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医院外耳疾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

    • 资源ID:688472       资源大小:18.7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院外耳疾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

    医院外耳疾病患者护理常规一、盯的栓塞【概念】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盯的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称盯的,具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保护外耳道皮肤及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盯的分泌过多并排出受阻,积聚成块,阻塞外耳道,称盯的栓塞。【相关知识】(一)常见病因1 .盯的腺分泌过多外耳道皮肤慢性炎症、在多尘环境下工作、习惯性挖耳等刺激外耳道使盯的分泌过多。2 .盯的排出受阻外耳道畸形、狭窄、异物存留,老年人肌肉松弛、下颌运动无力等影响盯的排出而凝结于外耳道。(二)临床特征体积大者可有听力减退、耳鸣、耳痛、甚至眩晕。耳道进水后,盯的膨胀,耳聋突然加重。也可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检查可见棕黑或黄褐色团块堵塞外耳道,质地不等,可硬如石或软如泥。(三)治疗要点1.小的盯的可用耳镶或盯的钩取出。3 .大而硬者,先用5%碳酸氢钠或植物油等滴蚩,软化后冲洗或取出。4 .合并外耳道炎者,先控制炎症,再取盯的。(四)健康指导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挖耳习惯。2,发现盯的不要自己盲取,以免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应到医院找医生取出。3 .积极治疗外耳道炎症。4 .有鼓膜穿孔者,不要冲洗。二、外耳道异物【概念】外来异物存留于外耳道即为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小儿喜欢将小玩物塞入外耳道;成人多为挖耳时将火柴杆等小物体折断留于外耳道内或昆虫侵入等。异物种类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等,植物性如豆类、谷类等,非生物类如玻璃球、石子等。【相关知识】(一)临床特征1.有异物进入耳内史。5 .表现因异物的种类、大小、停留部位不同而各异。6 .小而无刺激性的非生物性异物,可无症状。7 .动物性异物如活昆虫等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噪声;如在鼓膜处活动,可引起眩晕和耳鸣。5,植物性异物如遇水膨胀,阻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闷胀感、耳痛及听力减退,并可继发外耳道炎6.锐利坚硬的异物可损伤鼓膜。(二)治疗要点1.昆虫等活动性异物,用酒精或香油滴耳,待昆虫致死后,镶取或冲洗排出2,被水泡胀的植物性异物,先用95%酒精滴耳,使其脱水收缩后,再行取出。3,较小的异物且无鼓膜穿孔者,可用外耳道冲洗排出。4 .异物较大且嵌顿较紧,或小儿不合作者,需在局麻或全麻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开取出。5 .有外耳道继发感染者,应先消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异物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三)健康指导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挖耳习惯,匆将棉球、纸团等塞入耳道内2 .看护好儿童,并将花生米、豆类、纽扣等小物品放在小儿摸不到的地方。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将小物品塞入耳内。二、外耳道炎及疗【概念】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为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外耳道汴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相关知识】(一)常见病因1.挖耳、异物、脓性分泌物、药物等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或损伤为诱因。3 .糖尿病、慢性便秘、身体虚弱者易患4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二)临床特征1 .外耳道炎急性者,外耳道灼热、疼痛;检查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有稀薄脓液,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慢性者,外耳道发痒,皮肤增厚、覆有鳞状脓痂,有少量稀脓液。2 .外耳道疗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重者伴有低热、便秘、全身不适。检查有耳屏压痛及耳廓牵引痛,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病肿成熟破溃后,有少量脓血流出。(三)治疗要点1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酌情应用止痛剂。2 .外耳道病早期可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理疗,促使炎症局限化;10%鱼石脂软膏涂抹,以消炎止痛。症肿成熟后切开引流,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3 .急性外耳道炎可涂2%龙胆紫或用10%鱼石脂纱条塞于耳道内,每日更换;慢性者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生素软膏涂局部。4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化脓性中耳炎等。(四)健康指导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挖耳习惯,不要滥用滴耳剂。2 .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化脓性中耳炎等,保持大便通畅。3 .游泳、洗头时,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4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三、外耳道真菌病【概念】外耳道真菌病又叫真菌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知识】(一)常见病因1 .致病的真菌种类很多,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较为常见。2 .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积存分泌物或长期用抗生素液滴耳等情况下,易受真菌感染。(二)临床特征1 .轻者无症状或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有时奇痒,以夜间为甚。2 .合并感染时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和流脓。3 .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三)治疗要点1 .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2 .用1%3%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涂耳。也可以涂制霉菌素或达克宁霜。(四)健康指导1 .保持外耳道干燥,外耳道进水后及时用棉签拭干。2 .积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等。3 .不要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剂。

    注意事项

    本文(医院外耳疾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