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做法与启示.docx
-
资源ID:66530
资源大小:19.0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调研报告】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做法与启示.docx
【调研报告】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做法与启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助推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是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一招。多年来,我市产业园区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惠南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东江园”)是全市产业园区建设的“领跑者”,他们加快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对其他地区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总结起来,惠南园、东江园的发展,有四个共同特占八、一是产能高速度增长。惠南园累计引进项目109个,总投资约300亿元,已投产企业52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22.4%;税收2.55亿元,比增21.7%。园区在建项目20多个,筹建项目10多个,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200亿元,2017年有望实现700亿元以上。东江园已引进优质项目100多个,总投资500多亿元,已投产企业26家。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比增52.6%;税收3.6亿元,比增56.5%o园区在建项目50多个,筹建项目20多个,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250亿元,201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二是产业高端化集聚。惠南园围绕仲恺高新区“1+4+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瞄准产业龙头主动招商,强化产业补链以商引商,拉长和补强产业链条,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普利司通(轮胎)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核心企业长城开发公司、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康冠科技公司等企业,园区形成了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东江园采取“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商业运作”的择商选资工作思路,实行三个“紧盯”:紧盯深圳、广州、北京等重点区域,有梯度、有步骤地布局园区招商网络;紧盯证券公司、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借助专业机构前瞻性、市场化的眼光挖掘高成长项目;紧盯学术论坛、行业协会、企业商会、高校MBA培训中心等社会组织,广泛建立招商选资引智网络,实行规模招商。园区汇聚了华阳集团、雷曼光电、长方照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LED光电、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资源节约化利用。惠南园对每一个申请入园的项目,都要求项目投资强度在4000元/平方米以上,产出强度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鼓励企业“向空中要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引导建设多层厂房。目前,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工业产值均达8000元/平方米。而在东江园区落户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更是高达6000元/平方米以上,产出15000元/平方米以上,高于上级有关部门考核指标的2倍以上,项目容积率均大于1.4,其中有一批项目容积率则达到2.0以上。四是产城一体化发展。自建园初始,惠南、东江两个产业园区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围绕打造生态科技新城,科学配置土地,统筹规划建设生活服务区、主导产业区、产业配套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惠南园一期开发投入5亿多元,实现“八通一平”;东江先期投入10多亿元,推进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两个园区都注重推进商贸、房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公立中小学校、医院、大型综合超市、文化广场、休闲商业广场、餐饮酒店、消防站等项目,不断增强园区的居住、生活功能。惠南、东江两个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做法,为其他地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四点启示:一靠规划。科学的前瞻性的规划,是引领园区快速发展的前提。东江园按照“近期建区、中期成园、远期为城”的战略目标,编制、深化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同步推进。惠南园按照“一湖二片三区四园”的空间布局模式,统筹规划生活服务区、主导产业区、产业配套区。尤其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面,惠南园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并与金山污水处理主干管全线接驳;东江园建成设计规模6万吨/日、首期处理能力4万吨/日的水质净化中心,园区污水全面收集和达标排放,这样大大地增强了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惠南、东江两个园区注重用超前的思维定位园区的发展道路、用超前的眼光描绘园区的建设蓝图相对比,我市少数园区规划理念滞后,为建工业区而“造区”,产业定位和布局同质同构化,不注重长期的生活设施配套,等到有需要了再大拆大建,忽视了产城互动、以产促城、以城推产的高效性。科学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关键要做到三个“并重”:一是产业园区与社区并重。坚持产城融合,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园区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集成化布局转变。二是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合理利用土地等资源,强化环保准入,统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扎实搞好园区生态绿化建设。三是制造与创造并重。在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企业的同时,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一批技术水平较高、创新人才集聚的研发机构,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二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落实各项规划、促进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惠南、东江两个园区在项目的引进、建设上都建立严格的制度。惠南园实施“程序化招商”,制定出一套项目评分体系,针对项目的资金实力、销售市场、发展潜力、科技创新、节能环保、企业团队等多个关键维度,客观地评定一个项目的优劣。东江园严格落实以“实地考察、联审评价、签约承诺、动工投产、履约评估、项目清理”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六步工作法”,对拟入园区项目的技术含量、产业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落户企业80%以上为上市公司或正在准备上市的公司,引进的项目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前三名的企业。其次,惠南、东江两个园区在项目的后续管理上也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尤其在项目投资强度上,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挂钩,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惠南园在入园协议上明确要求项目一期必须在签约后两年内完成70%以上的规划建设面积并投入生产,项目二期必须在一期投产后两年内开工建设,避免土地闲置;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逐步清理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把土地调整供应给用地省、技术高、效益好的项目,提高产出水平。上述制度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惠南、东江两个园区项目履约率、土地亩产效益,项目履约率均达80%以上,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位居省级开发区前列。三靠执行。再好的规划和制度,必须靠严格执行来落实,否则也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务实高效的执行力,是推进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执行制度坚决到位。惠南、东江两个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自身制定的规划、制度,不为个人利益乱开口子。比如,惠南园对两年内没有按计划开工建设的项目,坚决按制度规定收回土地,配置给有需要的项目。二是打造高素质的执行团队。东江园管委会广泛吸纳各方面人才,既有高学历的“精英”,又有基层经验丰富的“老手”;既有适应多种角色的全才,又有某一领域的专才。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坚持每月举办一期高端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等名师、名家,围绕高新区发展形势、科技创新等园区开发建设课题,与园区干部交流互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开创性、执行力。比如,东江园在经济管理上隶属于仲恺高新区,在行政社会事务上处于惠城区水口地段,征地拆迁上没有权限,但执行团队通过园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周边农村延伸、积极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园区就业等方法,辐射带动当地农村发展,为园区地理空间上的拓展争取到社会支持,有技巧地啃下征地拆迁这块“硬骨头”。面对全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的重任,各县(区)一定要把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区域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集中力量办大事,认真抓好1至2个产业园区建设,配精配强园区管委会班子队伍,财政资金、优惠政策等向园区倾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气势和干劲,帮助园区破解资金、用地、征迁、招商等难题,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四靠服务。优质服务是促进园区发展的软实力。惠南、东江产业园秉承“客商至上”的理念,着力抓好行政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建设,努力为园区入驻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两个园区都建设了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实现规划报建、工商注册、经济管理、劳动社保、公共服务、税务管理等全过程的功能集成,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订单式的服务。在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同时,两个园区注重为入园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特别是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有不少创新亮点。惠南园依托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中心这个创业载体,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实施初创企业“苗圃计划”、孵化企业“催熟计划”、成长企业“加速计划”,加快形成以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为骨干的科技企业群体,着重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目前已有约30家加速器和孵化器企业入驻科创中心,三年内将申报国家级孵化器。东江园建设了创业风险投资服务平台、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三大专业服务平台,投资1亿多元的科技金融大厦已进入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两个园区的做法启示我们,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又要重视服务软环境建设,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园区行政服务效能,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题,推进产业、科技、金融有机融合,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鼓励企业上市到市场上吸引资本;加快创投行业发展,促使政府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金流向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科技支行,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开展风险补偿业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