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项目建设意见.docx
XX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项目建设意见1项目背景全省数字化改革以来,各地各部门聚焦“1612”跑道,不断深化认识,相互借鉴、创新探索,形成了势如破竹、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数字化改革解决了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力撬动了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推动了整体智治、整体智服,为XX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了强大动力。XX省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要求各市县主动“揭榜挂帅”,加快打造一批符合“大场景、小切口”和“高频次、高权重”特点的项目,聚焦多跨协同场景应用,力争打造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数字化应用场景。2021年7月,住建部部署推进新城建试点扎实落地,住建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办改发函(2021)308号),XX市正式列入“新城建”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函中明确要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化模型,汇聚基础数据,打造具有XX特色的新型城市建设。同年9月,我市出台了XX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因此提出开展基于XX市城市信息模型(ClM)基础应用(以下简称“XX市CIM基础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XX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XX市城市建设更加健康、科学、高效的发展。2建设目标以XX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和框架为基础,通过制定统一数据标准体系,构建贯穿XX市XX区核心区范围的城市建设三维数字空间城市建设管理应用,全面提升XX市XX区核心区城市发展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XX市XX区核心区试点探索,为XX市全面开展“新城建”和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奠定基础。3建设内容充分运用GIS、BIM,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XX市XX区核心区城市建设数字化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立一套数据规范更新机制,建设一个XX市ClM基础平台、研发一套基于ClM+应用,建设一套基础设施体系及与外部系统对接五个方面。3.1 数据规范更新机制建设按照“一数一源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结合XX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需要,梳理核心要素。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消除数据壁垒,实现城市建设管理等城市信息模型信息的有效组织。3.1.1 工程项目BlM应用格式文本指南本指南主要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BIM条款编制、投标文本评审办法和要求,格式文本要求包括设计招标、施工招标、epc招标要求及验收要求等格式文本,适用于项目级BlM招标文件起草及合同条款编制参考。3.1.2 BIM数字化交付规范基于XX市施工图二三维(BlM)联审系统,编制BIM数字化交付规范,明确BlM模型在设计、施工、竣工阶段需应满足各类相关要求,保证平台BlM模型收集的规范性。本规范将与工程全过程BIM设计、施工标准,BIM数据标准、BIM审查标准等保持一致,并高度衔接。3.1.3 地质勘察数据规范为工程项目提供的地质勘察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让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统一以数据的形式进行汇交和共享。3.1.4 历史文化数据规范建设研究引用或制定适合实际需求的历史文化数据动态更新规范,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数据规范体系,为历史文化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3.1.5 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造规范形成健全老旧小区申报流程机制,实现在线处理老旧小区改造流程,辅助政府人员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3.1.6 房屋征迁合法性流程规范形成健全的房屋征迁合法性流程机制,实现房屋征迁流程精细化规范化,辅助政府人员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3.1.7 城市基础设施数据规范结合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具体情况,研究引用或制定适合实际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动态更新规范,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数据规范体系。3.2 XX市CIM基础平台建设XX市CIM基础平台主要包括CIM综合数据建设、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管理系统、基础平台可视化门户、运维管理系统4个部分。3.2.1 CIM综合数据建设依据相关数据标准规范,通过将多源异构数据接入处理等操作,整合打通现有XX市空间中心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壁垒,形成各类空间数据的空间化、清单化、动态化、时序化管理,促进XX市ClM数据服务融合和深度管理。3.2.1.1 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建设本项目通过对示范区城市信息模型建设研究,包括XX市鹿城区XX区核心区11.5平方公里和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及一个历史建筑城市信息模型建模。基础坐标系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CGCS2000),坐标单位采用“米”,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具体内容如下:1、 XX区核心区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建设1)建设内容XX市XX区核心区IL5平方公里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建设包含区域范围内的实景三维倾斜模型(CIM2级),区域标准模型(ClM3级),市政工程模型(CIM3级),8个既有重要建筑BlM模型(ClM5级)。2)技术要求模型建设技术标准整体上以CIM3级为要求,8个重点建筑按照CIM5级要求开展建设。需制定合理的区域城市信息模型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模型建设技术路线、模型深度要求,拟采用有效图纸、地质勘测、数字摄影测量、数字地图、三维激光扫描测绘、红外测量等住建已有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为数据基础,辅以国家规范和标准图集,通过专业软件技术进行数据集成,满足项目数据标准和模型展示要求。(1) 模型坐标及单位要求核心区项目总图长度以米为单位,重要单体建筑长度以毫米为单位;项目总体绝对高程应满足CIM基础平台高程坐标系要求,单体建筑内部可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2) 模型精细度要求根据平台不同应用场景模型精细度需求不同,将核心区模型分级分类进行建模,模型精细度需满足不同级别模型精细度相应要求,并完成模型质量检查工作后,上传至CIM基础平台,保证模型能够再可视化平台上正常使用。(3) 模型数据格式要求不同分类分级的模型建设应采用国内、国外行业内普及率较高的软件。建议优先使用能满足CIM平台数据格式要求的国产软件,或满足BIM标准要求的revit软件及基于此软件上国产二次开发的工具软件。模型数据格式除满足国家和省级标准外,尚应满足本项目BIM数据标准和建设成果交付格式要求。级别名称模型主要内容主要数据源数据源精细度1地表模型行政区、地形、水系、居民区、交通线等DEM和DOM叠加实体对象的基本轮廓或三维符号小于1:100002框架模型地形、水利、建筑、交通设施、管线管廊、植被等实体三维框架和表面,包含实体标识与分类等基本信息1:50001:100003标准模型地形、水利、建筑、交通设施、管线管廊、植被等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包含实体标识、分类和相关信息1:10001:20004精细模型地形、水利、建筑、交通设施、管线管廊、植被等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纹理与细节,包含模型单元的身份描述、项目信息、组织角色等信息优于1:500或GENl5功能级模型建筑、设施、管线管廊等要素及其主要功能分区满足空间占位、功能分区等需求的几何精度,包含和补充上级信息,增加实体系统、关系、组成及材质,性能或属性等信息GlG2,NlN26构件级模型建筑、设施、管线管廊等要素的功能分区及其主要构件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构件级),宜包含和补充上级信息,增加生产信息、安装信息G2G3,N2N37零件级模型建筑、设施、管线管廊等要素的功能分区、构件及其主要零件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零件级),宜包含和补充上级信息,增加竣工信息G3G4,N3N43)建设成果(4) XX区核心区11.5平方公里范围内历史倾斜摄影数据汇聚,近期倾斜摄影数据为优于2022年12月1日的最新拍摄数据,最低点地面分辨率不能低于003米,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5) XX区核心区11.5平方公里范围内标准模型建设工作,包含区域范围内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模型创建,具体如下:市政工程标准模型建设需包含对城市道路、桥梁、地下管线、地下管廊和地质模型的创建和可视化展示,建筑工程标准模型建设应表达建筑外立面墙体、门窗、幕墙、屋面的凹凸形状变化和外立面实际纹理。(6) 成区域范围内8个重点建筑BIM模型(建筑、结构专业模型)建设,按照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图纸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明确,BIM模型数据成果交付标准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所有交付BlM模型精细度和质量不得低于XX市相关部门BIM应用最低标准。2、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模型建设1)建设内容本次拟建XX市一条历史文化街区(ClM3级)和街区内一个重点历史建筑(ClM6级),进行街区整体实景三维数据的采集和重点历史建筑BIM模型构建。2)技术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技术标准整体上以CIM3级为要求,历史建筑按照CIM6构件级要求开展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模型建设应从基于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出发,对历史建筑类型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级,并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精细度要求。(1)历史建筑类型分类分级XX市既有历史建筑包含古亭、殿堂、民居、碑、古井、墓穴、牌坊等十余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规模和建筑保存方式不同,可将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级,并明确不同分类分级历史建筑的模型数据采集手段和存储方式。(2) 模型坐标及单位要求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长度以米为单位,历史建筑长度以毫米为单位;项目总体绝对高程应满足CIM基础平台高程坐标系要求,单体建筑内部可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3) 模型精细度要求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和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对不同类型等级的历史建筑的模型精细度要求不同。以特色历史街区(街区长度不小于400m)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模型精细度需满足相关要求;以单栋(建筑面积不小于2001112)的历史建筑为代表的模型精细度需满足相关要求;其余历史建筑类型可参照此次建设成果进行后续模型建设。(4) 模型数据格式要求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表达和模型数据采集、建模、存储要求,建议优先选取高精度建模要求的国内、外普及软件,满足CIM平台数据格式要求。3)建设成果完成XX市特定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倾斜摄影数据采集和基于倾斜摄影的数据重塑建设工作。航摄影最低点地面分辨率不能低于0.03米,影像画面清楚,建筑纹理清晰,准确记录和反应历史文化街区街景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完成特定历史文化街区内的1个重点建筑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和BlM构件级模型创建。3、道路(快速路、断头路)调查采集建库基于内外业一体化技术开展道路普查并建立道路(快速路、断头路)数据库,本次道路调查的测区覆盖整个XX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建成区范围。1)调查范围本次道路(快速路、断头路)调查的测区覆盖XX三区最新建成区范围,面积约为263.65平方公里。2)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包括建成区范围内的快速路和断头路,具体调查内容详见下表: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数据类型快速路道路标识码、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道路类别、面和中心养护等级、管理单位、路幅布置、车道数量、长度、宽度、道路面积、始建单位和时间、改扩建单位和时间、历年大修情况、所在区县、备注线断头路道路标识码、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道路类别、养护等级、管理单位、长度、宽度、道路面积、所在区县、备注面和中心线3)数学基础及成果格式数据成果格式见下表:编号名称类型格式1道路数据库电子成果数据SHP2道路设施照片库电子成果数据JPG3道路汇总表电子成果数据EXCEL4)调查要求 道路边界采集优先以路侧石为界;若无路侧石,有建筑物的普查到临街房屋墙角线或围墙;无建筑物的参考道路规划红线数据采集到道路红线边界处。 道路面采集遇到小于5平方米的特征点变化时,可不采集特征点直接平滑处理。 道路名称应以地名管理部门的命名批复为准,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应核实道路实际地名名称。当遇到实地有多个不同的道路名称时,具体参考优先级应为:道路实地路牌名称道路两侧地址门牌名称天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名称内业资料清单名称。道路名称如有变更,需与管理单位确认核实后进行变更。 道路宽度、路幅布置等属性应采集道路主要部分宽度(不包括交叉口渠化段)的平均值。道路起讫点可用相交道路路名或定位标识、地名标识,建议起点位于南侧(南北向道路),西侧(东西向道路),终点位于北侧(南北向道路),东侧(东西向道路)。 每条道路需要采集1-2张道路现场照片,照片内容需反映道路的路幅布置、车道数和道路材质等信息。6.2.1.2 ClM+应用业务数据归集处理及建库(1)历史文化“三名”保护监管数据将XX市域内所有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数据归集并处理入库,建立历史文化“三名”包含监管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历史文化资源规划相关数据、历史文化资源工程改造相关数据、历史文化资源管理数据、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数据等业务相关数据。(2)老旧小区改造监管数据将XX市主城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域内所有老旧小区数据归集并进行标准化、空间化、时序化处理入库,建立老旧小区改造监管数据库,数据库包括竞争性申报机制数据库、改造计划数据库、改造进度数据、年度考核数据库、“阳光改造”数据库、电梯改造数据库。(3)放心征迁数据征迁业务数据库涵盖了房屋征收全过程数据、预警相关数据、安置房建设数据、安置全过程数据等业务相关数据,通过接入相应业务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来实现数据库数据内容的建设。(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数据将XX主城三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在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数据归集并处理入库,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了在建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信息数据、建设过程进度数据、小区污水物联监测数据等业务相关数据。(5)地质勘察管理数据将XX市滨江区商务区核心区1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历史工程既有的地质勘察数据归集并标准化数据处理及入库。本次数据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岩土工程概况、钻孔概况、钻孔水位信息、钻孔地层、静力触探、标贯试验、动探试验等。6.2.1.3 物联感知数据(1)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利用“一网统管”建立的物联感知平台,进行物联网数据的管理,并进行相应设备的三维空间定位处理;本期将选取试点区域XX区核心区范围内的一栋重点建筑,建设的物联感知(包含消防、电梯、烟感、摄像头等)数据的接入、空间化处理、整合、分析和展示,同时配置完成不同区域、来源类型的物联感知数据到相应的组织目录层级。完善工程建设(工地摄像头、闸机、视频监控等)感知数据采集与汇聚机制,开展各类感知设备前端普查、梳理、编码、上链工作,建立感知设备信息库。(2)物联设备实时感知数据通过对接现有物联中心平台,实现感知前端监测数据与城市管理泛在感知接入平台联网及数据共享。6.2.1.4 市空间中心共享数据利用XX市“空间中心”平台,完成本项目的数据服务在线接入和发布,如以下内容:(1)对接时空基础数据服务时空基础数据是主要包括“空天”、“地上”、“地下”时空大数据服务。(2)对接资源调查数据服务对接资源调查数据服务内容包括国土调查、地质调查、耕地资源、水资源、城市部件及其元数据。(3)对接规划管控数据服务规划管控数据服务内容包括开发评价数据、重要控制线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专项数据和已有相关规划数据。(4)对接公共专题数据服务公共专题数据库内容包括社会数据、法人数据、宏观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兴趣点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在线数据服务接入后按照城市信息模型分级要求进行分类。3.2.2数据触合处理1.1.1 .1建筑信息数据融合将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建筑信息与单体模型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地理位置、物理属性以及设防水平等属性信息与每个建筑单体匹配连接,形成集图形、属性、照片为一体的模型库。1.1.2 .2历史征迁倾斜模型数据融合完成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2016年-2021年的历史征迁倾斜模型数据不少于70个的收集,并融合处理入库,成果需符合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的相关规定。1.1.3 3既有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融合融合XX区核心区域11.5平方公里范围内2023年前的设计、施工阶段BIM模型数据,包含公共建筑单体、未来社区、小区等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和道路、桥梁、市政管网等市政信息模型。模型数据文件采用RVT格式或FBX格式,以整合模型文件的方式提交。1.1.4 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管理系统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管理系统是对其汇聚融合的住建领域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的功能,以便于数据合理分类、有序存储、及时调用等数据应用服务。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管理系统需实现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管理、BIM模型数据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1.1.5 基础平台可视化门户统一对接集成市空间中心组件,搭建形成可视化与空间分析能力集合门户,向用户直观展示多源城市信息模型数据融合展示、查询检索、模拟分析能力和战略目标管理等能力,需包含数据资源目录展示、全域城市信息模型空间数据可视化、BIM数据集成可视化、动态数据集成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渲染、数据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1.1.6 运维管理系统为了保证业务的协同以及数据的安全,平台应提供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应支持组织、角色和用户管理,可支持多CIM+应用间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应支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单点登录、统一授权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3.3ClM+应用基于CIM的城市建设全过程管理应用主要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建设以下子系统:包括历史文化“三名”保护监管子系统、老旧小区改造监管子系统、放心征迁子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子系统4个场景。3.3.1 历史文化“三名”保护监管子系统基于ClM基础平台的时空基础数据服务,实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利用这四个方向进行全方位监管及利用,并选取一个重要历史建筑建立BIM模型并安置智能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控。3.3.1.1 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将汇聚全市已有的历史文化“三名”资源数据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数据进行上图管理,方便监管部门可视化管理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资源等级管理、基础功能、资源定位、资源目录管理、智能搜索、设计方案比对等功能。3.3.1.2 历史文化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借助物联感知设备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历史文化建筑风险并可形成信息化全闭环处置管理,需包括:实时预警、事件告警、安全处置等功能。3.3.1.3 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的活动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管,对活动过程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展示,需包括:活动登记、活动过程监管、驾驶舱等功能。3.3.2 老旧小区改造子系统建立时间信息、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体的老旧小区时空大数据库,建立竞争性申报、“三色预警”、“阳光改造”等机制,建立多跨协同的老旧小区改造系统,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改造慢”等问题。3.3.2.1 老旧小区综合数据库老旧小区综合数据库是各类老旧小区改造信息与地理信息结合,收集处理XX市区(鹿城、龙湾、瓯海、洞头)旧小区基本信息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空间化、时序化处理,同时包括竞争性申报机制数据库、改造计划数据库、改造进度数据、年度考核数据库、“阳光改造”数据库、电梯改造数据库。3.3.2.2 建立竞争性申报算法模型构建老旧小区改造竞争性申报机制算法模型,对小区基本情况、居民改造意愿、长效管理机制等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并设置不同的分值,并通过移动端进行展示。3.3.2.3 竞争性申报动态监管竞争性申报动态监管子系统,通过简化数据填报流程、清晰展示改造情况、实时更新竞争性申报情况和改造进度等一系列设置,为XX老旧小区业务系统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撑,建立长效信息管理与应用机制,需包括:小区信息管理、竞争性申报管理、申报意愿管理、方案征集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导则规范等功能。3.3.2.4 改造计划进度管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需包含开始的改造计划登记的计划管理,改造执行过程中用于进度上报并可对进度进行实时跟进的进度管理,以及每年对各个责任单位进行各指标考核的指标管理。3.3.2.5 “阳光改造”公示端“阳光改造”公示端基于X里办开发,建立在线意愿申报、在线公示申报机制,通过移动端实时意见收集、满意度等,同时居民可随时上传工程监管照片,实现在线云监管,并将申报情况、改造情况进行公示,着力打造“阳光工程”,需包括意愿征集、方案确认、政策解读、优秀案例、竞争性申报展示居民云监管等功能。3.3.2.6 老旧小区改造可视化分析基于对老旧小区数据的统一管理,建立老旧小区三维可视化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垂直和横向的深度整合挖掘,对老旧小区的各要素信息进行分层可视化的呈现分析展示和三维改造前后对比,为老旧小区的分析决策监管提供可视化支撑,需包括改造指挥作战图、老旧小区资源分析、老旧小区综合信息画像、专项专题数据叠加展示等功能。3.3.2.7 电梯改造管理电梯改造管理子系统是对电梯改造全过程进行监管,为保证改造项目如期进行、加装的电梯质量过关提供帮助,需包括:电梯改造意愿申报、电梯改造项目公示、电梯改造过程监管、电梯改造项目审核等功能。3.3.3 放心征迁子系统为全面贯彻落实公正、公开、公平的征迁(包含房屋征迁、安置房建设、征收户安置)制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并围绕一户一档核心数据,基于CIM基础平台的时空基础数据服务,将已有的房屋征收系统(一期)原有功能依照当下现实需求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新增安置房建设、安置项目管理、预警管理等多个功能。3.3.3.1 征迁业务数据库征迁业务数据库涵盖了房屋征收全过程数据、预警相关数据、安置房建设数据、安置全过程数据等业务相关数据,通过接入相应业务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来实现数据库数据内容的建设。3.3.3.2 房屋征收管理通过全面梳理征拆事务全过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人、事、物,并建立从入户调查、入户丈量、年限鉴定、入户评估、协议签订、协议执行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房屋征收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监管,落实公正、公开、公平的房屋征收制度,确保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并以平台为技术制高点,为政府提供征收事务“一站式”优质服务,需包括:统计首页、项目管理、房屋征迁计划管理、征收协议灵活配置、业务办理、被征收人信息管理等功能。3.3.3.3 预警管理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的、准确地预报。要求监测指标具有先进性,监测对象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遗漏任何环节。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来科学合理的反应企业自身的特点,准确、客观地反映征迁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需包括:预警查询统计、数据源配置、指标配置、预警数据管理、预警督办等功能。3.3.3.4 安置提速为保证征收户的合法权益,需对安置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时掌握安置进度,当前安置情况,安置提速需包括:安置项目列表、项目统计、安置每月上报、安置每月上报审核、督察统计、安置房源管理、安置对象管理、安置方案管理、摸文管理、认购管理、结算管理等功能。3.3.3.5 移动端应用为方便被征收户查询信息和业务人员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移动端应用,包含征收户个人信息查询、便民服务公开、业务人员办理等功能模块。3.3.3.6 安置房建设安置房品质和进度的保障是整个安置房建设过程的核心,需系统辅助加强政府部门对安置房品质和质量监管能力,安置房建设需包括:建设项目管理、项目进度上报、开工计划表、建成计划表、续建计划表、督察计划表等功能。3.3.3.7 驾驶舱用于领导可实时的快速对了解当前征收、建设、安置各个环节的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工作部署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需包括:地图基础功能、总览分析、征收阶段分析、建设阶段分析、安置阶段分析、预警分析等功能。3.3.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子系统基于ClM基础平台的时空基础数据服务,对地下排水管网、城市生活垃圾、供排水、燃气、园林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情况进行实时管理,辅助管理这紧盯项目进度,为建设项目风险预测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依据;实时监控小区污水排水管网当前运行情况。3.3.4.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涵盖了在建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信息数据、建设过程进度数据、小区污水物联监测数据等业务相关数据,通过接入相应业务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来实现数据库数据内容的建设。3.3.4.2 监管分析基于XX市住建局已有的“智慧住建”系统数据,对城市基础设施各类基础设施信息、施工过程信息、进度信息等进行统计监管分析并在可视化大屏上展示,实时了解和掌握具体的施工进度,需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总数、基础设施进度分析、项目类型分析等功能。3.3.4.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空间化管理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上图后管理相关进度情况数据方便,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监管,需包括:地图基本操作、项目数据地图展示、项目进度收集。1.1.1.1 项目专题管理系统支持在一张图上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不同维度地展示分析,支持包括责任单位划分专题、形象进度专题、基础设施类型专题、项目查询等功能。3.3.4.5 BIM模型业务关联将从XX市全链管系统桩基施工业务数据与BIM模型挂接,在三维地图下对于已有BIM数据模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桩基接口做业务信息关联展示,可以查看对应的BIM信息,并能结合周边三维模型信息进行关联查看,需包括:模型属性查询、施工进度模拟、施工设备数据关联、桩基数据关联等功能。3.3.4.6 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信息画像管理获取已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信息、审批数据、质量安全数据、验收数据等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将所有相关信息与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关联,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信息画像。3.3.4.7 市政管网入口监测管理需实现小区与市政一二级管网交接处物联网监测信息接入一张图,对流入市政管网的污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需包括物联网监测数据查看、动态监测预警等功能。3.4基础设施体系建设3.4.1 系统部署硬件资源根据本项目的建设需求,由XX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统筹提供本项目的运行环境资源,投标人需列出系统所需资源清单。3.4.2 物联网设备建设(1)排水管网COD监测按照当前排水管网监管需要,开展水质COD监测工作。租赁1套COD监测设备,提供3年数据服务,用于试点监测重点小区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内COD情况。相关设备参考参数如下:设备名称设备参数COD水质监测仪1 .输出信号支持RS-485,MODBUS/RTU协议2 .测量方法UV254双波长紫外吸收法3 .COD量程0.32000mgLequiv.KHP4 .COD精度±5%F.S.equiv.KHP5 .COD分辨率0.lmg/L或0.Olmg/Lequiv.KHP6 .浊度量程O-100NTU7 .重复性±1%F.S.equiv.KHP8 .工作条件0.150、0.IMPa9 .校准方式两点校准10 .响应时间10秒T9011 .电源12或24VDC±10%,15mA;20OmA毛刷转动时12 .尺寸直径48mm;长度186mm;另可选配保护罩13 .防护等级IP68,水深IOm14 .流速小于3ms15 .使用寿命传感器3年或以上,清洁刷系统18个月或以上(2)热成像监控按阶段开展热成像监控工作,采购1套热成像双光谱网络筒型摄像机,提供热量监测服务并接入系统,用于监测消防安全情况。设备选取参数如下:1 .热成像:分辨率:160X120;焦距:3mm;视场角:50oX37.2°;2 .可见光:分辨率:2688X1520,400万;焦距:4mm;视场角:84.0oX44.8°;3 .测温精度:±8或量程的±8*(取最大值);4 .测温范围:-20150;5 .人员周界最远报警距离(以1.8米*0.5米为准):21m;6 .车辆周界最远报警距离(以4米*1.4米为准):63m;7 .目标物最远测温距离(以0.1米*0.1米为准):3.3m;8 .火点最远报警距离(以0.1米*0.1米为准):15m;9 .吸烟检测最远报警距离:3m;10 .支持30米红外补光,支持Al开放平台;11 .电源:DC12V(±25%)或POE(802.3af,class3);12 .工作温度和湿度:-4070;湿度小于95队防护等级:IP67。(3)沉降监测仪按阶段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不均匀沉降监测工作,采购1套静力水准仪,提供历史文化资源不均匀沉降监测服务并接入系统,用于监测建筑主体整体不均匀沉降情况。设备选取参数如下:1 .晶硅液压式,量程2000mm,单台精度0.05%FS,连接基准点精度0.01%FS;2 .工作电压:9V-18V;规格尺寸86mm*52mm*5611)m(长宽高);3 .输出信号:RS485;防护等级:IP67。(4)倾斜监测计按阶段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建筑主体倾斜监测工作,采购1套双轴倾角计,提供历史文化资源倾斜监测服务并接入系统,用于监测建筑主体整体倾斜情况。设备选取参数如下:1 .量程:±10°;2 .分辨率:0.001°;3 .绝对精度:0.003o0.01°;4 .长期稳定性:O.1%FS;5 .通信方式:RS485信号。(5)震动监测计按阶段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振动监测工作,采购1套加速度计,提供历史文化资源振动监测服务并接入系统,用于监测建筑主体整体振动情况。设备选取参数如下:1 .三轴测量:可选(X、Y、Z);2 .量程:土2g;3 .供电电压:9-36V;4 .分辨力:Imgo(6)电力监测仪按阶段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电力监测工作,采购1套单相电表,提供历史文化资源电力监测服务并接入系统,用于监测历史文化资源用电情况。设备选取参数如下:1. 电压参数:220V;规定工作范围0.9UnLlUr1;2. 扩展2.工作范围:0.8Un1.15Un;3. 电流规格:直接式:5(80)A;4. 误差等级:有功1级、无功2级;5. 静态功耗:电压线路功耗WL5W,6VA;电流线路功耗VIVA;6. 时钟准确度:日误差W0.5s(参比温度);7. 量:2电池容1200mAh,电表断电状态寿命25年;8. 停电数据保存:210年。9. 5系统整合建成XX市城市信息模型(ClM)基础平台需整合现有的XX市大建大美系统,将其整合为CIM+应用之一,实现用户体系统一、数据关联关系建立等内容。10. 系统对接1. X里房屋征迁监管在线应用。通过对接X里房屋征迁监管在线应用,将XX市放心征迁系统里的征收全过程数据(项目信息、花名册、入户调查、测绘信息、评估信息、认定信息、协议信息、指标预警信息等)、安置全过程信息(房源信息、建设进度、安置信息等)推送至X里房屋征迁监管在线应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2. X里办和X政钉。将本系统的用户体系面向公众和政府部门调用X里办和X政钉。(2)市级系统1. XX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对接获取本项目涉及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全过程综合业务数据等。2. XX市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空间中心。通过对接获取GIS图形引擎、BIM轻量化引擎和地名地址匹配引擎、各类空间组件等服务能力。3. XX市“智慧住建”系统对接。获取住建局已有的系统数据包括质量、安全、物联网等数据。4. XX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对接。获取产权信息,实现移动端线上查询产权信息、申报改造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