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研讨发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docx
-
资源ID:684205
资源大小:15.3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心组研讨发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docx
【中心组研讨发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开展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身为高校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通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挥高校科研学科优势,服务地方、传承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积极融入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弘扬蒙古马精神,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北疆儿女的担当与作为,为建设现代化通辽作出新贡献。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在教书育人中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根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刻认识发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就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民族瑰宝,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力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不谋而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属性,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未来发展的支柱,其综合素养、思想道德是未来综合国力水平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作为传播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正确认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开展的重大意义。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在电子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于大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网络、新媒体、短视频等媒介,巧妙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应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丰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从“灌输式”教育到“启发式”教育的飞跃,切实推动通辽新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确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唤起全民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关乎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通辽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