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11章 动荷载、疲劳破坏 .ppt

    • 资源ID:680285       资源大小:7.17M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1章 动荷载、疲劳破坏 .ppt

    ,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材料力学,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1 概述,112 斜弯曲,小结,113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114 偏心压缩(拉伸),115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111 概述,一、组合变形: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基本变形的变形形式。,二、实例,烟囱在风载和自重作用下,汽车路牌杆在风载作用下,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弯曲与扭转的组合,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立柱,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F,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F,拉弯扭组合,斜弯曲,弯扭组合,三、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叠加法,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扭转,弯曲,拉伸,112 斜弯曲,一、斜弯曲的概念,梁上的外力都垂直于轴线,外力的作用面不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变形后梁的轴线不在外力的作用平面内由直线变为曲线(梁上的外力都垂直于轴线且过弯曲中心,但不与形心主轴重合或平行)。,二、斜弯曲梁的强度计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荷载的分解,2、内力分析,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3、应力分析,应力:,(应力的“”、“”由变形判断),正应力的分布,在 Mz 作用下:,在 My 作用下:,叠加:,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4、中性轴的位置,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令 z0、y0 代表中性轴上任意点的坐标,中性轴方程(过截面形心的一条斜直线),或,设中性轴与z轴之间的夹角为,由图a看出,则有,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上式说明:1)中性轴的位置与荷载F无关 只取决于F与y轴 之间的夹 角及截面的形状和尺寸 2)一般情况下,IzIy,故,即中性轴不 垂直于 外力作用平面,-斜弯曲与平面弯曲的区别,5、最大正应力,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6、强度条件,设梁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矩为Mmax,两个弯矩分量为Mzmax和Mymax,代入上式可得整个梁的最大正应力max,若梁的材料抗拉压能力相同,则可建立斜弯曲的条件如下:,注:如果材料的抗拉压能力不同,则须分别对拉压强度进行计算,解决工程问题,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寸,确定许可载荷,三、斜弯曲梁的挠度计算,设为挠度 作用面与 y 轴的夹角则,+=900 挠度 作用面垂直于中性轴,不在外力作用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斜弯曲的特点,解:1、外力分解,2、强度计算,例 1:矩形截面木檩条如图,跨长L=3.3m,受集度为 q=800N/m 的均布力作用,=12MPa,容许挠度为:L/200,E=9GPa,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和刚度。,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3、刚度计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2:图示悬臂梁 L=1m,F1=0.8 kN,F2=1.65 kN。1、梁的横截面为矩形 b*h=9*18 cm;2、梁的横截面为圆形 d=13 cm。求:此梁的最大正应力。,解:一、外力分解(Fy=F2,Fz=F1),二、强度计算,1、矩形截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圆形截面:,注意: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 W=d3/32,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 3某食堂采用三角形木屋架,屋面由屋面板、粘土瓦构成。从有关设计手册中查得沿屋面的分布荷载为1.2kNm。檩条采用杉木,矩形截面h:b3:2,并简支在屋架上,其 跨长L3.6m。已知檩条间距a0.8m,斜面倾角=30 许用应力10MPa。试设计檩条的截面尺寸。,解:(1)外力分析 将屋面的均布荷载简化成檩条承受的荷载,其集度为,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内力分析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截面上,其值为,(3)设计截面尺寸,将矩形截面的Wz/Wy=h/b=3/2,以及有关数据代入上式,解之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h=0.131m,b=0.088m,取,H=0.135m=135mm,b=0.09m=90mm,113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一、拉(压)弯组合变形的概念:杆件同时受轴向力和横向力(或产生平面弯曲的力矩)的作 用而产生的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二、拉(压)弯组合变形的计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a,b,x,L,矩形截面,1 内力分析,内力,轴向力,弯矩W,剪力,(次要略),主要(内力图如右),z,y,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 应力分析,轴力,弯矩M,横截面上离中性轴为y处的总的正应力为,横截面上的最大(最小)正应力为,3 强度条件,解:1、外力分解,例1:槽型截面梁 AB如图,=140MPa。试选择槽型截面梁的型号。,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强度计算,危险截面C左,采用试选的方法,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X,X,FN,M,40kNm,F,选两根18号槽型钢每根Wz=152.2cm3,A=29.29cm2。,重选两根20a号槽型钢每根Wz=178cm3,A=28.83cm2。max=128.4(MPa)140,危险截面C右,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X,X,FN,M,40kNm,F,一、偏心压缩(拉伸)的概念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重合。,114 偏心压缩(拉伸),:偏心压缩(拉伸),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荷载的简化与内力分析,二、单向偏心压缩时的应力计算,x,F,y,z,x,F,Me,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z,y,e,C,偏心压力作用于一根形心主轴上而产生的偏心压缩,F,向截面形心O,简化,F,Me,截面法,轴力,弯矩,2、应力分析,h,b,A,B,D,E,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3、中性轴的位置(如图示),4、最大正应力,分析:,边缘BD,最大压应力,边缘AE,最大拉应力,最小压应力,应力为零,1、内力分析,三、双向偏心压缩时的应力计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偏心压力F的作用点不在横截面的任一形心主轴上,F,F,2、应力分析(如上),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应力分析,杆任一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为,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横截面上任一点H(y,z)处的正应力,引进惯性半径,3、中性轴的位置,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4、最大正应力及强度条件,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1:最大起吊重量F1=80KN的起重机,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起重机支架的轴线通过基础的中心。起重机自重F3=180KN(不包含吊重F1和平衡锤重F2在内),其作用线通过基础底面的轴oy,且偏心距e=0.6m。已知矩形基础的截面宽b=3m.求:1)基础的截面高h应为多少才能 使基础上不产生拉应力;2)在所选的h值下,基础底面上的 最大压应力(已知混凝土 的容重 为22KN/m).,解:,1)将各力向基础中心简化,得到轴心压力F及对oz轴的力矩Mz,基础底部截面上的轴力和弯矩分别为,:截面核心,一、截面核心的概念:当偏心压力(拉力)作用在横截面形心附近的某区域内,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拉应力),此区域即为截面核心。,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要使基础上不产生拉应力,须使,h=3.68m,取h=3.7m.,2)基础底面上产生的最大压应力为,首先在截面的边缘处做与截面相切的中性轴,并确定中性轴的截距;其次由中性轴的截距,计算外力作用点的坐标,依次求出足够的点;最后连接所有的点得到一个在截面形心附近的区域 截面核心。,a y,a z,二、截面核心确定的思路:,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2:矩形截面如图所示,确定其截面核心。,解:1、计算形心主轴 Z Y 的惯性半径,2、取矩形截面的四条边界线1、2、3、4、为中性轴,计算其对应的外力作用点的 坐标。,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3、确定外力作用点、并连接得出截面核心的区域。,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解:两柱均为压应力,例3:图示不等截面与等截面杆,受力 F=350 kN,试分别求出两柱内的绝对值最大正应力。,图(1),图(2),Y,Y1,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F,F,例4:图示钢板受力 F=100kN,试求最大正应力;若将缺口移至板宽的中央,且使最大正应力保持不变,则挖空宽度为多少?,解:内力分析如图,坐标如图,挖孔处的形心,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F,F,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确定,孔移至板中间时,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15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一、一个方向的平面弯曲与扭转的组合,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卷扬机圆轴,1 外力简化,摇把推力F,吊装物重W,向横轴轴心简化,横向力W(平面弯曲),力偶矩Me1=Fa,力偶矩Me2=WR,扭转,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 内力分析,由内力图知,C截面是危险截面,其上的弯矩与扭矩为,T=Fa=WR,3 应力分析,绘出危险截面C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如左图示,由图知圆周边缘上的a,b两点有最大应力组合,故a,b两点为危险点,其值为,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a,b两点处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如图示为平面应力状态,其主应力为,4 强度计算,(因机轴一般为塑性材料,故用第三,四强度理论),A式,B式,注:,1)B式只适用于塑性材料制成的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2)对于其他截面形状的弯扭组合变形杆只能用A式,例1:图示结构,q=2 kN/m2,=60 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确定空心柱的厚度 t(外径D=60 mm)。,解:1、外力的简化,2、强度计算,(危险截面固定端),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二、两个方向的弯曲与扭转的组合,解:、外力向形心 简化并分解,建立图示杆件的强度条件,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画出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图(或写出内力方程),、叠加弯矩,并画图,、确定危险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找危险点,、建立强度条件,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F,例2:图示空心圆杆,内径d=24mm,外径D=30mm,F1=600N,=10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杆的强度。,解:、外力分析:,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00,300,、内力分析:危险面内力为:,、应力分析:,7.05,M,(,N,m),x,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解:拉扭组合,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例3:直径为 d=0.1 m 的圆杆受力如图,m=7 kNm,F=50 kN,=100 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杆的强度。,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4:图示结构,已知 F=2kN,m1=100 Nm,m2=200 Nm,L=0.3 m,=140 MPa,BC、AB 均为圆形截面直杆,直径分别为 d1=2 cm,d2=4 cm。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结构的强度。,解:1、BC 杆的强度计算,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2、AB 杆的强度计算,危险截面固定端,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例6:,雨篷梁采用240mm240mm的正方形截面,梁长L=2m,上面墙体传来的荷载及自重共计20KN/m,梁上的活荷载为0.70KN/m。雨篷板的宽度b=1m,板上的活荷载为0.7KN/m,板的自重为4.55KN/m。求:雨篷梁跨中及端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解:,1)计算雨篷梁所受的荷载 雨篷板上的均布荷载为,雨篷板上的荷载引起梁的扭矩为,两支座边缘处的反力偶矩为,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雨篷梁上的分布线荷载为,2)内力分析,(绘出内力图如下),3)应力计算,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梁跨中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其值为,端截面中点1处的最大切应力为,组合变形小结,一、组合变形: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基本变形的变形形式。,二、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叠加法,前提条件:弹性范围内工作的小变形杆。,叠加原理:几种(几个)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变形 等于每种(每个)荷载单独作用之和(矢量和、代数和)。,三、组合变形计算的总思路,1、分解将外力分组,使每组产生一种形式的基本变形。,2、计算计算每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变形。,3、叠加将基本变形的计算结果叠加起来。,重点,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斜弯曲的概念,梁上的外力都垂直于轴线,外力的作用面不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变形后梁的轴线不在外力的作用平面内由直线变为曲线(梁上的外力都垂直于轴线且过弯曲中心,但不与形心主轴重 合或平行)。,四、斜弯曲,2、计算,矩形截面圆形截面,3、结论,1、“”代数叠加,“”和变形矢量叠加。,2、对有棱角的截面,棱角处有最大的正应力,3、挠度 w 作用面垂直于中性轴,不在外力作用面。,重点,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五、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横截面上离中性轴为y处的总的正应力为,横截面上的最大(最小)正应力为,1 概念,2 计算,3 强度条件,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六、偏心压缩(拉伸),1 概念,2 单向偏心压缩的应力计算,3 双向偏心压缩应力计算,4、截面核心的概念:当偏心压力(拉力)作用在横截面形心附近的某区域内,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拉应力),此区域即为截面核心。,5、截面核心确定的思路:首先在截面的边缘处做与截面相切的中性轴,并确定中性轴的截距;其次由中性轴的截距,计算外力作用点的坐标,依次求出足够的点;最后连接所有的点得到一个在截面形心附近的区域 截面核心。,a y,a z,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1、一个方向的平面弯曲与扭转的组合,七: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2、两个方向的弯曲与扭转的组合,重点,难点,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本章结束,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

    注意事项

    本文(第11章 动荷载、疲劳破坏 .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