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总体及工艺部分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692970
资源大小:53.9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总体及工艺部分设计说明.docx
12、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批复文件:13、其它相关资料。1.2工程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1.2.1 工程范围本项目为IlOkV变电站配套II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根据电力部门的建设需求,本次设计通道规模为3x4排12孔200排管(顶管或暗挖),通道总长约4767mo1.2.2 主要设计内容本工程为电缆通道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通道主体结构及配套附属设施,根据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内容包含电缆通道总体及工艺、结构、电气、通风、排水、临时交通组织设计等专业,设计成果共6分册。5米以上深基坑、施工降水等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方另行委托设计。通道内高压电缆(含支架)、消防配套设施等,由供电部门自行设计、实施。13设计研究过程我公司自2021年11月项目中标以来,至今已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年有余,主要设计研究过程大致如下:1、2021年11月2022年3月,项目前期研究阶段,历时4个月。该阶段,与电力主管部门进行了多轮交流,按照电力部门的具体需求,结合输变电线路的规划方案、变电站的建设方案等,与双流区规划建设、天府供电公司等一道,共同研究确定了各段通道的路由走向和建设规模。IlOkV变电站配套IlOkV进线电缆通道工程总体及工艺部分设计说明一、概述1.1主要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设计红线图;3、本工程1:500带状地形图;4、本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资料;5、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6、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沿线区域控规、专规资料;7、本项目可研报告及批复意见;8、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轨道交通相关设计及规划资料(电子版);9、建设方提供的双流区防洪规划资料(电子版);10、建设方提供的片区道路及用地竖向规划(电子版);11、建设方提供的变电站相关设计资料;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5、其它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1.5主要技术指标1、标准横断面:dl200顶管(内套3x4排12孔6200排管+2孔(H00通信管)、B×H=1.6mx2.0m电力隧道,双舱B×H=1.4mx1.8m不可开启电缆沟(进站连接段)。2、电力线路等级:110KV。3、结构荷载:覆土土柱重量及结构自重,通道顶堆积荷载标准值取IokN,车道内的按城-A级荷载考虑。4、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排管50年,隧道100年。5、结构安全等级:排管二级、隧道一级。6、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类(乙类);抗震设计烈度:7度7、防水等级:一级。8、裂缝控制等级:三级,0.2mm。9、环境类别:二b。10、隧道内电气设备供电电压:380V/220V:11、接地系统:TN-S;接地电阻1.0欧。二、电缆通道总体及工艺设计2.1工程区域位置及线路走向本次拟建电力通道主要位于成都市东升街道。主要沿环港路、星空路、航林路及金河路道路外的绿化带布置。沿线穿越的主要道路有环港路、成双大道、星空路、金河路等,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如下图所示:2、2022年4月2022年10月,项目选线设计阶段,历时7个月。该阶段,建设方多次组织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踏勘,结合周边规划及现状设施,进行粗选、细选通道线路,选线设计过程中,新科局多次组织技术方案研讨会,多次向双流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水务局、管线单位、供电公司、街道办等部门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各段通道的设计线位。3、2022年11月2023年2月,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历时4个月。该阶段,为节约工程投资、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建设方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对通道设计进行了多轮次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了各段通道的具体设计方案。4、2023年3月1511,双流区新科局组织召开本项目初步设计专家审查,原则通过本项目初步设计。1.4设计采用规范I、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UT5484-2013;2、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7、泵站设计标准GBZT50265-202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10、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试行)2016.12;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O3OO-2O13);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U):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各段电缆通道纵断面设计详见纵断面设计图。2.4标准横断面设计通道设计规模按照电力部门提供的建设需求确定,全线均采用3×4排12孔200排管。采用非开挖方式施工时,排管采用dl2(X)圆管顶管或暗挖B×H=1.6m×2.0m电力隧道:接变电站进站通道采用双舱B×H=1.4mx1.8m不可开启电缆沟。标准横断面尺寸详见相关设计图,具体段落分布如下表:通道名称桩号范围通道横断面尺寸长度(m)HOkV迎春变电站配套进线电缆通道工程K0+047.660K2+894.652,K3+154.584K3+429.122,K3+563.540K3+763.54,K3+868.633K3+941.392,K4+052.267K4+185.821,K4+301.27-K4+501.272dl200圆管顶管3638.37KAo+000K0+047.660K2+894.652K3+154.584,K3+429.122K3+563.540,K3+763.54K3+868.633,K3+941.392-K4+052.267,K4+181,574-K4+301,270,K4+501.272-K4+763.61B×H=1.6m×2.0m1125.3进站通道双舱B×H=1.4m×1.8m不可开启电缆沟3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拟建通道线路大致走向详见工程线路示意图及总平面布置图。线路示意图2.2 平面设计本次电缆通道平面根据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红线图进行设计,通道主要布置在道路外侧绿化带内,部分段落布置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具体详见电缆通道平面设计图。2.3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沿线地形、地势条件,电缆通道结构顶面不得高于现状场地高程,并保证电缆通道建成后,顶部有一定的覆土厚度,为其它市政管线预留一定的横穿空间。2、下穿既有沟渠处,电缆通道须低于现状沟渠底,确保近期不影响沟渠的行洪断面,并为远期沟渠规划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3、接已建通道的高程、接入变电站的通道高程要求。4、与支线通道的高程衔接。5、沿线既有地下管线的高程情况,须避让现状电力、通信、燃气、雨污水等现状管道的高程。6、采用暗挖或顶管方式施工的通道,须保证顶部具有一定的覆土厚度,本设计暗挖段落拱顶覆土按不小于4米进行控制,顶管覆土厚度按不小于1.5倍管径控制。管段在竖井内设置检查井。2.6其它附属设施设置要求1、电力隧道所有风机井均采用不可开启式全预制式结构,在每个风口内侧均要求加设两道热镀锌防鼠钢丝网,网格间距IOmm02、为避免雨水倒灌,泵站排出管道内须安装止回阀。3、电缆隧道内部设置排水沟,内部底板C25碎面层应作糙化防滑处理,电缆隧道坡度大于10%的段落,人行步道设置成台阶方式。4、隧道边墙内设置槽式预埋件,纵向间距1.5m,双侧布置,长度根据电缆通道断面结构定;槽钢顶与上缘倒角齐,槽钢底与下缘倒角齐;槽式预埋件为热轧槽,以保证整体长期结构受力性能安全,预埋槽内具有齿牙结构(可供竖向调节),并确保沿槽道方向受力性能及与构件连接咬合性能。5、电缆通道人孔采用双层球墨铸铁五防井盖,内盖带锁。井盖荷载等级按检查井盖GB23858-2009标准执行,采用D400重型井盖(座),型号为700(ZQ),并设防盗、防跳及防坠落装置。人孔井盖,均加装智能防盗井盖及高速球型摄像机。人孔爬梯均采用固定钢梯。钢梯参照15J401-1L钢梯材质为Q235B,钢梯所用钢材及连接件均应进行热浸锌处理,其余技术要求参照15J401-11之说明执行。详“钢爬梯大样图”。6、防盗格栅及防盗刺:在每处风孔及封堵人孔井盖下方补充配套防盗格栅及防盗刺措施,采用膨胀螺栓+焊接方式固定,进一步降低不法分子非法进入风险,提高井口安防性能。合计B×H=1.6m×2.0m:1125.3m;dl200圆管顶管(内套3x4排12孔200排管):3638.37m;双舱BXH=I.4mX1.8m不可开启电缆沟:3m。2.5节点构筑物设计为满足通道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要求,通道内须配套建设以下节点构筑物:1、风孔B×H=I.6m×2.0m电力隧道间隔约100m左右布置风孔,暗挖段在竖井内设置风孔,电力隧道采用机械通风。风孔内通风设施具体做法详见通风专业设计图。2、人孔所有通道均须设置检修人孔,暗挖和顶管段均在竖井内设置人孔。3、泵站在B×H=1.6m×2,0m隧道集水低点处布置集水泵坑,泵坑内设置抽水泵及排水管道,主要排除电缆通道结构渗漏水,暗挖段泵坑设置在竖井内。泵站内相关排水设施具体做法详见排水专业设计图。4、T口通道接入变电站处,或通道线路连接处,设置T型交叉口,采用竖井进行连接。5、排管电缆接头井排管间隔500米左右,须设置电缆接头井。本次接头井的设置位置,由电缆线路设计单位提供。施工前应进一步与电缆设计单位对接,确认电缆接头井的具体设置位置。6、排管检查井排管间隔不大于50米,设置排管连接井,排管连接井内设置检修孔。顶置,根据接头井尺寸结合路径走向合理选择布置位置,明确开挖及支护方式:同时根据接头井位置合理调减各顶管井,完善纵断面图: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已与电气专业初步确认接头井位置,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与电气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确认后施工。开挖及支护方式详见基坑支护专项设计。已根据接头井布置调整顶管井布置,优化纵断面设计。4、明确顶管施工方式,鉴于本项目顶管长度较长,地下水位较高,顶管管径1.2米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机械顶管施工。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合本项目的顶管机械尺寸,复核顶管工作井尺寸是否满足要求,顶管接收井尺寸是否可与顶井区别设计;执行情况:根据市场询价,机械顶管造价较人工顶管投资高,由于本项目投资金额所限,经与建设单位沟通,为节约投资,本次设计采用普通工具管顶推的方式施工。工作井内空尺寸满足顶管施工要求,优化接收坑尺寸。5、建议核实暗挖隧道段工井数量,在满足规程允许最大通风、人孔设置间距基础上是否可优化调减;执行情况:己核实,本次设计按照平面及纵坡设置调减,同时须满足施工作业面需要布置暗挖工作井。6、暖通专业核实是否需要开列双层百叶送风口,核实统一说明书、图纸金属网格孔距,通风总长度等数据:执行情况:己核实统一。7、电缆隧道采用L6*2.0米尺寸,隧道内电缆仅能采取单侧敷设方式,支架预埋件应减半;执行情况:按天府供电公司的要求,电缆具体敷设方式目前不能确定,采取双侧预埋。8.IOkV隧道电源部分应明确接入点处IOkV短路电流水平,并根据短路电流水平对IOkV电缆进行热稳定校验;(I)防盗格栅(2)防盗刺防盗井盅措施7、人孔,风孔的设置高度,结合通道周边现状地面标高进行确定。为避免地面积水从人孔和风孔的开口部进入通道,位于绿化带内的,要求所有人孔检查井、风孔下缘不得低于现状地面高程0.5m:位于车道或人行道内的,人孔检查井井盖与路面标高齐平。三、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023年3月15日,双流区新科局组织召开了本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参会单位有区规自局、区发改局、空港发展集团、天府供电公司(发策、运检)等。参会专家及相关部门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提出了审查意见,鉴于部分意见存在专业交叉,针对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在此一并回复。1、风机考虑设防鼠网;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风口内侧加设两道热镀锌防鼠钢丝网,网格间距IOmm02、接头井与电气设计确认位置;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已与电气专业初步确认接头井位置,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与电气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确认后施工。3、初步设计阶段应与电力设计单位进行初步沟通,大致明确接头井设置位材,其余采用自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补充卷材施工工艺要求。16、4.4节与5节均为建筑材料,内容重复。其对材料的要求与耐久性设计要求不一致,建议调整。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删除4.4节关于建筑材料重复的相关内容。17、基坑开挖(明挖段)设计说明(放坡、钢板桩+对撑)与本工程实际采用的支护形式(灌注桩+对撑)不一致。建议在地质条件和场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放坡或钢板桩+对撑支护以节约工程投资。执行情况:本工程5米以上深基坑详专项设计。5米以下基坑仅在进站段使用,采用放坡方式施工。18、补充提供计算书。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计算书。19、起始点工作井是否位于已建构筑物之上,工作竖井如何施工设计中未明确(如:破除已建构筑物、施工期间原电缆是否保持工作?如何保护等;)应将破除工程量及电缆等设施保护费用计入成本。执行情况:起始点工作井与既有隧道相接,竖井二衬施工及电缆保护方案,已与电力部门进行沟通,由施工方报专项保护方案,批准后施工,相关保护费用已计入建安费内。19、应有终点进站连接点定位坐标。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进站连接点坐标。20、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在平面图中未注明,且采用同一尺寸,不合理,应有所区别。核实工作井尺寸是否满足顶管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补充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标注,优化接受井尺寸。已核实,工作井尺寸满足顶管施工要求。21、纵断面图应附地质剖面图,明确各段管线高程上地质情况。执行情况:待供电方案下达,确定IOkV电源点后根据计算短路电流进行校核9、完善隧道通道接地;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补充接地设计。10、补充抗震设计内容,应进行电力隧道抗震设计专项论证,以确保电力隧道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不会带来次生灾害。执行情况:按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本工程为单独的电缆通道项目,无燃气、给水、热力等管道共同敷设,不存在引发放射性污染、洪灾、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高危险传染病、病毒扩散等次生灾害的问题,无需进行专项论证。1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执行,本次初步设计应满足此通用规范的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补充该规范,并按规范要求设计。12、补充初勘报告。执行情况:本工程已有勘察报告,由建设单位提供。13、说明中使用期要求地下水位为地面下2米,核实抗浮设计水位标准是否满足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通知(川建行规2022)15号要求。验算埋置较深节点构筑物抗浮是否满足要求。执行情况:抗浮设计水位按照地勘建议值进行选取,构筑物抗浮满足要求。14、顶管设计:说明中“注浆材料采用32.5水泥单液浆”,应为42.5。执行情况:按意见修改为42.5水泥单液浆。15、防水设计,本工程主要采用三种施工方式:明挖(仅进站段)、顶管、暗挖。防水设计针对明挖及暗挖应有所区别,建议暗挖段节点构筑物底板、壁板采用预铺反粘高分子防水卷材,明挖段底板采用预铺反粘高分子防水卷29、建议优化暗挖段长度以节省投资。执行情况:按意见核实,本次设计在无条件设置顶管工作井、须拉大施工间距的段落,弧线段和纵坡较大等无法顶管施工的段落采用暗挖方式施工。30、施工图设计前,应探明沿线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管道、构筑物等),以便线路避让或采取保护、迁改等措施。执行情况:己提请勘察单位进一步核实地下设施情况,施工图按最终管探资料进行设计。31、穿越障碍物(如沟渠、地铁等),应征得相关单位的许可。执行情况:已与相关部门对接,按相关障碍物所属产权单位的要求执行,施工之前须取得相关单位的同意。三、问题及建议(1)受现场条件或其它因素制约,部分区域未提供管线探测资料,部分管道信息不完整,为避免对现有地下管线设施造成影响,建议在初步设计之前,进一步完善管线探测资料。(2)本项目线路长,沿线条件较为复杂,施工前应进一步复核场地施工条件,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面构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逐一复核、排查,避免对现状地表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影响。(3)通道内高压电缆(含支架)、消防配套设施、3米以上深基坑、施工降水等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方另行委托设计。施工前应熟读各专业图纸,注意各专业的配合与衔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施工组织方案,尤其注意避免漏设各种尺寸的预埋件。(4)通道接变电站处,施工前应进一步与变电站实施方对接,核实平面位置及高程无冲突后方能施工。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地质剖面图。22、纵断面上应有终点进站连接点内底标高(与已建电力通道一致)。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标高。23、1.6*2.0m电力隧道变形缝设计图:本变形缝大样图为明挖施工变形缝做法(顶板保护层、侧墙保护层等)。由于电力隧道二衬结构与初衬贴建施工,外侧四周30mm聚硫密封膏无法施工。变形缝大样图中二衬结构壁厚与主体设计不一致。执行情况:按意见修改完善,取消暗挖变形缝外侧聚硫密封百做法,修改隧道二衬壁厚尺寸标注。24、内径5.5m圆形工作竖井结构图:层高6米时,应为单层结构。执行情况:按意见核实,6米为单层井室。25、内径3.0*5.()m矩形工作竖井结构图:D-70竖井应为双层,其余均为单层结构。图中尺寸有误。执行情况:按意见核实,D-70竖井为双层,有中隔板。26、地面注浆加固大样图中注浆宽度在注浆平面图(4米,5排)与剖面图(8米,9排)、表格(8米,9排)步一致。建议优化剖面图中注浆宽度。执行情况:已将剖面图与剖面图排数统一,优化注浆宽度。27、电力电缆排管顶管工作井后座板设计图中要求后座宽度不小于3.41米,直径大于6.34米,而实际采用的方形和圆形顶管井均不满足此要求。核实顶管井尺寸是否满足顶管1.2米的要求。执行情况:已核实,尺寸能满足要求。实际顶管时的工作尺寸,是在竖井二衬施工之前的井室尺寸。28、与进站连接通道采用明挖方式,支护宽度与结构宽度冲突。执行情况:待进站段具体尺寸确定后,修改明挖段沟槽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