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的调研分析.docx
关于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的调研分析新时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为深入贯彻落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区落地生根,积极探索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根据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区政府系统持续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3月-6月,某区民政局组成专项调研小组,通过问询、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采取联合式和对比式的调研方式,对全区社会工作人员户口和居住情况进行调研,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汇总、认真研判;同时,注重开拓视野思路,多方查阅学术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考,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以供决策参考。一、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鉴于以往社区工作人员异地工作所暴露出的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越来越多的地区在换届和补员时坚持属地化原则,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属地化率进行了明确规定。(一)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是加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在新时代下,社区是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国家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建立居民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手段,建设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以实现城市居民对居住地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把人员力量放在直面群众、服务居民群众的第一线,便于更加直接、快捷地收集了解民情,链接各方资源,提供精准服务,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符合广大居民的强烈意愿。(二)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是密切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属地产生的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小区环境,了解社区情况,熟悉工作对象,有利于开展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就在属地居住,居民们感到家门口有社区干部很方便,不管小事还是大事,随时能找到他们得到帮助,特别是在8小时以外如遇到难事还可以寻求帮助。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是小区业主或作为居民一员,社区的利益和他自身捆绑在一起的,感同身受,和广大社区居民有共识,更能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居民的困难和疾苦以及居民的利益诉求,工作中也会更多地为居民的共同利益考虑,为社区整体建设考虑,更加尽心尽职地开展工作。(三)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是节约社会资源、为社区减负的重要举措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让社区工作人员生活在本居住地的社区,避免了职住分离,大大节约了上下班通勤时间和成本,免除了来回奔波在路上的苦恼,减少了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节能节支,也让工作人员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为社区居民服务,是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是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二、我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基本现状(一)社区工作人员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区着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201某年我区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从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宏观管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管理、社区员额管理人员职业薪酬体系和其他事项等四个方面共二十三条作出了详细规定,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员额配备、人员进出、管理、考核、退出等进行了明确,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铺设职业化成长轨道,真正让他们有名分、有地位、有出路、有奔头,对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营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推动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目前,全区某个社区共核定员额某人,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职业素质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二)社区(村)主职人员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共有社区主职某名。从年龄来看,30岁及以下的某人,31到40岁的某人,41岁以上的某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的某人,高中及以下的某人。(三)社区(村)“两委”人员基本情况目前,全区有社区(村)“两委”成员某名。从年龄来看,30岁及以下的某人,31到40岁的某人,41岁以上的某人。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的某人,高中及以下的某人。三、我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经面向全区某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一)全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总体情况1.全区某名社区(村)主职,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2.全区某名社区(村)“两委”成员,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二)内城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1.内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主职,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某%。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占比某虬2.内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两委”成员,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占比某。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占比某虬(三)外城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情况1.外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主职,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占比某%。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占比某%。2.外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两委”成员,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占比某%。从居住地来看,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占比某。四、我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特点及问题经过对调研数据的全面统计、分类梳理、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及突出问题:(一)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特点1.从人员岗位职位来看,一是社区主职和“两委”成员户口属地化差异不大。全区某名社区(村)主职与全区某名社区(村)“两委”成员相比较,户口在本社区的、本街道的、在某区非本街道的、不在某区的所占的比率基本持平,差别不明显;二是社区主职居住属地化略高于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主职居住在本社区的低于“两委”某个百分点,社区主职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低于“两委“某个百分点,社区主职居住在某区的高于”两委某个百分点,社区主职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比“两委”低某个百分点。2从内外城区来看,一是内城区总体属地化程度明显低于外城区街道。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社区主职还是社区“两委”成员,外城区属地化程度明显高于内城区;二是内城区户口属地化程度远低于外城区。内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主职及“两委”成员,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占比某虬外城区某个街道某名社区(村)主职及“两委”成员,从户口所在地来看,户口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高达某%;户口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仅占比某%;户口在某区非本街道的某人,仅占比某%;户口不在某区的某人,仅占比某%;三是内城区居住地属地化也远低于外城区。内城区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占比某;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占比某虬外城区居住在本社区的某人,占比高达某;居住在本街道非本社区的某人,仅占比某%;居住在某区非本街道某人,仅占比某我居住在某区以外的某人,仅占比某%。(二)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存在的突出问题1 .社会认知度和职业认同感较低。目前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性质和定位不清晰,职业声望、社会地位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居民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职责职能认知不够,相当一部分群众对社工仍停留在“居委会大妈”的思维定势上,致使社区工作者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足,有的甚至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这与作为专业社工的“社会工程师”、“社会治疗师”“社会减压阀”地位极不相称,也导致社区工作职业的吸引力不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属地化意愿不强。2 .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年龄数据可以看出,某名社区主职中41岁以上的有某人,占总数的某%,某名社区“两委”成员中41岁以上的有某人,占总数的某%,意味着社区主职和两委成员一半以上都已达41岁以上,而与此同时30岁以下的主职和“两委”人数分别仅占某和某%,面临社区工作队伍老化、年轻人缺乏等年龄结构问题。从整体知识层次上看,社区工作人员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偏少,全区某名社区主职中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某人,占总数的某,某名社区“两委”成员中大专及以上的某人,占总数的某,高中及以下的某人,占总数的某虬由此可见,社区主职文化层次普遍高于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两委”成员文化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因社区工作人员年龄知识结构原因,导致普遍存在思想保守、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创新能力差、接受新事物慢的问题等问题,也导致属地化意愿不强。3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区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承担着大量繁琐而沉重的日常性事务,特别是在当前体制和政策下,社区工作内容以行政性事务为主,街道和上级部门往往把社区当成下属办事部门,层层发文,交办任务,限时办理,严格考核问责,而社区又无行政资源和执法权力,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疲于奔波琐碎工作,应付各类考核检查,上有要求下有期待,经常受领导批评,被群众撒气,“5+2,白+黑”成为常态,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也让属地人才望而生畏,直接影响社区工作职业的吸引力。五、我区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思考及对策(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着眼于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工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具体管理办法,就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职业规划、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者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坚持街道主体、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注重重心下移、因地制宜,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基层人才工作范畴;进一步细化职业标准、职业准入等配套措施,明确社区新补充人员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录,并给予本辖区范围内的人员一定的倾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介社区党建、公共服务,积极选树培育社区工作人员先进典型,切实提高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二)探索属地机制,优化就近服务为提升社区工作效率和自治水平,确保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深入居民、反映诉求,融入社区、服务社区,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社区属地化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保持和扩大社区工作人员属地化的比例。一是严把进口关。探索优先录用本街道范围内的人员,对户籍在本社区或者居住在本社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社区工作经验者以及中共党员的人员给予倾斜照顾。二是适当交流调动。近年来,随着“外部人”进入社区工作增多,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成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同时在社区专职工作者居住地和工作地调查统计中发现,社区工作者表示愿意调回到户口所在地街道或社区上班,这不仅可以更加方便他们上下班、开展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稳定性,建议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以街道为单位对全区各社区工作者进行合理调整,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属地化程度。探索区委组织部在全区范围内可调动社区党支部成员,适当安排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跨街道交流调动,力争每个社区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要求有1名以上为本社区居民、2名以上为本街道居民。(三)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多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工作人员,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专职工作者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经过民主选举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同时,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以基层党建、群众工作、社会治理创新等为主要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技能提升为重点,开展精准化的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并鼓励参加专升本、在职研究生、社工资格的进修和考试,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四)减轻社工负担,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体制和工作职责,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工作任务、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范围,对社区履职内容和各类办事项目,编制目录,实行清单化管理,严格准入制度。同时,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创建、检查、评比、验收等,压缩各类台账、材料、报表等,逐步使社区工作者从不合理的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使社区的职能逐渐回归到服务居民和群众自治上来,切实为社区工作者“减负”。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做实网格管理,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民主自治议事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公司“一核四元”的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建立“大事共商、好事共享、难事共帮”的民主自治机制,大力开展组团式、精准化服务,全面推行365天社区开放服务,健全全程代办、“一网通”服务制度,推行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