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食品标签审核经验总结及职业打假应对 .docx

    • 资源ID:674998       资源大小:30.0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食品标签审核经验总结及职业打假应对 .docx

    食品标签审核经验总结及职业打假应对说起“标签”相信每个食品人都能说出几个故事来,不是没日没夜审标签,就是打假人见缝插针投诉标签,更有艺高人胆大的老板时不时的灵感创意让标签人弹精竭虑步步惊心。在此通过食品行业不同领域的案例分析,总结经验,供食品人参考。所在行业:肉制品行业产品类型:熏煮香肠类公司规模:500人1.认识标签:本人在食品行业工作有十年左右了,一直都是从事质量方面工作,(本想写成质量管理,一想,其实自己没什么管理,就喜欢干活),先介绍一下背景,再说一下本人从认识标签到熟知到模糊的过程;最初职业打假人还很少,大家关注标签问题也不多,可以说是随便看看就行,我就看字有没有错误的,地址错没错这些基本问题,也没有专门的审核标签人员,就是兼职简单看看,公司整体对他关注度并不高;回想当初,还是那时候工作最好,无忧无虑,从没有什么标签类投诉,就算真的有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确实有过一次错误,将“香葱”写成了“葱香”),但也没发什么事,可能这种事别人也看不出来吧,最起码没导致投诉;2.熟知标签:大概在2019年左右,不知什么原因,标签打假突然兴起了,大大小小的错误被打假人揪住不放,这个时候真的是有苦难言,以前粗放型管理肯定是不行了,就开始了精细化道路,边学习边审核边处理客诉;我买了很多标签相关的书籍,虽然大家都是围绕着7718、28050、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一些法律法规学习,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没啥太大用,因为你根本就看不懂,他的语言都是绕圈的,不是一般人能理解透彻的,所以我买的书籍都是实战性的,就是各种错误的解析,通过书上每一种错误,对比自己公司产品是否发生类似错误的可能性进行学习,这种效率非常高,也有助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和投诉,但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标签没有标注固形物含量,这个确实是审核没审核到位,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销售过程中被打假人发现了,人家教我怎们看,告诉我违反了哪条哪款,这一次我是真的学习到了,我烦职业打假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人家的知识底蕴,人家能找到你的问题点,确实比咱们强,这次事故让公司损失了很多,大家也深刻的进行了自我反省;3 .认知又变模糊:为什么说又变得模糊了,因为了解的越深,发现不知道的东西越多,认知变模糊了,我才开始能读懂7718这类标准,标准上说的话我才能看到深层次的东西,也能和职业打假人较量一番了;自己偶尔也冒充一下职业打假人;我投诉过一次饮料,谁家就别说了,万一人家没改,会导致大批量投诉的,大家都是食品人,犯不上,他家是营养成分表有一个糖,这个不是核心营养素,但是与核心营养素用的是一个字体,核心营养素也没有加粗显示,这就是违反标准了,违反4.1当标示其他成分时,应采取适当形式使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更加醒目,我试着投诉了他家,不过效果不佳,他家可能和市场局关系比较好,根本没有受理,市场局直接回复,不是本局管理权限内,给我推脱了。4 .给大家介绍几个我审核标签的重点问题,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现问题最多是三项:基本要求,营养成分、配料表"3.1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本条是对食品标签合法性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设计、制作食品标签时除遵守与食品标签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外,还需要满足产品执行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企业问题主要集中于对产品执行的产品标准理解不清,比如企业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中要求标明产品类型或具体配料含量,但企业忽略了这项要求而未进行标注。易出现,声称了某种东西,但是没有标注含量,执行标准上明确要求标注内容,没有标注全"3.4应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本条是对食品标签用语、图案等内容的规范性要求。部分企业出于产品宣传的目的,在产品标签上使用一些宣传语或图案,但却容易引起消费者将其错误认知为另一种产品,如在植物蛋白饮料标签上画一头真实奶牛图片;用水、白砂糖、麦芽糊精、柠檬酸、蜜桃香精、维生素A和维生素C配制的果味型饮料,未添加任何桃汁或桃的果肉,却命名为“蜜桃汁”等4 .1.2的要求标示具体名称,食品添加剂按照4.1.3.1.4的要求标示名称。标准规定:“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巳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这其中“等效的名称”是指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已规定名称的同义或本质相同的名称。为了便于消费者理解,标签上产品名称或者配料表中的配料名称,在不产生歧义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等效名称。如果一类食品有分类标准或行业约定的分类方式,也可以标示食品分类名称。易出现名称投诉,这类比较多,出了名字没有国标之外,主要是名字和执行标准冲突,具体就不点名了,否则大家就知道是谁To5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事,是真的出现问题,如何应对: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3月15日即将实施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中,第五章第三十六条特别提出了关于“标签瑕疵”的判定,办法中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配料使用的俗称或者简称等不规范的;”可以认定为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标签、说明书瑕疵。在监督管理中“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经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最最重要的,如果真的出现瑕疵,记得明示补救措施,可以在公司官网上明示,可以在旗舰店上明示,各种渠道,只要做了,最起码拖延点时间,尽快落实改善;但还是建议大家,如果想做好,除了自身知识硬之外,还是要标签送检,不要差这点钱,一个打假成功了,就够受的了。强烈建议标签送检!感谢!行业:粮食加工及速冻米面制品规模:400人从业时间不长,标签审核经历也就几年的时间,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审核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公司内的几类产品包装,没什么丰富的经验,就截取几个片段分享一下吧。一、初出茅庐刚接手时只知道翻GB7718、GB28050、产品执行标准和食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满篇的文字看着就头大,美工发来标签就感觉无从下手,只得硬着头皮看一眼标准条款再看一眼标签,一个很简单的标签往往要花上半小时的时间核对,审核完还要犹豫半天。毕竟身边没人指点,一直闭门造车也不是个事。但不久之后抓住机会,接连参加了几场标签审核相关的培训课,起码对主要的标准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参考文件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项标准和法律法规,还有从中延伸出的其他标准、标准问答、官方复函及通知文件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从论坛里搜到了7718的实施指南,对标签标注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再加上审核的标签越来越多,慢慢地积累了一点经验,掌握了标签审核的小技巧,算是上道了。个人看法:死读标准万万不可,还需要大量的实战练手,所谓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另外审核标签时一定要调整心态,无论其他部门如何催促,都要按部就班逐项审核,不可心急图快。二、交锋打假首先感谢这几年交过手的职业打假人们,交了一波学费,攒了大把经验。还是刚接手审核标签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在审核某产品标签时没有审出营养成分的单位标注错误,很不幸发出的第一批货就被打假人发现了。第一次遇到咄咄逼人的职业打假人心里慌了,只想着如何降低损失,而对方在沟通过程中也察觉出自己的底气不足,于是更是硬气,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掏了500块钱息事宁人,工厂也紧急下架产品并对剩余包材进行加贴,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第一次面对标签打假便以失败告终,也是自此时起开始关注标签打假人的动态,通过分析打假人平时关注的标签问题,反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标签是否存在瑕疵或错误。另外针对如何应对职业打假,平时也特意上网搜索相关案例及法律法规,请教身边的专家老师,哪种情况属于标签瑕疵、宣传用语是否符合广告法、是否适用千元索赔等。几次和职业打假人交锋,慢慢也得心应手了。遇到标签打假不可怕,见招拆招、找到可靠的证据材料证明自己才是关键。三、规范流程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司产品类别多,还有不少代工品,除了层出不穷的新品外,还面临着大量的旧版翻新、配方更改、客户要求等一系列标签增改的问题。今天销售要加宣传语,明天研发要更新配方,后天客户又想改没有流程的约束就使标签制作审核工作异常混乱,出了问题就开始推诿扯皮。刚开始公司并没有既定的标签审核流程,人人都可以提出改标签,甚至有些市场急用的标签直接跳过品管审核,设计完就交付印刷,事后发现问题,因为多是些口头通知,就没人承认,还造成了包材的浪费。后来实在无奈,就利用公司办公软件平台,开发了标签制作审核一条龙的在线审批流程。流程由标签需求人发起,阐明制作或更改标签的原因,其部门主管确认批准制作或更改标签的必要性;其次各部门提前提供标签内容及设计要求,美工做出初稿;然后由销售、生产、研发会签,分别确认规格及版面风格、包装尺寸、配料等信息是否有误;最终流程到达品管部审核完整的标签,有问题则退回美工进行修改并重新确认,如无问题即审批通过,新的标签将抄送给采购部、库管及包材验收员等负责人,然后就是制版印刷、进货查验。审批流程看似繁琐,实则明确规范了每个部门的行为,谁也不敢打马虎眼,整个审批流程都在系统中记录保存,出了问题直接追溯到个人并进行处罚,直接杜绝了乱改标签及遇事甩锅的现象。四、上游标签现在除了自家产品的标签,还会关注采购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关注原料标签不是为了刻意挑刺儿或对供应商打假索赔,而是为了保证自身合规,再一个就是通过标签标识来了解原料情况。例如,关注原料尤其是复合原料、复配食品添加剂的配料标识,是为了产品配料合规;关注原料的贮存条件标识,使原料处于最适宜的保存环境下,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原料加速变质;还有原料标签上的特殊性声明(如转基因、过敏原标注),也与产品标签标注息息相关近几年,出口业务不断发展,出口标签合规也重视起来,奈何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出口产品标签目前整不了,就不说了。个人愚见,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斧正。标签设计审核心得分享正在从事标签审核方面的工作,正值食品论坛的有奖征文活动,特将本人一点小小的心得与各位分享。标签设计及审核流程1、管理文件制定:首先要制定标签设计审核的管理文件,明确标签设计及审核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相关流程等。2、产品规格书:由研发人员完成产品规格书,对产品的名称、规格、配料、包装形式、保质期、产品质量要求、食品安全要求、产品营养成分信息明确。3、标签设计内容表:由研发人员依据产品规格书、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其问答(以及历年增补公告)、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历年增补公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4、标签设计内容表审核:由法规人员依据产品营养成分检验报告、产品规格书、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其问答(以及历年增补公告)、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历年增补公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核。审核经过研发人员签名、法规人员签名及上级领导签批。5、设计:由设计人员依据审核通过的标签设计内容表,进行排版设计,设计好后发送给法规人员审核。6、设计稿件审核:法规人员依据产品营养成分检验报告、产品规格书、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其问答(以及历年增补公告)、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历年增补公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由设计人员逐一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次审核,直至通过,通过后,由设计人员与供应商对接形成数码稿件,数码稿件寄递至法规人员,再次对设计版面逐一核对,核对完成后签字确认及上级领导签批。数码稿多份,相关部门存档用以核对。7、包材制作:数码稿审核完成后,由设计人员与供应商对接,对颜色进行确认,确认后进行包材制作。8、一些注意事项:如涉及新食品原料、可食用菌种等需要查阅原卫生部、卫计委和卫健委发布的公告或使用食品伙伴网的数据库系统查询,避免使用未列入可用于普通食品的物质,导致不合规的情况发生。标签设计图片文字及商标要注意查看广告法、商标法、广告绝对化用语执法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标签使用文字要注意知识产权,避免使用商业化字体而被索赔。受委托加工的要使用委托方的条码,而非受托方条码。产品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执行标准的标签要求要体现。保健食品、固体饮料等要注意市监总局发布的公告对标签的特殊要求(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以上小小心得分享,敬请指正。标签审核那些犯过的错所在行业:烘焙行业、预制菜产品类型:烘焙糕点、饼干、速冻产品公司规模:500人-600人接触标签几年了,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对标签可一点不能马虎,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里。那年刚开始新的岗位:品控管理岗,标签虽然天天接触,但是上家公司有专人负责,咱也不是全懂的,毕竟术业有专工。换了岗位公司编制没有这个,质量管理的都要上,被迫上岗了,把所有关于标签的文件放在桌面上,一一学起来,半知半解的开始用了。一个季度的抽检来了,半个月过期了,电话来了:你们的产品出问题了,马上来质量监督局一趟,吓得我呀,出啥事了,问题大了可能要罚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原来标签有问题,两个错误: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酯写成了脂,我了个去,另外一个就是,括号少了一个右括号,咱只能说,标签审核真严格呢,这样也被抓到了。还好,准备了一大堆资料去,证明企业改正了,最后也没罚款,搞定。从此以后,老板见到我就说,标签要认真看,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岑普OOO还有一次,那天来了个上海的审核员,对体系审核,我想肯定是没问题了,工厂经历过多次审核了,应该怎么滴都会过的。老师问起来:产品的标签有没有送检的,我说有的,随机拿了几份,还有那个标签给他看,他看了半天,说,不对呀,一个产品加了盐,另外一个没加盐,怎么“钠”反而更高呢,我一看还真是,这种老师都看出来,只能说上海的审核员还真是挺专业的,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之前拿给别的老师看,看到检测报告合格,都没说什么。只能从新编辑改过了。标签审核真的是一个很深的学问,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的一门学问,标准也在不停的更新,所以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只愿跟着每个老师不断进步一点点。各位老师,都说了,标签审核是个细致活,那可不,一顿审核下来,真是费了老大劲,主要是标签这个标准,只有品控懂点,设计不懂,老板不懂,可设计好的给品控看,品控要改,别人就不乐意了,为啥,字体不符合、字体高度不符合、英文没有对应的汉字,用了繁体字没有对应的简体字,提示词不规范,嫌弃添加剂太多,自行删除的,强调了某个原料,没有标注具体含量的,都要一个个扯皮,你说怎么那么费劲的。要把这标签法规跟他们一个个普及一下才行,这个工作就顺畅多了。不过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的,庆幸这么多年的标签审核,进入市场的产品还没有出过什么问题,没有因为标签问题投诉或者召回过,这个应该是庆幸的,特别是糕点行业,更新快,可能一个月就要几款新品,企业有自己的专职标签审核员还是有必要的。这两年开始接触预制菜行业,预制菜行业相对糕点标签要简单很多,国内的市场产品都可以解决的,今年开始布局国外市场,澳洲,东南亚,美国等,可对于标签还是一片盲区啊,国内市场的标签法规认真对几遍,加上实操这么多年还可以应付,出口食品这个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国外市场的标签法规还需要多学习学习,这个还需要找出口的同行前辈多交流交流。一些着急出口的,就找专业人士解决了。希望能有多点国外法规的标签培训课程,这样就方便多了。奇葩的举报企业信息:我们企业是乳制品行业,主要生产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规模200-300人。与各位伙伴分享两个案例:案例一我司近日收到一起关于消费者对我司产品添加维生素I)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食品安全法禁止性规定的举报信息。经过我和我司质量部同事商讨后决定按照以下几点对此投诉进行反驳:1、产品经出厂检验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GB251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规定,不存在举报者所说的食品安全隐患。2、GB251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中3.5.2“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14880中再制干酪的规定”并未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区别对待,而是统一要求符合GB14880中再制干酪的规定。因此我司产品中添加维生素I)符合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要求。3、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及原国家卫生部2012年第15号公告发布时间均早于GB251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因此未囊括干酪制品。4、2023年1月19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表E.1明确标注了OLo6干酪、再制干酪、干酪制品及干酪类似品为同一食品类别,表Bl明确标注了OI.06干酪、再制干酪、干酪制品及干酪类似品允许添加维生素Do综上所述,我司所生产的产品添加维生素D符合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食品安全法相关要求,不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最终我司和监管部门沟通提交举证材料,监管部门未立案,此举报终止。案例二我司接到举报我司产品高钙声称不符合GB28050标准要求,经讨论,我司从以下几点进行反驳:我司生产产品经检验蛋白质含量见下表(检验报告见附件一)。产品名称原味烟熏味蛋白质mg100g22.922.8我司生产的产品营养标签内容依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制定;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NRV%)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A计算;我司生产的产品营养标签蛋白质的标示对比见下表:产品名称原味烟熏味蛋白质(标示值)22.822.6mg100gNRV%(标示值计算)38%38%蛋白质(80%标示值)18.218.0钙(实测值)22.922.8mg100gNRV%(实测值计算)38%38%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表二规定蛋白质含量允许误差范围280%标示值;附录C中表C.1对蛋白质含量高的声称规定;声称的蛋白质每100g中220%NRV,根据上表所示我司撕奶酪(再制干酪)系列产品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NRV%)无论是标示值还是实测值均>30%,且蛋白质含量实测值均>80%标示值。综上,我司生产的产品营养标签符合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高蛋白质声称的规定。最终我司和监管部门沟通提交举证材料,监管部门未立案,此举报终止。

    注意事项

    本文(食品标签审核经验总结及职业打假应对 .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