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一流高校医学卫生综合部分必读复习材料 .docx

    • 资源ID:715290       资源大小:261.86K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流高校医学卫生综合部分必读复习材料 .docx

    Epidemiology流行病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形成不过百余年。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章绪论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计划生育、吸烟危害、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上述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日益增多和完善,近年来它也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一)学科形成前期时段:学科形成前期指自人类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特点:学科尚未形成,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学科的“雏形”.事例:1.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les):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而流行一词在他的著作中出现。而“疫”、“时疫”、“疫厉”在我国几乎是同时代出现文字记载。2.15世纪中叶,意大利威尼斯开始出现原始的海港检疫法规,是世界最早的检疫。而我国在隋朝就开设了“厉人坊”以隔离麻风病人。这是传染病隔离、检疫的早期实践3.1662年英国的葛郎特(JOhllGIaunt)首次进行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其贡献在于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二)学科形成期:时段:学科形成期是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特点:工业革命,人们聚居于城市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传染病的肆虐促使学科的诞生C事件:L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JameSLind)在“Salisburg”号海船上,建立了一种由于Vit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病海员分为6组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2.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Jeim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为传染病的控制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3.18世纪法国路易斯(PCALoIIiS)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通过对比观察,探索放血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利用寿命表对结核病的遗传作用进行了研究。后又与英国统计总监法尔(VViHiamFalT)在英国首创了人口和死亡的常规资料收集,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标化死亡率、人年、剂量反应关系等。使他们成为生命统计的先驱,也为流行病学的定量研究、对比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850年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同年,伦敦流行病学中心成立,负责霍乱流行的医学信息发布,标志着以传染病控制为主的流行病学诞生了。4Snow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1848-1854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斯诺(JOhIlSlloW)针对伦敦霍乱的流行,创造性地使用了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首次提出了“霍乱是介水传播”的著名科学论断,并通过干预成功地控制了进一步流行,成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当时疾病病因有毒气(瘴气)理论和传染(细菌)两大理论,斯诺医师的霍乱研究彻底否定了瘴气理论,(三)学科发展期: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至今,又称为现代流行病学(modemepidemiology)时期。特点是:(1)从研究传染病扩大为研究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2)研究方法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分析手段更加先进;(3)研究从“流行”发展为“分布”,动静态结合,由三环节两因素发展为SH行为因素:(4)分枝学科不断涌现,使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按目前国际流行病学界比较公认的分类方法,现代流行病学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6年到20世纪(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1、创造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包括危险度的估计方法。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例当属英国的DOn和HiIl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其次就是美国的弗明汉(Framingham)心血管病研究,通过对同一批人群的长期随访观察,以分析心血管病及其影响因素。2、流行病学方法及病因学研究得到长足发展。1951年康费尔德(Conlfieki)提出了相对危险度、比值比等影响深远的测量指标,1959年MeIItel和HaeIlSZCl提出了著名的分层分析法,成为迄今为止被引用最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传染病方面,1954年开展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试验证实了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为人类最终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长足发展的时期,包括混杂和偏倚的区分,交互作用以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实用性发展.如1979年SaCkett总结了35种潜在的偏倚,Miettien于1985年进一步将其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三大类。第一个多变量模型由康费尔德(ConIfIeld)在弗明汉心血管病研究中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成为流行病学时髦的分析手段。一批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教科书和专著问世,如MacMahon(1970年),Lilienfeld(1980年)和Rothman(1985年)的流行病学专著.1983年LaSt出版了第一本流行病学辞典。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新理念和模式,不断推出新的分支学科,扩大流行病学应用领域的时期。微观上,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形成分子流行病学,第一本专著于1993年问世。宏观上,强调从分子、个体和SH多个水平,以及历史、现在与未来多个维度研究疾病与健康相关问题,提出生态流行病学(eco-epidemiology)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系统总结证据,优胜劣汰,基于当前最佳的研究成果来制定临床和预防决策迫在眉睫,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和循证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成为世纪交替时一场震惊医学界的革命,二、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新ZG成立以前,我国的流行病学比较落后,工作不具规模也不够系统,但个别工作卓越。如伍连德博士(18791960年)参与东北和华北两次鼠疫的较大流行的调查防制工作,发现了肺鼠疫及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而在东北流行,还在ZG首次发现旱獭是鼠疫的主要贮存宿主。他还是本世纪初期我国霍乱防制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海港检疫工作贡献尤大,堪称为我国流行病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1911年4月在沈阳召开国际鼠疫会议上伍连德博士荣任主席。他还是1937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的第一任会长。新ZG成立后,GJ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先后成立了各级卫生防疫、寄生虫病防制、地方病防制等机构;大面积使用多种疫苗: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系:全国范围内建立研究机构。几年的努力,在全国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血吸虫病等五大寄生虫病;消灭了天花和古典型霍乱;控制了人间鼠疫;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了性病;降低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后来,防疫战线在防制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流脑、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我国流行病学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的苏德隆教授(19061985年),参与了GJ对血吸虫病和霍乱的防制研究,1972年查明上海皮炎大流行是由桑毛虫引起。晚年他将研究方向转向肝癌,提出肝癌很可能与饮用水质有关.另一位流行病学先驱者和奠基人何观清教授(19111995年),通过调查发现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否定痢疾噬菌体对痢疾的预防作用;证明鼠脑制成的乙脑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70年代率先建立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全国疾病监测网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吸收了先进的流行病学知识和方法,使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年来,我国对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取得了可观的基线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和高血压等病的病因和防治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198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防疫工作在以往巨大成绩的基础上纳入法制轨道。80年代初,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实行了儿童免疫扩大规划(EPI),城市和农村分两期达到85%的接种率。进一步完成了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任务。2003年5月9日我国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SH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一、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1931年:英国StaHybraSS"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的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前苏联(1936年)“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1970年:MaCMahon:"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子的科学”;苏德隆(1964年):“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1980年:LiIienfCkh"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群体中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1983年: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辞典:“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问题二连志浩(1992)、(李立明,(1999、2003):“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教材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索,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随着研究内容突破疾病和健康,“疾病与健康状况”常被笼统“卫生相关事件”代替。二、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性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研究内容从以传染病为主扩大到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等一切疾病。伤害包括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等。健康指身体、精神和SH适应各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无病或虚弱(二)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它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与原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导出预防或处置的策略与措施。(三)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啸:“揭示现象”时,开展描述性工作,即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找出原因”,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三个范畴的工作是由浅入深,依序步步推进。(四)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从方法学看,有历史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思维的逻辑推理等。但流行病学则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其中尤以观察法为最重要。(五)流行病学的三大要素: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有自己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学科又必须到特定范围内去发挥其作用。流行病学的内容和任务前面已作了交代,而全部流行病学内涵则可概括成原理、方法和应用三部分。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一、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如下: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等。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预防包括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或减少直至消除这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预防较明显。预防分为策略和措施两类C前者是方针,属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后者是具体手段,是战术性和从属性的。随着健康流行病学出现,使现代流行病学各方面的理解和扩展至健康状态(二)疾病的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透彻了解疾病发生、多发或流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防制乃至消灭某一疾病。有时,真正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危险因素已被发掘出来。(四)疾病的自然史:该应用是通过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在个体中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如亚临床期、症状早期、症状明显期、症状缓解期、恢复期,在传染病中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极期、恢复期,这是个体的疾病自然史。疾病在人群中也有其自然发生的规律,称为人群的疾病自然史,简称疾病自然史.(五)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涉及到防制疾病效果的最终判断。如观察儿童接种某种疫苗后,是否阻止了相应疾病的发生,可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比较受试儿童和对照儿童的发病情况。又如考察一种新药是否有疗效,除在医院临床实践中短期观察外,还需在大规模的社区人群中长期观察才能作定论。类似的评价也用于卫生工作或卫生措施效果的评价。第一、二项可看作是经常性的流行病学实践,直接参与防制疾病与促进健康;第三、四项可看作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以期从根本上防治疾病与促进健康:第五项应用则是流行病学特殊的功能,用于评估防治疾病与促进健康以及卫生工作的最终效果.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又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观察法按是否有事先设立的对照组又可进一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按设计类型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四类,每种类型又包括多种研究设计。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到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而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各种分布现象入手,不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分析资料和采取措施时,也要看生活习惯、SH经历、经济条件等SH因素的影响。2.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对比差异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果之间有无相关现象。3. SE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多使用频率指标,频率实际上就是一种概率,流行病学强调的是概率。频率必须有正确的分母数据才能求得。流行病学工作要求数量,而且是足够而合理的大数量.4. SH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SH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时,应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SH生活状况。5. 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6. 发展的特征:纵观流行病学的历史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的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尤其是流行病学科不断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汲取养分,产生了许多新分支。这些都昭示着学科发展的特征。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因而几乎涉及SH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它伴随着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发展而走过来的。现在与SH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也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了紧密联系。如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关系密切。与卫生统计学密不可分。如今出现了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的现象。如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等等。二、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一)宏观与微观并举: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流行病学应抓住这个机遇,流行病学应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发展“微观”流行病学。同时,必须重视疾病和健康都与复杂的SH、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有关,重视“宏观”流行病学发展。(二)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必须警惕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并防止古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建立和加强疾病监测、全球疫情信息的及时交流和资料共享,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基本保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努力探索病因、寻找危险因素,尤其是病因中弱相关问题的研究,现有方法仍满足不了确切判断病因的需要,须在排除混杂和避免偏倚上进一步作出努力,这是一项任重道远有待于突破的任务。(三)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中强调了,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了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我们的任务既要防制疾病,又要促进健康。尽管如此,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仍以疾病为关注焦点。为了适应观念转变后随之而来的需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开展人群健康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健康的全新定义,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追求逐渐发生了转变C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既要防制疾病,又要促进健康。(四)发展应急流行病学:近年来,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其对SH稳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的严重危害。以往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疾病爆发等突发事件的研究仅限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化。探索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和危害特点,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等,流行病学方法在研究和处理突发事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以往对涉及人体的伦理学问题的重视仅限于实验流行病学中。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活动会涉及个体的遗传信息。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基因鉴定过程或许对受试者机体产生的危险性很小,但是个体遗传信息的暴露对个人、家庭和SH的不良影响将是巨大的。如果信息暴露将对个人、家庭和SH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在一些特殊疾病的公共卫生监测和疾病控制工作中,涉及了很多复杂的伦理学难题例如艾滋病。(六)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对疾病、健康和卫生工作进行评价始终是流行病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产生证据与提供理解和利用证据的技能是流行病学的两个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循证浪潮中,流行病学更要把握时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在循证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切卫生决策都必须基于当前最好的证据,以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第二章疾病的分布Chapter2DistributionofDisease概述 疾病分布的定义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 1、观察性研究2、人群现象 3、频率指标4、三间分布也就是说:疾病的分布是指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或发病少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它可通过了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L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诊断很有价值的重要信息3.对疾病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掌握成为分母的人群 掌握成为分子的患者 指标化一、率和比1 .率(rate):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一个率由分子(发生数)、分母(可能发生的总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乘数组成。大多数率是构成比,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2 .比(ratio):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分子和分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不相重叠或包含的量。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率、比例或比。比的分子不一定是分母的一部分率是比,但比不一定是率。3 .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与分母之中。常用P=aa+b表示。有两类,一、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二、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的发生频率比例,它反映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4 .率和发生比例都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指标。区别是前者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而后者取值仅在。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两者既不相同又互相联系。二、发病指标(一)发病率(incidence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0OO万)。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分子与分母的确定: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应用: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二)罹患率(attackrate):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三)患病率(PreVaIenCe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和时点患病率二某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oK=100%,100O千,或IOoOo万。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1.患病率的影响因素:(1)影响升高的因素: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2)影响降低的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率提高。5 .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患病率的变化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患病率水平(所有病例)随着发病率(新病例)增高而增高,并随着疾病恢复的加速或死亡的加速而下降。某地某病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6 .应用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肺结核等。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四)感染率(infection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K=100%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五)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Xl(X)%。多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有时称二代病例。计算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三、死亡指标()死亡率(motality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年中人口数)。常以年为单位。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0oO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称死亡粗率(crudedeathrate)。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及病因等分别计算,即死亡专率。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专率可提供某病死亡在人群、时间、地区上的变化的信息。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可直接比较。应用:-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指标。-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很接近,常用作病因探索的指标(二)病死率(fatalityrate):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Io0%。如果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K,K=100%o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医疗设备好,规模较大的医院接受危重型病人比较小的医院要多,病死率可能高于小医院。所以病死率评价不同医院医疗水平,要注意可比性。应用: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院的医疔水平(三)生存率(SUrViVaIrate):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100%o生存率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在慢性病、癌、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的研究中常常应用。(四)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rtalityrate)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为了说明在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恶性肿瘤的累积概率的大小,有时可由各年龄死亡率相加获得,多用百分率来表示。四、残疾失能指标(一)病残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即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病残率=病残人数调查人数K,K=100%,1000千。(二)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潜在减寿年数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即可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为确定不同年龄组重点疾病提供了科学手段,潜在减寿年数是在考虑死亡数量的基础上,以期望寿命为基准,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亡对健康的损害。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可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该项指标可用来计算不同疾病或不同年龄组死者总的减寿年数。式中:)预期寿命(岁),六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剩余年龄,&=e-0+0.5),其意义为:当死亡发生于某年龄(组)时,至活到e岁时,还剩余的年龄。由于死亡年龄通常以上一个生日计算,所以尚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岁。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用途:(1)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并比较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将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区(或省)相比较,(3)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时,潜在减寿年数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同时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三)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用途:(1)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跟踪全球或一个GJ或某一个地区疾病负担的动态变化及监测其健康状况在一定期间的改进,还可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2)对不同地区、不同病种进行DALY分布分析,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3)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不同病种,不同干预措施挽回一个DALY所需的成本,以求采用最佳干预措施来防治重点疾病,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挽回健康寿命年的效果,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一、散发(SPoradic):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多与此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出现散发原因:1.该病因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所以出现散发。2.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可出现散发。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3.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易出现散发.如麻风。二、爆发(OUI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爆发。三、流行(epidemic):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如310倍时,称流行。流行的判定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况进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第三节疾病分布的形式疾病的流行特征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得以表现。一、人群分布特征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性别、职业、收入等。年龄一年龄对不同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一)年龄:作为一个混杂因素,在大多数疾病中因年龄出现的频率差异要比其他变量为大一般来说,慢性病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相反,对急性传染病来说,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减少的趋势。年龄不仅与传染病发病频率有关,而且与疾病的严重性也有关.1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1)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可帮助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有助于观察人群免疫状况的变化、确定预防接种对象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的实施,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2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1)免疫水平状况、(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3)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3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analysis):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这种分析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因为暴露时间距发病时间可能很长,而且致病因子在不同时间的强度可能有变化。这种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是其最大的缺点。但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可纠正这一缺点。(2)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cohort),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死亡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二)性别: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的分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发病率通常女性较高。某些疾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从中可见杀人的性比例(男:女)接近4,慢性呼吸道疾病接近3,而糖尿病两性几乎无差异。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1.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2.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也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内分泌或生理因素可使不同性别易患疾病或者被得以保护而不患病。3.男女职业中毒发生率不同是由于妇女较男性更少受雇于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有关。4.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现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三)职业:在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2.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3.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SH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3.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四)民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2)与不同民族间的SH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SH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5)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与种族差异时,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去找原因,应综合起来去分析,特别是当种族差异同时伴有SH经济状况差别时。(五)宗教:不同宗教有其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其生活方式也产生一定影响。不同人群因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也有明显差异,使疾病的分布频率也出现显著差别。讨论宗教对疾病的影响时还应兼顾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六)婚姻与家庭:1.不同婚姻状况人的健康常有很大差别2.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3.近亲婚配4.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七)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传染病爆发流

    注意事项

    本文(一流高校医学卫生综合部分必读复习材料 .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