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综合检测卷(含答案).docx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综合检测卷(含答案)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检测卷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涉江采芙蓉的段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C.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蜜地衔接,像族徵,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8 .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工,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C.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侯、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碍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D.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二、小阅读-课内9 .找出静女中的细节描写句子,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10 下列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B.二、三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C. “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D. “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极写“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中蕴含了忧愤。5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作用?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弄”和“传”字运用比喻手法,云霞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流星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B. “柔情似水”,“似水”照应前面的“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词的结句,是本词的主旨句,写出了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对他们的深情慰勉,表达了词人的爱情观。D.就全篇而言,这首写神话故事的词,句句写天上,句句写双星,而又句句写人间,句句写人情,天人合一,成为千古抒情绝唱。7 .虞美人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蕃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8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藏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 .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 小市花闾合, 禽声犯寒食, 无计驱愁得,所至辄苍然。孤城柳外圆。江色带新年。还推到酒边。9 .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美人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继而满腔恨意,喷薄而出,而“又”字写尽人情凄惨,隐含仍苟活,历尽磨折之意。B.虞美人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词人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C.春归一诗的首联,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由于愁绪,诗人觉得这些景象都是毫无生机的。D.春归一诗的颔联,用工笔勾勒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10 .虞美人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春归尾联同样写“愁”,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1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令人欣喜,但词人却问“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东风”此处指秋风,所引发的这种对故国的思念让人难以忍受。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J是指故国的山河仍在,“朱颜改”是指宫中妃嫔已经容颜老去,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12 .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各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B.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C.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D.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14 .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5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B.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C.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D.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16 .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7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顾:忍心回头看。B.金风:秋风。C.纤云:纤细的云。D.朝朝暮暮:朝夕相守。18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并不认为两人的聚少离多值得哀怨,时空阻隔反而增进了情感。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深厚的友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C.飞星传恨,是说流星传递分别的愁苦;银汉就是银河。D.“一相逢”和“无数”对举,歌颂真挚情感的圣洁与永恒。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9.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D.“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既点明词人夜不能寐,也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引起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20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22 .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B.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23 .结合全词分析其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4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25 .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具体,下列四首诗词中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A.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月夜【唐】杜甫今夜解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邮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26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囹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27 .“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8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29 .请简要赏析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0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B. “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31 .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3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独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无法送到亲人手中。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33 .我们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4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35 .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见说道:听说。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希望打动汉武帝的心。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3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B.“何况落红无数”一句中的“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抗争精神。C.“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一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D.“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有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有政治失意之愁,有才华被妒之愁,也有忧国不能参政之愁。37 .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静女诗经邺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蹦蹦。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怪女美。自牧归英,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3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B.“爱而不见,搔首胸蹋”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C.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女青年见到恋人前后不同的心情。D.“说怪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39.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C.第二、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根色泽鲜艳的彤管,一根细嫩的美草,小伙子欢悦欣喜。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美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0 .“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4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2 .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四、情景默写43 .根据静女内容进行默写。(1)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是a,o(2)静女中,“,”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3)静女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静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二(4)静女中,“,”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5)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和“O44 .根据秦观鹊桥仙进行默写。(1)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描绘云彩显示出织女的手艺,描绘星星传递离愁别恨的两句是:J(2)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美久别情侣银河之畔的一次相会,胜过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的两句是:",°"(3)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流水喻缠绵之情的一句是写不忍离去的一句是(4)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两句是:“,45 .根据李煜虞美人进行默写。(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J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J(4)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46 .根据涉江采芙蓉进行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远离故乡的丈夫的思念。(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隔山隔水的浩浩烟云。(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5)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五、小阅读-课外47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本词情感率真自然,突出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浓厚的人生感慨。48 开篇将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物是人非之感。C.“问君”两句直抒胸臆,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D.本词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诵读语调要急速、高ZLo六、微写作48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请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体会诗句所描述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境,以第一人称视角,将此诗改写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七、材料作文4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国诗人惠特曼说:“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J习近平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中任选两则材料作为写作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成递进式结构,最好能做点辩证分析;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八、选择题组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知识与智慧的,多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冶,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o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的。因此,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B.然而,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C.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书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D.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的方式。(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生生不已求取偏重不可捉摸B.薪火相传求取注重难以估量C.生生不已索取注重难以估量D,薪火相传索取偏重不可捉摸(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在这种生活方式中B.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在这种生活方式中C.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1)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享受,成为目的九、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5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B.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C.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D.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5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5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D.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十、语言表达参考答案:1. C2. D3. 作者精心选择了“搔首跳蹦”“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蜘躁”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4. C5.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6. A7. D8. 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9. D10.唐诗:运用比拟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李词: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11.B12.对比。“雕栏玉砌”还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答,一问一答中表现了作者沦为阶下囚的追思和痛苦。比喻。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表现了愁之多,愁之绵绵不绝。13.B14.哀:牛郎织女相距遥远,分隔两地之愁;相见遥遥无期的相思之苦;鹊桥短暂相聚,转瞬间又要分别的离别之痛。乐:分别两地但情意绵长;相会短暂而欣喜甜蜜;不能相守却有相见的希望。15.B16.“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17.A18.B19.B20.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21.A22.C23.对比。“雕栏玉砌”还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是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答,一问一答中表现了作者沦为阶下囚的追思和痛苦。比喻。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表现了愁之多,愁之绵绵不绝。24.C25.D26. D27.涉江采芙蓉,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还顾望旧乡”是“对写法”,女子想象丈夫眺望远方,感叹归路漫漫,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月夜开头点出思念亲人这一主题。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和儿女,却写那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羁居长安的丈夫。首联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颔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衬托妻子的孤寂。颈联写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诗人巧用对写法,把夫妻之间缠绵俳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28. B29.使用比喻修辞,将忧愁比作江水,化抽象为具体,点出忧愁之多、之深;使用设问修辞,有问有答,突出情感,引人深思;以间接抒情作结,表达心中的忧愁;语言上,生动形象。30. A31.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二化抽象的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32.D33.涉江采芙蓉内容上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采花的方式,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都抒发了因路远无法将鲜花送达的痛苦心情。34.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35.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尊严、自由、安全感36.B37.(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1)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来隐喻现实斗争。还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2)化用典故,借古讽今。如下片用典,以陈皇后的失宠状况比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3)此词还运用了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花早开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结构严密,章法井然。38.C39.B40.此处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秋月虽然是美景,但是词人此时却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词人看见美景反会忆起往日美好岁月而产生伤怀之感,所以希望眼前的这些美景快点逝去。41.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42.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忽然又转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