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论文.docx
-
资源ID:646352
资源大小:21.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论文.docx
“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建议摘要:“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过程,目的,意义。一年来“双减”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有效减轻,但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双减”政策下对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五点建议。关键词:教育,双减,内卷,躺平,课后服务,兴趣,爱好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一直大行其道,素质教育往往被忽视。某些部门和领导只看重分数及升学率排名,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学校,老师和学生为了在周测,月考,期中,期末,升学考试中出成绩,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训练。学生繁重的的课业负担因此产生。很多培训机构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肆宣传营销,忽悠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以提升考试分数。这又挤占了孩子们大量的休息时间,更加重了学习负担。学生疲于作业和培训辅导班。一是作业时间长,中小学生晚上做到十一二点的不在少数。二是培训辅导班多,周末参加两三个培训辅导是常态,甚至整个周末都在培训辅导的也有。学生阅读、运动、走进自然和社会的时间很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生活不快乐,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考试仍是指挥棒,分数还是很多地方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流,教师基本被分数绑架了。反复练习多刷题,是提高分数最简单的方式。教师急于提高分数。教师整天陷于出题、批改、评讲。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些老师不放学生参加;音乐美术这些不考试学科,有些学校就少上甚至不上;个别学校少用甚至不用统一教材,自己选应试性更强的资料。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追求更高分数,人人不堪重负,教育焦虑日益突出,教育“内卷”(指人们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日益凸显,教育生态日渐扭曲。假设一个学生每天玩1小时、学8小时能得90分,而每天不玩、学9小时能得91分,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呢?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内,人们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没有人愿意承担考试排名“一分一操场”的风险。可见,唯分数评价导致教育的“内卷”将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妨碍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是受到教育“内卷”伤害最严重的人群,他们不仅要承担学习的压力,还被迫负担着家长们的焦虑。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躺平”(指在高压环境下,无论外界做出什么刺激,自己内心都毫无波澜,不会做出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厌学现象成为普遍。终于2021年7月24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8月1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汇总分析后形成专项督导半月通报。通报重点是各地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情况、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情况等。为加大工作督促力度,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建立“双减”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直接在媒体上曝光,并依据启动相关问责程序。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时表示,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力量。2021年10月1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要立足当地实际,针对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为基层抓落实做好保障。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情况和“双减”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校内减负提质是根本之策。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教育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了2022年的工作要点,提出深入推进“双减”,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受到师生和大多数家长的由衷欢迎。“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体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调查数据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后,在全国1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中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一年来“双减”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有效减轻,但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首先,教育理念急需转变。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想要把一切统统灌输给孩子,把所有的知识填满学生的脑袋,好像是向一个水桶中灌水,想尽可能快的把水桶灌满。然而教育不应该是注满一桶水,而应该是点燃一团火。孩子在被灌输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的时候,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因为不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可以接受到的知识量就会有多有少。如果只是被动接受,最好的状况也只不过是:老师能教多少东西,学生就能学多少东西,既没有超越也没有突破。而如果我们能够点燃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去探索未知,去寻求真理,这样才会有超越,才会有突破。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心中对知识,对生活,对自然,对生命的热情之火,让这团热情之火越烧越旺。其次,要破除教育“内卷”。什么是“内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原本大家对号入座,整整齐齐。突然有人站起来了,旁边人见状,也跟着站起来看。后排这下看不见了,怎么办?也站起来。于是,整个电影院,大部分人都站着看电影。这就算完?有人悄悄的站在板凳上,还有更过分的,直接把梯子带进来。当然,有钱的,直接把座位换到第一排。简而言之,“内卷”就是无秩序、无意义、没价值而又混乱的竞争。这种竞争功利性极强,给参与的人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教育内卷”指的是教育体系内部不断增加教学的劳动投入来获得成绩增长,但教学的效率和结果都没有明显的提高。例如某学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全市统考中分数提升,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于是其他学校纷纷效仿,结果全市的学校都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家长在周末或者放学后,将孩子送去参加补习班,辅导班,其他家长为了自己家的孩子不落人后,也不得不将自家孩子送去补习。结果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休息时间越来越少。本来学校里的自习课都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自身需求,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位老师占用了自习课。领导大张旗鼓地表扬这位老师,说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值得提倡,结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很多老师争相抢占自习课的“喜人”景象。结果语文来了就读于文,数学老师来了就做数学,英语老师来了就背英语,学生们原先的自习安排被打乱了,再加上内心对自习课被占用的不满情绪,学习效率不升反降。学生毫无疑问是受到教育“内卷”伤害最严重的人群,他们不仅要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被迫负担着家长们的焦虑。于是厌学现象成为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躺平,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来反抗,来表达不满。要想避免学生“躺平”,必先破除教育“内卷”。破除教育“内卷”才能达到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再次,要改变“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和导向。目前考试分数仍然是很多地方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流标准,教师和学生基本被分数绑架了,不得不通过反复的默写背诵和频繁的测验考试,来提高分数。哪怕这样做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只能提升一两分,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出现学校的社团活动,有些老师不放学生参加;音乐美术这些不考试学科,有些学校就少上甚至不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考试成绩高几分的学生一定比考试成绩低几分的学生优秀吗?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教育不是为了挑选出会考试,能考高分的学生;而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需要的是会考试,能考高分的人吗?显然不是。所以要改变“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和导向。第四,目光要长远,要有大局意识,不能急功近利。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成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十分不容易。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有许多细节和小事困难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爱,关心,耐心,宽容,等待,需要尝试,探索,思考,纠正,完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形成一个合力。因此教育除了关注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的成长和充盈。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破坏了教育生态环境,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一定要目光长远,有大局意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之才。第五,确保课后服务时间不被文化课挤占,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果课后服务时间经常被文化课挤占,就相当于延长了上课时间。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更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与“双减”政策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才能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俗话说“不怕你不上套,就怕你没爱好!”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能以此为突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或者达成相应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慢慢步入正轨,努力杜绝“躺平”现象的出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打球,下棋,劳动,实践等等),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做出校园,去亲近自然,了解大千世界,或者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拓眼界,增加阅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是百年大计,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双减”政策,一方面要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