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主题升旗仪式上讲话(十二篇).docx
-
资源ID:683172
资源大小:37.8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主题升旗仪式上讲话(十二篇).docx
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主题升旗仪式上讲话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不忘革命功绩,矢志奋斗,喜迎党的二十大。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在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后,经过人民解放战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抚今追昔,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毛泽东主席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衷心地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本次升旗仪式是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革命历史教育,也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的思政教育。学校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育人功能,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基因,激发全校师生追逐强校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凌云壮志、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国旗下演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辛亥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今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HO年前,也就是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之后,革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回顾历史,以史为鉴。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在那个时局动荡、饱经风雨的年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劫难时,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积极求索,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实现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懈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当代学生,又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学习技能,勇于担当,用自己的行动来纪念百年前的那些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IlO周年大会上说:“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推向前进。”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从今天起,我们2023级学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训练,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发扬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永远用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纪念辛亥革命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回望112年前的今天,武昌首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新的大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树立起了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上的一座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以后,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升起了破晓的曙光,充满了光明的希望。112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岁月更迭,沧桑巨变。昔日破败落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华夏大地,处处生机勃勃,人们都在为幸福和谐而努力。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遥想百年以前,中山先生曾在日本对留学生们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土地人口为各国所不及,我辈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欲得如中国之舞台利用之而不可得。我辈既据此大舞台,而反谓无所藉乎,蹉院岁月,寸功不展,岂非可羞之极者乎?”这些提问当年犹如狮子吼,叩问着青年们的心弦,同样也在百年之后,叩问着我们的心灵。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梁启超先生的教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是责任重大的一代,祖国统一的大业、民族复兴的理想,就寄托在我们的身上。今日,我们踞此中国山河绝好之大舞台,是愿意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还是甘愿蹉院岁月、寸功不展?我想,答案已经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为盛世中国的宏伟画卷添上属于自己的色彩!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国旗下讲话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2023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2周年纪念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悠悠中国史,从未有哪个百年会这般翻天覆地,会这般惊心动魄。时间的尘埃已经覆盖了有些往事,但当历史的钟声再次伴着百年前人民悲壮的呐喊声而响起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个国人会忘记曾有的那段屈辱心酸,不会忘记那段中国人民不屈不饶,勇于反抗的历史。亦不会忘记辛亥秋日武昌城头下的那一声清脆的枪响,那枪声响彻历史的长空,震惊了世界,穿越了时代。那一声枪声骤然响起的当下,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让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代会这样悄无声息地降临,没有人会想到中国的“至高皇权”会因此而被历史抛弃和淹没,更不会有人想到中国会从此开始一段向着“自由、民主、共和、平等”的征途。“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法则,也正是因为辛亥革命顺应了时代的步伐,才使它成为那个使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里程碑。从此,东方沉睡之狮的一声巨吼,让那些惯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强盗们胆战心惊。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发生的。孙中山先生曾说,“革命先烈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自身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来奋斗。”所以在我看来,辛亥精神是革命先烈们的“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先发”的勇气;是革命先烈们“燃烧自己,照亮祖国,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是追求真理,不断进取,不屈不饶,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坚毅;是以“天下为公”,以“民族兴亡为忧患”和“甘为国而献身”的博大;是“为自由之人,故此中国之强弱,人皆有担当”的责任。我们在场的每一位,不是走不出舒适圈的“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可盐可甜,也懂得责任和担当。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凯歌前行,让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是辛亥革命先辈们的梦想,如今,中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时代虽已不同,但奋斗始终相通。时间见证成长,奋斗定义时光。历史的火炬正传递于我们的手中,我们正感受着那份期盼的滚烫。我们手里握着革命的火光,我们接过了新时代的接力棒。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团结起来,相依的臂膀必将夜空划亮。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同学们,使命在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的讲话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发言的题目为纪念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间节点: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其中重要的事件和开端为: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随后革命形势迅速遍布全国,距今天整整102周年。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近年来,诸多重大历史节点周年纪念接踵而至: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些影响深远的历史大事件,由近及远,一波接着一波,画就百年中国远山近岑最壮阔的几笔。而这波澜起伏百年历史的起点,始于辛亥年秋日武昌城的清脆枪响。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武昌城头的枪声,一举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从那一刻起的百年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流经一个世纪的历史深河浩浩荡荡,几代人婵精竭虑,曾被甩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中华民族,大踏步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亚特兰大宪报就曾预言,如果这场革命成功,以共和代替帝制,“中国的进步,无可限量”。百年后,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中国人民,以世界舞台的“中国奇迹”印证了这一不可限量的伟大进步。辛亥革命,正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黑暗驶向光明的曲折航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渡口”。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族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化进程。列宁视辛亥革命为“亚洲的觉醒“。在鲁迅的笔下,中国的觉醒者们是这样一种战斗姿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辛亥革命中,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批觉醒者们,以其生命、青春与热血,肩住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的方声洞黄花岗之役,“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武昌举义,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革命军牺牲的战士大多是20岁出头;武装起义屡败屡战,“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舍财”,华侨成为“革命之母”,在“恢复中华”的旗帜之下,形成了全球华人“革命救亡”的强大磁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如此慨叹辛亥革命:“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在亡国灭种的忧愤中,辛亥英烈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喊,以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高尚品德,“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坚强意志,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赤子之心,放眼世界、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以及“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为后来者树立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为民族复兴大业注入巨大精神力量。这是民族民主革命至为关键的一环,精神的觉醒,思想的启蒙,主人翁意识的张扬。革命,“皇帝可以倒去”、“民主可以建立“,这是被称为“世界风暴新源泉”的辛亥革命的现代特质。醒来,现代化需要民众自主意识的觉醒。辛亥一代人以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昭示世人:国为天下之国,故此中华之兴亡,匹夫有其责;人为自由之人,故此中国之强弱,人皆有担当。辛亥革命激起人们无限的期待,它将中华民族的思想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里程。如今,处于又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折中的中国,曾经有“独一无二的过去”,也将拥有“独一无二的未来”。百年精神传承,必将崛起一个繁荣发展、和平统一、民主自由、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现代中国。这个中国,将为民族赢得更多福祉;这个中国,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正在复兴,同志仍需努力!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辛亥革命112周年国旗下讲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做新时代自觉青年,以实干霹续革命精神。今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中共成立102周年。国庆节到天安门广场的同学,肯定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遥相呼应。每逢“五一”“十一”,天安门广场都会竖起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当然是为了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这位伟大革命先驱的崇敬之情,但这还有一层政治寓意,那就是表明一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诚的继承者。这层寓意,不是共产党人要蹭孙中山先生的热点,而是对历史的尊重。辛亥革命7年后,便发生了五四运动,又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近代史就好像接力跑一样,后来的人以前人跑到的地方作为起点,接棒,然后继续向前跑。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棒,但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人接过了接力棒,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并建立了新中国。多数革命先烈是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时走上了革命道路。各位同学也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但是,同学们是否思考过,真正的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应该是什么样子?陈独秀曾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对“青年”进行了界定,大意是,青年,不只是年龄年青,不只是身体年青强健,还有更重要的一一是要头脑年青,也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扎实的科学知识。下面我就要介绍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青年。他叫陈延年,陈独秀的长子。最近很多人通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知道了他。陈延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青年,一个觉醒了的青年,他的觉醒,当然得益于,那是个少数先觉者,正致力于觉醒多数人的年代。但是,他的觉醒更得益于,他本人就是一个自觉的青年。陈延年的自觉,表现在:他有担当救国救民历史使命的自觉,他有将自己打造成器的自觉。陈延年有担当救国救民历史使命的自觉。这主要表现在,他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而学习,他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视死如归。他自幼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1915年,主动给父亲陈独秀写信,表达了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希望外出读书的想法。因此陈独秀才把他接到上海读书。1919年他去法国勤工俭学,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他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并与周恩来等人创建了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一一中国少年共产党。陈延年认为,国难当头,家和国不能两全,因此他选择不恋爱、不结婚,把个人精力全部放到了革命救国的事业上。1925年,他与邓中夏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的共产党员多数被杀,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延年临危受命,前往白色恐怖笼罩着的上海,着手重建党的组织,成了一位义无反顾的逆行者。由于叛徒出卖,陈延年被捕,遭受酷刑的他仍不肯泄露党的秘密,终被敌人杀害。被杀时,敌人喝令他跪下,他却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接下来,要说的是,陈延年有将自己打造成器的自觉。这首先表现在他始终自觉坚持自立自强。陈延年出身富裕家庭,父亲还是文化界的明星陈独秀,算是一个“富二代”“星二代”,口里含着金钥匙。但是他在上海求学期间,每月只拿父亲供给的10元钱,这些钱在交纳学费、购置必要书籍文具后,就几乎分文不剩了。于是他白天一面刻苦读书,一面打工谋生,晚上就睡在新青年杂志发行所的地板上。有人因此责怪陈独秀虐待儿子,但其实这主要是陈延年个人的自觉选择。因为有一次,他的祖母到上海来清查她家金铺的账目,顺便找来了他,见他脸色憔悴,衣服破旧,心生疼爱,便要给他添置新衣,增加额外生活费,但是,他却婉言谢绝了。陈延年有将自己打造成器的自觉,还表现在他极其自律。他为自己立下“六不”准则,即不照相、不脱离工农群众、不谈恋爱、不滥交高朋名人、不铺张浪费、不大饮大食。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自律难成大器。在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陈延年有将自己打造成器的自觉,还表现在他对读书学习的主动。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是将自己打造成器的最佳方式。自觉之魂在主动。陈延年去上海读书,赴法国勤工俭学,都是其主动选择,1923年赴莫斯科学习,虽是受党的委派才前往的,但他在莫斯科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他深入研究了列宁的学说,从而造就了他思想上的厚重,以至于他在党内被称为“小列宁”。陈延年有个弟弟,叫陈乔年,在他牺牲第二年也牺牲了,时年26岁。陈乔年牺牲前,狱中战友为他即将被害而感到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为了纪念陈延年、陈乔年,安徽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这条路像他们的生命一样,很短,但这条路通向的主干道路,叫繁华大道。如今,我们生活在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繁华时代,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廖续他们的精神。言语是苍白无力的,唯有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证明。愿同学们做新时代的自觉青年,自觉之要在行动。用行动书写,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用行动书写,强国有我,请先烈安心。最后,愿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牛中,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世界。谢谢!我的讲话完毕纪念辛亥革命,弘扬爱国精神国旗下演讲尊敬的各位辅导员老师、亲爱的队员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纪念辛亥革命,弘扬爱国精神“驱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112年前的今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朝腐朽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回首百年共和路,我们永远铭记辛亥革命的光辉业绩: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给水深火热、前途茫然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进步力量的发展,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多用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是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率先发出“面向世界,振兴中华”的呐喊,吹响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号角!辛亥革命开辟了中国平等、民主、法治之先河。它革除了强调封建等级的称呼和礼节,提倡男女平等,使中国人民由古老帝国的臣民转变为现代共和国的公民。开始践行民主与法治这一人类的普世价值,并把它留给了后来的革命者和当今的建设者。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不仅因为辛亥革命彪炳千秋,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炽热的爱国情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爱国不是空洞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亲爱的队员们,我们要传承好辛亥革命的奋斗精神,将对祖国的这份热爱与责任慢慢挑在自己肩上,更好地发扬我们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繁荣,更富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传承红色基因,纪念辛亥革命国旗下讲话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传承红色基因,纪念辛亥革命。同学们,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2周年纪念日。112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这场几乎吸纳了当时所有中国先进分子的民主革命,终结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消灭了世袭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更是给苦难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思想,解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束缚,也为之后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构成和传播扫清了障碍。能够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中,年仅32岁的秋瑾英勇就义,令我们动容;广州起义后,林觉民烈士的遗体被残忍的敌人抛入水中,令我们愤怒。这些革命者,很多都来自富足的家庭,他们甘愿抛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告别自己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辛亥革命IlO周年大会上说“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今天,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上课,我们能够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中国又将会如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学习辛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1 .要认真学习党史。党史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红色历史的重要内容。2 .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能够吃苦的精神。3 .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且为了实现理想,积极努力奋斗,奋发向上。4 ,向先辈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为传承红色基因打下坚实的基础。5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把爱国、爱家、爱父母统一起来。同学们,时代变迁,精神永恒。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建立新的功业。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国旗下讲话2023年10月10日年是纪念辛亥革命的112周年,站在历史的路口,弥漫的硝烟还未消散,一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着湖北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的覆灭。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蓬勃的革命精神和爱国力量如洪流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影响着代代的华夏儿女。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抚昔思今,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可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并不丰富。看看我们的文明习惯、想想我们的学习态度,反思我们的道德课缺失,情况并不乐观。如果青年一代仍然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荒废学业、丢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着父辈创下的并不丰厚的财富时候,许多西方国家正翘首期盼着中国的颓废。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更是一种炽热的爱国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少年,爱国不是空洞的挂在口头上的,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作为学生,首先要把班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热爱我们的学校,以自己班级为荣,以我们的学校为荣。从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国为了青年一代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免费的教科书、补贴生活费,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学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那洁白墙上留下的一个个球印,那课桌上的累累伤痕,还有的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个人没有了集体的荣誉感,没有了宽阔的胸襟,爱国必定成为空谈。同学们,革命已是昨日,使命却在今朝。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不甘落后,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发扬XX中学“躬身做事,昂首做人”的校训,现出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无愧于先辈们洒下的热血,无愧于幸福旗帜下的呵护,更无愧于新时代最明媚的阳光。辛亥革命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辛亥革命的纪念日,是纪念推翻封建帝国统治的日子,民国政府称“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为什么叫辛亥革命呢?1911年中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年以干支纪年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人们呐喊的最多的口号是“驱除鞋虏,恢复中华”,意思是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为什么呢?我想起了莫言檀香刑里的情节,在义和团将士实施凌迟时,德国总督看着刽子手一刀又一刀一片又一片生生地切割钱雄飞的躯体时,他满意地点点头,对袁世凯说: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这是多么地讽刺啊,泱泱大国,对外媚骨,治内酷刑,置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试问,这清政府还靠得住吗?1895年,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中国,孙中山先生忧愤地说:我泱泱大国,竟然把台湾割给倭寇,士可忍孰不可忍!对清政府已经失望至极,于是他剪去辫子,宣示与清廷决裂,成立同盟会,并开展反清武装斗争。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男人剪掉辫子,从此改头换面;女人不再缠足,从此大步走路;国民不再卑躬屈膝,而是平等互让;国民政府下令禁除鸦片,我们不再做东亚病夫;古老的东方雄狮,正在慢慢觉醒,以辛亥革命为新起点,随后而来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112年后,为什中国人不忘辛亥革命呢?我想,我们无法忘却的不仅是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更忘不掉的是那一个个为国为民的英雄!此刻,他们的话语总在我耳畔响起。孙中山先生说:近代中国,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中国人的,大家要醒醒!中国就可以,返弱为强,转贫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强,齐架并驱!革命元勋黄兴说:国家苟日臻富强,则吾虽吾虽死犹生。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就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革命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先驱们是怎样在一个风雨飘荡、血雨腥风的社会中,为我们争取到现在和平、安详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先驱们学习,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希望大家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唯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和底气对革命先辈道一句一这盛世,终将如你们所愿。辛亥革命112周年纪念日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亲爱的同学们:112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中华大地上发动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国近代史就像是一场接力跑,一步跨一步地走来,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站在国旗下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要从辛亥革命的奋斗历程中收获历史启示,学习和继承革命先辈们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大无畏精神,在新时代要敢于担当使命,团结向前,要有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也要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将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因为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有国才有家!所以,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以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宏阔视野,用发展和进步眼光看待每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身体力行地做到“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辛亥革命112周年国旗下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这铿锵有力的一句话,说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12年前,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随后革命形势迅速遍布全国。因为1911年的干支纪年为辛亥年,所以这场革命称为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921年7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102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历史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辛亥革命112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老师们,同学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说,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