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共八篇).docx
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共8篇)目录篇一、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2篇二、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9篇三、专题党课: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19篇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党课讲稿24篇五、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31篇六、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44篇七、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48篇八、党课讲稿:强化思想引领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53篇一、2023关于粮食安全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材料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J对于粮食安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了部署,明确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是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X亿斤以±o为此,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X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同时,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四川将重点组织开展好落实政策稳面积、强化服务攻单产、创建园区树标杆、粮经统筹增效益、防治灾害减损失、严格考评添动力“六大行动二在X会中提出要构建以“中国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依托X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以高端育种为核心,坚持“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聚集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头部公司,推进品种选育、品系改良、育种材料创制、高效培育技术等现代种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谷,把X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在维护国家种业中展现X担当。在县X会提出要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化。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一、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基于国际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就中央、省、州而言,都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从外部国际形势和内部形势上看,都能印证“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的深远涵义。从外部形式上来看,这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X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X,全球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二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X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口。“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J另一方面,国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就内部形式来看,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X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千年农耕文化为X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X禀赋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X县作为X河谷核心地带,西临X、东连X,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C,年均降水107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约63%,年均日照时数2147小时,1(TC积温5787C。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2014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X县原21个乡镇为四川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目前,全县小春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节蔬菜。各乡镇种植小麦以川麦系列为主,主要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德油系列。近年来,X县围绕“1+4+N”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以彩色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果蔬林畜烟桑”六大富民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X”期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5.2:44.7:30.1调整到28.4:25.9:45.7,农业产业占比逐年增长。就粮食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X调查队反馈数据,X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1.31%;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全年粮食面积、总产、亩产均实现了“三增二(二)X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保障在X期间,X坚持以农田水利项目为抓手,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网376.78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7.11万亩,沟渠、机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万亩,顺利完成和平水库坝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6个,获得节余指标2052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取得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划定基本农田20.14万亩,落实保护地块7468个,持续保有耕地26.25万亩。近三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从26.9万亩增加到27.63万亩,产量从9.97万吨增长到10.4万吨。日趋良好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贮存中的损失凸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质耕地也为粮食高产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中央、省、州持续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利好目前,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监管、粮食储备、餐饮浪费等方面,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已全部覆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空前。“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四川省关于做好X年“X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追溯X种植粮食的历史可以发现,X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X香米在古代曾是贡米,1985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测定,X香米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特种米标准,1998年X香米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农业名优品种。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较好时X香米曾经卖过每公斤10元,而后市场价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X香米较长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倒伏、亩产量低以及外来优质高产香米带来的冲击,对香稻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逐渐淡出市场,如今仅保留有种子。种植户也逐渐转向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棋、草莓、枇杷、蒜基等农作物。随着农业不断发展,现有产业园也逐渐呈现出主要以“果蔬”类为主,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缺失的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农户,他们对粮食是有历史情结的,在抛开种粮的经济收益来谈,其实更愿意耕种粮食。“十四五”发展期间,在中央省州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和基础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高品质、高产量粮食种质技术攻关,全力保障种粮收益,这既能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继续传承发扬X传统优良品种,还能有效丰富我县种质资源库,促使种业实现振兴。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年度性任务,拿出针对性措施,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生产及时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生命力,是未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生力军,要加大对新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着力解决“谁来种地”这一根本问题。二是建设新时代“三农”队伍。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线阵地,锻造“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三农队伍,推动各级党政干部成为懂专业、知农时、识五谷和驾驭推动“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建立X乡土人才资源库,大力培育培养X本土的田专家、土秀才,以优异的政策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农村,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城市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帮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允许范围内,开设“绿灯”,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要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严格落实“非农化”“非粮化”责任清单,加强动态监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突出问题,科学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和增量问题,突出抓好摞荒耕地治理,最大限度挖掘博荒地潜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0二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逐级负责的耕地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将目标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地上图”,全县耕地“一张图”管理,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带图斑、带位置下达、落实到最小单元,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保护”的工作格局,做到每一个耕地地块有责任人、有看护人、有巡查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行为。(三)推动农田高效利用,抢占“中国农业硅谷”建设先机继续着眼粮食安全基础不动摇,持续提升土地质量,增加效益。一是推进农田高效利用。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X、X河流域乡镇大力推广水稻(玉米)、草莓、蒜墨、早春菜、冬春菜轮种和桑豆复种等高效粮经生产模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标。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探索推进资产、土地、劳务、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增强村集体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Q要稳步实施好X香稻项目,敢于尝试,有效利用同城化发展政策,大胆借助其他县市经验做法,破解我县项目推进中面临的改革问题,做出我县联农带农促发展的好做法。篇二、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不仅是治国安邦之本,也是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更是事关国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为确保国家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坚持保粮食安全稳国家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八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657万亿斤,比2020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L3万亿斤以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的大视野和国际大形势背景下看粮食安全和农业的重要性,对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红线、粮食储备调节等重要问题都作过深刻论述,就是告诫全党和全社会,无论今天的文明和历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农业作为治国安邦之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始终没有变。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阐述了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并多次引用“悠悠万事、吃坂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等古语说明夯实农业这个基础、保证粮食安全对治国固本安民的重要性q2020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2021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就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再次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二、坚持保粮食安全促环境安全粮食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坂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假碗!”字字千钧、别有深意。食为政首,地为粮本。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说到底是要稳住耕地特别是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下,我国耕地总量呈现减少趋势,自然灾害损毁以及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又使耕地质量下降,但国民粮食消费却持续扩大,粮食供求中长期都是“紧平衡”,要求我们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工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扎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健全农田水利体系,补齐防汛抗旱短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从2003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但是现代农业过分依赖花费、农药、除草剂、添加剂等化学性生产资料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并且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对环境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本文由公一文一思一享一文一库网站原创,其他地方下载均为盗版。三、坚持保粮食安全系生命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从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在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影响下,现代农业出现了有毒食品带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如2002年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的毒大米事件、2010年的五常大米香精事件、2013年湖南的镉大米事件、2014年的转基因大米事件等,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突出底线思维,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四)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于粮食安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了部署,明确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是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为此,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同时,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四川将重点组织开展好落实政策稳面积、强化服务攻单产、创建园区树标杆、粮经统筹增效益、防治灾害减损失、严格考评添动力“六大行动”。在*会中提出要构建以“中国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依托*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以高端育种为核心,坚持“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聚集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头部公司,推进品种选育、品系改良、育种材料创制、高效培育技术等现代种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谷,把*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在维护国家种业中展现*担当。在县*会提出要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化。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一、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基于国际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就中央、省、州而言,都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从外部国际形势和内部形势上看,都能印证“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的深远涵义。从外部形式上来看,这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全球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口。“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另一方面,国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就内部形式来看,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L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千年农耕文化为本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禀赋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县作为*河谷核心地带,西临*、东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o(2,年均降水107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约63%,年均日照时数2147小时,21(TC积温5787°CO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2014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县原21个乡镇为四川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目前,全县小春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节蔬菜。各乡镇种植小麦以川麦系列为主,主要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德油系列。近年来,*县围绕“1+4+N”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以彩色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果蔬林畜烟桑”六大富民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期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5244.7:30.1调整到28425.9:45.7,农业产业占比逐年增长。就粮食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反馈数据,*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1.31%;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o全年粮食面积、总产、亩产均实现了“三增(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保障在*期间,*坚持以农田水利项目为抓手,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网376.78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7.11万亩,沟渠、机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万亩,顺利完成和平水库坝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6个,获得节余指标2052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取得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划定基本农田20.14万亩,落实保护地块7468个,持续保有耕地26.25万亩。近三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从26.9万亩增加到27.63万亩,产量从9.97万吨增长到10.4万吨。日趋良好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贮存中的损失凸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质耕地也为粮食高产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中央、省、州持续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利好目前,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监管、粮食储备、餐饮浪费等方面,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已全部覆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空前。“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四川省关于做好*年”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追溯*种植粮食的历史可以发现,*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香米在古代曾是贡米,1985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测定,*香米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特种米标准,1998年*香米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农业名优品种。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较好时*香米曾经卖过每公斤10元,而后市场价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香米较长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倒伏、亩产量低以及外来优质高产香米带来的冲击,对香稻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逐渐淡出市场,如今仅保留有种子。种植户也逐渐转向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棋、草莓、枇杷、蒜墨等农作物。随着农业不断发展,现有产业园也逐渐呈现出主要以“果蔬”类为主,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缺失的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农户,他们对粮食是有历史情结的,在抛开种粮的经济收益来谈,其实更愿意耕种粮食。“十四五”发展期间,在中央省州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和基础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高品质、高产量粮食种质技术攻关,全力保障种粮收益,这既能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继续传承发扬*传统优良品种,还能有效丰富我县种质资源库,促使种业实现振兴。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年度性任务,拿出针对性措施,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生产及时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生命力,是未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生力军,要加大对新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着力解决“谁来种地”这一根本问题。二是建设新时代“三农”队伍。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线阵地,锻造“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三农队伍,推动各级党政干部成为懂专业、知农时、识五谷和驾驭推动“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库,大力培育培养*本土的田专家、土秀才,以优异的政策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农村,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城市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帮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允许范围内,开设“绿灯”,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要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严格落实“非农化”“非粮化”责任清单,加强动态监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突出问题,科学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和增量问题,突出抓好摞荒耕地治理,最大限度挖掘博荒地潜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二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逐级负责的耕地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将目标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地上图二全县耕地“一张图”管理,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带图斑、带位置下达、落实到最小单元,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保护”的工作格局,做到每一个耕地地块有责任人、有看护人、有巡查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行为。(三)推动农田高效利用,抢占“中国农业硅谷”建设先机继续着眼粮食安全基础不动摇,持续提升土地质量,增加效益。一是推进农田高效利用。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河流域乡镇大力推广水稻(玉米)、草莓、蒜墨、早春菜、冬春菜轮种和桑豆复种等高效粮经生产模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标。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探索推进资产、土地、劳务、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增强村集体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要稳步实施好*香稻项目,敢于尝试,有效利用同城化发展政策,大胆借助其他县市经验做法,破解我县项目推进中面临的改革问题,做出我县联农带农促发展的好做法。篇三、专题党课: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同志们: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3亿吨,连续七年超过6.5亿吨,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保持耕地面积19.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达17.64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九亿亩左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十亿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不能放松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之长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着眼中长期,保产能持续增长、保供给精准有效任务艰巨。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增产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现有耕地生产压力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增速放缓,绿色农产品增效有待提升;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增产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性能农业机械设备和油饲粮等高产品种育种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农民务农获得的经营性收入低于工资性收入,种粮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种植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财政支农政策有待完善、支持方式有待优化,农村信贷、保险支农力度尚难以满足涉农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跨区域流通和储备调控能力有待提升;政策性储备对粮食供给端的调控空间收窄。从国际看,随着居民膳食结构升级,我国对部分产需有刚性缺口的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提高、进口来源地趋向集中、进口海运通道相对单一,进口成本增加;我国国际大粮商、跨国农业领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对国际市场粮价定价议价能力不足。统筹协调四对重点关系从概念范畴看,粮食的狭义概念是指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在内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粮食的广义概念包括粮、油、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和以这些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副食品,是大食物范畴。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又要稳定粮食供应,还要确保粮食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可用性和供给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在供给侧,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稳定增加有效供给;在需求侧,要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物的品质需求、营养需求、健康需求,适应人们膳食结构不断升级的趋势,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新发展阶段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应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统筹协调四对重点关系。统筹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又要增强储备和加工能力,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发挥整体效应,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稳定。保障粮食总体安全,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既要立足国内,统筹优化布局,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又要防范化解国际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变化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好粮食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又要着眼长远,把握好中长期粮食需求侧的变化,增强供需的适配性、有效性Q统筹协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既要考虑粮食在生产、流通、供应等方面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又要兼顾国际上粮食能源属性、金融属性增强以及地缘政治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保障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根据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任务,优先保障口粮安全、饲料粮安全,满足居民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大食物观的基础仍然是粮食。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统筹利用国际合作、贸易、投资等,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进口渠道、进口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可控、可靠,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一是面向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拓展食物资源开发路径,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统筹利用森林草地、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空间,挖掘各类资源潜力,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多元食物供给路径;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耕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度;面向粮食生产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开展优良种源和高性能农机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序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二是率先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多措并举促进粮农增收。要加大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提高粮油主产区机械化水平,推动其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推动粮农增收,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生产者补贴制度等,在政策托底的基础上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壮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主产区抓粮积极性。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三是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加强风险监测,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拓展和创新政策工具,逐步提高面向农业的财政支持水平,对重点农产品需优化支持结构、扩大支持范围。一方面,要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判的准确性、前瞻性,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准确预判城镇化、老龄化带来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进一步完善重要农产品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既适应金融市场规律又符合农业农村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保险的作用,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四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是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蓄水池”和“调节器二发挥好粮食储备优势,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国家储备吞吐调节的精准性。同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粮食收储机制,还要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强化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五是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高品质需求,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准确把握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统筹兼顾口粮与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精准性;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既要实现粮、油、肉、奶、果、蔬及水产品等的有效供给,也要促进全链条节粮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