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思考”栏目的认识与处理策略 论文.docx
-
资源ID:646407
资源大小:24.6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阅读与思考”栏目的认识与处理策略 论文.docx
“阅读与思考”栏目的认识与处理策略以哲学与文化第六课教学为例摘要: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阅读与思考”栏目属于教材的正文,不是辅助文,是课本主体部分。“阅读与思考”栏目在教材中出现次数多、频率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突出。广大高中思政教师要准确认识其独特之处和定位,科学掌握其处理原则和流程,积极探索顺应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关键词:阅读与思考,独特之处,定位,处理原则,处理流程从2020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省高中正式开始使用统编版思想政治学科新教材。为了体现最新的理论成果,涵育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必修4哲学与文化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还是从编排体系来说,可谓新意连连。其中“阅读与思考”栏目在教材中出现次数多、频率高,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突出,不得不引起广大高中教师的格外重视。本文以哲学与文化第六课中的“阅读与思考”栏目为例,谈谈“阅读与思考”的独特之处、定位、处理原则和流程。一、独特之处统编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部分总共有四本书,在涉及到情境材料和问题部分的栏目只有两种,一种名称叫“探究与分享”,另一种名称叫“阅读与思考”。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里相应栏目是“探究与分享”,唯独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相应栏目是“阅读与思考”,这其中的不同之处耐人思考和寻味。笔者认为,哲学与文化将栏目名称改为“阅读与思考”,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这与思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从哲学的起源来看,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接着,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知识的学习和传递是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途径获得间接经验十分方便和高效;最后,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经过高一系统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和面对较为复杂问题思辨的能力,因而可以独立通过情境材料的阅读和思考,深化认知。二、定位分析统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教材,拥有“阅读与思考”、“相关链接”和“名人名言”等栏目,虽说这些栏目都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任务,但是每一个栏目主题鲜明,拥有不同的定位。“阅读与思考”栏目有以下定位:第一,性质方面:“阅读与思考”不是辅助文,而是属于教材正文。虽然该栏目有蓝色背景、虚线分割、楷体字体,但是它与课本宋体字部分一起都是正文部分。现实中,很多一线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盲区和误区,认为“阅读与思考”不是正文,而是辅助文,这一点值得警惕。第二,地位方面:“阅读与思考”处于教材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从属地位。其他的“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栏目都要从属和服务于“阅读与思考”等正文部分。第三,功能方面:“阅读与思考”等正文部分一同呈现教材原理和核心观点。它虽属于活动类栏目,但与正文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就其在教材的位置而言,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一种是处于一个目题的下面,引出这个目题涉及的内容,提供相关文字、数据、图片和资料,设置具有启发性、指向性的题目,实现开展学习活动的导入功能;另一种是分布在正文之间,承接不同段落的正文,就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深入思考,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第六课共有16个“阅读与思考”,按照课本呈现顺序,其中“阅读与思考”1、2、5、6、8、11、13、14属于第一种,导入功能明显;剩下的“阅读与思考”则属于第二种,承接功能显著。第四,类型方面:“阅读与思考”最主要有描述类、原因类和办法类三种类型,分别对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递进式逻辑结构,符合学生深度学习的进阶需要。表1第六课的不同类型“阅读与思考”分布统计表类型相对应的“阅读与思考”次序描述类“阅读与思考”1、3、5、12(2)、13(1)、14(2)素材的信息类型原因类“阅读与思考”2、4、6、7、8、9、11、12(1)、14(1)办法类“阅读与思考”10、13(2)、15、16注:表格中12(1)表示第六课的第12个“阅读与思考”的第一问,12(2)则表示第12个“阅读与思考”的第二问。其余的依此类推。三、处理原则为了更好地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册教材编写理念,在处理该“阅读与思考”栏目时,需要灵活掌握以下原则:1 .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原则阅读和思考是学习的两种不同任务和状态,两者虽然含义不同,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边阅读边思考,实现阅读和思考有机结合,有助于读懂教材、强化思辨、深化认知。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有些学生只阅读、不思考,等待答案;还有的学生先看问题简单就思考一下,如果感觉问题有难度,便有畏难情绪,不再阅读素材,更不再思考。这两种情况在常态课时经常出现,使阅读和思考出现割裂或缺位现象,长时间下来,部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自然难以实现。以“阅读与思考”1为例,我先让学生阅读并知晓问题“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你是怎样认识人的价值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文字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以前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便能轻松意识到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肯定不是一回事。物的价值可以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但是人的价值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材料并没有直接举例说明,我鼓励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行比较思考,边阅读边深度思考,最后才会有所悟、有所得。2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原则思政学科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在处理“阅读与思考”栏目时,要提高政治站位,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助力知识增长、在思考中实现价值引领。教师在讲清、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以“阅读与思考”13为例,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科院马祖光院士的案例时,获得“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等知识,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道理。在生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心系价值引领,带领学生主动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群众观点”等知识,发动学生列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中涌现出的像马祖光院士一样的优秀党员和时代楷模人物,使学生广泛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践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内容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在处理“阅读与思考”时,教师要自觉将马克主义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衔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领会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认同科学理论的时代价值。以“阅读与思考”14为例,我首先播放中国女排夺冠瞬间的短视频烘托气氛,然后有序组织学生讲述中国女排发扬女排精神夺得世界冠军实例,让学生懂得“个人需要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除了处理课本上已经设计好的两个问题之外,我还让学生自由畅想”到第二个百年实现之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会是怎样?”,畅聊“为此,我们现在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和拼搏?”。布置制订人生规划、绘制人生路线图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调查身边好人的崇高事迹,撰写调查报告,在学习好人事迹、关心弱势群体、投身社会公益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 .有为和无为相结合原则“阅读与思考”栏目出现次数多、频率高,同时字数众多,光阅读量就很大。以第六课第三框为例,课时为一节课,但有6个“阅读与思考”。通常处理一个“阅读与思考”一般需要510分钟,而每堂课仅有40分钟,如果一堂课要处理完全部的“阅读与思考”和其他正文部分,时间根本不够。笔者通过多次尝试,认为每节课可以选择性地挑选3个左右“阅读与思考”来认真处理,其余的可以不处理。哪些要讲,哪些不要讲,需要紧紧扭住“着眼课堂实际、满足学生成长”这个“牛鼻子”,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根据需要,做出科学取舍,实现优化处理。四、处理流程为了让“阅读与思考”栏目充分实现预设的教育教学功能,需要精心设计操作流程,通过序列化的步骤,妥善处理好教材与社会、知识与价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阅读与思考”12为例,详细介绍该栏目的处理流程。1.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素材、事例和数据,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这是常规操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选择性、有针对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文章或者书籍。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最好在课前把阅读任务设计并布置好,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有效提升阅读的容量和质量。我通过互联网统一为班级每位学生购买雷锋日记书籍,提前两个星期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摘抄令人感动的雷锋语录,让学生对雷锋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有一个全方位的完整认识,做好知识储备。5 .思考思考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抽象加工的过程。通过阅读,为思考提供素材;通过思考,为阅读提升品质。教师设计序列化的、主题鲜明、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学生通过对问题链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强化思维深度、提升思维品质。围绕雷锋和“当代雷锋”郭明义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资料,我精心设计以下问题链:(1)最令你感动的雷锋语录或者事迹有哪些?(2)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客和幸福?(3)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4)为了过上你认可的幸福生活,你准备怎样做?随后组织学生思考以上问题链。3 .交流当学生心中有阅读素材、脑中有思辨认知时,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显得格外必要又锦上添花。通过交流,观点在分享中熠熠生辉、在辩论中凸显价值、在引导中守正创新,从而实现知识扩容和素养升级效果。我安排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小组人员不宜过多,四人小组的设置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机会),先小范围讨论交流,然后邀请小组代表在全班大范围发言分享交流。在交流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对话、相互辩论,师生之间也可以这样。4 .总结当学生发言完毕,需要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阶段,需要在“阅读与思考”设计意图指引下,主动契合课题、回应问题、升华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结束后,我开始总结升华,阐明人活着应该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为人民做事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深情告诉学生: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像郭明义一样的“当代雷锋”,他们在奉献中服务他人,获得幸福。5 .评价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需要教师非常重视教学与评价的统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针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可以尝试多种评价方式,采用“求同、存异”的验证思路取向,实现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最后,我便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组内其他成员填写“阅读与思考”表现评价表,使学生及时得到评价反馈,为以后的行为调节提供参考。表2学生个人行为表现评价表阶段评价维度评价等级准备阶段1.完成雷锋日记读书任务2.摘抄雷锋语录3.收集和整理“当代英雄”郭明义相关事迹活动阶段1.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积极开展小组内的交流2.发言主题鲜明,表达流畅,清晰表达小组见解和主张3.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虚心听取老师点评总评教育是“国之大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尤为重要。广大一线思政教师要肩负时代重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准确认识“阅读与思考”栏目的独特之处和定位,科学掌握“阅读与思考”栏目的处理原则和流程,积极探索顺应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