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领悟落实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机关干部要着力强化“五种意识”在服务人民的具体工作中修炼党性.docx
-
资源ID:705649
资源大小:29.7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7篇)领悟落实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机关干部要着力强化“五种意识”在服务人民的具体工作中修炼党性.docx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锚定新目标新方向,扛牢文化担当,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四向发力”助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新局、谱新篇。向“新”发力,不断凝聚“时代气息”。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风气,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次提出,正是其与时俱进的生动诠释。要持之以恒创新中华文化表达方式,结合时代审美对中华文化元素进行选择性、创造性提取与转化,激发“文化+”活力,实现“文博热”“文创热”“国潮热”经久不息,让更多优秀文化以多元多样的姿态拥抱新时代。乘数字化“东风”,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能,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释放文化资源强大势能,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让主流价值乘“网”上o向“内”发力,不断提升“品质气息”。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而“内容为王”的传播规律始终不变。要树立坚定立场,清楚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之源、信仰之本。要优化内容输出,无论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播纪录片,还是近期火爆全网的低成本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均是以文化传承为支点,将文化价值转化为优质的作品内容,进而激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姿态、新风采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凝聚起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向“下”发力,不断浓厚“烟火气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并非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式工作,而是一种具备群众性、互动性的工作模式。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遵循,将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紧密结合。既要将文化需求“引上来”,从群众视角出发,俯下身、沉下心,与民生共情、与民意同频,方能让宣传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思想实际。又要把文化供给“补下去”,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向“外”发力,不断传播“中国气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广泛传播,还是典籍里的中国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抑或是刚刚落下帷幕的杭州亚运会再次让“中国式浪漫”惊艳全世界,无不彰显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中国好声音,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要把握机遇、主动回应,记录、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艺精品,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势不可挡,百年大党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一项重要“发展密码”,无疑有着文化源头活水日复一日的浸润和补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百年峥噪岁月,每一步的艰难前行都与先进的思想文化形影不离。从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可以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时光如何流转,我们世界第一大党独有的文化内核和思想精髓是支撑我国挺立时代潮头、始终风华正茂的核心密码。思想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G20峰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论坛活动、国际赛事,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底蕴在世界舞台中心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文化燃料”为驱动的“发展引擎”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思想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挖掘好文化富矿,分享好“文化蛋糕”,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一直以来,我们党不断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在扎根自身文化土壤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产出始终和人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使得全体人民能够沐浴在民族精神文化的春风里。正是这些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所衍生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全社会始终保持着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思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的精神根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文化征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学习宣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发言稿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盛则国家兴旺。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日渐凸显。从国内视野看,我国已步入新时代新征程,正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环境。从国际局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的阐释和理解,也包含后继者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一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廖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方向、文明薪火相传,思想与时俱进。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更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根基。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希望提升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一环,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迫切需要通过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总而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学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把好“三关”心得体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要把好政治关、民心关、革新关,全面推动提质增效,展现出新担当新气象新作为。把好“政治关”,维持“党性高度”,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魂”有“根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当下,唯有形成思想统一、旗帜鲜明、信仰坚定的意识形态,才能凝聚全社会力量,造就精神合力。因此,宣传思想文化要紧紧围绕中心,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这一“根”和“魂”。充分从历史积淀中挖掘中国在世界站稳脚跟以及成功实践背后的思想基础、文化力量、理论依据、精神内核、历史因素,拔高立意高度,让思想文化宣传始终体现党的意志,彰显历史自信。把好“民心关”,保持“社会温度”,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情”有“意”。宣传工作既怕“学者看了觉得粗浅”,又怕“群众看了觉得晦涩“。思想文化源于历史、沉于生活、归于实践,不是浩浩荡荡万千字符的说教,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作秀表演,是涤荡在人民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宣传思想文化要从社会事件与实践本身出发,如从亚运开幕式谈“中国智慧”,讲“中国故事”,从火爆的文旅经济做“文化科普”,讲“文化资源”,要善于捕捉“冒着热气”的鲜活案例和生活故事。另一方面,宣传思想文化要把握“群众黏度”,只有人民认可、群众主动接受的才称得上好的宣传作品。既要用文字、镜头向社会传达群众心声,让内容“沾泥士”,又要将党的理论、政策、方针以更加轻松、通俗、接地气的方式送进寻常百姓家。把好“革新关”,加持“创造力度”,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滋”有“味”。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既要“新”就要从宣传内容、方式上革故鼎新,比如国家宝藏节目从第一季到展演季,不断创新宣传载体,翻新舞美系统,引进虚拟视觉、“AI+VR裸眼3D”拍摄技术,从宣传方式上革新。由新时代青年自制的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从创作思维、内容结构上推陈出新,同样吸人眼球,唤起共鸣,激荡起深沉的家国情怀。因此,要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创作氛围,让更多草根的、一线的、新潮的作品“出圈”,让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碰撞,让年轻潮流与中华文明交融,让宣传思想文化“活起来”“新起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心得发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本次会议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将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以“点”起笔,薪火传承“文化魂”,康续文化精髓的“基因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的治理思想;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到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从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到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从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到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到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才能更好廖续文化精髓的“基因根脉”。以“线”行笔,守正创新“文化力”,构筑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创新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以“面”收笔,开放包容“文化运”,建设文化强国的“复兴之梦”。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文明,又充分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七个着力”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因此,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倾力做到“七个着力”,充分激发全民族维护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引领人、影响人、凝聚人。把握“关键点”,让“七个着力”抓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点”,是重要环节。把握抓好,方能落细落实Q只有把握“关键点”,才能为“七个着力”抓到位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把握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关键点”,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一刻也不放松地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守好主阵地、护好主战场,让主流媒体姓党,形成全党动手、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个“关键点”,以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目标,持续做好正本清源工作,从源头厘清原则性、方向性要求,多进行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当好主心骨、弘扬主旋律。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点”,继续做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宣传为抓手,逐步实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目标。找准“发力点”,让“七个着力”干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力点”,直接关系到“七个着力”能否干到位,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大力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必须聚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到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上下足功夫,再到研究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实际行动,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找准“发力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多透过现象看本质、捋清脉络寻根源,既关注眼前事,又多为长远谋,既有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工作方法,又有一定站位的战略规划、通盘考虑,既有生动接地气的小故事,又有深刻带露珠的真道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将“七个着力”干到位。盯住“突破点”,让“七个着力”落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突破点”,与内外兼修、传承弘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若想盯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突破点”,就是实打实抓好“内”与“外”两个方面,真正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一方面,做好自己,多研究度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办法,最大限度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深挖背后渊源、重塑文化形象、形成文化品牌,用新颖的手段重现历史、推广文化,让中华文明深入人心。同时,立足实际、紧扣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其注入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弘扬中国精神。另一方面,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多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唯有如此,才能让“七个着力”落到位,在新征程上扛起新的文化使命,让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闪闪发光。机关干部要着力强化“五种意识”在服务人民的具体工作中修炼党性政府机关干部是负责管理一方经济社会秩序、维护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把党和国家“服务人民”根本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公务员。要履行好肩负的神圣职责,既需要博学多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维层次,能够给领导出谋划策;又要有很强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善于把党的大政方针、领导的决策意图,在懂法、用法的基础上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简单讲,就是既能当好“参谋长”,又要干得“工作队”。要练就这番本领,必须从强化“五种意识”着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修炼,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人民公仆。一、强化服务意识,工作方向不能偏机关直接的、经常的、大量的工作表现在为领导工作服务,归根到底是为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履行好服务职能,有三点需要重点把握。一是要牢记宗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立起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来。考虑问题、处理工作、解决矛盾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基本出发点,以广大老百姓的呼声为第一信号。要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让群众确实能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花拳绣腿”,更不是“脱口秀”O二是要坚持身入。从某种程度上讲,机关干部能不能深入一线是思想境界和工作责任心的外在表现。有位在机关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讲机关这个能力强,那个水平高,我看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觉悟最高。她们的工作条件没有机关干部舒适,她们的薪酬没有公务员高,但是她们却多年如一日把青春奉献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尤其是在这两年的防疫工作上,她们更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时间和汗水,真正是不计得失的无名英雄。而我们有的机关干部官升得慢了点,待遇低了点,就怨天尤人,就拍桌子骂娘,实在不应该。”这样的感受是这位老同志身入后的真情实感,也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状况,需要引起所有机关干部的重视。三是要注重行动。就是不能把“服务”当口号喊,而是要有扎扎实实的举措和行动。每个机关部门,每位机关的同志都应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把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自己必须履行好的职责,努力做到多给一点,少要一点,多一点具体指导,少一点一般号召。属于基层的权力,机关不要收回,属于基层的物资经费,机关不要截流;给任务同时给条件,不要让基层搞“无米之炊”,对重要工作,不能部署了事,要跟踪问效,及时靠上去帮助解决落实中出现的问题。重要的试点先行,机关要靠上去指导。二、强化精品意识,工作标准不能降机关干部要想在工作中出精品、创一流,关键要把握好三条:一是起点要高。机关干部尽管分工有所不同,但都是领导整体的构成要素。无论哪一个部门,都要主动地站在主管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宏观分析,宏观决策和宏观指导。在一般情况下,机关干部要提高一至两级想问题,尽可能的与领导同志的思考同向、同步,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听招呼、守规矩,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的“木偶”位置。二是创意要新。精品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在新形势下机关干部在创新方面,要努力做到立足于本职岗位,立足于实际运用、立足于完成任务。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上级决策部署、领导工作意图的贯彻落实,围绕本级本部门的长远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的有效开展,围绕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想办法出新招Q三是雕琢要细。精品不仅在于它的独创,而且在于它的完美。要完美就要“磨”,“磨”的过程实质就是集思广益、由浅入深、反复精炼的过程。机关工作中大量生产的不可能都是精品,而精品与非精品的定格,有时就在于一夜之功。对于机关干部来讲,每一个工作产品出手前都要严格把关。对领导交办的每件事,都要认真负责,一抓到底。对自己分管的每项工作,都要精心策划,三思后行。三、强化奉献意识,精神状态不能颓机关干部的工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任务很重。常常是这件事还没开始,另一件事情又来了,临时性、突击性的任务很多;今天下达了任务,明天就给你要东西,你熬了几个通宵在工作成果,领导可能还不满意,急活还需精做。机关干部经常处于这种紧张忙碌、加班加点之中。二是无名无利。写的材料很多,报刊上未必能有你的署名;干了很多事情,年终时未必能总结到你的头上;做了很多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和群众未必都能了解;与你同期、起点差不多的同事,职务不知不觉的跑到了你的前边。基于以上特点,在机关工作一定要有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机关干部一定要认清得失。应该讲,能够到政府机关工作,本身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从得失上总体衡量,得大于失。要看到,任务重压力大的机关工作环境,反而能逼着你去奋斗,去拼搏,正是在不懈的艰苦奋斗中才能更加促进个人的成长。分析一些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哪一个不是苦出来的?加班加点“加”出来的?许多老机关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感到压力大,不努力不行的时候,往往是进步比较快的时候;当觉得比较轻松的时候,恰恰是容易停顿或退步的时候。机关干部不能比职务,不能比待遇,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加班,要以苦为乐。要十分珍惜在机关工作的机会,多向领导学,多向周围同志学,多从吃苦的实践中学,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机关岗位上持之以恒,成长成才是必然,有所作为是迟早的事。四、强化求实意识,工作作风不能飘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对于政府机关干部:一是要坚持讲真话。现在有的同志,报情况都是一边看着领导的眼色,一边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行事。有的实情虚报,有的真情假报,有的报情况讲成绩时锦上添花,讲问题时一语带过。这样做,实质上是对领导、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机关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党政领导的决心。如果我们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不能讲真话,必然影响全局工作,有时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事实上,任何一位有作为的领导者,都不希望他的部属“吹喇叭”、“抬轿子”,他要的是“铮友”,敢于给讲真话、报实情,敢于对工作特别是疑难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人。二是要坚持出实招。具体讲,就是要多思考一些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多酝酿一些适应形势、符合实际的思路办法,多向领导提出一些具有较强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多形成一些能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措施方案。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机关工作在前端就切实管用。三是要坚持办实事。就是工作中多一点埋头苦干,少一些夸夸其谈。这些年来,在讲到机关作风时有个问题始终存在,即一般号召多,具体抓落实少;注重了“上篇文章”忽视了“下篇文章”。这里既有领导的责任,同时也有每一个机关干部的责任。五、强化自律意识,党的形象不能损机关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都反映和表现领导机关的形象。因此需要具有特殊的品格、良好的素养。一是要淡泊名利。想进一步快一点,职务高一点,为党的事业多做些贡献,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简单地把职务高低与贡献大小划等号。对待名利,每一位机关干部都应有一颗平常心。二是要管住小节。机关干部是“管方向”的,要履行好职责,首先自己不能走错路。要从具体事做起,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生活关、交往关。要从小事小处抓起,不该要的东西不要,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玩的东西不玩,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三是要与人为善。无论与谁交往,都要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以己度人,求同存异,要把心思用在共同干好工作上,千万不能热衷于议论是非、传小话,破坏了和谐、影响到工作。要有为他人鼓掌的觉悟和姿态,决不能为了自己或自己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去挖别人的“墙脚”,最终降低的却是自己的人格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