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ppt
第十三讲,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第十三讲 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 内容目录一、心理学概述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四、大学生心理调适,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的本质(1)定义:心理是人对现实的一种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主体和客体是两个基本要素。(2)起源:反应与反映。,(3)心理学前史,2心理学结构体系(1)动态角度心理过程:知情意行;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直 觉。智力与智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情感表情 情绪感情 心境激情 意志具有调节性、能耐性、自制力、果断性特点;意志对人的成功起很大作用:“意志力决定一切”;“有志者事竟成”。行为行动、活动与生活方式。,(2)静态角度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个性心理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 信念自我意识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B个人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技能。,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等,是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大学生的个性大多在大学生活中形成和巩固下来,并与专业活动密切相关,气质 与气质的生理机制有关的几种理论: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战斗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气质理论:体液说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肥短型 瘦长型 强壮型 虚弱型,气质理论:体液说体型说 血型说(日本、古川竹二):A型 B型 O型 AB型,性格 在个性心理中具有核心意义。客观事物的影响通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识过程在个体的反映机构里保存和巩固下来,并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以行为方式体现一个人的本质特点。,性格的结构类型及特征: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内向与外向;情绪型理智型意志型。能力:人完成某项活动的条件。一般能力智力: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特殊能力技能。,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2、性格与心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有关,而气质则与此无关;3、气质多为先天,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4、气质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价值与成就的大小,而性格则明显地有好坏之分。,能力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判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智力测验 实践考察: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学习和工作绩效,气质类型:活泼型多血质;兴奋型胆汁质;安静型粘液质;压抑型抑郁质。,3心理学主要流派(1)内容心理学派(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从个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内部深层心理活动去研究人。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得来,改造行为不良的惟一办法依然是学习。,(3)完型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4)精神分析学派 A弗洛依德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人格结构中无意识成分与意识之间的不平衡所致,这种不平衡往往是无意识成分受到了意识的压制。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至善)。B荣格认为,除了强调个人潜意识影响之外,还应该看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作用;C霍妮的“自我实现法”认为,人的心理障碍来自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激烈冲突。一个人应学会面对真实的自我,在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做一个合理的妥协。,(5)皮亚杰发生认识论(6)神经生理心理学派(7)认知心理学派(8)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认为,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两个自我:即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前者就是个人期望的自我(譬如期望成为作家、期末考试得95分),而现实自我就是实际当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譬如实际上作文枯燥空泛、或期末得了65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们是乐观还是悲观的心境。,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2、大学生的心理感冒3、大学生的心理障碍4、大学生的心理疾病5、大学生的心理变态6、大学生的自杀,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和和心理困惑)(1)独立与依赖的冲突;个人要求独立与不能摆脱对父母师长依赖关系的矛盾;(2)自我发展的快慢与家长教师要求高的矛盾;(3)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差距大的矛盾;(4)消费行为选择与自身经济能力不平衡的矛盾;,(5)学好知识与提高能力难处理的矛盾;(6)性冲动与性压抑的矛盾;性追求与行为规范相对立的矛盾。(7)激情(情绪)与理智(理性)的冲突;(8)竞争性与稳定性的冲突;(9)大学生心理的两重性: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生长性与可塑性。,2大学生的“心理感冒”“心理感冒”是一种轻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调节是能够达到完全康复的。每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心理障碍。表现在:有的大学生脸上虽然在笑,但是内心却总被阴影笼罩着;有的大学生虽然白天平静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着,但是一到晚上却受着失眠的折磨;有的大学生泪没有流在脸上,却暗暗地流在心上;有的大学生面对老师、领导感到恐惧,不敢交往,人际关系不协调。,3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无法以公认的社会规范或适宜方式适应日常生活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异常和行为偏离。,(1)认知障碍:感觉知觉表象 智力与智商记忆思维。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与工作效率降低。,(2)情感情绪障碍:心境心态激情。自卑心理;自大心理;郁闷心理;羞怯心理;孤独心理;冷漠心理;嫉妒心理;从众心理。,(3)意志障碍:调节性、能耐性、自制力、果断性。(4)行为障碍:行动方式与生活方式。,4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神经病与精神病)(1)神经症(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度精神障碍。,神经症: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疾病 具体表现患者仍保持同现实的接触,但难于适应现实生活以强烈的焦虑情绪为特征在生活中竭力退缩、逃避问题、体验紧张而痛苦,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和神经衰弱,(2)精神病:心理疾病中最极端、最衰弱的种类具体表现患者与现实失去接触,生活在自己构造出来的虚幻世界中,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会对他人施以暴力。,(2)精神分裂症:躁狂状态 抑郁状态 偏执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 欣快症 抑郁症,5大学生的心理变态(1)变态人格 即人格异常或病态人格,就是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人格障碍:没有强烈的焦虑情绪,与现实有接触,主要是行为性的外在障碍,变态人格:违纪型人格 爆发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 情感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癔病型人格 衰弱型人格 谎言狂、偷窃狂、纵火狂;,(2)性变态 又称“性歪曲”或“性心理行为障碍”,是一种要求性满足对象或满足方式上与常人不同,并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行为。,露阴癖、窥淫癖、同性恋、易装癖、自恋癖、摩擦癖、恋物癖、易性癖、娈童癖、虐待癖、受虐癖、恋兽癖、恋尸癖、口交癖。,6、大学生自杀问题,(1)关于“自杀”的内涵界定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有学者认为,“自杀是出自本人意愿、采取急剧手段毁灭自己生命的行为”;也有的学者认为,“自杀是有意的自我毁灭的行动,把这种行动是解决某种问题或消除某种痛苦的最好办法”;另有学者认为,“自杀是指主体自主采用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就是人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2)自杀的类型(1)精神失常型(2)愚昧迷信型(3)生活受挫型(4)舍生取义型(5)引咎负罪型(6)自我解脱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日本武士剖腹自杀,以生存为耻辱;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生活受挫 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由于缺乏集体的温暖与支持,产生了孤独感、空虚感、悲观绝望感受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的自杀。在社会大动荡时期,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个人由于失去改造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信心而走上自杀的道路,或令人惶惶不安、不知所措、难以控制而自杀。如,失去工作、亲人死亡、失恋等,(3)自杀的根源及原因分析 自杀行为蕴藏多种复杂的根源或原因。造成自杀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生理因素 心理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社会文化因素(失望和失落感)人格异常(冲动性与攻击性)因素,(A)生物生理因素引发自杀(B)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 超过90%以上自杀成功者在死亡时有精神疾病诊断,特别是忧郁症、酒瘾、药瘾、情感性精神疾病及精神分裂症等。,(C)人格障碍者易引发自杀企图 尤其是具有边缘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情感不成熟的人,其忍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应激会发生感情冲动、暴力和攻击的反应。,(D)自杀与社会环境、文化水平、生活富裕程度有关 一个人选择自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某种社会公众的偏见与冷漠造成的。没有安全感,会使人陷入极度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比对死的恐惧还要强烈。失去社会归属感,感觉到被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抛弃、被恋人抛弃,,(5)自杀是不理性的 A、自杀违反了生命的自我保存的规律 自我保存是一切生命的本能活动,人类在总体上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摆脱这一生命法则的。保全人的生命是一个人神圣的、责无旁贷的使命。B、自杀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杀是一种自我失控的非理性的行为,是一种神志不清、神经错乱的精神疾病。,C、自杀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都不负责任的行为 你是家庭的一成员,是父母的亲骨肉,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你抚养成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因此,自杀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心意和期待。一个人不仅仅属于个人,他同时也属于社会。社会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因此,每个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大责任和义务。,D、自杀行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不符合宗教的人生态度 每一个人要尊重并呵护人的生命,恪守“不可杀人”的诫律。信仰上帝,珍爱生命,以爱待人,保持自尊,这是一切宗教所要求的人生态度。E、自杀是人的胆怯懦弱的表现 自杀的人通常是那些缺少勇敢面对惨淡人生的人。,对待自杀的一般态度 不提倡自杀;绝大多数伦理学家主张 运用一切手段尽可能预防和防止 自杀。,(6)大学生的自杀问题 A、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学业困难和恋爱问题 B、大学生自杀的根源 包括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等等,其中心理学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校园自杀问卷调查你曾有过想要发泄或是自杀的念头吗?15经常,38有时,25偶尔,22从不;权威研究大学生自杀率 约为十万分之二十自杀倾向:女生男生 博士本科硕士 经济充裕一般和困难 文科理科,研究发现,引发自杀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情绪失调和人格障碍。情绪失调往往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体现出情绪失调。情绪失调与人格障碍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如自卑、抑郁、孤僻、悲观、鲁莽、急躁、害羞、多疑、狭隘、焦虑等等,其中自卑、抑郁、悲观易于诱发自杀行为。,(7)防范大学生自杀 A、及时发现自杀行为的前期征兆,进行有效干预并预防自杀。B、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升其应付挫折的能力。C、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D、加强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珍爱生命。,(8)加强生命教育 A、生命教育的宗旨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B、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尊重生命,所谓“尊重生命”就是:对生命的权利的维护;对人类心灵的关怀;对人的全面发展意识的唤醒;对个体鲜明个性的释放和张扬。C、生命教育的核心这就是要教会学生处理好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与他人的关系,生命与社会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D、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每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积极的、乐观的、主动的、自信的、开朗的、友善的个体。,自杀事件:,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2001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好,对不起家里人。,7大学生心理问题根源分析(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个性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客观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状况2、社会思潮与流行观念3、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4、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生理方面 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种种矛盾表现 心理方面诸多冲突:思想活跃敏锐但不够成熟、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与对自我要求之间的落差、感受力较强但承受力较弱,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B、学习压力所导致的心理问题C、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D、对网络的依赖E、情感困惑和危机F、就业压力G、独生子女后遗症H、特殊家庭的心理影响,A观念变革的压力 在改革开放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新观念的冲击,从而引起大学生认识上的失调和观念上的动荡。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在认识的观念上不断开放、不断更新。,B经济负担的压力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企业的关停并转,职工下岗和谋求再就业;由于高等教育的交费上学,使得不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由于贫困、爱好面子往往远离人群,独来独往,害怕被人看见节俭,由此而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有学生由于虚荣心,向家里要钱或向别人借钱用于社交,一时无法偿还,产生自责,造成心态扭曲;有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生活问题,但由于学习的压力难以做到两全,由此产生矛盾;有的学生家长管教很严,学生为了交际用钱较多产生了漏洞,最后难以面对现实而产生困惑。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心理问题。,C学业成就的压力 愈来愈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未来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在大学的竞争也相当严峻,要想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优秀学生,必须在学习上下大力气。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困难、竞争激烈、考试作弊等方面。,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迷失了目标,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学习不求上进,不求甚解,自觉性差;不少学生仍然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上,对全面学分制条件下学习的主动性特点不能很好把握,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得过且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处于悬浮飘荡状态,一旦放松便难以收敛;不少学生追求享乐性刺激,甚至荒废堕落。一旦成绩落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屡屡出现不及格。由此承受了难以跟上大学学业的巨大压力,造成了不少心理问题。,在激烈竞争上,总有一些学生失去中学时期的优越地位,造成一种挫折感,怀疑自己是否变笨了,产生强烈的自卑。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而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强,方法不当,产生了一些现实上的差距,造成自我加压过大而产生焦虑、神经衰弱等。,在考试方面,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都会不惜一切心存侥幸、妒嫉、从众等心理设法作弊;但当被抓住受到处理时又无法面对和难以接受现实而引发心理问题。,D择业就业的压力 随着人才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人才市场和企业对大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要求愈来愈高,迫使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就业。,E人际关系的压力 大学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交往,这对今后走上社会尤为重要;由于种种原因刚进入高校的新生中不善于和人交往的人为数不少,对他们来说交往心理压力较大,特别是刚开始和人交往时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在人际关系上 有的学生个人角色定位不准;有的性格内向、胆怯,害怕和陌生人特别是教师打交道;有学生对异性爱慕和吸引,失恋、单相思、暗恋、求爱被拒绝等。,在性问题上,有时会因性无知而对性的误解产生心情焦躁,自我否定的评价;有时因想象或疏远异性造成性压抑、而产生内心的自责、焦虑、紧张、矛盾、困惑;由于性冲动和法制、道德的规范约束矛盾而导致心理冲突和苦闷;因有性幻想、性梦和手淫容易造成惶恐不安、羞耻、自卑、自罪等心理不健康现象;这一些都容易引发一些情感上的问题,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心理问题会更严重。,情感问题 这是人际交往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问题颇为突出。当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渴望和别人进行交往,而且大学生活比较枯燥,自由安排时间较多;不少学生为了慰籍自己的感情,特别向往和异性交往,交往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情纠葛。,F社会适应问题 大学生经常会体验到紧张、压力、挫折、矛盾的冲突和孤寂等心理现象,,心理学认为:发展与适应是人生的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的历程。社会的每一次变化,人的每一次发展与成长,都需要个体去适应这种变化。而个体的每一次适应也是个体的成长历程,适应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人的社会适应性:A、个体对社会的适应;B、个人对他人的适应;C、个体对自身的适应。这种适应主要是个体如何认识自己: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接纳自己?如何发展自我?如何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达到同一?,大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 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会表现为:独立性差、从众心理强,行为懒散、我行我素,心胸狭窄、不拘小节等,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大学生活的适应阶段较长。,G网络适应不良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互联网络已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诱惑力。学习、运用、掌握网络已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校面临着网络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首当其冲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学生,特别是黄毒、暴力犯罪及网上危险交往的可能性,使大学生的道德防线和心理健康受到冲击。个别大学生可能出现网络文化“海洛因”中毒、网络文化心理瘾癖和电子游戏综合症等。自从网络进入宿舍后,有的学生由于不能很好把握,出现了网恋及网络适应不良等症状;这些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已经发展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导火线。,网络适应不良症状,主要表现:沉湎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迷失自我,甚至放弃了学业;网上谈恋爱超出正常现象,甚至出格;因在网上受挫而引发上网恐慌和焦虑;网上的黄色垃圾。,(3)个性因素 一个人是否患病及何时患病,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生活负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人际关系长期紧张,交友恋爱中的挫折,以及不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等均会引起心理问题。,三、大学生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定义(1)传统的健康观 认为人的躯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忽视了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心理健康是20世纪中叶以来,由科技、文化和社会所决定的一种全新、多元的视角看待健康的产物。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普及工作越来越重视,日益普及和提高。,(2)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 早在1946年对心理健康有个说法:“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3)心理健康定义: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21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4)提醒注意: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决不能根据一时一事乱下结论;心理正常和异常没有确定的界限,要从人的行为前后的变化中去把握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变化着的,更是多层次的。,2心理健康的标准(1)1946年世界卫生联合会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而不是指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其具体标准为: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3)马斯洛变态心理学中关于心理健康者的10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4)现代心理健康标准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展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基本要求能作恰如其分的满足,衡量心理健康的普遍标准:智力正常情绪乐观并能自控意志健全反映适度自我意识明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生活,(5)现代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指一种高效而已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五个方面:A、健全而统一的个性;B、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及有效的情绪调控能力;C、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D、现实地确认自己的社会角色,充分的社会适应及目标追求;E、精力充沛,我感觉良好。,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1)学习能保持较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智力正常。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应该是智力正常,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精力旺盛,好学上进,孜孜不倦,朝气蓬勃,不畏艰难,在学习中能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成绩优良而稳定。认知需求不断提高和升华。大学优美、幽静的环境、校园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量的图书等设施都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成才的需求满足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理和自律的精神,使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理想和信念得到提高和升华,塑造新的自我形象。,(2)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客观。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是人格的核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自我评价客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学习、生活目标与理想切合实际,使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达到一致。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个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具有主动性,刚入学的大学生进校后都会遇到自我意识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人?”“我可能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强烈地希望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其自我认识的自觉性与摇摆性共存,自我评价的生动性和浪漫性兼有,自我意识更符合实际情况。,(3)能调适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保持愉快、豁达、自信、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对于喜怒哀乐等消极情绪,能主动调节,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能战胜自己的疲倦、抑郁、沮丧等消极情绪。,情感更加丰富和发展 大学生的情感更富有理想和激情;他们想象丰富,憧憬未来,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幻想和希望;他们兴趣广泛,爱好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文体活动;他们情绪活动一旦被激发后,即使刺激消失,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亦即构成某种心境,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他们自尊感强烈而敏锐,对自己的要求、期望较高,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人称赞自己;他们追求友谊和爱情,十分珍视同学、师生之间的友谊,希望了解别人,更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在了解中寻觅知心朋友。对于爱情的向往更是大学生中普遍关注的,往往成为同学们议论的永恒话题。,(4)具有完整统一、平衡和谐的人格品质。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完整的人格在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方面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发展是平衡的,在言行上的表现是一致的。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满足和目标、行为统一起来。其具体体现心胸开阔、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善于生活、面对困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调控自己的行为,有耐挫能力。,(5)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人际关系是最能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和他人交往,与人处事比较得体;能尊重、信任、宽容、理解别人,与集体关系较好;能与他人合作共事,乐于助人,有团对精神,有知心朋友。,(6)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在环境改变时正确面对现实,对环境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既不怨天尤人,又能尽快适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俗话说:态度是决定一切的。,(7)思维模式的形成和表现 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看问题力求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思考问题往往带有学术色彩,喜欢刨根问底、旁征博引、寻找科学依据;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显著提高,较少受传统僵化的观念束缚,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轻易盲目听从别人和权威的意见。,(8)意志发展日趋成熟和增强 大学生虽然在学习的刻苦性、克服困难及控制自己的弊端上不够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志水平的发展却在逐步增强,特别是果断性、自觉性和自控性的能力得到发展。,(9)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生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都符合所处的年龄段,其表现是精力充沛、独立处事,勤学好问、思维敏捷,学习刻苦、好学上进。,4心理健康的意义(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希望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社会历史责任,在实现社会共同理想的同时更为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理想和成才目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和学有所成的根本保证,更是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成就,塑造高尚品格,开发大学生潜能,帮助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要达到这些成才目标和实现人生理想,心理健康是必要前提。因此,时代呼唤心理健康,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成功因素:成功=天赋+勤奋+方法+机遇+心态,(3)心理健康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作为人才预备队的大学生必须要做到心理健康,这不仅关系自己的未来,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四、大学生的心理调适,1、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2、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3、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心理咨询的方法,四、大学生的心理调适,1提高自我心理素质(1)心理素质 A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心理品质,即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B大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是指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兴趣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品质。C衡量心理素质好坏的标准是活动效率、成就以及身体健康。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促进人们获得更大的成就,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D良好心理素质在大学生身上主要反映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兴趣等方面;具体体现在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制、自强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断等良好品质上。,在人的诸多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基础,是核心和归宿,不仅渗透在其他各项素质之中,而且各种素质的提高又会加快心理素质的健全。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其他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的心理素质会产生促进作用;而消极的心理素质则会产生促退作用。,(2)发展智力、强化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A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如:感知、表象、想象、思维、记忆等。发展大学生智力也就是强化这五方面的心理因素。,B能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实际活动等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通常由定位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组成。主要体现在遇事能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不断进取,做到能策划、能操作、能应变、能调节、能创新、能驾驭。大学生只有利用大学时间不断强化这五种能力,走上社会后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C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意向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非智力因素共有12种心理素质: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共17种心理素质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间接地发挥着调节作用,如:就意志来讲,缺乏恒心是低级的心理素质;有一定恒心是中级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坚韧性和毅力是高级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要向高级的意志素质去努力。,一般地说,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但非智力因素水平差别却很大,这是由于各人所受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不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主观努力不同,导致各人的非智力因素日益凸显出其差别来。,智力和能力好比一对双胞胎,智力是内心世界,能力是外在表现,智力和能力通称为智能;智能好比月亮本身不发光,非智力因素却似太阳有能量,主导着智力因素,具有其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功能;在教育中能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素质。,(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信息量大,竞争激烈,人际交往频繁复杂、可变情况很多,大学生随时随地也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以适应各种变化莫测的环境。,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往往表现心理特点落后于实际年龄,心理发育不够健全,人际交往中呈现出低年龄化、幼稚的和胆怯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应该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主动地交往,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4)讲求性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我心理修养能力。随着性信息的传播、性功能的不断成熟,大学生要特别加强性心理卫生教育,对性心理有个正确的了解、认识和态度,讲究性心理卫生、知晓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调节和克服对性的不洁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等观念和行为。,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要制定自我修养计划,激发和保护自我心理修养的动机与愿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等进行自我保养。,2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有些大学生对心理卫生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出现“心理感冒”、心理不适应、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后,往往认识不清,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办?不会自我疏导和调适,也不知该如何去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致使有些病情加重,产生各种不良后果。,大学生应自觉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选择一些有关心理学课程,主动了解大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心理特点;明白一切智慧、成就、财富和幸福都是来源于心理健康。确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恋爱观和道德观,正确对待人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经常保持向上的、积极的良好心理状态。,(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奋斗目标,有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愿望。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每一个人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都具有优势和劣势两个侧面。,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客观的审视、分析和估量,形成的一种正确认识自己的心态。凡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有一种凡人、平常人的心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会被胜利和鲜花冲昏头脑。,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时,一定要量力而为,确定在自己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盲目、过高地确定自己奋斗目标,否则,会使自己的心理蒙受了打击,增加挫折体验,白白耗费精力和时光,给自己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获得成功不但使个人的需求得以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而且自己的信心得以巩固和加强,使自己的心理机制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更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追求下一个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每个人不能凡事都期望于他人,更不能对他人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凡事首先要立足于自己,依靠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的个性、行为习惯、性格、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都会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应该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在接受帮助中,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局限性,千万别对他人的期望过高,否则,一旦事情没帮助办好,就会责怪、埋怨他人,这样,不但使自己感到遗憾和失望,而且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受到干扰,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要相信自己的才能,也要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更不要对帮助人的同学求全责备、期望过高,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4)不盲目地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渴望自己在集体中有一席之地,受人尊重、受人爱慕。每一个大学生考试总想争第一,超过别人,相互攀比的现象时时处处都有,而大学生往往都是暗暗地同他人竞争。,由于每个人的优势劣势不同,精力又有限,盲目、过多地和别人竞争往往容易给自己造成挫折和打击,心理上承受过大的压力和过渡紧张,从而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在和他人的竞争时,一定要有所选择和侧重那些有意义对自己有帮助,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效果,千万别去做无谓的竞争。,(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大学生要融入于集体之中,在集体中既和同学们在一起进行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从中得到启发、疏导和帮助,又可以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集体可以使自己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也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机遇和风险同在,成绩和挫折共存,成功和失败均有,对新环境、新事物的不适应而产生的不顺心和委屈较多,摆在面前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挫折也多。在困难面前要有意识地、自觉地控制自己,对各种挫折不盲目地产生冲动,有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大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培养愉快、知足、振奋、开朗的“正性情绪”;保持热情开朗、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的健康心理。,(7)实现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互动,逐渐认识自我,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及特定的社会规范、准则,以获得社会有效成员资格,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直接关系到个体能否健康地发展,社会能否不断地前进。,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和环境,从性格、气质、情操、意志等方面全面塑造自己成熟的人格,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培养和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逐步实现个体社会化。,要扮演好学生角色,利用在校的黄金时间刻苦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做人的道理,学会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处理好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角色冲突,完成社会角色的学习;作为“社会人”,既要完善个性,全面塑造自己成熟的人格,又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