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防教育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6篇).docx

    • 资源ID:699717       资源大小:29.5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防教育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6篇).docx

    国防教育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6篇)目录1 .提局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22 .着力提高全民国防教育质效53 .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84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探析125 .发挥高校在国防教育中的优势156,下大力加强国防基础研究18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军区系统必须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照“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之问”强化本领恐慌,向一切与战斗队定位、战斗力标准、战斗员角色相悖的思维习惯、思想陋习、行为套路开刀,固强补弱、多向赋能,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提高抓建思想认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涉及军地双方,人力物力资源主要在地方。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有的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有所弱化,不重视武装工作,只兼职不履职、只分管不真管;有的错误认为后备力量建设就是民兵工作、国防动员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有的借口地方工作忙,对民兵整组训练等工作只图过得去。少数普通群众认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与己无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认识,需要各级大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爱护国防、建设国防和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要突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利用党管武装述职、军事日活动、党组中心理论学习等时机,抓好国防法规、国家安全形势和职能使命任务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增强他们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切实担当起抓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主体责任。同时,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大力推进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等重大时机,开展热爱国防演讲比赛、向烈士献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激发全民参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热情。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当前,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践中,存在少数地方领导干部积极性不高,军地协调不顺畅不到位、打乱仗等问题,关键原因之一是制度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职责不明晰,缺乏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和督导落实机制。比如,在军地联合应战应急国防动员行动中,存在组织领导临时配、指挥场所临时定、指挥程序现场学、各方资源协调难、多种力量反应慢等问题。对此,必须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坚持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开好党委议军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国动委协调会等,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问题。坚持做到“七个纳入”,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党政部门工作职责、党政领导任期目标、立法普法计划,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社会教育体系,把专武干部纳入党政干部管理培训范畴,把民兵基层建设纳入党委和领导干部责任体系,做到社会经济建设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体筹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同时,要建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考核评价体系,与单位评选先进、与个人评奖评优、与调职晋升挂钩,坚决杜绝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在全社会选树一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开展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建好队伍强能力素质。随着地方改革的深入推进,除个别岗位设置专职人员,各级国动委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为主且流动性大,业务骨干培训和帮带培养缺乏经常性,难以胜任国防动员专项工作和民兵工作,存在应急指挥打乱仗、支援行动乱打仗的现象。为此,必须建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队伍。首先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及时补充力量,让国动委满编运行,并强化地方新入职国防动员专业办公室人员的业务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的内容、程序、法规等,满足岗位需求。其次要建强专武干部队伍,把好入口关,多选用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军事素养,抓好民兵训练、兵员征集、潜力调查、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抓实训练。按照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化、规范化训练水平。坚持科技兴训、依法治训、按纲施训,推开实战化、基地化、模拟化训练路子,培养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各级指挥员的军政素养。分批次成建制组织各类力量以支援作战行动为课题,开展国防动员和支援作战行动演练,提升国动系统应战应急能力。着力提高全民国防教育质效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全民国防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牢固树立“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意识,将国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不断优化拓展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内容。根据时代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一贯做法和宝贵经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拓展国防教育内容,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学习教育,用更富时代性、针对性和感染力的教育内容,确保全民国防教育扎实有效。探索创新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方法手段。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和媒体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为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要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坚持把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现地教学与虚拟现实体验、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要发挥好全民国防教育载体平台作用,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利用国家性和政治性节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全民国防教育日”系列活动品牌,讲好党史军史故事;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引导人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发挥学校独特教育资源和优势。学校在全民国防教育中,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的重要职责,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采取扎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国防素养。高校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开展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要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广泛组织开展以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国防体育等为内容的学生国防素养大赛,以及“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和大中小学国防知识普及等活动,着力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年学生军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分批次组织开展青年学生特别是新入学学生的军事训练,让学生通过军训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锤炼坚定意志,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对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既是捍卫国家主权的根本,又是维护政治安全的保障。西北工业大学始终以铸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西工大实践,自主培养了一大批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专业建设优布局,打造国防特色专业体系。学校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夯实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一是加强三航传统优势专业的内涵改造和优化升级。例如在全国首家开设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强化系统工程、控制、信息等优势专业交叉,引领航空宇航技术与产业发展。二是注重工理融合,以理强工,以工促理。例如材料物理专业进一步强化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夯实学生探索超常条件下新材料研制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三是立足当前“卡脖子”技术和未来发展战略需求,建立新兴工科专业。近五年,学校主动布局设置柔性电子学、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10多个专业,逐步形成支撑引领、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体系。培养体系推改革,构建多样化培养格局。学校聚焦“四个面向“,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大类培养为主,特色班等多样化并存的培养格局。一是聚类形成了航空航天类、海洋工程类、智能制造类等10个本科生大类。二是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动应对“卡脖子”问题,创立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科式基础强化、全球化资源导入和全面个性化培养的精英班模式;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面向国家国防等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力学基础贯通课程,重构力学核心课程体系。三是依托A+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立“陈士橹飞天班”,开展“航天科技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设置“黄玉珊航空班”,致力于培养航空领域未来的学术大师和型号总设计师。课程建设强特色,加强一流教学资源供给。学校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基础、工程能力、系统思维和人文精神,打造一流课程体系。一是建设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分层次公共基础课。例如,强化数学+工科思维培养,打造微积分、工程数学等课程群,面向专业需求、学生需求实施分类分级数学通识课程教学。二是以“文美通识课程”建设为重点,在“十四五”期间建设300余门素养类通识课程。例如,大国三航课程由多名国防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讲授,厚植学生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三是持续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学校建设了小型火箭设计与自主飞行试验等60多门专业综合设计课程,通过“理论+设计+制作+测试”一体化设计,强化“做中学”理念和多门课程内容贯通式融合。四是按照“成体系规划、系列化建设”理念,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系列教材。例如不断丰富完善机械原理教材内容,目前已发行9版,被420多所高校选用。教学模式塑形态,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学校持续推动“课堂革命”,着力探索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一是自2014年起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2019年起创新构建了“通识+学科专业+个性发展+素质拓展”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加强国防军工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建成2600多个全校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形成了“高站位、全覆盖、出精品、广交流”的西工大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三是推进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研究型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例如,将国防军工实际案例融入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工程素养。协同育人搭平台,凝聚多元育人合力。学校持续完善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凝聚多元育人合力。一是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发挥学校国防军工科研优势,构建“总师+项目+团队”的培养路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大型飞机等重大科研项目超过80%,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军工领域超过80%,学生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超过80%。二是强化产教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与教材体系;发起成立“大国三航”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联盟,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牵引带动专业、课程、教材、基地等全方位共建。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优化集“双创课程、项目团队、实践基地、竞赛活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敢闯会创”。质量保障立标准,营造全方位质量文化。学校建立了过程监控与专项评估相呼应、常态化与周期性相结合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学校特色质量文化。一是印发意见文件,明确了质量保障关键着力点,强化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二是在质量保障评价指标中明确设置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观测点。例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多个国防重点、紧缺专业已与相关的重点国防院所成立校企联合教学委员会。三是建成校院两级、专兼结合、名师参与的督导队伍,形成校领导带头的日常教学巡查制度。四是实施四年一轮全覆盖的专业自评估和课程评估,面向教学关键环节开展专项评估,以“应认证、尽认证”全面推动工程教育认证。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走好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探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众的国防意识,提高公众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关系着国家安全与民族振兴。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抓手。引导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学生国防教育都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教育目标相适应、教育内容相承接,这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可能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顶层设计: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和省情的现实需要,都要求高校必须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从统战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尤其是多民族聚居区域的高校在安排国防教育课程时,必须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实现二者深度融合,浸润学生心灵。制度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体系。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行为能力,是国防建设与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一体”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其内部各民族组成的“多元性”与同属于一个中华民族的“一体性,是辩证统一的,高校国防教育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自身目标体系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学生将这种“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内化于心。具体而言,一方面,在思想上应当引导各民族大学生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家国情怀,筑牢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过程中凝聚起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自觉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高校而言,作为教育主体应当以加强民族观教育为目标,进一步优化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突出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课堂知识讲授,并建立起完备的配套体系,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现行的国防教育之中。多措并举: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要求优化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压缩教学课时等问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一方面,可以打通国防教育课堂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堂的壁垒,整体推进这一部分知识的讲授。例如“毛中特”教材里的“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等内容与国防教育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依托新生军训等活动,在锻炼学生军事知识技能的同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学校要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平台,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将自身成长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发挥高校在国防教育中的优势普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2022年8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和统筹设计。党的二十大也作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重大战略部署。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引导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顶层设计。意见强调,全民国防教育要“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要求,将协同效应理论引入国防教育育人的全过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在学校思政工作总体架构和实施方案的总揽下,制定学校全民国防教育实施方案,与学校思政工作的各项安排和措施同向推进。此外,要加强建章立制,形成确保国防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推进、顺利运行的工作保障,制定有经费、设施、场地、课程、师资等明确保障的制度。重视教育教学。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涵盖精神、知识、技能三个方面,要围绕这三方面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首先,要完善课程教学。注重与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相结合,不断创新军事训练和理论教学,加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力度,深化新时代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等各领域的教学。其次,要融入课程思政。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国防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统一、协同发力。在课程思政精品项目上推出以国防教育为标识的多门课程,形成品牌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经验、形成范式、形成规模。第三,要深化“第二课堂,既发挥军事理论课、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又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主题党团日、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军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用红色基因浸润学生心灵。开展科学评价。国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提升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要制定国防教育自身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考核体系来摸清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状况,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手段,学生的军事技能、国防意识等要素设计出多层次、多指标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把日常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国防教育的根本标准,压紧、压实国防教育的工作责任,结合量化评分和过程督导,进行综合评比,纳入绩效考核,给予奖励或惩处。推进科技赋能。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要让科技成为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开辟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推进新领域新赛道。一方面,要树立“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数字化思维,实现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构。要有效利用学校智慧校园和融媒体中心等平台构建信息互通、设备齐全、协同育人的思政大平台,营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化国防教育网络模式,让青年学子接受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国防教育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内容创新和载体创新,打造数字化国防教育品牌,用先进军事文化引领校园风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比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原创、众创等活动,鼓励创作短视频、动漫、MV、H5等文化作品来讲活英雄故事、讲实强军故事、讲深爱国故事,传播国防正能量。下大力加强国防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基础研究在科技革命和军事变革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源头支撑作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以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深入开展国防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全面推进科技强军,助力部队战斗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建好高水平支撑平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水平支撑平台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搭建稳定融合的国防基础研究战略平台,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科技资源。首先,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中心。以现有国防科研机构、重点科技大学、重要军工企业等为主,辐射带动全国科研机构和重点院校共同参与,建立国家综合性和区域特色性国防科技创新中心,引导和组织优势科技力量承接重大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其次,构建特色实验体系。聚焦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新样式和新域新质战斗力增长点,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学科研究力量,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结构合理、衔接紧密、高效运行的国防基础研究实验体系。再次,健全专业数据信息平台。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搭建国防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国防基础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加强国防基础研究,应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培养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一要真心爱才。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长期性和不可预见性,科研人员需要长年“坐冷板凳”、甘于“寂寞长跑”,应从思想上真正尊重关爱他们,提供更好服务,给予更多理解,让他们真正沉下来、钻进去、出成果。二要悉心育才。结合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和现实需求,制定前瞻性、系统性的培养计划,实施精准培养、全程培养、长期培养;搭建多元化、融合化的培养平台,强化科教管协同和产教研融合育人;探索创新型、发展型的培养机制,走开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三要倾心引才。以国防基础研究发展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专家库池、打造人才驿站等方式,畅通引才多渠道,占领引才制高点。四要精心用才。坚持因材施用,公开公平公正使用人才;坚持量才适用,让有能力、有潜力的中青年技术人才在担重任、挑大梁中锻炼成长;坚持考才促用,从片面唯论文、唯专利、唯项目数量向综合评能力、评质量、评贡献转化,精心培好基础研究人才良性竞争的沃土。拓宽强互动合作领域。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军用民用技术日益融合、军事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技术的国防科研合作,既是必然趋势也是最优选择。首先,加强军内联合科研。整合院校、军工、部队资源,贯通“基础研究一实验论证一实践检验一转化应用“链路,运用科研优势“兵力”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联合作战理论创新、新型作战概念开发、颠覆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进展。其次,加强军地联合科研。以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动,围绕国防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难点项目和急需项目,破除军地科研封闭体系,通过互动交流、交叉培养、专向集研等形式加强联合协作,实现军地科研资源共用、难题共解、成果共享。

    注意事项

    本文(国防教育主题研讨发言材料汇编(6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