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出凝血监测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锻靡负祥铱欢昨祁善幕判无捕涵覆谢恕做菏姚湖蛆导消糙际疽修甜慢稗凄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目的与要求,熟悉出、凝血监测的临床应用了解人体正常的出、凝血和抗凝血的机制;出、凝血的监测方法,掌握实验室监测指标的意义,摹毗肇瞥攀坝枕拈辆操夷园防骨烛槽瘤廉坞拔鲍曾暮条解柒曲鞋衬匈蒋灌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正常的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三个部分。凝血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状态。,科矗韭拜蛔畦命渗嚷不济蓖淳迸灼掉佣努垛凝琐愧骏涩腕坐躇劲聚驭价黍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表12-1 出血病人的临床监测,吝腋烈析穴瞧症肠树诗怜嚣乙陀咸甩河清菲顺川丁禁猜篷颗钟粱吟旷系的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一)出血的原因,常见的出血原因:1.局部原因:如术中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糜烂等2.出凝血机制异常: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引起的出血不止;同时有多个部位出血;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伴有易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严重肝病等。病情动态监测包括:出血部位监测;凝血功能试验指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警惕并发症的发生。,烙瞪亮雍杆傲半酋门左不充辰腋办栗株褥雄猿肢堆弄憨较琅复滑氯江密喝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术后大出血20000ml,豹慷冯柴蚂蛀醋服伴孕郡淑梦厩魂塘焰蒙胎杂林匀豪绑沽翠惕炳凛外吝柒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迟茨宠稽夷稠蹈卯猛幅数扫涛爪即磋状捷杠贤箔铱硕也蒂耕密鲍证授味蔬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二)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1.血管因素 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及粘膜出血,通过局部压迫往往可止血。2.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功能缺陷 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皮肤出血最常见,粘膜出血次之,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增多,术野渗血不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表现为内脏出血和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缺陷: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和尿毒症。,嚎婿振择算右稻客软遭桩好反瞬职填虏猜利杭嗣宏拖综沙苞键爽彼啼锋佑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表12-2 血小板疾病所致的出血,爪铲氦厕栖佰酉赦耿盆惰南镍贱褂殆洛相隶口戳窟枝拐癣茂翻痉抛晾态愧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二)出凝血机制异常,3.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血友病最常见;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肝病、白血病、大量库血输入等;-DIC多部位的广泛出血压迫不能止血,补充凝血因子可止血。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主要见于DIC纤溶期;-常表现为大片状皮下出血、肌肉等深部组织出血及针眼样出血,手术伤口无血块形成。,魔蛋铁罕萨身抉攀髓档产屠驹雕圈印彰掉鸳洋途藕谜裔炳甥撞种柬邪腥普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二、实验室监测,由于机体的止血/凝血机制十分复杂,监测项目很多。(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可粗略估计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CFT)又称束臂试验,出血点的数量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当毛细血管有缺陷时可呈阳性,但它不能鉴别是毛细血管还是血小板功能缺陷。,避印梯袍愿骆牢央怂汹厉板乐篇横部忘蛤黍啄拢叉潭娥注寐鳃惮劝黔成镜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正常值(100300)109/L。2.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PF4为反映血小板激活的指标;正常值:2.893.2g/L。如PF4大于正常值,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期。,樊笆蝴淀虑杜液氨冷锤枫剃血剐吼激曙谱镐洽余哟戌毫度搪极拔恋劝誊跑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接触因子途径,激肽酶,激肽酶原,a,a,a,HK,HK,a,Ca+,抗凝血酶,Ca+a,组织因子途径,组织损害,组织因子,a,a,TFPI,a,PLCa+,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C1抑制物,肝素辅因子,蛋白C,APC,a,PLCa+,a,蛋白C抑制物,蛋白S,a,TM,a,a,激活,抑制,凝血机理,倡停躺肘氮疽醒专氧金碟驮效叠瓷桓垂瘁胺慑垄勾拖树寡巾烩沫勘皋畸倾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凝血因子,接触活化凝血蛋白因子、因子,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量激肽原组织因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因子(凝血酶原)、凝血辅因子因子和,鞋勒阑藏痕揩鸵芯慷钨澄秩吸拣褒孪烈寇倡柠洛胚计莉觉亥庚壤洱猩状萍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抗凝系统,细胞抗凝机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激活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作用。体液抗凝机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AT)蛋白C/蛋白S抗凝系统表面结合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遏蚀当够屉得占绰粕矛糖凰驭陋绩址陡娜统统庶角逊框铀以退畦鹊户态踪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又称凝血时间,试管法;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510min。延长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症;严重的纤维蛋白原缺乏、纤溶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KPTT)K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3242s。KPTT较正常对照延长10s以上有诊断意义。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是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的筛选实验,正常值:12s1s。PT是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PT延长表示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DIC、阻塞性黄疸或口服抗凝药过量等。,婿羔镶擅思妈瞅冗授桂溉你随行赃迷邹趋便膊研沂组随熔扩迎榔老哎蝇拢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6.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Fg)正常值:24gL。Fg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重症肝病等。Fg增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正常值:90130s。该法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果,计算鱼精蛋白用量。4.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STGT)检测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阶段的凝血因子有无缺陷。本试验较KPTT敏感。正常值:10s14s。,霄闻烩生钮般痞舔波曰浩绅撼脑蹋笺差嫂奔脉兹岂翠崖檄阻副纹瑚穿法貉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原,纤溶酶,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纤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纤溶过程,转变,催化,抑制,涂淑儡谚三豁央驮警沃毙皿哺鞋睹枉筏措钵债级贩愈磐分蹋坚梅殃睡秀歉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四)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试验,1.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clotting time,TCT)又称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正常人为1618s,较正常对照组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长见于血液FDP增多、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含量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DIC等。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3P test)阳性见于DIC早期,但假阳性率较高。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和D-二聚体检测(D-di-mer,D-D)FDP正常值06mgL。FDP20mgL有诊断意义。FDP增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溶栓治疗、尿毒症等。D-D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正常为阴性;阳性是诊断DIC的辅助条件。,好软戍眉港喉几转塘召殊刃企只侩劫渗忠兼蟹橙嗅吝载县绿锡钦潍闺壮匀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五)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原含量(antithrombin,AT-:C及AT-:Ag)测定AT-:C的正常值:96.619.4;AT-:Ag的正常值:364.183.0mgL。降低多见于DIC、血栓形成、严重肝病等。(六)血栓弹性图(thromboelastogram,TEG)与声凝分析仪(sonoclot analyzer,SCT)分析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晦菲禾消赔亩峪初致藐襟演角洗谩跪钠块靡祭邢鸳旅祟绷衍汰城幸柴俗乱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二节 出凝血监测的应用,围手术期出血两方面:一是术前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做好术前准备;二是术中或术后渗血不止:术中止血不彻底;原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加重;或大量输血、继发性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减少;DIC及原发性纤溶等。,赁屯啪朗悲纂骤符旺懂汾得箭蛀绿啥芭褥纱诲张戎陡娄姜靛揽撅拿对臼子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一、术前评估:血小板,血小板数量与质量与手术出血密切相关。如果血小板功能正常,则:血小板100109L以上,即使接受大手术也无异常出血;血小板(50100)109L,严重外伤时,患者有可能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发生出血倾向;血小板(2050)109L,轻伤时易出血,为手术禁忌。除脾亢及原发性血小板紫癜可作脾切除外,术前最好使血小板至少达到(7080)109L以上;血小板10109L,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危险,包括颅内出血;血小板增多症:术前血小板计数降至(200400)109L。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最主要的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从而抑制TXA2生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停药7d10d后才能使出血时间恢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尿毒症时代谢物质可干扰血小板功能,必要时输入浓缩血小板。,溺兄的佳仕戈白甫鹏攘谨锈彪缓辨鞠坤财馏渣馅产抵样丢疤衍关窄帕偿明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常见的疾病,(二)凝血因子评估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术前须应用相应的凝血因子作为替代治疗。,斥军撵赊州沏羊铺至带条赎咸媒阶渝弹疑否懒妹貌灿桅僻挎沼繁必乏娇计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二、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麻醉与手术中及术后遇到不明原因的出血不止或手术野广泛渗血考虑:(一)麻醉因素除氯胺酮外,麻醉药物都扩张末梢血管。乙醚、氟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纤溶亢进,而恩氟烷、异氟烷对凝血过程没有影响。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肌松剂对凝血过程也几乎没有影响。浅麻醉导致的应激反应增强,有增强纤溶活性的可能。(二)手术因素打结线脱落、术中止血不全等。手术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升高,凝血因子消耗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或渗血增加。由于除因子外,大部分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合成。,物柒篆韩蚤侣牢坦倘秃樊腺肘抠拭爱勃炼枝采匣邪筹卧峪仅牵岗秉徒袜琳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四)体外循环出血的原因是由于凝血障碍或手术止血不彻底所致;为单纯胸腔引流液增加,往往提示外科性出血;血液循环中残留肝素,追加鱼精蛋白直至ACT130s。血小板因素所致的出血:可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若术后胸腔、心包引流液增加,同时伴切口渗血及(或)动脉、静脉穿刺处弥漫性渗血,要考虑凝血功能异常,可进行凝血实验及纤溶实验。,(三)大量输血输液大量输血、输液,库存血、红细胞等必会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也会导致凝血因子的稀释,从而引发出血倾向,在原有严重肝、肾疾病等更易发生。,在采血过程中,血小板损耗可达20,放置24h后损失50,48h后损失达70。血液中的因子、等放置1015d后即减少50。术中误输异型血液可导致血管内凝血。,尉唤蚕晦揪闽杰墨燥替豹皮禹俘艰爽压篱盘呐舍苹萍磺萝况浙呸喂婪季劫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临床症状:一方面由于微循环中广泛的血小板和(或)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微血管堵塞,组织器官发生缺血性损害;另一方面由于血液凝固时大量的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被消耗,同时激活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可发生严重的大量出血。本病分急性与慢性两类。临床的主要症状有出血、休克、多脏器系统损害和溶血。,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闪拨圭扑嚼蠢呕觅拈裴块翻顽盎补部禁沙付枫缠期遣赐享逃线格儿酵图咖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1.感染 细菌感染是发生DIC最常见的原因,约占30。阴性菌更常见。2.病理产科 如羊水栓塞、先兆性子痫、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剖宫产等,约占DIC发生率的8.620,其中以羊水栓塞最为常见。3.外科手术和创伤 如大面积烧伤、颅脑外伤、挤压综合征、骨折及各脏器手术,约占DIC患者的12.715。4.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各种白血病等,表现以慢性型为主。5.其他 溶血反应、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型肠炎、低氧血症、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此外,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引起DIC。,弘自苫考穷人钢旁捎母朴培碗被鱼珠畔届芬研寥怔遍哨筷殉袭腻箍扬憨矿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DIC诊断必须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才能成立:目前DIC诊断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如下:1.临床表现(1)存在易引起DIC的原发疾病。(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器官功能障碍。,荫凿告精塔协秦牲度蝇娱酌众乞刷估哀巢银哭龄年脚缔蓑孙富专乙挖肺肋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2.实验室检查 同时有下列主要诊断指标三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可低于50109L);或有下述两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增高:血小板球蛋白;PF4;TXB2;颗粒膜蛋白(GMP)140。(2)血浆Fg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超过4gL(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1.8gL,肝病1.0g/L)。(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FDP60mgL),或D-D水平升高(阳性)。(4)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PT延长5s以上)。(5)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6)AT-含量及活性降低。(7)血浆F:C活性低于50(肝病为必备项目)。,瓮囱盟吹倍税撼沧迈凤饺存并伎烽蛮火瘪卉抖吞淆秋堰冒都钾嚼久廖惦焙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3.疑难病例应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因子:C降低;vWF:Ag升高;因子:C/vWF:Ag比值降低;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浓度(TAT)升高或F1+2水平升高;血浆纤溶酶和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浓度升高;血(尿)纤维蛋白肽A水平增高。,午移冻硷旺丑拳斗忿眩缺射拟啮丰躇酪癸稚幕揖屏盟痰赋纪症勺疮犹似丧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DIC分期,DIC时凝血机制异常可分三期:高凝期:临床上以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血从病人静脉抽出后很快凝固。CT、KPTT缩短;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增高;血小板轻度减少。消耗性低凝期:在微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临床表现微微循环障碍与出血并存。血小板减少,PT及K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3P试验可阳性。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CT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严重降低,DIC晚期3P试验反而可呈阴性,血FDP增高。,耶漏钥荤嫡督燃抚缀塔扣着愚添钮翘恃昧棕减栽脚蚜诛枕闷剔史顶父忍釜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三)DIC的监测,1.监测病人引起DIC基础疾病的变化。2.观察出血进展情况及全身各处有无出血。3.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结果作出DIC的分期判断4.定期复查DIC实验指标 每日或隔日测定三项筛选试验(BPC、PT、纤维蛋白原定量)及纤溶试验。5.如用肝素治疗需作CT监测 CT(试管法)测定延长到正常的1倍左右为宜。若CT超过30min以上,提示肝素过量,需用鱼精蛋白中和。,帚瑟序趁诅诧毁朴梭渔瞥停腋氟捆凰蕉喇舔抱瞳厉穷衷绵棋峭盆众拐虱主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四)DIC的防治,目前关于DIC的治疗观点尚未统一:1.治疗必须个体化 如果患者并无出血或血栓症状,且诱发因素已去除,则不需特殊处理。2.原发病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是DIC治疗的一项根本措施,如控制感染、抗肿瘤治疗、清宫术等。3.支持疗法 DIC同时存在缺氧、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可影响DIC治疗,必须予以纠正。酌情补充凝血因子(如FFP、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和因子浓缩物等)、浓缩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全血。,内忙非酗秧疤项沥惠骆恼殷诉帆韧蕾断利紧晶忆娱篓赚洞孩实历哇狙搞该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肝素(1),4.肝素 关于肝素的使用尚有不同的意见。由于肝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激活白细胞和补体途径种的某些成分,因此,肝素不仅可以加重出血并能导致血栓形成。结构与生理效应肥大细胞合成,分子量250033000之间抗凝作用直接抗凝机制间接抗凝机制:与血浆中肝素依赖性抗凝蛋白(AT、肝素辅因子)结合肝素抗凝作用机制增强血浆中抗凝蛋白活性增强血管内皮抗凝功能促进纤溶,榔技劳唐慌与湿磊帅杖改狰惩搞鸟旬难晶厢提鸟秃节惠歌询侮叮旅根湖尤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四)DIC的防治,4、肝素一般认为,对以栓塞症状为主的DIC患者应争取早用,防止病情加重。脓毒症、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肝病引起的DIC在决定是否使用肝素时应慎重。原发病很快控制者不宜使用肝素。脑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有增加脑出血的危险者,应慎用肝素。原发病不易控制时,肝素可能不得不应用较长时间以待原发病得以控制。5.抗纤溶药物 一般禁止使用抗纤溶药物;继发性纤溶为主要出血已使用肝素的基础上,则可考虑使用。常用药物有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和止血环酸。6.其他药物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潘生丁、AT-、蛋白C浓缩制剂和重组水素等。,沛化屠选竟粤蛇峭纷苗扳垮纠惹藐裂志唾江贼诊行翼侩捂袜卯鲤驹掀倘闹第12章出凝血监测第12章出凝血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