装机规模抽水蓄能万千瓦0400光伏万千瓦7.18185.38风电万千瓦0100生物质万千瓦015.8发电量水力亿千瓦时1.2130.0左右光伏亿千瓦时0.896.89左右风电亿千瓦时生物质亿千瓦时(二)产业规模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新型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25亿元。(三)产业集聚形成新生态到2025年,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建成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以清原抽水蓄能电站、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及西舍场光电产业园等三大园区为主要载体的抽水蓄能和光伏产业集群。(四)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新型清洁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探索建设低风速地区风电研究与试验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打造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专业孵化器,成立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建绿色低碳能源产业示范园。第三章重点任务一、做强做大抽水蓄能产业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启停迅速、运行灵活、调峰调频等优点,根据省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区域间电力输送情况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等情况,统筹抽水蓄能发展与电源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改善电网调峰压力,推动储能系统,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积极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6台单机30万千瓦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同时结合一期电站项目,探索建立电站+储能、电站+生态旅游的产业模式,确保实现“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致富一方百姓”;大力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项目的前期工作;探索利用矿坑治理建设抽蓄电站,加快推动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100万千瓦项目前期研究,2023年启动开工建设。目前,这两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全部开工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抽水蓄能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十四五”期末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专栏二“十四五”抽水蓄能项目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项目。总投资109亿元,总装机规模180万千瓦,于2017年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首台机组建成投运,2025年底前六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总投资71亿元,总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选点规划调整、项目预可研、可研等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75亿元,总装机规模100万千瓦,预计2022年底前完成选点规划调整、项目预可研、可研等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规模投资。二、多元化推动太阳能利用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以及我市开发利用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提供绿色电力等为重点,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加快建设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基地。注重因地制宜,优先推动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常规能源体系相融合,创新“光伏+”模式,稳步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广范围、高效率利用。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78.2万千瓦,“十四五”期末光伏发电规模达185.38万千瓦。(一)加快推动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重点支持利用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区闲置土地,结合土地复垦整理等发展光伏;支持利用荒山荒坡、坑塘水面、排泥区等未利用地及一般农用地建设农光互补项目;探索利用大伙房水源地准保护区农用地建设光伏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农光互补、风光互补以及渔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平价基地,鼓励推广“光伏+”生态旅游示范、光伏特色小镇等,促进光伏与农业、渔业等其它产业有机融合。“十四五”期末集中式光伏发电规模达180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容量174万千瓦。(二)积极创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市重点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以及集中居住村屯等,可利用屋顶面积充裕、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电力负荷较大的区域,发展“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建工业园区、新建重大项目原则上具备发展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荷载能力和配网结构。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等融合发展,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和利用。鼓励居民社区、家庭和个人发展户用光伏系统,推动光伏发电入社区、进家庭,实现分布式新型清洁能源的就地消纳和有效利用。支持在贫困乡村发展平价式光伏电源,积极推进在屋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发挥太阳能利用对扶贫开发的带动作用鼓励建设和发展与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十四五”期末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达5.38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容量4.2万千瓦。专栏三“十四五”光伏重点和包装策划项目重点项目(2021-2022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抚矿集团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QS亿元,预计202:L年底前建成投运。2、晶科电力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2021年底前建成投运。3、抚矿集团西舍场另外S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投运。4、西舍场外新选址1。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投运。5、平价光伏发电项目包括抚矿南舍场二期、清原东仪2个项目,总投资1.55亿元,总装机规模4万千瓦,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投运。包装策划项目:项目初步选址在新宾县、清原县部分乡镇和顺城区、东洲区、新抚区,完成项目用地条件论证,明确地块坐标范围,共计工。个,总投资5$17亿元,总装机规模£542万千瓦,包括:1、市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大唐清原县红透山镇2。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3、中能建投红透山20万千瓦综合治理光伏发电项目4、市新宾县旺清门镇2。万光伏发电项目5、市新宾县刘家村九?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6、市新宾县下夹河乡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7、市新宾县永陵镇数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8、市新宾县苇子峪镇2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以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20、顺城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三)加快推动太阳能替代散煤取暖工程重点支持利用城中村和城市近郊村利用“太阳能+电”、“太阳能+天然气”取暖,并逐步向全市乡镇和农村拓展。专栏四“十四五”太阳能替代散煤取暖重点项目太阳能替代散煤取暖一期工程项目。工程涉及883户散煤户,替代方式为“光热+电”35-33户(占比4。)、“光热+天然气”44工$户(占比5。)、“煤改气”442户(占比5%)、“煤改电”442户(占比5%)四种方式。项目总投资525亿元。太阳能替代散煤二期工程项目。工程涉及2500户散煤户,替代方式为“光热+电”175户(占比7%)、“光热+天然气”225。户(占比夕。)、“煤改气“、“户(占比2%)、“煤改电”25户(占比二)四种方式。项目总投资。74亿元。三、推进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多元发展、综合利用、提高效率”的发展思路,以生物质能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利用为重点,有序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依据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造纸、印染等企业工业有机废水规模,鼓励建设沼气发电示范工程。推广农村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和生物质热电气三联产技术;加快发展技术成熟的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推动大型先进低排放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发电供热的应用,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锅炉排放水平。形成一批生物质清洁供热占优势比重的乡镇区域。加快地热资源勘察,统筹规划和有序开展地热直接利用,加快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开展地热能供暖制冷,提高地热的工、农业循环利用,加强地热旅游建设,完善地热开发管理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沼气直接利用、生物天然气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应用,形成适应不同条件和不同需要的生物质能利用体系。到2025年底,力争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8.8万千瓦。专栏五“十四五”生物质重点项目1、清原草市镇0.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0.4亿元。2、清原夏家堡镇1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3、清原湾甸子镇1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1亿TlSo4、县救兵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5、东洲高新技术园区3.5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8亿元。四、稳妥有序推进风电发展按照“统筹规划、有效利用”的原则布局新增风电,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指标支持,努力填补市风电项目空白。统筹考虑开发规模与电网消纳、发展布局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与风能利用等方面因素,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式、小型风电开发建设并举,科学有序建设环境友好型分散式风电,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按变电站容量及用电负荷水平就近接入适当容量的风电机组,探索与其它分布式能源相融合的发展方式,实现分散风能的就地利用。在消纳市场、送出条件有保障的前提下,在不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红线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东部山区等空间资源,把握风电开发节奏,协调风电发展与储能系统建设,将弃风率控制在合理水平,积极推进县西部乡镇、新抚区千金乡和东洲区兰山乡风电场建设,推动低风速风电形成规模,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专栏六“十四五”风电项目项目初步选址在县、新抚区千金乡和东洲区兰山乡,明确地块坐标范围,共计3个,总投资70亿元,总装机规模100万千瓦。包括:1、县20万千瓦平价示范风电项目,投资16亿元。2、市千金乡风力发电项目,投资16亿元。3、上电东洲兰山乡风力发电项目,投资38亿元。五、探索发展氢能产业(一)加快构建氢能产业战略布局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胜利经济开发区、望花经济开发区、顺城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引进氢能制备产业项目,提高利用制氢储能的份额。积极引导石化公司、抚矿集团、石油八公司等企业培育氢能产业链,招引氢气制备与提纯设备制造、低温液态及高压气态储氢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氢燃料电池动力模块生产及动力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增强在氢能产业全链条中的生产和竞争力。(二)积极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合理确定规模、适度超前建设、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有序推进加氢设施的布局建设,积极支持一定额度的氢气充替民用天然气工程;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设施,逐步构建安全、高效的加氢网络,为氢能推广应用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应用示范,规划氢能公交示范路线;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应用示范,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运输量大、行驶线路固定区域,开展氢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三)加强产业自主创新支持石化公司、抚矿集团、石油八公司等企业和石油化工大学,开展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重点突破新型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氢气提纯、液氢、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引进培育氢能产业项目,加大氢能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扶持力度。六、鼓励开展储能示范项目(一)积极推动储能多元化应用一是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支持风电、光伏等新型清洁能源结合储能系统建设友好型新型清洁能源电站,积极推进建设市东洲区25万千瓦“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特色旅游一体化”发电示范项目;探索利用能港发电有限公司关停煤电机组的既有厂址和输变电设施建设储能基地。二是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布局。积极支持电网侧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电站试点示范,加快中信泰富30万千瓦电网友好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探索“变电站+储能”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兰新220千伏“变电站+直挂式储能”试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鼓励围绕分布式新型清洁能源、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储能装机容量55万千瓦。(二)探索创新储能商业化模式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探索储能服务“按效果付费”的补偿机制。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推动储能成本分摊疏导,充分发挥储能在新型清洁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市场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推动储能进入并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加快储能产业布局。加强储能产业顶层设计,支持胜利经济开发区、望花经济开发区等区域规划建设储能装备产业园,培育储能研发制造基地。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宁德时代、南都电源、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外领军储能企业,带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依托现有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平台,强化创业孵化,培育一批科创型企业。引导企业间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实现电化学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积极支持储热技术、氢储能技术、电磁储能和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试验示范。重点开展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钠镶电池、质子导体型高温电解制氢系统等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专栏七“十四五”多能互补+特色旅游一体化项目1、市东洲区25万千瓦“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特色旅游一体化,投资IL8亿元。2、中信泰富30万千瓦电网友好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资2L2亿元。七、夯实坚强智能电网紧紧围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聚焦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推进新型清洁能源接网工程根据新型清洁能源电源本体规模及远景发展需要,合理开展接入系统设计,按照容量需求接入各电压等级电网。推动电源接网工程与电源本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投运”。根据新型清洁能源接网需求,在开展接网工程规划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电网配套加强工程,保障新型清洁能源“可靠接进来,有效送出去”,重点加强各主要输电断面的潮流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地区新型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初步构建以新型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一座石岭50OkV变电站,规划站址位于市顺城区,能够有效强化北部地区电网结构,缓解500千伏变电站的供电压力,为改善地区电网结构,提升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为新型清洁能源发展打开了对外通道。加快推进城乡66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电网项目建设,打造坚强可靠智能电网。(二)构建灵活调度体系根据新型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合理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调峰燃机等灵活性调节资源,统一参与电网调度控制管理。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按照“本地区优先消纳”的原则实施调度,充分提高地区负荷与新型清洁能源发电的时空耦合性,推动新型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持续提升。专栏八“十四五”智能电网重点项目重点项目:1、石岭(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2、市城网66千伏电网项目。总投资3.31亿元,于2021年实施建设,于2025年底前全部建成。3、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总投资约6亿元,预计2025年前建成投运。4、沈白高铁220千伏供电配套工程。总投资约6.9亿元,预计2024年前建成投运。5、清洁能源电源配套送出工程。根据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情况,拟定投资计划。第四章电网接入系统规划一、电力系统现状电网位于电网东部,通过500千伏变与500千优主网相连;220千伏通过热友#1、#2线与沈阳电网相连;通过顺灯线与辽阳电网相连;通过抚石#1、#2线及抚徐线与本溪电网相连。目前已经形成北部以220千伏东方电厂、中电投热电厂为电源支撑点,南部以500千优变及抚矿中机热电厂为电源支撑点的环网结构。截止到2020年底,地区有22OkV变电站15座,主变31台,总变电容量5310MVAo其中,电网公司资产14座,主变压器29台,容量4950MWA。用户资产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容量360MVAo截至2020年底,电网共有500千伏输电线路4条,220千伏输电线路55条,线路1065.4千米;66千伏(含35千伏)输电线路181条,线路2292.33千米。二、新能源接入系统规划(一)新能源发电接纳能力预测截至2020年底,地区接入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厂有五座,分别为石化热电厂(2X10万千瓦+5万千瓦+3万千瓦+4X2.5万千瓦+0.6万千瓦)、东方电厂(2X35万千瓦)、热电厂(2X30万千瓦)和中机热电厂(2×30万千瓦)。地区电网装机容量在6兆瓦以上的发电厂有13座,总装机容量234.4万千瓦,其中,火电厂6座,小水电厂3座,光优电厂4座。2020年,市域电力装机总容量301.1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282.65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18.54万千瓦(水电:11.36万千瓦;光优:7.18万千瓦)随着地区的产业转型,能耗的下降,目前,电网属于自平衡系统。根据电力电量平衡可知,在考虑省间电力电量交换的前提下,“十四五”期间电力电量始终处于盈余状态。需要通过50OkV及22OkV网架进行省内或省间消纳。(二)新能源发电发展规划为满足城市总体发展需求,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地区应加快电网的规划建设,以满足地区的新能源发展。(1)电网建设与政府规划相结合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探矿权区域分布广泛,站址及廊道压覆探矿权问题突出。电网规划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融合,电网建设项目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去,站址及线路廊道得到有效保护,有效地优化电源的送出方案,共同推进全省的新能源发展建设进程。(2)强化地区电网结构220千伏高山变于2019年开工建设,通过220千伏林北一线、林北二线(导线为JL/G1A-400型)兀入北部电网,届时北部电网带柳林、高山、河北、和平、友爱5座220千伏变电站,一旦友爱-和平220千伏线路发生故障,负荷压力将在220千伏林北一线、林北二线上,220千伏林北一线、林北二线线径较细,输送能力较弱,形成电网输电瓶颈。此外,随着能港电厂(2台20万千瓦)退运,北部电网将失去一部分电源支撑能力。应适时启动网架加强工程,缓解电网薄弱环节。三、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的原则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装机规模、建设时间及相对地理位置等条件,初步将规划建设的风电项目接入就近供电区域内。根据大型电厂接入系统内容深度规定、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风电场电气系统典型设计和以往工程经验,对于装机容量小于50MW的新能源发电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