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70057
资源大小:19.7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实施方案.docx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实施方案XX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唯一一个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份,XX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等挑战;既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引黄灌区等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又面临繁重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空间,又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生态修复难度大等短板,这些情况在黄河流域具有典型代表性。支持XX建设先行区,有利于通过政策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积累可复制经验,以点带面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绿色发展活力,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黄河答卷”。一、大力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严控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分市县设定生产用水限额,保障生活、生态用水,健全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定额标准,建立年度节水目标责任制。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合理确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城市发展规模,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和大规模种树,坚决遏制“造湖大跃进”。落实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用水项目和取水许可“双限批”制度。严控新增高耗水产能,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化水平。严格落实地下水用水总量、水位控制指标,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提升取用水计量能力,对黄河干支流取水口全面实施动态监管。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坚持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优先将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原则上不再扩大灌溉面积和新增灌溉用水量。削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农田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农业灌排水网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选育耐盐碱植物,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推进重点工业节水改造,2025年火电、石化、冶金、有色等行业水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引导企业间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试点建立非常规水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矿井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创建节水型城市,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加强建筑工程节水管理,推广普及节水型用水器具。开展智慧水利建设。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强化对水文、气象、地质的监测分析。建设“XX黄河云”,支持水利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数字治水样板。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供水网络建设,实施银川城乡供水、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应急水源,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二、构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完善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水源涵养和固碳作用,重点推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种草改良等措施,以雨养、节水为导向,科学造林育林。推进贺兰山、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退化林草修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抓好科学绿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10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系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减少入黄河泥沙量。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农村河道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坡耕地整治、老旧梯田改造,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泥减沙体系。优化水沙调控调度机制,加强全区干支流水库群联合统一调度,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到2025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8%。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在XX中部干旱风沙区推进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退化林草植被修复,建设黄河上游风沙区XX修复站,探索生态保护修复共建机制。实施腾格里沙漠锁边防风固沙工程、毛乌素沙地林草植被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沙漠沙地边缘生态屏障建设。大力推广使用防沙治沙先进技术,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开展光伏治沙试点,科学发展沙产业。开展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在适宜地区设立沙化土地封育保护区。创新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创建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全面开展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河段治理、国土综合整治。通过特许经营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3、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节水控水、污染治理、自然资源等领域大胆改、大胆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机制。全面深化水权改革。推进农业用水权应确尽确,工业用水企业全面核发取水许可证,依法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税征收联动机制。强化水权交易监管,制定用水权交易细则。探索建立用水权交易激励和投融资机制,创新“合同节水+水权交易”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直接参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及运行养护。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终端用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立规划“留白”机制,开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试点。运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城乡闲置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鼓励工业用地推行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大力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可交易排污权入市,科学合理确定定额出让方式下的排污权使用费征收标准。建立排污权调控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租赁机制。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推进山林地确权登记,放活山林地经营权,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流转山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融资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涉林抵押贷款。探索开展林业资源价值评估和林业碳汇交易,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推进“以林养林”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四、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2025年基本建成防洪防凌减灾体系,确保黄河河套安澜。全面提高防洪防凌能力。有序推进黄河干流堤防巩固提升,加强险工险段治理,加快清水河、苦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依法禁止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线内新增一般耕地和乱建建筑物,禁种妨碍行洪安全的高秆作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规范黄河河道沿岸采砂采土秩序,依法惩治非法采砂等行为。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力度,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泄洪通道,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黄河凌汛水平,保障堤防和基础设施安全。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以XX中南部易旱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备用水源工程,加强库坝窖池联调联用。提升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充实物资储备。增强流域性重特大险情灾情、极端干旱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落实河湖管理有关规定,压实河湖长管理保护责任。以河湖管理范围为边界适当外延,留足河湖两岸生态空间,严禁“贴边”、“贴线”开发。加快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强化用途管制,严控开发强度。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五、大力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打好黄河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清洁美丽生态环境。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贯彻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石化、煤炭、电力、有色等行业为重点,鼓励采用绿色工艺流程,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尽早实现超低排放。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碳减排,建立节能降碳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等的衔接机制,制定XX能耗双控管控目录。探索将碳排放指标纳入节能审查内容。将XX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范围。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黄河干流沿线和主要灌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拦截净化设施,减少农药化肥农膜使用量,严控农田退水直排入河。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以工业园区和重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动工业污染治理提质增效。依法取缔工业直排口、非法排污口,推动黄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高污染企业全部迁入合规园区,园区内实现污染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化工企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专项行动。推动城市、县城污水管网改造更新,重点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和污水违规溢流直排问题,2025年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地级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虬95%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优于一级A标准排放,重点排水沟入黄河口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1V类以上标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鼓励XX积极参与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申报。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不低于80虬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25年前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城市建成区居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建设“无废城市”,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