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docx

    • 资源ID:654997       资源大小:43.6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docx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1/±中Be雕史中外我育初史(=,下Wl书撇音简史下篇外国教育史目录第十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十三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十四章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第十五章17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第十六章现代外国教育第十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教育第二节古希腊教育思想第三节古罗马教育第四节古罗马教育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西方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公元前IlOo年一公元前800年);(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500年);(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330年);(4)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年一公元前30年)。一、荷马时代的教育公元前IlOo年到公元前800年之所以被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为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分。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荷马时代尚未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在参与成年人的各种活动的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渐获得了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内容大致以军事和与军事直接有关的知识、技能为主,同时也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在荷马史诗中,包括阿喀琉斯在内的大多数英雄,既是武艺高强的战士也是在议事会上能言善辩的演说家。道德教育也是教育的内容之一。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品行高尚、人格健全的道德典范。在他们身上,集中了各种为社会所肯定的美德:勇敢、正义、忠诚、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智慧等。可见,道德教育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概括地说,荷马时代的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琉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荷马时代的教育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对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0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是此后希腊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培养的道德品质,不仅成为了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始终是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二、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由于没有适宜的港湾,因而与外界的交往甚为不便。这种封闭的地理条件,对其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均有一定的影响。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期巴达人为第一等级,是城邦的公民,享有一切特权。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他们有土地、经营农业和工商业,不具有政治权利。第三个等级是希洛人,他们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被征服的奴隶,不具有任何权利,约有30万人。斯巴达实行举国皆兵的体制,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军营,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公民子女7岁以前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从7岁至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军营生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韧、顺从、爱国等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五项竞技”,这也是古代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此外,儿童也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儿童在国家教育机构中的生活非常艰苦,以养成坚毅、刚强、机警等品质。他们按年龄分成若干小队,由勇敢机智的儿童担任队长,20岁左右的青年担任教官(被称为埃伦);在埃伦之上,由“最高尚、最优秀”的公民任派度诺米(即儿童们的监督者),负责对儿童的教育。斯巴达的老人们也经常来监督儿童的教育,并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一一青年军事训练团。入团前,青年们在神庙的祭坛前当众接受鞭打的考验,凡能忍受者为合格,忍受鞭打次数最多者为优胜,将受到奖励;哀号求免者会被剥夺入团资格。青年军事训练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所谓的“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希洛人进行突然的袭击。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缸不同于绝大多数古代国家,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以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生育健康的子女。女子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当男子出征时担负防守本土的职责。(二)雅典教育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不同于斯巴达的是,雅典是由国家来规定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而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因此,雅典私学盛行,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雅典的公民子女出生后,也要进行体格检查,但这体检是由父亲负责进行的。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随母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开始进入弦琴学校学习音乐、唱歌、朗诵等。以后又出现了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这类学校是私立、收费的。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公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儿童上学、放学均由有一定知识的奴隶也就是“教仆”陪同,以避免外来的不良影响。到十二三岁,公民子弟一边继续在弦琴学校和文法学校学习,一边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到十五六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继续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按照一定的仪式授予公民称号。古风时代的雅典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明显不同于斯巴达教育的特征: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更高一些;相比斯巴达单一的军事体育与道德教育,雅典教育更注重多方面的教育和陶冶。三、古典时代的教育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达到了全面繁荣的阶段。(一)古典时代的雅典社会公元前499年,以米利都为首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展开了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起义得到了雅典的支持。起义失败后,波斯于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两次大举进犯希腊,均遭失败。公元前480年,波斯发兵第三次进攻希腊。希腊30多个城邦自动组成了以雅典为首的反波斯同盟,取得了希波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希波战争的胜利,在希腊历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雅典确立了它的海上霸权,其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之时,雅典的民主制度进一步成熟。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是,雅典公民民主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而奴隶则主要来自海外。因此,其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外扩张。在与斯巴达等希腊城邦的利益冲突中,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一公元前404年)。雅典战败,奴隶主民主政治完全衰落。(二)文化的繁荣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希波战争后,随着雅典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确立,古希腊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传统的贵族文化开始向公民普及,并产生了阿里斯托芬、埃斯库罗斯等戏剧作家以及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著名的哲学家。与此同时,希腊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传统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面临着挑战,怀疑和否定的倾向盛行,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成为一种时尚,个人主义普遍流行。雅典社会进入了一个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由于这些原因,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希腊人的兴趣逐渐从过去对自然现象的关注转向对社会、道德和人自身的探究。在早期智者和苏格拉底那里,希腊哲学完成了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希波战争后,人们不断思考什么是幸福和快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应当追求什么理想、怎样才能获得善行和美德、作为一个统治者应当具有什么品德和才能,等等。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努力中,形成了公元前5世纪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以及战争结束以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争带来了民主政治的衰落、道德的普遍沦丧,雅典人原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面临崩溃,客观上要求人们深入探讨摆脱社会危机的途径,探索新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寻求新的政治体制和治国方略。因此,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的政治、伦理学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生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哲学的繁荣又直接促进了教育特别是教育思想的大发展。(三)古典时代的雅典教育古典时代是古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古希腊(尤其是雅典)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者派产生于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古希腊世界(尤其是在雅典)的思想启蒙运动。智者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或学术团体,也没有统的哲学主张和政治见解,但他们有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智者普罗泰戈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就是他所说的真;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志。普罗泰戈拉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智者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一,智者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第二,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以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进行传授,既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第三,智者们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政治家或统治者预备教育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时期所必然产生的客观需要。智者派的教育活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并使这种教育得以确立。智者派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但从一些著作残篇来看,智者派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是非常广泛的。智者们已经较为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他们把教育过程当做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另外,他们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同时明确地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者(尤其是普罗泰戈拉)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能具有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智者的出现,表明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戏剧作家),这对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言之,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古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古希腊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在雅典,逐渐形成了文字教师与音乐教师的分工,文法学校与弦琴学校从此分设。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学园(阿加德米);前335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创办学园(吕克昂)。四、希腊化时代的教育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的300多年,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期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动军事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军事帝国,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在希腊化时代,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第一,古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多个地区,对当地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希腊化时代,文化和教育的中心逐步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该城拥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和气象台,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整个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利亚城事实上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第三,古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希腊化时代,由于城邦的覆灭,带有军事目的的体育首先被取消,美育逐步被削弱,小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第四,在希腊化时代,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为文法学校所取代。中等教育日益偏重于知识教学,体育和美育被忽视,逐步偏离了古希腊教育的传统,其功能逐渐萎缩。第五,希腊化时代高等教育得到明显发展。除原有的柏拉图的“阿加德米”、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开办的修辞学校之外,还出现了由芝诺开办的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学校和伊壁鸠鲁开办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学校。公元前200年前后,上述四所学校合并成为雅典大学。到公元2世纪至3世纪,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从公元313年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后,雅典大学开始衰落,公元529年被关闭。另一方面,希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某种蜕变的趋势:内容逐步压缩,日益侧重于修辞学的教学;演说、雄辩已失去原有的实际功用。第二节古希腊教育思想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其学生的著作。()“智德统一”论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智德统一”途。他认为:人与;宙万物祥,同是神的创造物;神不仅创造J'人的肉体,而H为人安排火魂;人的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苏格拉底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人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就是智慧。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从“智德统一”的观念出发,苏格拉底进一步做出推论: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授、学习获得的,因此,美德也可以通过传授或学习道德的知识而获得。所以,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苏格拉底的主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定了当时希腊传统中道德天赋的观念,否定了贵族阶级对道德的垄断,为民主政治的建立作了理论上的辩护,同时高度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并且,由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把知识教育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来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唤醒深藏于学生内心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讽剌。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产婆术”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的萌芽。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由此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理想国和法律篇是他的主要代表作。柏拉图与他的老Iili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一)关于教育目的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与政治密切相关。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他深入思考当时的社会,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雅典社会当时存在的各种危机,只有两条途径:“除非正直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要么由哲学家统治国家,要么使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因此,柏拉图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培养哲学家(或称做“哲学王”)。(二)关于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广博知识和高尚情操的“哲学王”,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是广泛和多方面的。哲学家首先应当具有美德。在一切品德中,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是最为重要的。他尤其强调统治者应当具有正义的美德,因为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按照善的要求去管理国家,引导国家达到善的最高理想。因此,在对哲学家的培养中,道德教育占有首要的地位。此外,哲学家还应当接受政治知识的教育。柏拉图把政治知识和艺术看做编织“国家之布”的才能,认为只有具备这种才能,统治者才能够把国家的所有成员组织起来,并加以有效的控制、管理。柏拉图认为,一个要在未来统治国家的哲学家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形成洞察万物的理性。在其理想国和法律篇等著作中,柏拉图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其中包括:阅读、书写、体育、军事、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这后四项科目通常被称为“四艺”或“后四艺”,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七艺”)。(三)关于教育制度柏拉图反对雅典原有的私人办学的传统,主张国家应把教育事务当做头等大事,管理和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并且审慎地选拔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负责养育和教育。公民的子女从出生到3岁,由挑选的女仆照顾,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进行教育。36岁,送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游戏场所,由国家委派的女公民负责教育。6岁以后,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立初级学校,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音乐知识,同时接受军事体育训练,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情感教育。1720岁为意志教育阶段,学生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进一步的军事体育训练,同时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等。2130岁是理智教育阶段,只有少数具有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知识(主要是“四艺”和哲学)的传授发展学生的理智。之后,极少数天赋优异的学生继续学习、研究哲学,35岁出任国家的重要官职;个别在哲学上有高深造诣的学生则进一步接受考验,到50岁时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教育思想对西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的理想国及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想国是柏拉图的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一)论教育与城邦的关系与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教育与城邦(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公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城邦的安危兴衰,决定了城邦的命运。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有好公民的品德,只有这样,城邦才能成为最优良的城邦。城邦的“立法者”(即统治者)应当把青少年的教育当做国家建设首要的工作。因此,他反对雅典私人办学的传统,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来控制、管理、监督,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以形成共同的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是国家的公共事务。亚里士多德还提出:在共和政体下,法治是国家管理的基本手段。必须使全体公民都了解法律,从而服从法律,而服从法律的习惯是通过教育长期培养才可以实现的。另外,他还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二)论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三个组成部分。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部分,主要表现为营养、繁殖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高于植物灵魂,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主要表现为认识、思维。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亚里士多德还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17岁为第一个阶段。儿童成长的关键是身体的发育,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的养护,要注意儿童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814岁为第二个阶段。儿童发展以道德发展和初步的理性发展为中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初步的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教育。15-21岁为第三个阶段。儿童理性的发展成为核心,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哲学等学科的教育,发展儿童的理性。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按照儿童年龄自然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自由教育理论。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其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I)闲暇。他认为,只有当自由人无须为生计奔波、操劳而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时,才有可能不去从事各种“贱业”,以免损害心灵。也只有如此,自由人才能专心从事崇高的“沉思”活动,为心灵的发展而运用理性。(2)自由学科。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职业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教育内容,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节古罗马教育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在共和前虹罗马教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旦这时的罗马教育主要是种家庭教育,父母是主要的教育者。男童跟随父亲在实际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技能以及各项军事技能,同时接受敬畏神明、服从父母、热爱国家、勤劳、勇敢等道德品质的教育。女童则由母亲教以家政。总的来说,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除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军事技能、道德品质和宗教等方面的教育外,法律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最重要的民法法典,因刻于12块铜表之上而得名。这形成了重视法律教育的罗马教育的特色。共和时期罗马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共和后期。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完全征服希腊,希腊文化开始对罗马产生全面的影响。罗马教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并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共和后期罗马的学校主要包括:(1)初级学校。招收712岁的男女儿童,主要教学内容是拉丁语;通常为私立收费学校;教师大多由有一定文化的奴隶担任,地位非常低下;校内实行严厉的体罚。(2)文法学校。是在希腊文化和教育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招收12-16岁的男童,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教师由希腊人(他们通常是被俘或被扣做人质的希腊人)担任;共和末期,由于拉丁文学的发展,增加了拉丁语、拉丁文法和拉丁文学的教学。(3)修辞学校。招收16-20岁的男性(他们通常是贵族和上层平民的子弟),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教学内容主要有修辞学、希腊语、希腊文学、哲学、历史、法律、数学和音乐。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特色的学校先后建立起来,主要有:(1)拉丁文法学校。以拉丁语和拉丁文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帝国时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取代希腊文法学校成为罗马主要的中等学校类型。(2)拉丁修辞学校。用拉丁语进行教学,后来发展成为罗马高等教育的重要学校类型。(3)医学校。希腊医学在罗马获得了稳固的地位后,医学专业教育也发展起来。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在罗马教育发展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时期,罗马教育逐步从原有的、相对落后的状况走向开始建立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30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政体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罗马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1)在教育的管理上,共和时期私人办学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出现了一种“国家化”趋势。罗马几任皇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控制。如维斯帕西安皇帝从帝国财政中支出部分经费为罗马的文法学家、修辞学家支付薪金;提图斯皇帝把向教师支付薪金的做法推广到各个行省,并赋予教师免兵役等权利。(2)受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由于实行帝制,受教育的权利主要局限于贵族阶级和骑士阶级,普通公民及其子女所具有的受教育机会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3)在帝国时期,罗马学校中修辞学和演说术的研究与教学日益走向形式化、公式化,逐步失去其生命力。(4)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逐步缩小。在修辞学校,教育内容以修辞学和文法为主。希腊语和希腊文学的教学受到严重的削弱,几乎绝迹。文法学校的教学越来越多地侧重于文法和文学,也更加侧重于形式。(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帝国时期,一些原有的专业教育机构(如医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法律学校这种新型的专业教育机构。公元5世纪前期,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下令设立法律教授的席位,法律教育从此由私立改为国立。三、基督教教育的兴起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区。公元4世纪之前,由于基督教徒拒拜被奉为神的罗马皇帝偶像,被罗马统治者大规模地迫害、杀戮。但基督教反而不断发展,皈依基督教的人数大量增加,基督教会的势力日益扩大。公元313年,西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和东罗马帝国皇帝李锡尼在米兰联合发布“宽容敕令(又称“米兰敕令”),宣布所有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基督教成了西罗马帝国的正统意识形态。在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教育迅速兴起。从公元2世纪开始,为了传播教义、吸收教徒,基督教会先后开办了初等教义学校和高等教义学校等教育机构。其中,初等教义学校是教会最早设立的具有初等教育性质的学校,其目的是对原来信仰“异教”的皈依者进行必要的入学前教育,同时也负责对教徒进行宗教教育。高等教义学校则以培养神职人员为宗旨。在基督教学校兴起和发展的同时,罗马帝国原有的世俗性质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却在不断衰落。到西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之际,帝国境内的世俗教育机构大多已不复存在,均被教会学校所取代。第四节古罗马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公元前43年)是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思想家。西塞罗出身富裕的骑士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起初从事律师工作,后当选为执政官,在罗马共和末期被捕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共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等著作中。关于教育目的,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接目的就在于培养雄辩家。西塞罗认为,一个雄辩家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必须具有:首先,他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西塞罗说:“雄辩术集众多科学与学问,其内容远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广泛得多。”“依我之见,除非他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雄辩家,因为不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的,而且是冗长得令人难以忍受的,其演说也必然流于语言空洞而幼稚。”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因为,如果仅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无表达知识的能力,那么,知识便是无用之物。个合格的雄辩家必须具有修辞学方面的良好素质,牢记雄辩术的切规则,能够通俗易懂、优美生动并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再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西塞罗指出:“演说是由身体、手势、眼睹以及声音的调节及变化等加以控制的,它对于演说本身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对昆体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思想,在昆体良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公元35年95年),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出生于西班牙,少年时期赴罗马学习雄辩术;公元70年,受命主持罗马第一所国立拉丁语雄辩术学校,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公元90年退休后,主要从事著书立说,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英国著名思想豪穆勒评价雄辩术原理一书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一)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他认为:雄辩术是一门高尚的学问,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但是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是有明显不同的。西塞罗的思想中的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和善良的人。昆体良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其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教育。昆体良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他指出: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一)教学理论昆体良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I)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古代教育史上,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进行教学。昆体良注意到了因材施教的问题,认为教师在面向班级进行教学的时候,同样要了解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和倾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补短、长善救失。(2)教学原则与方法。昆体良反对体罚,强调运用奖励的方法。在古代国家的教育中,体罚是非常普遍的方法。昆体良主张废除体罚,对儿童加以赞扬、给予荣誉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昆体良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简洁、明了地讲授知识。昆体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三)关于教师的论述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第一,必须是道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第二,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第三,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耐心工作,既不对学生发脾气,也不纵容学生。第四,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第五,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1 .论雄辩家的作者是古罗马的()A.西塞罗B.昆体良C.奥古斯丁D.托马斯正确答案Ar答案解析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思想家。西塞罗出身富裕的骑士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起初从事律师工作,后当选为执政官,在罗马共和末期被捕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共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等著作中。2 .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灵魂中最高级部分是()A.植物灵魂8 .身体灵魂C.理性灵魂D.动物灵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由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三个组成部分。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部分,主要表现为营养、繁殖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高于植物灵魂,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荷马时代的政育古典时代的收育IBJB化时代的快育古希与古罗马的敦育BBt¾g苏格拉底的败育思想柏拉Il的政育国透亚里士多德的快育思患古罗马蚊育共和时期的罗马敦育帚国时期的罗马敦肯敖峡育的兴起HyWS三西罗的救育思想昆体良的政育网Sl

    注意事项

    本文(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一章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