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docx

    • 资源ID:659452       资源大小:23.6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docx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九年级化学鲁教版)授课人:宿迁市实验学校华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从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3)初步认识化学中盐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PH试纸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3)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4)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科学探究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微观知识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方法及策略1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有些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的发生。2 .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较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对实验设计的推敲,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需要缜密的思维,同时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3 .在学生实验中强调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用品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温度计、酒精灯实验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醐溶液、PH试纸、蒸僧水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课题引入2009年春节晚会中刘谦以其精湛的魔术表演征服了观众的双眼,在中国引发了一波魔术热潮。其实化学魔术也同样魅力无穷,今天老师就先来给同学们小玩一把化学魔术。请同学们看老师表演一个魔术“变色的扑克牌”。(在扑克牌上用酚甑写“化学世界、变化之美"先喷上碱溶液再喷酸溶液。)好神奇的魔术呀,我们知道,每一个神奇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你想探究这个魔术的秘密吗?播放:320国道湘潭段浓硫酸泄露的视频你想知道视频中为何抢险队员运输石灰来中和浓硫酸?其中的蕴藏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样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呢?听讲、观看、思考、设疑。跟随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叙说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化学魔术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板书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设疑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浓硫酸属于酸,视频中的石灰指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演示实验向盛有IOmL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现象。观看、思考激发学生的强烈探究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猜想与假设HCl+NaOH=可能反应?可能不反应?思考、回答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方案设计设计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现有的仪器和药品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的原则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方案。方案一:取少量NaOH溶液,滴加几滴酚醐试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观察颜色改变。方案二:取少量盐酸或NaoH溶液,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观察颜色改变。方案三:取少量NaOH溶液或盐酸,用PH试纸测其pH,边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边测混合液的pH,观察PH认真听讲,明确要求,积极思考,合作讨论,展示合作成果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变化。方案四:分别测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以及混合后溶液的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进行实验分组选择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选择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学生们亲自操作、实践、体验,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设疑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反应吗?思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演示实验向两只盛有IOg氢氧化钙固体的烧杯中分别加入IOmL的水,然后各滴加2-3滴酚儆试液,搅拌,观察现象。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搅拌,观察现象。烧杯底部有氢氧化钙固体;溶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钙固体消失,液体变澄清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要全面过渡当酸碱发生反应时,若无明显现象,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酸碱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呢?思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演示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现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从无色变成蓝色过渡对于难溶性碱与酸反应或生成沉淀的反应,是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那么酸碱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是如何变化的呢?演示实验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讨论: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时pH<7,HCl有剩余,溶液显性。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与HCI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显性。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性。分析数据,绘制反应过程中PH变化曲线图,分析曲线图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会定量的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过渡我们通过宏观的现象得出酸碱会反应,它们究竟是怎样反应的?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之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去了呢?让我们走进酸碱反应思考、设疑。跟随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习兴趣的微观世界。播放动画中和反应的本质(微观)FLASH动画观看FLASH动画,并思考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其“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表演赛“写出常见酸与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表演展示。(看谁写得既规范又准确,而且表演得更好)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板书一、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2、由金属离子或镂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记笔记挑战自我认真解题O解密你对魔术的解密:思考、回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小结启迪学生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布置作业1 .从身边的生活中寻找酸碱反应的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附教学设计说明: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科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而且也是一个活动探究的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理念。如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是否反应采取小组分步探究:先直接混合观察现象,并提出疑问;再思考并设计出新的方案进一步探究。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了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在教学上,老师创设情景并提出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没有优劣之分,通过交流和探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