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docx
XXXX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一、前期工作梳理分析(一)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1 .组织方式在组织方式方面,我校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由校长担任学校的ClO,带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实施团队和专家团队开展工作。2 .支撑保障体系学校从支撑环境、实施方案、机制体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支撑保障体系。一是打造了优良的基础支撑环境。实现千兆到校园,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54个教学班全部配备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为师生100%配备终端,开通了学校网络空间。完善了包括学校及资产类、学生类、教师类、规划与决策类、教务类、教学类、总务类等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二是制定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推进方案、具体分工以及保障制度,建立了学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了上级要求的登记报备工作。三是建立师生信息化能力提升常态机制,进行激励、考核、评价、督促,组织活动等,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树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四是有着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投入聚焦录播室、机房、创客功能室等升级改造,学校信息化自主发展项目,教师信息化培训,智慧课堂及网络空间建设。(二)重点工作1.XX省第二批信息化试点学校(省级)2020年9月,学校迎接了XX省第二批信息化试点学校验收工作,在全市汇报中取得优异成绩,并通过现场验收。3 .人工智能常识课程(市级)为贯彻落实XX市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常识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人工智能常识课程的任务: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增强学习积极性,提升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未来核心人才,我校3-8年级每班人工智能常识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概念、发展历史及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常用的算法的介绍与分析,图形化编程和Python编程等。4 .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市级)我校成为XX市首批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5 .自主发展项目(区级)202X年1月,我校进行了自主发展项目汇报“人工智能下的课程设计对学校成就的影响-以英语学科为例”,并提供了课程设计方案,专家进行了点评指导。疫情期间,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实施课程方案,还确定了新的目标,设计课程评价方案,通过五次全区线上读书会,相关干部和老师进行了课程评价有关理论与实践书籍的学习,并设计出课程评价方案。6 .未来教育云平台(区级)一是进行空间建设,开通了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参与两届最美空间评选,包括教师和学校最美空间。二是进行资源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布式共享资源库。三是智慧教学,学校教导处每半月进行一反馈,促进教师利用教学助手备授课每月不少于1节,促进大部分老师常态化使用教学助手进行备授课。四是智慧管理,能够利用智慧校园常态化开展日常办公管理,如考勤打卡、物资申领、会议室审批等。五是家校共育,尤其是通过活动广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和德育类活动。7 ,智慧课堂与人工智能编程项目(校级)学校以课题与项目为抓手,以智慧课堂和人工智能为重点,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教育部规建中心重点课题“构建基于数字环境的教与学新常态-智慧课堂三部曲”顺利结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极简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荣获第十八届XX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XX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一以洋葱数学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XX市教学自主创新项目“基于PBL(Project-basedLearning)的小学高段编程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案例研究”顺利结题。二、工作计划及发展目标(一)发展项目1 .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充分利用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开展编程、机器人、无人机、航空模拟飞行等创新社团,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并力争在市区及以上比赛中获奖。2 .智慧教学积极应用国家、省、市、县四级云平台、智学网等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应用常态化;通过钉钉在线课堂,希沃白板等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做好线上线下衔接,保证了疫情居家期间的线上课程顺利开展;利用钉钉会议、录播系统等形式开展听评课、教研活动,构建起“互联网+教研”活动的新形态。3 .未来教育云平台继续完善空间建设,提升空间的合格率与活跃度;进一步进行资源建设,建成分布式共享资源库;实现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家校共育的常态化、特色化。4 .信息技术课按照国家课程要求,3-9年级每周开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在学会基本电脑操作、文件标记、文档保存等基本技能的前期下,让学生能够熟练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自主选择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5 .校本化研究我校的信息化之路从资源、设备、平台和空间一路走来,实现了技术赋能下的弯道超车,正在走向从技术赋能到人工智能的教育实践,聚焦人工智能工具性、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和人工智能环境三个方面的实践研究,以期探索智能环境下智慧学校的新样态。(二)发展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力使力,借脑发展,构建教学产研共同体,实施联动培养、贯通培养。6 .信息素养提升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项目推进,应用驱动,分项目、分年级、分学科常态化落实应用,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力求学校100%的师生能通过交互式触屏一体机、未来教育云平台等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7 .实现学科突破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点,力求形成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12门学科在内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8 .课堂模型塑造注重在每个阶段进行课堂模型塑造,打造智慧课堂模型和人工智能课堂模型。9 .课程体系建构注重课程体系建构。以学校最薄弱的学科为切入点,进行人工智能下的课程设计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力争从单科推广到多科。开设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力求实现由特色课程到跨学科融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