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华路道路改造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docx
6.4.2 地基土液化判别106.4.3 场地上的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116.5场地水和土腐蚀性评价116.5.1 场地水腐蚀性评价116.5.2 场地上腐蚀性评价127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121.1 天然地基分析与评价121.2 工程地质评价121.3 2道路工程地质评价121.4 3地基均匀性评价121.5 基础方案评价及建议131.6 路基干湿类型131.7 土石工程分级138 .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138. 1施工降水、排水评价139. 2施工验槽1310. 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49 .结论和建议14附件:1工程概况19.1 任务来源19.2 地理位置19.3 建筑物、构筑物性质19.4 勘察等级19.5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9.5.1 勘察目的1),5.2勘察技术要求19.6 勘察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29.6.1 国家标准29.6.2 行业及协会标准29.6.3 地方标准29.6.4 参考资料29.7 勘察工作量布置29.8 勘察技术方法29.9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3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42.1 地形地貌42.2 气象特征42.3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52.4 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53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73.1 地表水73.2 地下水73.2.1 地下水埋藏条件73.2.2 地下水水位74岩土测试成果74.1 室内土工试验74.2 原位测试成果94.2.1 标准贯入试验(N)94.2.2 动力触探试验95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95.1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95.2 场地特殊性岩土9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96.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96.2 地基土适宜性评价96.3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106.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06.4.1 场地抗爬设防烈度101.5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5.1 勘察目的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上参数;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评价: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建议,查明现有道路结构层。1.5.2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勘察等级,结合拟建场地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本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上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为:1)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各地段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并时其成因、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2)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岩土类型及其分布,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特性,提供道路路基土层的干燥状态与管道地基土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3)查明沿线地下水位,并查明沿线地下水类型、地表水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季节性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及埋藏情况。5)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回填上的七类、厚度及其密实度。6)查明沿线路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及排水管道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7)对拟建道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土体对管道材料的腐蚀性做出评价。8)提供拟建道路沿线管道开挖、基槽支护与降水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并对其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9)提出管道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开槽埋管)的建议,提出管道基础设计的建议。10)查明下穿区域及其他构造物位置的岩上类型及分布,提出合理的基础建议型式及岩I:相关参数建议值。11)提供抗震设防烈度、划分场地类别、判别可液化土层,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12)为确定管道线路、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设计文件,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双华路道路改造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1.1 任务来源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司承担了拟建双华路道路改造工程岩上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拟建项目根据业主提供的建筑总平图开展工作。1.2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双华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详见图1.2。图L2拟建场地地理位置1.3 建筑物、构筑物性质项目为华府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此次建设内容主要为原道路路面维护,线路总长6328.61m,道路宽度为40m,建筑信息见表1.3。表1.3拟建建筑物性质简表道路名称路线总长(m)道路宽度(m)路基改造具体内容涵洞、桥梁、雨污水管、电力管沟等地下构筑物双华路道路改造6328.6140天然路基或填土路基纯路面改造无增加1.4 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第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第杂地基),本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7 勘察工作量布置本次勘察拟建场地为详勘阶段,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详勘钻孔路基段间距按100m交叉布置,共布置166个钻孔,其中控制性钻孔82个,为植物胶全断面取芯钻孔,孔深7.438.5m,(其中ZK37ZK41、ZK96ZKIOo为下穿隧道,ZK137ZKI60、ZK166ZK169为桥梁钻孔,勘察完成后设计变更取消下穿隧道及桥梁钻孔);一般性钻孔84个,为Nw超聿型动力触探测试钻孔,孔深7510.0m.另外,布置取土孔57个,标准贯入测试孔28个,取水孔2个,取土腐蚀性试验孔2个,人工挖探15个。1.8 勘察技术方法本次勘察工作主要是通过对拟建场地进行地质调查、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并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工程物探,以及配合室内试验的勘察技术方法进行。(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调查场地及其周围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及河道、沟滨、慕穴、防空洞、孤石和各类地下管线等不利因素的分布,并搜集了场地内及附近已有工程的地质、气象等资料。(2)钻孔测放及工程测量根据拟建物总平面图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本次测放点坐标为成都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中海达V8高精度GPS测放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控制点坐标由业主提供,测量控制点坐标及绝对高程详见表1.8。表1.8控制点一览表控制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H(m)Al201661.943214345.443494.267A2202571.484214531.816472.731(3)钻探目的是杳明场地各岩土层结构、性质、鉴别岩土类别及特性,划分地层界线,采取土试样。采用XY-I型工程钻机进行泥浆护壁回旋转取芯钻进,对岩上层采取上试样和进行分层定名。(4)原位测试1.6勘察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1.6.1 国家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1-2OO1>2009年版(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T0218-2014)(6)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8S8-2019)(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6.2 行业及怖会标准(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201837号文1.6.3 地方标准(1)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2)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通知(成建委2014427号文)1.6.4 参考资料(1)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2018年)(2)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主编地质出版社2012年)。室内试验:2022年11月18日2023年2月18日:资料整理:2023年2月18日2023年2月27日;提交报告:2023年2月27日;本地块勘察共完成钻孔166个,其中控制性钻孔82个,为植物胶全断面取芯钻孔,一般性钻孔84个,为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钻孔,另外,取土孔57个,标准贯入测试孔28个,取水孔2个,取土腐蚀性试验孔2个,人工挖探15个。实际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9。表1.9完成工作量览表勘察手段计量单位工作量备注野外工作测放勘探点点/组日166/3/植物股回旋转取芯钻进米/孔1597.40/82Nm超重型动力触探钻进米/孔757.20点4人工挖探米/孔40.25/15标准贯入测试次/孔40/28取水样件2取土样件/孔15/15取扰动样件30/30取岩样件12/12内业技术工作整理编写勘察报告为了定量评价上层的力学性质指标,对上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SlandardPenetraIiOnTteSt,SPT)是利用锤击动能(锤重63.5±0.5Kg,落距76±2cm),将一定规格的对开管式的贯入器(对开管外径51±lmm,内径35±lmm,长度大于457mm,下端对长度为76±lmm、刃角18。20。、刃口端部厚1.6mm的管靴;上端接内径与对开管相同的钻杆接头,长152mm)打入钻孔孔底的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贯入阻抗,判别土层的变化和土的工程性质。(5)波速测试测试设备为上海岩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YL-SWT剪切波波速测试仪。测试工作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50269-2015)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对本次勘察的部分钻孔进行单孔法波速测试。通过对地基上声波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反演地质体内波速场的分布,利用所测出的纵横波速,计算各层地基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对场地进行地震类别划分,为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设计提供设计计算参数。本次详细勘察在场地内选取3个孔采用单孔波速测试法进行了波速测试。(6)采取土、水试样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9章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f87-2OI2)第6章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来采取岩样、土、水试样。黏性土要求取原状样。原状样试样等级为I级。为了定量评价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共取原状土试样15件,扰动样30件,岩样12件,水试样2件。(7)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1-21)(2009年版)第11章的规定,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以及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对采取的粉质黏土原状试样进行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采取的卵石层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对采取的岩石试样进行了岩石的天然抗压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对采取的水试样进行了水质简分析试验;采取土试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1.9完成的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各项工作作业时间如下:野外工作:2022年10月19日2023年1月7日;表2.2成都市温江气象站主要气象资料汇总表(2(X)4年2017年)温江国家族本气象站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m)北纬30p45,东经103o52,高程:517.7m台站地址成都市区街数值及统计年限数值出现时间/统计年限平均气压(MPa)更943.32004-2013冬958.92004-2013气温年平均16.42004-2013极端气温最高36.32006.8.11最低-4.32005.1.2最热月平均262012.8最冷月平均2.42011.1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与772004-2013极端最小相对湿度142013.3.1降水量(mm)年平均879.32004-2013年最大1343.32013年最小610.92012月最大525.52013.7日最大167.6年降水日数(0.D141雨季起讫时间/蒸发增(mm)年平均642.6年最大729.1风平均风速1.2各季平均风速(ms)及主导风向春(31.4夏(61.3秋(91.1冬(121.1年最大风日数2最大风速(ms)及风向14.3NE极大风速(ms)及风向18.5E雪冻降雪初终期(月、日)2004.1.19-1.26,2005.2.19-2.202007.1.5-2.17,2009.1.26-282010.12.16,2011.12.16-1.192012.1.5-1.21,213.1.3-1.5最大雪深(Cnl)52012年冬季最大冻土深度(Cm)其他平均雾天日数262004-2013平均窗暴日数282004-2013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图2.1场地照片拟建场地现以现有道路为主,场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单元KO+OOO-K5+8OO属岷江水系II级阶地,K5+800K6759.476属岷江水系I级阶地。场地原始地貌钻孔高程为468.22506.71m,最大高差为38.49m。详见图2.1。2.2 气象特征成都市屈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6.3°C,极端最低气温-4.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9.3mm,最大年降雨量1343.3mm,年降雨日141天,最大日降水量为167.6mm,最大降雨量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642.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h;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三最大风速为14.3ms(NE向),极大风速为18.5ms(2011年5月1日),主导风向为E向(详见表2.2)。图2.3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2.4场地地层结构及特征收集区域地质调杳报告,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地内揭示的地表覆盖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QJ”)、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D、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N)、白型系上统灌口组(K2g)0现根据钻探揭示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简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上层(QsmI)(1-1)杂填土:杂色,松散,梢湿。主要为建渣、混凝土、生活垃圾及少量卵、碎石等回填而成,并含有少量粘性土。堆积年限小于5年,均匀性较差。层底标高471.54504.01,平均厚度2.43m。原有路面结构层,细化分为:(1-1-1)沥青层:黑色,沥青路面。2.3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场地位于松潘一一甘孜造山带与四川前陆盆地交界的四川盆地内,印支运动奠定了该地区的基本构造格局。晚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抬升及高原地壳物质的向东蠕散,地壳的水平剪切运动在岷山断块和龙门山构造带转化为脆性推覆逆掩运动,形成典型的龙门山前陆薄皮逆冲楔,并对前陆盆地西缘的构造变形表现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龙门山构造带中的茂汶一汶川断裂、北川一映秀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具有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主要表现为滑动速率值在Imm/a左右,水平位错值与垂直位错值大致相当。由于这三条断裂的切割厚度达20km,逆冲楔厚度大,因此具备发生8级左右地震的潜力,与古地震研究结果一致。龙门山山前断裂是龙门山构造带前展式扩展所导致的最新隆起,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蒲江一新津断裂则为前陆隆起,为由南东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性质,为龙门山构造带的影响范围,最大潜在地震能力为6.5级,与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地貌调查结果相吻合。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和大凉山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有78级的发震能力,距离本工程场地距离较远,对工程场地影响较小。区内其余断裂规模较小或活动性较弱,不致对工程场地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成都平原及周边构造纲要图(图2.3),可知场地范围内无构造断裂通过,因此场地为稔定场地,适宜建筑。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N)(2-1-2)粉质黏土:灰褐色,褐黄色、灰白色,软塑,含较多铁锚质氧化物,局部含少量卵石及圆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标高483.93502.34,平均厚度2.00m。(2-2-2)粉质黏土:灰褐色,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含较多铁钛质氧化物,局部含少量卵石及圆砾,稍有光泽,下强度低,韧性低。层底标高467.025(M.01,平均厚度513m.(3-1-2)细砂:青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主耍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底标高469.23471.45,平均厚度1.03m。(3-2-2)中砂:青灰色灰黄色,松散,质较纯,湿饱和,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局部夹个别卵石,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层底标高482.62482.78,平均厚度1.50m。(4-1-2)松散卵石:灰黄色黄褐色、青灰色,饱和,卵石粒径以59cm为主,个别约IOem,呈亚圆形。含50%55%的卵石,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呈交错排列,不连续接触。N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为24击。层底标高461.54495.66,平均厚度3.29m。(4-2-2)稍密卵石:灰、褐灰色,湿饱和,其母岩成分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岩次之,亚圆形,中等风化,个别强风化,粒径512cm,卵石含量55%60%,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含少量漂石,呈交错排列。Nm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一般为47击。层底标高459.92489.58,平均厚度4.05m。(4-3-2)中密卵石:灰、褐灰色,饱和,卵石粒径一般615cm,以大于IOCm为主,卵石含量约65%70%,其中粒径为210cm的卵石含量约为15%,粒径大于IOCm的卵石含量约为55%,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局部含少量漂石,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一般为710击。层底标高475.78481.82,平均厚度4.IOm.白垩系上统港口组(K2g)(5-1)强风化泥岩:暗红色、紫红色。岩质软,敲击声闷,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节理较发育,局部裂隙面可见黑色氧化物膜。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芯手可折断。采取率约85%90%,RQD值约1520,该层主要分布于基岩层顶,少量以透镜体方式分布于中等风化基岩内。层底标高456.82488.53,平均厚度2.28m。(5-2)中等风化泥岩:暗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锤击声半哑。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局部裂隙面可见黑色氧化物膜。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岩芯采取率9095%,RQD值为304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属极软岩;局部有强风化夹层,无空洞。(1-1-2)水稳层:灰白色,灰色,为素水泥与卵石搅拌而成。(1-1-3)回填卵石层:回填卵石,卵石卵石粒径以38cm为主,个别约IOCm,呈亚圆形。含55%60%的卵石,充填细砂及粘性土。(1-1-4)压实填土层:褐黄色,稍湿,主要由粉质黏土构成,含少量植物根茎。(1-1-5)混凝匕为水泥卵石混凝.上,主要位于道路修补路面。(1-2)素填土:黄褐色、灰黑色,松散,稍湿。主要为场地根植土,主要成分为可塑黏土,含少量植物根系,填土层状态不均匀,结构松散,根据走访调查回填年限约5-8年,欠固结。层底标高469.28502.09,平均厚度2.93m.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6%(2-1-1)粉质黏匕灰褐色,褐黄色、灰白色,软塑,含较多铁镒质氧化物,局部含少量卵石及圆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标高483.93502.34,平均厚度2.00m。(2-2-1)粉质黏土:灰褐色,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含较多铁钵质氧化物,局部含少量卵石及圆砾,稍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底标高46702504.01,平均厚度5.13m。(3-1-1)细砂:青灰色灰黄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底标高469.23471.45,平均厚度1.03m。(3-2-1)中砂:青灰色灰黄色,松散,质较纯,湿饱和,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局部夹个别卵石,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中。层底标高482.62482.78,平均厚度1.50m。(4/-1)松散卯石:灰黄色黄褐色、青灰色,饱和,卵石粒径以59cm为主,个别约IOCrn,呈亚圆形。含50%55%的卵石,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呈交错排列,不连续接触。Nm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为24击。层底标高461.54495.66,平均厚度329m.(4.2-1)稍密卵石:灰、褐灰色,湿饱和,其母岩成分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岩次之,亚圆形,中等风化,个别强风化,粒径512cm,卵石含量55%60%,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含少量漂石,呈交错排列。Nm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一般为47击。层底标高45992489.58,平均厚度4.05m。(43D中密卵石:灰、褐灰色,饱和,卯石粒径一般615cm,以大于IOem为主,卵石含量约65%70%,其中粒径为2IOCm的卵石含量约为15%,粒径大于IoCm的卵石含量约为55%,个别大于20cm,呈亚圆形。充填细砂、中砂和砾石,局部含少量漂石,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修正后击数一般为710击。层底标高475.78481.82,平均厚度4.10m。通过含水层排泄,少部份以蒸发方式排泄。卵石层属强透水层,水位随季节性降水变化,木场地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卵石层渗透系数建议值为20md.本工程场地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地下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含水量一般较小,但在岩层较破碎的情况下,常形成局部富水段。属弱中等透水层,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3.2.2地下水水位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可知,受季节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为1.503OOm,其中12、1、2月为枯水期,7、8、9月为丰水期。勘察期间处于枯水期,勘察时场地大多为在建工地或黏土较厚区域,因在建工地降水及黏土厚度较大,未能测得地下水。4岩土测试成果4.1 室内土工试验1)勘察共采取粉质黏土样】5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其结果见“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4.1-1”。表4.1-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岩土名称及编号统计项目天然含水率B(%)密度P»(gcm3)比重Gs孔隙比eo液限Wl(%)塑不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i压缩模MEs(MPa)压缩系数a2(MPa,)内摩擦角(°)枯聚力C(kPa)软塑粉质黏土样本容ft777777777777最大值3151.922.740.92435.119.815.60.833.830.6210.825最小值29.61.882.720.83932.717.914.40.773.10().509.212平均值31.01.902.730.88533.918.915.00.813550.539.918标准差1.080.010.0090.030.830.790.450.020270.050.624.42变异系数0.030.01().(X)30.030.020.040.030.030.070.090.060.24修正系数/0.960.84标准值/9515.36可塑粉质样本容量888888888888本次勘察未能击穿该层。3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3.1 地表水场地内地表水有一水沟及经过江安河。拟建道路K5+780K5+8OO横跨水沟,水流方向为西北往东南,沟宽25m,勘察期间水量较小。拟建道路K6+680K6+759.476横穿江岸河,江安河水深约1.5m2.5m,河床宽507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3立方米/秒。春灌正常流量20立方米/秒左右。排洪量150250立方米/秒;区间暴雨和上游都江堰洪水相遇时,曾多次出现最大流量350立方米/秒。根据走访调查及收集资料,近10年最大洪水水位为474.5m。图3.1江安河照片3.2 地下水3.2.1 地下水埋藏条件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钻探揭露地层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填土的上层滞水、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填上中的上层滞水仅在回填区钻孔揭露,无统一水位,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排水等的补给,水量较小。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水位埋深浅,水量丰富,对本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地下径流方式土层名称指标侬颗粒阻成百分比(三)粒径大小d(«n)2002020220.50.50.250.250.0750.075-0.005最大依67.031.24.22.92.11.5最小Ifi61.124.93.3231.50.S平均依64.027.23.72.61.71.03)勘察共采取岩样12件,进行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其结果见“岩石试验指标统计表4-3”。表41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岩石名称统计指标项目天然含水率W0(%)天然密度Pdgcm3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强风化泥岩样本容量666Z最大值15.882.200.73/最小值13.772.110.49/平均值14.692.150.62Z标准差0.740.030.09/变异系数0.050.020.15/统计修正系数/0.89/标准值/0.55/中风化泥岩样本容量6666最大值7.452.4513.908.89最小值6.142.3910.506.09平均值6.782.4211.987.46标准差0.480.021.240.97变异系数0.070.010.100.13统计修正系数/0.930.91标准值/Z11.106.77黏土最大值2832.032.740.79936.722.816.70.427.310.3415.662最小值23.21.942.720.66333.918.613.00.285.290.2313.033平均值25.71.982.730.73635.620.415.20.356.0502914.443标准差1.590.030.0070.050.921.341.150.050.750.041.039.65变异系数0.060.020.0030.060.030.070.080.150.120.140.070.22修正系数/0.960.86标准值I/13.737.032)勘察共采取卵石扰动样21件、细砂扰动样7件、中砂扰动样2件,进行上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其结果见“颗粒分析成果表4.1-2”表4.1-2颗粒分析成果表土层名称指标值颗粒组成百分比%)粒径火小d(m)2002020220.50.50.250.25-0.0750.075-0.005细砂样本容St777ffi33.2063.301350最小值23.5054.1011.90平均值28.5058.7312.77中砂样本容IB2222ffi11.9053.0032.801230最小值4.2050.7023.601150平均值8.0551.8528.2011.90松股卵石样本容依999999最大值54.635.47.75.64.24.6最小一51.527.23.53.12.52.4平均值53.131.64.94.03.13.4桁密卵石样本容融666666般大值59.231.25.64.23.33.5Ai小值56.424.23.32.21.S2.2平均值57.829.44.43.02.62.8中密卵石祥本容16666664.2原位测试成果4.2.1 标准贯入试验(N)本次勘察对整个场地的索填土、软塑粉质黏土、可塑粉质黏土、细砂、中砂共做了40次标准贯入试验,其统计结果见表4.21。表4.2-1标准贯入(N)试验结果土展及编号样本容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素填土8523.91.1260.2910.8043.1软电粉质黏土7312.00.8160.4080.6981.4可塑粉质黏土16835.31.6930.3230.8574.5细砂7422.70.7560.2790.7942.2中砂2333/4.2.2 动力触探试验本次勘察对34个钻孔进行r超俄型动力触探试验(N.),以判别卵石的密实度,根据成都建筑地基设计技术规范(DB51T5026-2l),卵石密实程度判别标准见表4.221。表4.2.21N,密实度判别标准表Nm击数Nl2044<Nx77<N3oIONla)>10密突度松散卵石梢密中密密实Ni20试验统计结果见表4.2.2-2o表4.222N试验统计表项目样本容量最大值小H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松散卵石12867.92.33.80.8590.2280.9893.7梢密卵石14710.63.15.71.2100.2110.9705.6中密卵石11014.55.17.71.5730.2240.9757.85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5.1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未发现其他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浜沟、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2 场地特殊性岩土拟建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和风化岩。5.2.1 索填土素填土主要以耕植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具有不均匀性,高压缩性,强度低,后期施工过程中需全部挖除,采用桩基础时需考虑其对桩身的负摩阻力。5.2.2 风化岩场地下伏泥岩屈易风化岩,强风化呈半岩半土、碎块状,软硬不均,具有遇水膨胀、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和失水开裂、收缩的特性。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6.1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评价拟建建筑场地在地貌单元上属岷江水系II级阶地,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浜沟、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属中等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地基、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性较好。总体来讲,适宜拟建市政道路的建设。6.2 地基土适宜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场地内的地层由杂填土、素填土、软塑粉质黏土、可塑粉质黏土、细砂、中砂、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泥岩层组成。结合拟建道路的特征和设计路面标高,对基底下各岩土层用作基础持力层的适宜性评价如下:原道路路面范围内,结合挖探孔,未发现不良地质,项目原路基建设时间较久,已经完成固结,各土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