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急预案.docx
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救援、应急管理等应急工作。1.2. 响应分级1.2.1. 事故级别表1.27事故分级表事故分级响应条件影响范围控制事故能力社会级(I)造成1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3人以上重伤的;或直接经济损失20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社会公司无法控制公司级(II)造成1人以上重伤,或造成人员轻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公司公司内部可以控制车间级(In)造成3人以下轻微伤,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车间车间内部可以控制备注“以上”均包含本数,“以下”均不包含本数。1.2.2. 响应级别依据事故的类型、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应急能力的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将本预案分为三级应急响应。(1) I级应急响应发生I级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值班人员(或现场人员)应立即通过通讯设施发出信息,并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总指挥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派出各应急处置小组赶赴现场,履行职责。在汇报现场情况的同时,应向当地政府部门发出求救,请求政府等社会力量实施救援。应急指挥部成员未到位之前,由事故发生单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待上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将指挥权交给政府机构,并配合上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进行应急处理。(2) II级响应发生II级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综合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处理。应急指挥部成员未到位之前,由事故发生单位先期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应急指挥部成员到位,及时掌握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参与应急救援。(3) In级响应发生In级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公司做好启动相应专项预案或综合预案的准备。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1. 组织机构2.1.1. 组织体系公司应急组织体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救援队伍和相关保障系统组成,见图3-1o图2-1公司应急组织体系框图2.1.2. 应急组织机构公司设有内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机构,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办事机构,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部。指挥部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协调配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确保灭火、应急疏散行动等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应急救援办公室全面负责应急管理日常业务、组织协调工作,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并实行24小时信息畅通。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设置见表2-1o表2-1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设置表组别人员联系方式一联系方式二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警戒保卫组组长指挥部成员/通信联络组组长指挥部成员/现场施救组组长现场施救组成员指挥部成员/后勤保隙组组长指挥部成员/事故调查组组长事故调查组成员指挥部成员/善后处置组组长善后处置组成员公司值班室24小时值班电话:2.1.2. 处置职责2.2.1.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是公司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公司应急事件的应急指挥,职责如下:(1)负责组织制订、发布并实施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负责事故现场的协调、联系,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3)为应急体系提供资源保障,落实应急所需物资。(4)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组织并迅速恢复生产。1)总指挥职责组织制订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危险因素识别,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介入,并实施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授权在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副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协调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总指挥不在时代替总指挥负责指挥救援。及时落实总指挥关于应急处理的指示。组织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及演练。3)成员职责协助总指挥、副指挥,负责应急抢险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各抢险小组落实排险抢险、应急救援的具体措施,并及时向指挥长报告本应急救援小组的工作情况。当总指挥及副指挥不在现场时,表2-1成员由上至下排序主动承担指挥长的一切职责。2.2.2. 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应急救援办公室是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1)安排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值班。(2)接受各救援小组的事故报告,根据事故的类型和级别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3)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通知相关部门,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4)保持与现场的密切联系。(5)及时跟踪了解事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6)进行应急值班的记录、录音,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资料的收集和应急工作总结、资料归档工作。(7)组织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总结,起草事故上报材料。(8)建立、更新、维护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消防、医疗、抢险等应急队伍档案。2.2.3. 通讯联络组职责(1)及时更新指挥人员及各救援小组的通讯信息,确保联络表真实有效;保证事故期间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救援人员之间联系畅通。(2)与相邻单位做好应急救援沟通,共同商议发生事故时的救援措施,必要时签订救援协议。(3)事故发生时,在得到应急救援指挥部指示后,立即确定发生事故的地点,联系附近的救援力量实施救援。(4)根据公司的对外信息报道要求执行确保各专业组和指挥部之间广播和通讯的畅通。(5)通过广播指导人员的疏散和自救。(6)确保对外通讯的畅通。(7)以政府主导,确定宣传口径,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2.2.4. 现场施救组职责(1)熟悉公司制定的现场处置方案及综合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人员、应急救援器材配备,熟悉救援流程。(2)熟悉公司危险物品的种类、性质,了解公司重点防护目标及应急救援预案。(3)熟悉事故现场的装置情况;事故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并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及时正确地扑救火灾。(4)在事故救援中,能迅速确定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5)负责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及时救助初起事故,控制并消除事故;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救助抢险工作。(6)配合上级政府应急事故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7)抢救现场物资;抢救运送现场伤员。(8)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9)参与指导消除事故后果;总结培训演练及实际救援中发现的不足,参与修改应急预案。2.2.5. 后勤警戒组职责(1)负责组织员工熟悉疏散路线,发生事故时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快速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向安全地带转移。(2)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及时在事故区域边缘设立警戒。(3)保障救援通道畅通,指挥公司内交通,指挥外部救援力量进入厂区。引导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在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4)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医疗救护药品、器具的供给及时供应。(5)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联系、组织、调运各种应急救援物资、运输工具。(6)安排应急救援指挥部车辆调度、食宿接待等后勤保障工作。(7)提供事故相关的技术信息支持,如危险化学品信息咨询。(8)负责保障灭火用水、用电的供应,以及灭火后的水、电、现场抢修、恢复等工作。(9)抢救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并对伤员初步救护,配合当地医院的紧急救治,负责联系医疗机构。2.2.6. 事故善后处理调查组职责(1)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周围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安置工作。(2)确认事故现场、环境得以控制,导致二次事故的隐患排除。协助组织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对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设施进行严格的检查,迅速抢修,尽快恢复生产。(3)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防化、消毒、防毒处理。(4)组织、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5)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6)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7)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8)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3 .应急响应3.2. 信息报告3.2.1. 信息接报3.LL1应急值守电话3.1. 电话:;责任人:。3.2. 1.2信息接收一旦发生事故,目击者向现场负责人报告事故信息,如果找不到现场负责人则直接向应急值守报告,现场负责人上报信息的同时采取紧急必要的措施。应急值守收到事故信息后立即上报应急处置办公室各成员进行分析处置。报告图3T事故信息报告流程图3.1.1.3内部通报公司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值班人员负责接收报警信息,当接到监控系统报警,或生产厂区等危险点附近现场人员人工报警时,立即上报生产现场负责人和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时必须包含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危险程度以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应急处置办公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发生事故类型确定是否报告应急总指挥,确定预警信息发布的等级和范围,三级响应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当现场处置不了,事故有扩大趋势时,请示应急总指挥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或综合应急预案。应急处置办公室组织警戒联络组向各应急小组发布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并根据事态进展,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展。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排除后,应急指挥部宣布预警解除。3.1.L4上报上级部门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主管上级应急、公安、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应急处置办公室报告后应记录事故报告的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失踪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6)需补充何种消防器材及请求救援形式;3.1. (7)其他应报告的内容。3.2. 1.5对外通报事故信息对外通报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核实的信息除按规定上报外,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有关信息向周边公司,村居进行通报。3.2.2. 信息处置与研判应急处置办公室24小时值班人员接到异常报警信号或报警电话,通知班组现场负责人确认处置,事态扩大遂报告应急指挥部,在现场班长指挥作业人员能够经现场处置使事态得以控制的前提下,不予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综合应急预案。响应启动后,应跟踪事态的发展,科学分析处置需求,根据事故的发展进程与处置的效果及时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若未达到响应启动条件,应急总指挥做出预警启动的决策,做好响应准备,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均由总指挥发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1)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2)生产安全事故(III级以上事故)及其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3)总指挥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3.3. 预警3.3.2. 预警启动现场操作人员、监控人员或安全检查人员等发现危险源或出现较为严重的异常情况,应向周围人员和现场负责人发出预警。现场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隐患,同时严密监视事态发展。若涉及的范围超出车间或部门管辖范围,需迅速上报至应急处置办公室。应急处置办公室收到报告信息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由应急总指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发出预警。应急总指挥决定启动预警后,由应急处置办公室以通知等形式向全厂乃至周边公司发布。通报信息包括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等。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治理防范危险源。3.3.3. 响应准备预警启动后立即开展响应准备工作,总指挥下达指令,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各应急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准备工作。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监视事故隐患。警戒保卫组保障信息畅通,及时传递各方信息。后勤保障组负责做好后勤物资保障准备工作将必要的消防救援物资准备到位,并确保消防救援物资有效可用。3.3.4. 预警解除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经评估符合相应条件时,应及时解除预警。预警的解除由总指挥负责决定,预警启动部门发布。预警解除条件:(1)事故隐患己消除,未引起事故,无人员伤亡;(2)事故风险消除,受伤人员得到妥善处理、安置(以安全送达附近医院为标准);(3)事故报警设施已恢复正常;(4)经应急指挥部评估,已无事故风险。3.4. 响应启动(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级别情况研判确定响应级别,总指挥下达响应启动及响应级别命令,各应急小组立即按指挥部指令和预案内容采取行动。(2)应急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接报各方信息,依据各方情况不断调整部署,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工作。(3)如果事故级别达到上报级别,则由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直接向主管上级应急、公安、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4)后勤保障组为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调用公司内一切可以使用的应急物资,缺少的物资可以紧急购买。无法满足的物资由应急指挥部向上级部门、消防部门或其它周边单位等申请应急物资,申请物资的运输事项由后勤保障组负责。(5)应急处置办公室根据公司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统一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所有对外发布的报道,须由公司审定、批准后方可对外发布。3.5. 应急处置3.5.2. 警戒疏散(1)各班组/部门在接到应急疏散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员工迅速关闭运行中的设备和电器开关,然后按照预定的疏散方案和路线,有序地组织部门人员向车预定的应急区域疏散。对于方便搬运的物资,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搬至事故区域之外。在撤离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就近原则、迅速撤离。(2)警戒保卫组成员在事故区域拉起警戒绳,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若事故范围较大,影响厂外设施,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疏散邻近单位、周边群众、过往车辆和人群,禁止无关人员在附近围观。(3)各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必须安排人员逐房逐区域进行清查,并要求人员在相对安全的疏散门外集合清点,确认不让一个人员遗漏。清查人员必须迅速完成,从就近的疏散通道撤离。(3)人员在逃离事故现场过程中要带好各自的个体防护用品,向上风向撤离。若遇浓烟时,疏散引导人员应立即组织员工迅速选择与火场相反的通道脱离险地。还应尽量放低身体或是爬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4)公司人员在警戒保卫组的协助下以最短的时间离开事故现场,离开事故区域后,在警戒保卫组人员的安排引导下迅速、有序地向预定地点集合。组长分配组员在各出口、应急通道处,协助员工安全撤离,警戒保卫组及时清点人数,将所缺人员名单报告给应急总指挥。如有人员失踪应立即报告但不能擅自安排人员返回事故现场,搜寻、营救工作由应急总指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3.5.3. 人员搜救当确定有人员被困在事故现场时,现场施救组成员应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在确保救援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入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工作。对于特殊事故(如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事故)需提前做好通风、检测等措施,不可盲目施救。搜救行动应在同一场所按表面搜索、深度搜索和二次搜索的顺序展开,救援小组人员、医疗救护组人员应佩戴明显标识。D划分搜索区域,分配搜索任务。根据事故范围大小,划分不同的搜索区域,搜救人员至少2人一组,进入各自区域进行搜救。2)实施搜索行动。公司人员搜救主要采用人工搜救方法,发现被困者后立即展开营救,若无营救能力,需立即上报,并派专人负责看护受困者并进行心理安抚。3)完成搜索标记O对完成表面搜索、深度搜索和二次搜索的区域进行标记,后续的搜索工作不再将标记区域作为搜救重点。4)移交和撤离。当消防等专业救援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后,公司现场施救组应听从救援机构的指示行动,并将场地和信息移交给专业救援机构;搜救前,应分析事故现场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和类型,并确定紧急撤离通道和紧急避险区域,若救援期间发生二次事故,应最大限度保护伤者,并及时按照撤离方案紧急撤离。3.5.4. 医疗救治1)建立应急医疗体系。现场施救组应临时组成急救调度中心,并与附近医院建立畅通无阻、不间断的通讯联系;组织现场人员互救和义务人员急救;配备安全、迅速、有效的运送伤者的工具。2)组织伤者撤离事故现场,对骨折、颅脑、脊柱受伤的伤者,需特别注意避免转移中造成的二次伤害。根据伤员治疗的紧迫性和救治的可能性决定对伤员优先治疗排序,进行初步的医疗处理。3)使用应急药箱中的药品进行紧急救治,使用绷带等器材进行简单的止血、包扎,救援人员应配备自身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防护用品,防止中毒事故中伤者身上带出的化学品对救护人员造成伤害。4)正确诊治,防止误诊误治,或医疗措施不当造成的二次伤害。5)处理完成后,及时将伤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3.5.5. 现场监测发生事故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现场施救组进行现场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建构筑物稳定性的监测监控。应急小组应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测,并保持警惕,及时汇报现场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3.5.6. 技术支持应急处置办公室及时提供化学品MSDS,以便明确物质危害性及救援方案。3.5.7. 工程抢险以下对火灾(爆炸)事故(包括整个厂区的所有类型火灾)情况进行分析:当燃烧失去控制而发生火灾时,要经历四个阶段: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和衰灭期。其中酝酿期(5分钟内)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期,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加强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局部轻微火灾爆炸事故处置:如果是小火,不危及人员安全,应使用就近配备的灭火器材及时扑灭(干粉灭火器:拉掉插销,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压下手柄);可以扑灭但不可能蔓延扩大的,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组织周围人员参与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并向现场管理者汇报。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如果火势不能扑灭,火势扩展速度快不能有效控制(或发生大火)时,立即进行人员的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由安全员清点人数,发现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现场最高领导或救援人员立即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时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报警,通报火场信息:单位名称、地址、着火地点、着火物资及火势大小,联系电话,回答“119”询问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视情形通知受影响的周边社区、单位进行疏散和物资转移。并通知单位负责人,为专业消防队伍赶到现场扑救赢得时间。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停车处理。3.5.8. 环境保护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注意对大气、土壤及水资源的保护,处置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经处理合格后由环保机构回收。事故隐患消除后应根据现场应急队伍的分工,组织清理现场的污染物,修复损坏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对事故隐患进行彻底消除;在应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恢复,必要时对环境影响进行检测,使环境符合有关标准。3.5.9. 其他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本单位可能涉及到火灾爆炸、锅炉爆炸、触电、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中毒与窒息、坍塌等事故,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详见第二部专项应急预案和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到容器爆炸、高处坠落、淹溺、高温中暑、自然灾害等事故。3.5.9.1. 坍塌应急处置(1)现场人员发现异常声响时,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并远离危险区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如不能处理,需将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并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2)坍塌事故发生时,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坍塌部位的电源和可燃气体的有关阀门。(3)当坍塌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调运,但在接近被埋人员时应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挖掘,防止误伤被埋人员。(4)当发现有人受伤时,拨打120向地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5)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救援小组需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6)救援行动要在保证自身安全条件下进行,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7)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3.5.9.2. 中毒和窒息应急处置(1)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正压式或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3)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救援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4)发现有限空间有伤害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身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部位。(5)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6)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1)中毒急救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2)缺氧窒息急救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打120电话)。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3.5.9.3. 高温中暑的应急处置(1)先兆中暑处置措施1)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2)用湿毛巾或冰袋敷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适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3)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洒水降温等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2)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处置措施1)将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做简单的降温处理,并立即报告应急处置小组。3)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4)立即联系车辆转送至就近医院进行救治或直接拨打120急救,转送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途中护理。5)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洒水降温等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3.5.9.4. 创伤的应急处置(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2)外部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和随便用药。(3)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或硬木板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4)高处坠落、撞击、挤压还可能造成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顾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至医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5)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6)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躺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须使气道通畅,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7)腰惟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8)如因爆炸造成人员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伤害,可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9)电弧灼伤1)电弧灼伤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灼伤部位轻度变红,表皮受伤;二度:皮肤大面积烫伤,烫伤部位出现水泡;三度:肌肉组织深度灼伤,皮下组织坏死,皮肤烧焦。2)当皮肤严重灼伤时,必须先将其身上的衣服和鞋袜小心脱下,最好用剪刀一块块剪下。由于灼伤部位一般都很脏,容易化脓溃烂,长期不能治愈,因此救护人员的手不得接触伤者的灼伤部位,不得在灼伤部位涂抹油膏、油脂或其他护肤油。3)灼伤的皮肤表面必须包扎好,应在灼伤部位覆盖洁净的亚麻布。包扎时不得刺破水泡,也不得随便擦去粘在灼伤部位的烧焦衣服碎片,如需要除去,应使用锋利的剪刀剪下。现场紧急处置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10)明火烧伤1)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2)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然燃烧,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燃烧。切忌带火奔跑呼喊,免得因吸入烟火造成呼吸道烧伤。3)对重度烧伤病员,要立即进行止痛处置,以预防因剧痛引起休克。同时紧急送往有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医治。3.5.9.5.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极端气象易发时段,如汛期,应急处置办公室要关注每天的预报,如遇暴雨天气,组织好后勤保障组落实抢险救援物资、设备、对薄弱环节的加固预防等,服从应急总指挥的调度、指挥和派遣。(1)当强热带风暴(台风)、飓风、特大暴雨等陆地上气象灾害对公司造成重大破坏时:1)采取关闭与切断措施,隔断被破坏的生产设施,并做好相关保护措施。2)台风、特大暴雨期间,关闭户外项目,停止户外作业。3)组织人员检查和处理排水系统,保持畅通:对低洼积水地区,要立即组织人员封堵;调运潜水泵排水,千方百计确保运行设备安全。4)发生险情,应及时全力救助抢救伤员;当险情有可能威胁到人员安全时,首先组织危险区域、危险地段人员实施安全转移,临时安置和管理。5)对受灾区域内的生产设施应加强监控,采取断电、排水等必要的措施,避免因极端天气造成的设备损坏。(2)当强对流导致突发性大风、暴雨和雷击灾害发生时:1)尽可能保持与受灾区域工作人员和人员保持通信联系,及时清点受灾区域作业场所数量及人员信息。2)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运输车辆、照明设施、各类抢险、救灾、救护、救生器材;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部队和社会团体参与营救。3)严密监视电力设施,采取必要防控措施。4)及时清理受灾现场,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3)当气象灾害导致雷击产生火灾时,同时启动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4)如有人员受伤,总指挥立即通知应急处置人员赶赴现场,经现场初步处理后,就近送医院治疗。(5)在防汛期间,为了抢险需要,应急指挥部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人力、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6)应急终止后,及时恢复生产,维持生产秩序的稳定;对应急物资、材料、装备收回,整理、清点,及时补充消耗物资,并入库保管。3.6. 应急支援3.6.2. 内部支援各部门班组及人员必须积极配合应急工作,服从调遣,不得隐藏物资、推诿、阻挠、故意脱逃。3.6.3. 外部支援当事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急指挥部立即打电话与外部救援部门联系请求支援,并立即电话通知公司周边单位和村庄。外部联系救援电话见附件5。(1)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2)事故发展迅速;(3)事故无法控制;(4)事故复杂,难以处理;(5)事故波及厂外。外部救援力量到达后,指挥部按上级要求移交总指挥权,全力配合应急工作。如实向上级领导和专家提供所需详细信息和资料。36响应终止当事故已得到基本控制,事故隐患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现场指挥亲自核查无误并报告总指挥后,由总指挥下令解除应急状态,通知本单位、周边社区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应急终止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事故报警设施已恢复正常;(2)现场环境符合有关标准;(3)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4)受伤、中毒人员得到妥善处理、安置(以安全送达附近医院为标准);(5)在上述(1)、(2)、(3)、(4)项检验结果全面符合后,经当地主管部门确认,已经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撤除警戒标志,撤消危险区隔离;(6)经公司负责人批准,由应急处置办公室组织全体人员分批次有序返回,恢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4.后期处置4.1. 污染物处理事故消除后善后处理组负责组织清理现场的污染物,对于应急救援产生的污染物,公司应根据污染物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能随意丢弃或排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修复损坏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对事故隐患进行彻底消除;在应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初步恢复,必要时对环境影响进行检测,使环境符合有关标准。4.2. 恢复和善后应急阶段结束后,必须对系统进行恢复,恢复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1)现场警戒和安全。现场救援人员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入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事故现场的有关物品作好标识,需要挪动的物品及伤员应在现场作好图示,并妥善保管各类有关物品,尽快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以便于事故分析调查。安全和卫生人员确定受破坏区域的污染程度或危险性。员工救助。公司向员工提供充分的医疗救助、防护用品,并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2)损失情况评估。填写损失情况调查表,确定哪些设备或区域需进行修理或更换及其优先顺序。(3)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如何发生及为何发生,找出工作程序、环境及安全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4)现场清洁。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事故车间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由车间制订恢复清洁方案,报指挥部批准同意实施。(5)恢复生产。所有事故隐患消除后,指挥部宣布恢复生产。(6)法律及保险。明确法律责任及行政责任;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额度以减小事故损失。(7)应急救援评估。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对整个应急反应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对应急事故的应急处置进行总结和评估。(8)应急预案的修订。在事故总结的基础上,由应急指挥部及时总结预案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预案及时进行修订。5.应急保障5.1. 通讯与信息保障通讯联络组负责各应急小组的联络,在接到事故指令后,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应急队伍做好救援准备。期间负责保持应急指挥及小组成员通讯联络通畅。公司内部应急人员联络电话及外部联系救援电话见附件5。5.2. 应急队伍保障公司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负责直接指挥和协调事故的处置工作。并成立了通讯联络组、现场施救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处置小组和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两个事故后的善后处理和原因调查小组,在其分工和职责范围内负责预防和处置工作,确保应急行动的有效实施。对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体防护设备,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5.3. 物资装备保障公司根据应急预案和相关救援工作的需要,事先做好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所需的自防自救、抢险救灾、医疗救护、通信器材、交通工具等事故应急器材装备的购买和储备工作,确保应急装备运输和转移环节通畅。同时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数量和完好情况,保证应急物资不挪作它用,对于过期的应急物资要及时更换,保证发生事故时应急物资随时取用。公司应急装备、设施、器材清单见附件4。5.4. 其它保障5.4.1. 交通运输保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后勤保障组负责保证事故抢救用车。车辆不足时,由公司领导调用公司车辆,公司应全力支持。5.4.2. 医疗保障(1)当启动应急预案时,救护人员根据上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或事故造成伤亡情况,向医疗单位、主管单位申请支持与援助。(2)根据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设置现场临时医疗救护点。并根据上级指挥机构的指令,向应急人员传达解除预警的指令,转移伤病人员,撤销现场临时医疗救护点。(3)公司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及时缴纳保险费。5.4.3. 经费保障公司财务科每年按月提取并列支安全生产费用,年初公司在安排年度安全投入资金计划时安排一定数额的应急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应急救援与监控,并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一旦需实施应急救援时,经费及时到位,保证应急救援资金满足需求。5.4.4. 后勤能源保障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公司后勤保障组负责合理安排从业人员就餐,确保食物安全,协调从业人员住宿,全面保障应急救援期间的正常秩序;积极和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确保公司水、电等能源供应正常。5.4.5. 技术保障聘请专家,不断改进应急技术装备。5.4.6. 治安保障后勤警戒组维护公司秩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