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设计.docx
-
资源ID:673120
资源大小:201.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设计.docx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大赛单元作业设计(初中历史)设计者:宋家新桂少瑞刘娜聂丹丹张慧陈光进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部序言1一、单元信息2二、单元分析2(一)单元概况2(二)教材分析3(三)学情分析3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3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4五、课时作业4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4第5课三大改造7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9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12(一)基础过关题12(二)拓展训练题14(三)活动探究题14(四)合作实践题16七、作业评价量表18序言一、总序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除了提升课堂效率外,还应该设计高质量的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基于以上背景,我们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理念,设计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个课时和单元检测作业。二、设计理念(一)重视素养培育,坚持育人导向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设计了多种类型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发挥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二)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分层”作业本单元作业设计以“双减”政策为抓手,推动实施“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同,注意区分作业的层次性,提升作业的思维性,强化作业的趣味性。就本单元作业设计而言,我们设计了基础性、探究性、合作实践性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择,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参与感、获得感、创作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三)强化实践创新,凸显跨学科融合本单元作业设计以课标为引领,采取讲述历史故事、开展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丰富作业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跨学科融合,做到让学生在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的提升。综上,本教学组紧随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最新义务教育课标要求,设计了本单元作业。通过精心设计课时作业,切实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3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二、单元分析(一)单元概况1 .单元地位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阐述如下: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运动等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2 .学业要求能够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现象;能够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探索这条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3 .教学建议(1)搜集、整理英雄事迹和劳动模范的史料,为社会主义建设英模立传,叙述他们的嘉言懿行和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举办英模事迹展览、报告会等活动。(2)开展项目学习,特别是围绕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等尝试搜集身边的直接而鲜活的资料,形成项目学习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举办项目学习成果研讨会、报告会。(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I良好开端Z中共八大;1.J:三½itj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产r7大族近”和一:1.rZ攵花关聚Q一模茶物<主逊雷宝论菽玉除品:正标号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4课讲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第5课讲述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讲述的是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次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和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精神,感悟建设者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继而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品质,奋力拼搏。(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都有一定了解,这有利于本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及建设成就的学习。但是学生对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的实质等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材料,并适当补充材料及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能叙述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等史事的基本进程,理解这些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3 .能准确说出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并分析其影响。(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素养)4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并能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5 .通过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艰辛的过程。(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6 .通过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物事迹,体会中国共产党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素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3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3个课时作业和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15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题量共4题,其中基础测试3题,拓展提升1题。时长基础作业(必做题)6分钟;拓展作业(选做题)10分钟(一)基础过关(必做题)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项选择题1.(改编)下图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图。据此可知()本题选取数据图表史料,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图表型史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认识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和渗透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图1A.美英重工业发展已停滞不前B.美英中三国均已完成工业化C.中国重工业发展获得突飞猛进D.中国重工业水平超过发达国家【答案】C【作业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核心知识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大量工业项目全面展开,一些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或超过了计划的定量。由于建国初基础薄弱,所以年增长速度还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但不代表工业水平和总量超过发达国家。因此,正确选项为C。2 .(选编)学者孟凡东在文章中评价道: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这里“它”是()A.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C.土地改革的实行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B【作业分析】本题考查核心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意义。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这对形成计划经济模式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也是全面经济现代化的开始。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反映的史事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3 .(选编)1954年全国有1.5亿人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讨论,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起草委员会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解释,对正确建议予以采纳。由此可以看出,宪法()A.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C.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本题选取文字材料 考查学生对第一个 五年级计划特点和 作用的认识,培养 学生提取材料信 息,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客观地认识和 评价历史,培养学 生的“历史解释” 和“史料实证”素 养。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人民 利益的宪法,是本 课教学中学生理解 的一个难点。本题 通过创设宪法起草 过程的情境,让学D.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D【作业分析】材料中“1.5亿人参与讨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正确的予以采纳”充分表明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让人民广泛参与,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D项正确;A项对应的史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依法治国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D项对应的史实是新中国的成立。生生动的感受到人民的广泛参与,更易于理解宪法反映和满足人民的利益。通过本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维度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二)拓展训练(选做题)二、材料解析题4.(选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到1957年底,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道路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大会经过认真的讨论,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2)根据材料二,写出“大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参考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依靠国家力量推动,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际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业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可归纳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可归纳出依靠国家力量推动;根据材料“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可归纳出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可从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本题考查核心知识点:一五计划特点、原因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影响。借助史料的呈现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史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来焕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初期的发展战略、周围的国际环境、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2)本题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素材,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影响。第5课三大改造课标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题量共4题,其中基础测试3题,拓展提升1题。时长基础作业(必做题)6分钟;拓展作业(选做题)(9分钟)(一)基础过关(必做题)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项选择题1.(选编)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本题以漫画的方式隐喻生动的向学生展示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因此要对当时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理解国家为何要把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落实“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工业化建设运动【答案】A【作业分析】漫画中的以“看鸭船”一碰就翻比喻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用来说明集体化、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性,因此说明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背景。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2.(原创)作家莫言在蛙中有这样的叙述:1953年到1957年,是国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好时期,我们那地方也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三大改造”期间工农业发展C.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答案】B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核心知识点。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19531957年的时间信息和“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与这一局面相关的历史事件为三大改造的实行,故答案应选择B。其它选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匹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本质,同时渗透对“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3.(选编)有一张“特殊”的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见证了()A.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民营工商业改造的壮举D.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答案】C【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后有通过实行赎买政策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1956年”的时间信息和“按季付息”的特点可知答案选C。本题以特殊的股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形成对三大改造特征的正确理解,提升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落实“家国情怀”素养。(一)拓展训练(选做题)二、材料解析题4.(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问题。材料一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实行三大改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根本改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均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大幅下降,私营资本主义经济趋于消失。原因:1953-1956年实行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2)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作业分析】本题考查了核心知识点三大改造。第一问主要考查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据材料一表格中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均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大幅下降,私营资本主义经济趋于消失。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二问考查三大改造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判断为三大改造。根据材料中“中国选择并建立社会主义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并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根本改变”的影响。史解释的素养。第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程标准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题量共4题,其中基础测试3题,拓展提升1题。时长基础作业(必做题)6分钟;拓展作业(选做题)(9分钟)(一)基础过关(必做题)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项选择题1.(选编)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在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失误和挫折的J口、J,批具有“工匠精神”楷()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答案】B【作业分析】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涌现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楷模。题干信息是石油工人楷模,可知是王进喜,故选及模的引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学生感悟时代留下的并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落实“家国情怀”素养。2.(选编)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是()武汉钢铁基地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成功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A.(D®B.C.D.【答案】D【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和川藏、新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之后”不符,排除AB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工业基地,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成功,结束中国靠“洋油的时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通过这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区分不同时期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落实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3.(选编)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中时间段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一中中”1.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答案】Adi业分析】观察题干年代尺及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561966年,这一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在曲折发展,故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选项A。历史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体现出阶段性特征。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1956-1966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阶段特征,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内涵,落实“历史解 释”素养, 促进学生深 度学习。(二)拓展训练(选做题):、材料解析题4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问题。材料一确如毛泽东所言,中共八大深入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全面展开了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摘引自卢洁中国梦复兴路(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O材料二1953197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 年4. 5%19581962 年4. 3%19631965 年11. 1%19661970 年3. 9%19711975 年4. 0%(2)根据材料二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斤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重要贡献: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2)中共中央调整了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本题的 设计,考查学 生对中共八 大知识的掌 握和对材料 提供的有效 信息进行合 理的解读的 能力,从而落 实“史料实 证”和“历史 解释”的学科 核心素养。【作业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中共八大是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2)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类型单元检测作业功能检测复习题量共8题,其中基础作业3题,拓展训练1题,活动探究1题,合作实践3题(二选一)时长基础作业(必做题)6分钟;拓展作业(必做题)(9分钟)活动探究(选做题)15分钟;合作实践(选做题)(一)基础过关(必做题)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项选择题1.(选编)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A.封建寒流随冬去,民主和风迎春来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D.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答案】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1953年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A和B反映新中国的成立;C是改革开放的成就;D项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城汉藏同乐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故本题选D.对联承载着历史信息。本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联为素材命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考查学生对对联类史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对联,联系所学知识,了解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取得巨大成就。落实学生“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2.(选编)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B.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B【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中“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以适应工业化要求,故而B项正确。A项与材料意思无关;C项1953年抗美援朝已经胜利;D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学习历史应坚持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并厘清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农业改造和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3.(选编)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统计图,在特定时空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特征的能力,以培养其“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A1800160014001200100080()600400200多产值(亿元)工业农业J年份II1IIIIII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R19591960A. 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B. “三大改造”期间工农业发展C.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作业分析】该统计图反映了在1956年之后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停滞并缓慢下降,工农业产值呈严重背离状态,这种状态发生时段为19561960oA选项"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的局面在三大改造后已经扭转。B选项局面工农业生产总发展趋势基本趋同上升。C选项发生时段是19531957年,与题干时段不符。在总路线提出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 设史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 民为国家富 强和人民幸 福而不懈努 力的历史。 通过本题的 设计,使学 生掌握在新 中国成立初 期,我国在 制度建设和 经济建设上 取得的成 就,增强对 社会主义优 越性的认 识,体会坚 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重 要性,坚定 社会主义信 念,提升“史料实 证”“历史解 释”“家国情 怀”素养。(二)拓展训练(必做题)二、材料解析题4.(选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代表们走进了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的第一次。”袁水拍六亿人民心花开(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们”出席的是会议名称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参考答案】(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义: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3)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优越的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作业分析】第(1)题,材料中“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说明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第(2)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知,当时的现实国情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重工业基础薄弱;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可知,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第(3)题根据两则材料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优越的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等。(三)活动探究(选做题)三、活动探究题5.(原创)阅读地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9561965年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图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就。本题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地图,通过对比提炼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在考察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体现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图219571965年社会主义主要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1)图1中A成就是,图2中B(地名)指O(2)比较图1、图2,指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业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3)综合以上探究,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I)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成都。(2)变化:工业在地域和行业分布趋于平衡: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建设成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业布局有了明显的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国家政策;政治制度;科技。(任意两点)【作业分析】(2)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A是一五计划时期取得成就之一,B是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2)图1信息显示工业建设成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读图2可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就分布逐步向内地,尤其是西部发展,工业分布趋于平衡。(3)通过对(1)(2)的探究可提炼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政策、制度和科技等。(四)合作实践(二选一)四、合作实践题6.(原创)(1)围绕本单元内容,自拟主题或参考以下主题,如“第一个五年计戈1”、“在曲折中前进”、“建设成就”、“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向雷锋同志学习”等,讲历史故事。(2)完成分组,明确分工。(3)综合运用语文、信息技术、艺术等知识,发挥小组各成员优势,开展资料收集、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道具服装等任务。(4)组内交流,完善初稿,完成试讲。(5)班级分享,相互学习交流。本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查找、阅读、理解史料,还需要用文字和语言进行表达,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作,体现历史、语文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学习。整个合作实践过程渗透了对学生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7.(原创)“找寻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印记”读书分享会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本读书分享会设计的出发点:其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生<.分 生死疲劳a:【作品简介】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实施提示】(1)全班学生以课下自学的方式,选读作家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第1页到199页,思考此部分内容与本单元之间的联系。学与历史之 间的联系, 探寻其中反 映的历史; 其二是引导 学生将历史 与语文学科 知识、技 能、方法结 合起来,实 现学习的有 效迁移。同 时,在小组 合作实践的 过程中,培 养学生团队 合作能力、 阅读理解能 力和书面(口语)表 达能力。在 学生体验到 自主阅读带 来的快乐和 收获的同 时,培养学 生的学科素 养。(2)选定主题,完成分组,明确分工,撰写一篇或两篇汇报文稿(可以是读后感、随笔或者短论等),制作电子汇报课件(PPT)o(3)全班举行“找寻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印记”读书分享会,每组选出12名成员分享读书感悟并回答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交流分享,提升认识。七、作业评价量表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作业评价量表题号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作业等级(ABCD四个等级)反思教学1教师评价A.学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并说出选择某选项或者不选择某些选项的原因;B.学生能把题干与课本知识相衔接;C.学生阅读题干后能找出关键词;D.学生基本掌握所考查的史实。2教师评价3教师评价4教师评价A.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并能说出解题思路,书写工整,语言精练;B.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正确回答题目设问;C.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中给定的有效信息;D.学生能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第5课三大改造作业评价量表题号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作业等级(ABCD四个等级)反思教学1教师评价A.学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并说出选择某选项或者不选择某些选项的原因;B.学生能把题干与课本知识相衔接;C.学生阅读题干后能找出关键词;D.学生基本掌握所考查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