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docx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3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参考答案:1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2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严日。(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3.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日: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诚不可缺()(4)卒亡天下()3、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良田无论B.绝境问讯C.交通妻子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举例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帮帮你:可联系治水必躬亲、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回答。参考答案:1.祖先躲避战乱;隋炀帝失天下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3、C4、(1)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述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5、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当斩等句,让读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统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因此,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3(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国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国(qM):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斫:砍伐。24、用7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1)黄发垂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U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8、【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1分)2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4、一闭一开/水深广历得渡。(2分)25、(1)小孩(1分)(2)妻子和儿女(1分)(3)曾经(1分)(4)通返,返回(1分)(共4分)26、B(2分)2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2)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分)(共4分)28、豁然开朗(1分)29、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共2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2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桑竹之属()阡陌交通()便要还家()怡然自乐()3 .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4 .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5 .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 .陶渊明东晋或“晋或晋代2 .类;交错相通;通邀,邀请;愉快的样子。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5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5分)咸:邑人:绝境:无论:不足: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分)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2分)参考答案:小题1:东晋陶渊明小题1:都乡邻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不要说(或更不必说)不值得小题1: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小题1: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小题1: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小题1: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小题1:试题分析:陶渊明也可写成陶潜。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名家名篇,一定要知道三点,即出处,作者、生活朝代。小题1:试题分析:绝境无论不足”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时要注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具叹惋等。具在此句中是详细的意思,叹惋”则是两个词组成的,应译为感叹惋惜"。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回答时,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点评: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时,要能抓住并利用原文语句做答。小题1:试题分析:从上文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句子可以推知,桃源外的世界依然是纷争不断,人们过着鸡犬不宁的生活。所以桃源的人们害怕世人知道此处后,都会纷纷来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里也躺口世外一个样子了。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小题1:试题分析: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很久没有见到陌生人了。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水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6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论魏晋()处处志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 .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4 .选文第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阅读答案:1 .田间小路妻子及儿女不要说,(更)不必说做标记2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 .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意近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本文的作者是,东晋时人。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延至其家(2)处处志之3 .作者在第段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从全文来看,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 .作者在文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好理想,这种美好的理想能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体现出来?5 .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8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警,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问题:1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2 .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1)悉如外人()(2)便要还家()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 .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 .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2 .(1)咸(皆)(2)延3 .(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4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9(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3分)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8 .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9 .作者借甲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3分)答案:6.B7 .(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8 .A9 .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平安宁不满。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咸来问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翻译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4、桃源中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用原文回答)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请用简短文字回答。参考答案:1.都。不必说;更不要说。告诉。不值得。2、(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便带著妻子跟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俗隔绝的地方。3、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6、略。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1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8 .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一一做客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T11 .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参考答案:1. (1)交错相通(2)计戈U2 .B3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To4 .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5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U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答案:【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小题3】B(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o【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o【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3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除人各复延至其家B、欲穷其林穷山恶水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陷入绝境D、寻向所志得病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开头的忽逢与结尾的不复得路”都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U本文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D、本文结尾写桃花源再也找不到,是为了讽刺渔人的不良用心。参考答案:1.A2、略。3、提示:(1)环境方面(优美);(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4、D(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3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2分)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颖脱不羁()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小题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小题5: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小题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对感到惊异交错相通束缚,约束停止(每个扣0.5分,共2分)小题1:(2分)D小题1:(4分)这个人一一地为(桃花源的人)详细的说了他所听到的事,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小题1:Q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小题1:(2分)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弃,对安定、和平的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小题1:(2分)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Q分)略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小题U上文作者是(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篇名)。(2分)【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ANO答案:【小题1】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空1分)【小题2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小题3】B(3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o【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本题中足为道,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o【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段内容,将各项表述中的信息与文章内容一一比照。根据作者所描写,桃花源人对山外只有感叹没有向往,故B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6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短语。(2分)渔人甚异之()阡陌交通()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他们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2分)参考答案:11. (2分)对感到诧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2. (4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2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2分)13.(2分)都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憎恶,(1分)以及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分)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警,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3、下面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舌颜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案:1.(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1)忽逢桃花林,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