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2022.9—2025.9).docx
-
资源ID:662752
资源大小:24.7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2022.9—2025.9).docx
XXXX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2022.92025.9)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促进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鉴于此,新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而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教师的适应、发展的问题,使教师尽快成为新课程有效的执行者和积极地建设者。我校致力于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方案。一、近年来在新课改中的几点思考和尝试在最近几年,我们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并采取措施更新教师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一)未雨绸缪,培训先行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教师的成长,观念的更新是前提,专业化的成长是基础。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促使教师们理解、认同、内化新的观念:1 .进行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组织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学科培训,重点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对新增加的知识进行统一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2 .召开系列关于新课程的研讨会。我们召开了以下专题研讨:“我谈新课程”“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标准的解读”等。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观。3 .组织老师参加培训考试。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考试,将成绩纳入量化考核,以此进一步促进老师们的学习。4 .举办观摩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举办观摩课、实验课。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5 .听取专家讲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进一步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二)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 .规范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时间、地点、课题、要求开展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树立四个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能力教育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2 .坚持落实先导课制度。采用“课前说课一课堂听课一课后评课”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后一位教师上先导课,对集体备课的效果进行检验;课后及时评价,交流研讨,总结修改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再上课。3 .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师课后写教学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教育心得、教学随笔,初步构建了“备课一上课一反思一改进”这一良性循环机制。(三)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三维目标。1 .转变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要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合作学习,主动探究。2 .用活教材,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呈现形式。我们努力整合课程资源,打破其结构,穿插学习,大胆取舍,开发校本课程,使教学机制更加灵活。3 .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一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唯成绩论的学生评价机制,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二是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避免“亡羊太多,补牢无益”,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4 .发挥学科的特点,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许多学科知识本身也蕴含着许多人文知识,我们鼓励教师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效果。二、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我们立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以教学专家为专业引领,以校本研究为根本方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格为核心,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创设交流展示平台,开展问题研究、行动研究,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提升教师的道德力量、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教育智慧,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等方面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在全面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实现三个优化:1.知识结构优化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2 .能力结构优化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3 .品格结构优化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的重点、难点(一)突出师德与师能两个重点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是提升以责任感、使命感为核心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主题,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幸福观教育,正确认识理解当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现实,用辩证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良好的心态,在体验做教师辛苦的同时,更应该体味到做教师的幸福,真正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三是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师德考核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形成有效的奖罚机制,推动教师职业理想与人格修养的进一步完善。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围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建设,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和专业造诣;加强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形成较高的教学机制与智慧;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能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具体做法是提高教师的三种能力,即:(1)增强教师知识优化能力。一是制定教师进修深造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学历水平。二是每学年学校下发教师必读书目清单,通过“读书节”活动,促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三是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四是暑假期间举行专业知识考试,将成绩纳入职称评聘。(2)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一是提高专业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能采取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钻研学科课程教材,拓展教材的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二是提高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责任和义务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是提高教学创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有创新,举一反三,善于在出现新情况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努力用新方法、新途径解决问题。(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改革研培模式,实现工作机制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把教师的常规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有机结合,实施“问题教研”。二是在观念上,立足课堂,立足课改,建设“高效课堂”,确立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习和发展的新理念,增强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在策略上,实施大众化、普及性教研,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主题。四是在体制上,继续采用以校本教研为主、教研协作体为辅的形式,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五是在方法上,采取重大教学难点问题实施招标研究的模式,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二)需要解决的两个难点:1 .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问题2 ,师德培训的长效性问题四、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2022.9.19.30):学校制定XXXX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召开相关会议,开展宣传教育动员活动,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二)教师自我规划(2022.10.110.30):教师对照XXXX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按照学科特点,填写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档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及阶段行动措施。(三)学校实施活动计划(以学期为单位):1 .搭建“五个平台”(1)网络平台一是充实校园网站技术力量和物质装备,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育科研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制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博客网页,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二是建设教师微信群、钉钉群,为教师互动交流提供方便。三是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中坚作用,鼓励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名师工作室”,为广大教师在线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2)培训平台实施专家引领,广开“师”路。一是邀请名家名师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踪指导,实现专家高层次的引领与我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二是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三是定期举办业务干部工作研讨会,继续举办教育干部培训班。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将互动机制引入教师培训之中,采取体验式和参与式培训模式,以“读书节”活动牵动学习,树立“持久战”的培训理念,不搞“一次性培训定终身”,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进行研修培训,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举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研修培训活动。利用暑假,组织部分教育教学骨干参加高校教育教学研修班。二是举办“暑期教育骨干读书会”,利用暑假举行23天的“读书会”活动,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论,交流各学校的新做法、新举措。三是每年举办12次教学论坛,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积淀经验,结晶思想,鼓励老师们在互启中催生思想,在互动中共同成长。(3)教科研平台继续加强教研协作体制机制建设。确立“开门拓视野、关门搞培训”策略,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方案,建立“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开展集中研训活动。开展“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究,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以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载体,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消除不良因素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每年举行一次“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4)展示平台做好名师选拔工作。积极实施“全员素质提高工程”,做好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新秀的评选工作,实施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比武”系列活动,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5)学校工作平台一是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和不同要求。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个人实际,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且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二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书香办公室”创建评比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开展“八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上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三是健全学校全面评价制度。建立教改保障机制,注重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激励教师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积极构建特色课堂。2 .实施“三个工程”(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学校指导教师制定岗位成长成才的目标与措施,为他们的学习进修创造更多的条件从而铸造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2)落实青蓝工程。一是实行结对子、拜师傅等形式,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落实好师傅,并明确师徒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捆绑考核。二是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新分配的教师加大指导和培养力度,通过随堂听课、同步备课、指导教法等形式,帮助他们度过教学适应期,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做出成绩,三年成为骨干”。三是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3)培养名师团队。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罗庄区教育局关于“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四)展示评比(以学期为单位):召开阶段性总结表彰会,及时发现培养典型,改进不足之处,总结阶段经验,指导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五)总结与推广经验(2025.3.16.30):学校形成科学系统的XXXX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档案,制定XXXX中学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及阶段行动措施;成功搭建网络平台、培训平台、教科研平台、展示平台;形成综合全面的学校工作平台;健全名师培养工程制度,形成一支省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全国骨干教师、教育专家名师团队;形成系统的理论,建立专家、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