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安排,*月中旬,成立了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市人大财经委、市营商环境局、部分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深入*县、*县和友好区等地,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O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发展运营情况及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政策落实情况;到行政办事大厅了解了政务服务情况;同时听取了当地政府的汇报,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反馈了调研组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他*个县(市)区自行组Z调研,并按要求报送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为突破口,以上率下顶层推进,工作氛围日趋浓厚,制度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实施高位驱动战略,顶层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是加强组Z领导。重新调整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层层传导压力。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省级专班设置,组建了*个副市级领导包保的工作专班,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力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二是不断强化考评调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并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考核作为“五大专项”考核之一。各县(市)区将此项工作纳入巡察和基层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通过年度评比,进一步增强了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连续两年制发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督导考评问责工作制度(试行)*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等配套文件。全市*个专项领域工作专班分别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任务台账,逐项分解细化,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深入实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重新修订后,市委十三届*次会议对条例进行了全面学习解读,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政务环境、守信践诺、市场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和监督保障等方面任务。(二)锚定“六最”目标攀升,建设高效政务环境。锚定我省*年建成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任务目标,主动对标对表,奋力跨越赶超,努力实现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目标。目前,我市开办企业由*个环节压缩到*个环节办理,办理时限由*个工作日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政府采购计划审核时限由*个工作日压缩至当日办结。市县乡网办率达到*%,即办件比率、零跑动比率均达到*%以上,进入省内一流水平。*县累计投资*万元,完成了县级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大厅和*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场所;友好区政务服务中心、*个社区、*个村便民服务站投放了*台政务自助终端机,实现了政务自助终端机全覆盖,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务事项实现了“就近办、自助办”目标;*县积极发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实行“*x*“小时工作制,做好政务服务联系群众的“连心线”,目前已办理热线工单*件,按时签收率*%,办结率达到*%,满意度*%。(三)深化改革助企利企,打造优质市场环境。一是全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逐步完善“领导包联+项目专班+首席服务员”机制,目前已组建*个县区级项目服务专班和全市*名首席服务员,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集中力、代办帮办服务;深入包联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难点问题,推动企业加速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包联企业开展“敲门行动”,宣传贯彻省*条、市*条惠企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铁力市通过企业家恳谈会、政企直通车和走访调研等形式,累计为企业解决道路修缮、融资、交通运输等问题*件次。二是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四精准”融资服务模式,该模式已在省内*个市地推广,获评全省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典型案例。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名录,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主体融资和保险需求。深化政金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支持“兴安岭生态银行”和乡村振兴建设。三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精准对接,全市落实各项减、免、缓、退税收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和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县*年以来,为企业减税降费*万元、为*家企业减免社保费*万元、为*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万元、为*家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万元。四是提升市场监管质效和水平。*县组Z全县执法人员进行了网上培训,全县共有*人通过执法证考试,现已用电子执法证持证上岗执法;*区着力打造“诚信*”品牌,截至目前,共引导*户市场主体赋码,推动市场主体不断提升诚信水平。(四)全面提升法治意识,营造公正法治环境。一是提升民商事纠纷解决质效。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立执行案件分段集约工作机制,深度开展诉源治理,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年底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年,*区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广场、进社区、进大厅*次,利用大厅电子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余条,提高了干部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二是保持执纪问责的高压态势。市纪委监委联合市营商局成立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发现整治政务服务水平不高、监督约束弱化、工作纪律散漫等问题。*年全市共查处司法执法不公、违规经商办企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起,处理*人,通报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起。三是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清算退出的实施意见,推进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清算工作的开展,构建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清算退出的常态化机制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放管服”改革措施仍需不断深化。上下级之间条块分割,权力下放未充分考虑基层部门的承接能力,指导培训力度不够;监管领域多头执法、机械执法、选择性执法依然存在;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标准不高,与营商环境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推进难度较大。受专网制约,国家、省垂建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尚不能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存在纵强横弱、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标准与规范,数据挖掘和应用服务等平台建设和保障机制滞后。(三)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各地、各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很多仍停留在思想认识阶段,相关责任链条没有压紧压实,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一些职能部门创新意识不强,不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机械式的执行政策规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不多。(四)纾困惠企政策落实还需持续。部分县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还存在不及时、不到位问题,公开的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率不高;对企业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在帮助企业抓住有利时机更好应对市场变化方面还有欠缺。(五)干部作风转变还需深化。个别政务服务窗口还存在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首问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三、下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一)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水平。要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裁量权,从根本上解决权责清单底数不清问题,根除职能交叉、工作推诿等弊端,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要加快理顺乡镇职权事权,将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权依法下放乡镇,确保乡镇享有全部服务群众事权。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二)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落靠领导包保、清单管控、关键点控制等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完善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项目服务专班和“首席服务员”工作推进长效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下沉”企业靠前服务,看实情,问需求,解难题,以优质服务扩大有效投资、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动能转换。要加大“惠企政策送上门”工作力度,提高政策落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扩大政银合作、银担合作融资增信规模,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简化信贷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率。(三)数据赋能智慧应用,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要加快构建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为保障,以移动端“指尖办”为补充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各级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要全面推进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深度应用与互认,以“云、网、数”为依托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g、区块链等技术,推出“免申即享”、政务服务地图、“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应用模式。(四)加强组Z领导,凝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合力。要严实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为牵动,聚焦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基层指导和窗口培训,在提升干部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营商环境一流地区先进经验,查摆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升抓营商环境的本领;要加大省新修订条例的宣传力度,提升职工群众和企业对条例的知晓率,同时要逐条对照条例规定,认真抓好贯彻实施;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作用;要树立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注重宣传具有*特色的工作举措,全面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体现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五)包容审慎宽严相济,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加强对行政处周、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持续改进执法方式,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要积极推进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优化公证服务。要畅通市场主体和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严厉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