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讨交流材料 .docx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讨交流材料XX位于XX盆地中北部,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40个、脱贫人口29718户、80382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总量大、基础差、底子薄的困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工作目标,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下足“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虽然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因为与国家脱贫开发重点县相比属于“政策不如山区,条件不如平原”的尴尬“夹心层”,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防止返贫的压力也较大,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的硬仗,是一场速决战,那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就是一场持久战。脱贫攻坚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售后服务”,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围绕全县“3+2”产业布局整体推进,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贫困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制定产业脱贫措施,大力开展特色种养业脱贫,依托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和适应性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扶持。全面推行“五大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加快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服务组织流转贫困户土地,有效解决缺劳力贫困户实际困难,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脱贫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经营,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的方式参与经营,增加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二是大力推进就业脱贫。进一步完善就业脱贫政策体系,建立就业脱贫台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培训至少掌握1项脱贫技能,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积极搭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对接会,依托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驻外劳务办事处、劳务公司、人力资源机构、劳务经纪人,构建县、乡(镇)、村、驻外劳务办四级劳务输出对接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通、高效快捷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拓宽就业途径,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的公益性岗位、居家就业岗位和辅助性岗位,吸纳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实现居家就业和就近就业。扶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脱贫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推进资产收益脱贫。全域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通过资产收益脱贫,让贫困户获得稳定分红收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种代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四是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贫困村摘帽后,在攻坚期内联系帮扶单位与贫困村不脱钩,帮扶力度不减。贫困人口脱贫后,贫困户联系帮扶责任人继续履行帮扶责任,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及时关注被帮扶对象家庭情况,按照“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总体安排,要求乡镇机关干部平均每周至少入户走访3次、县级部门机关干部每周至少1次,全面建立动态档案,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及时补齐问题短板,帮助脱贫户落实帮扶政策,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五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脱贫先扶志,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等载体,大力开展“智志双扶”和感恩奋进教育,补齐贫困户精神短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让自力更生精神深入人心,鼓励贫困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现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发挥各类新型主体带动作用,扩大贫困群众在脱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创新脱贫工作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以购助扶”,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发展生产,切实尊重和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思想引导、能力引领、典型引路、路径引入,着力帮助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六是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预警触发点,建立三级风险预警台账,设立致贫返贫风险基金,做好致贫返贫预警处置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覆盖购买“脱贫保”,并针对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返贫户采取临时救助、基金扶持、政策兜底、重点帮扶等措施防止返贫。通过基层干部、帮扶干部定期跟踪回访、返贫户个人申报、系统信息自动比对等途径,及时掌握脱贫户返贫情况。脱贫部门依托脱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现场调查、信息比对、群众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认定,对返贫户及时予以确认,对信息有误的及时进行更正。七是强化脱贫对象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脱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脱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规范,对照“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综合考虑收入、教育、健康、住房等因素,坚决杜绝该进来的没有进来、该出去的没有出去,不该进来的进来了、不该出去的出去了的“两该两不该“现象。对返贫户及时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关于千万工程研讨交流发言材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我们要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更好改善农村面貌、造福农民群众,走出一条具有XX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坚持齐抓共管,让农村群众老有所养。“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一些农村老人的生活写照。如何解决物质提供、精神慰藉、日常照顾等方面的养老问题,是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困境。为此,我们将加快培育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在农村地区研究开展异地养老社区建设试点,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设施改造和应急设备配置,以及24小时“生活管家”服务,引导中心城区老年人成规模入住养老社区“抱团养老”。深入推进农村医养结合,鼓励有实力的医疗机构面向农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引入医疗机构的分支机构试点开展远程医疗,打开农村老年人就医新通道。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成立以农村妇女、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的互助养老或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规范邻里互助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将邻里互助员纳入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范围。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按照“分级分类、功能互补”思路,统筹发挥基层公办养老机构、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会办养老机构和驿站集中照料、专业照护平台功能,综合考虑区域人口规模、老年人分布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及机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形成“以院统站带点”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二是坚持提质增效,让农村群众业有所就。保障农村群众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农村群众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将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帮扶对象,全面了解掌握就业参保需求,及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推广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试点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持续实施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行动计划,吸纳优质培训资源,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持续推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支持力度。三是坚持公平普惠,让农村群众学有所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一直是民生重点,也是难点。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教育存在诸多短板。众多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弱、质量低、生源流失等问题。如何振兴农村教育,是各地普遍面临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将深入开展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让城乡学校通过“手拉手”结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日益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学生共享高质量教育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