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docx
简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1年10月18日前言1一、规划背景2(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效2(二)存在问题4(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形势5二、总体思路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主要目标7三、主要任务9(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9(二)创新养老服务供给体系11(三)壮大养老服务产业体系14(四)建立医养康养结合体系16(五)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17(六)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18四、保障措施20(一)加强组织领导20(二)健全制度机制20(三)完善投入机制21(四)严格落实责任21(五)强化督促考核21(六)注重宣传引导22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与简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基期为2020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效一是政策基础日臻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市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为工作方针,以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2016年先后出台了简阳市建立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简阳市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简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简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简阳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多举并措推动使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体系建设、财政扶持、医养结合、关爱服务、综合监管等方面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制度。通过各项政策创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是保障能力稳步增强。着力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建立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和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服务两项制度,有效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推进民生实事工程适老化改造项目,提升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将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农村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纳入18项基本养老服务保障重点。全面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从2017年起每月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共支出养老金19317.14万元,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支出基本养老和护理补贴1911.0334万元,保障了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定期探访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达5678.2984万元,全面提升了全市养老服务保障水平。三是服务供给持续扩大。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推进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综合发展。“十三五”期末,全市各类养老机构达到325个,其中公办敬老院25所(含8所分院),民办养老院(含社区养老院)9所,日间照料中心100个,老年人服务站(点)186个,养老服务床位数3415张(其中公办敬老院床位数1657张,民办养老院床位数1558张,日间照料中心床位数200张)。四是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安排,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机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立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全市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养老护理员培训等职能工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训养老护理295名,加快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完善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十三五”时期简阳市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主要指标(单位)2020年完成值完成情况1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城市100%,农村94.6%完成目标2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1.7完成目标3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比例27%完成目标4民办(民营)机构床位占机构床位比例48.46%完成目标5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完成目标6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38.3%完成目标7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独居老年人享受政府补贴人数比例100%完成目标(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相比,短板与不足依然存在:社区养老设施配建较难,现有养老设施利用不够充分;养老服务人才不足,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比例不高,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不快,综合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三)“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十四五”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五年。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三亿。一是老龄化快速发展带来新挑战。我市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逐年提高,总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的特征。截至2020年,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3316人,占户籍人口的21.9%,据预测,到2025年,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将占全市总人口25%左右。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养老服务需求变化相叠加,给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带来新挑战。二是老年人需求升级带来新挑战。老年人需求结构已经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从简单的生活照料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服务转变。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的高品质、精神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高参与度。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年服务产业有待开发。三是供给侧改革和国内大循环带来新机遇。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蕴藏着庞大的消费潜力,孕育了大量的产业机会,“银发经济”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养老服务是推行普惠数字服务的重点领域,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市在成都实施“东进”战略、聚力推进“两区一城”建设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将成为成都参与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这为养老服务带来了新机遇。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成都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简阳市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方针,立足老年人权益保障和服务需求,重点关注高龄、失能、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整合现行政策和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照顾服务范围,让全市老年人享受更多公平、实惠、便捷、优质、安全的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基本原则坚持政策导向,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支持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实行公办民办并举,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资源供给,在政府保基本、促普惠的基础上丰富个性化养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服务短板。有效破解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的双重问题,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坚持需求导向,进行分类施策。立足需求导向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问计于民,更加关注康养保健、健康护理、心理疏导等新需求,突破科技助老的“数字鸿沟”。坚持质量导向,促进融合发展。以数字赋能促品质提升,优化服务标准,加强人力资源和科技支撑,促进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融合发展,提升医养康养服务水平。(三)主要目标制度基础持续巩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强化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发展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优质丰富。养老服务设施更加均衡,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更加合理,服务质量监管更加有力,全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4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新建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敬老院,镇依托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至少设置1个互助式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和夜间监护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落实成都市农村地区养老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加快构建“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向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经济困难的失独老年人提供公共医养结合服务,推进简阳成为医养结合创新发展区,基本形成主体明确、覆盖广泛、开放便捷、多方参与、特色鲜明、规范有序、保障有力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规模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所有护理员具备基本康复知识,新建设1个养老实训基地,不定期对全市养老院和养老护理员开展培训实训,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科技支撑智慧便捷。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智慧养老平台高效运行,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集成,智慧场景高频应用,老年人获取服务更加便利,建成智慧养老院5所以上。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养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老年消赛市场进一步细分,产业分类成效显著,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环境友好宜居。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家庭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十四五”时期简阳市养老服务主要发展指标序号主要指标2025年目标值属性1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0约束性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张)>20预期性3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社会工作者(人)1约束性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工作者数(人)1约束性5高级护理员、技师级护理员在护理员队伍中的比例(%)20预期性6培训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人次)>2000预期性7康养联合体数(个)10预期性8智慧养老院数(个)5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市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服务范畴。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养老服务项目,优化补助方式,根据需求评估确定差异化的服务内容和梯度化的服务时数,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优化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优化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逐渐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的服务网络。根据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合理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新区新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且达到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技术导则标准和要求。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等不具备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区域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性照顾项目。持续实施现行老年人优待、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特困老年人供养等政策性照顾项目。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上述政策,努力提高政策惠及标准,扩大受众覆盖面。大力发展普惠优质机构养老服务。制定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完善社会化养老机构服务性床位补贴制度。持续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全市启动普惠性养老床位建设,2025年,新增普惠性床位400张。落实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70虹增添护理设施,加强护理培训,让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得到更专业的照护,同时提升公办敬老院护理能力。巩固家庭养老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并承担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责任。鼓励成年子女陪护老年父母,探索子女照料住院父母的陪护假制度。为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免费培训家庭照护者。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张以上。提升农村及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关爱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地区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落实成都市农村地区养老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启动新建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敬老院,推动认知障碍症照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100%实行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2022年达到90虬2025年达到95%。拓展镇(街道)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养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实施“线上监测+线下探访”相结合的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巡访制度,周探访率达到100机普遍建立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完善老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专栏1重大项目1.新区新建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且达到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技术导则标准和要求;2 .普惠性养老床位建设,2025新增普惠性床位400张。落实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70%;3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张以上;4 .有意愿的特困老年100%实行集中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2022年达到90%,2025年达到95%。(二)创新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强社区养老设施规划管控。结合简阳市的人口特征,深入分析供需关系,编制实施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推动养老机构进入城市主城区、老年人集聚区,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根据老年人口密度,增加中心城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落实成都市公园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导则中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标准,明确规划建设指引要求,并纳入规划管控,确保社区养老设施布局与人口、空间、产业相适应。从规划上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毗邻而建。促进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置更加合理,结合区域面积、人员流动等情况进行微调。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枢纽,持续推进“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持续优化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推动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愿改尽改、应补尽补。支持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动由“兜底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引导开展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安全需要的设施改造和老年用品配置,方便家庭成员照料服务。“十四五”期间,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以上。建立健全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制度。试点推进“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机制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挥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平台、辐射、服务和转介作用,全面链接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村社站点等各方资源,通过建立养老顾问、热线电话等机制,响应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发挥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数量和位置优势,强化中心与站点联动。建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立足嵌入式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按照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力、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卫老龄发202023号)要求,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充分考虑老年人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普及无障碍建设,加快既有社区道路设施、休憩设施、公园、绿道、社区服务场所以及超市、银行、医院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适老化改造。统筹推进社区配备助行设备、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简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流程,协调督促补助资金发放,探索优化长效管理机制。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推动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应改尽改。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促进老年教育服务发展。加大对老年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市、镇(街道)及村(社区)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老年大学注册学习的老年人比例达10%以上。加强远程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开发整合远程老年教育多媒体课程资源,加强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向农村辐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投资兴办老年教育机构,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职业院校以不同形式参与老年教育。整合利用文化馆、体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资源服务老年教育。整合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开展读书、讲座、参观、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培育老年人自主学习团队。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加快全市老龄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全市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支持社区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健康动态监测和记录等服务功能。鼓励建设虚拟养老院。持续推进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建设。引导帮助老年人运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研发适老化智能产品,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鼓励亲友、村(居)委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通过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指导居家老年人使用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医疗设备、照护康复产品及物联网电子产品。完善老年助餐服务。因地制宜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主动公开老年助餐服务地图。加快标准化老年食堂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支持社会餐饮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和网络订餐平台等,为有需要的老手人提供助餐服务。专栏2重大项目1.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2 .“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3 .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以上;4 .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 .健全市、镇(街道)及村(社区)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6 .全市老龄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7 .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三)壮大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简阳特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引导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围绕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辅助器具和智能看护机器人、电子玩具和游戏产品、通信服务产品、电子商务产品、旅游休闲产品、健康养生产品等重点领域,推进老年人适用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运销。支持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丰富适合老年人的食品、药品、服装等供给。加强老年用品测试和质量监管。加强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的支持和服务指导,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兑现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培育养老服务连锁品牌。坚持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战略,发挥重点养老产业项目的示范作用。全市范围内引进注册的机构(企业)或社会组织,对服务质量良好且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落实相关补贴和奖励。建设养老产业平台。推进养老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度高的优秀企业,以大企业、大品牌带动产业集聚,形成基地化集聚发展规模效应。鼓励养老辅具、助餐、助医、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逐步完善养老用品标准体系,探索建立老年用品认证制度。鼓励研发生产制造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多样化的老年产品用品,支持发展老年用品特色街区,指导各区(市)县开办老年用品市场,建立网络交易平台。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纳入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发展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行业”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型养老消费领域,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养老康养旅居目的地。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新农村建设、绿色农产品开发、教育培训、健康娱乐、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四)建立医养康养结合体系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置疗养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医务室、护理站、门诊部等医疗机构,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对养老机构内设立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的,依法依规实行执业登记备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为失能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提供相关巡诊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为老年人开展义诊,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点执业。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探索安宁疗护服务。推进医养联合体建设。推进医养联合体建设。规范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75%;2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9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老年友好型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o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深化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建立完善城乡一体、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适宜的财政补贴机制,提升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需求,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建立管理科学、全面覆盖的简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坚持机制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经办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专栏3黛大项目1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2 .医养联合体建设;3 .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4 .建立管理科学、全面覆盖的简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五)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支持职业培训机构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与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落实养老服务人员技能标准和培训机构认定标准,探索实施养老服务人员岗位技能评价体系及资格认定制度。在养老服务、医疗护理、医养结合、科技助老等重点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人才引进政策。探索制定优秀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开展技能培训认定。贯彻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机制。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完善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规范农村敬老院等特困老年人供养机构护理人员配比。新建1个养老实训基地,不定期对全市养老院和养老护理员开展培训实训I,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培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加大激励表彰力度。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户、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等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的,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申请成为就业见习基地的养老机构,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养老机构聘用养老护理员、康复技师(士),参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强对养老护理员先进事迹与奉献产神的社会宣传,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表彰奖励工作。专栏4直大项目1 .新建1个养老实训基地;2 .不定期对全市养老院和养老护理员开展培训实训;3 .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4 .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户、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等激励政策。(六)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建立线上线下、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贯彻国家养老机构强制性标准,关停不达标养老机构。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养老服务行为。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建立监管结果与星级评定、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行业退出等挂钩的协同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对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的企业及时预警、及时查处。加强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处置的协调,依法有序推进案件侦查工作。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维护管理。加大老年消费者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联合执法,依法打击针对老年人的骗购行为。针对老年消费者开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宣传、欺诈营销的相关知识宣传,不断增强老年消费者投资、消费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升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开展“晚霞消费维权”行动,重点防范和打击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保健品”虚假宣传、欺诈营销等行为。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联络点)常年为老年人依法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宣传等法律服务,对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老年人依法提供无偿民事、行政案件代理和刑事案件辩护等法律服务。各级人民法院在受理老年人因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劳动报酬、人身伤害事故赔偿金等诉讼案件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可按照有关程序减免诉讼费。公证机构在办理继承、遗嘱公证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可按照有关程序减免公证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涉老纠纷特别是赡养纠纷时,要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信用记录纳入“成都信用”。探索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违规失信者实施相应惩戒或市场限入,落实养老设施(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开展养老服务满意度、需求调研评估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做好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加强信息监管和信息公开,依法公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定期公布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服务供需信息或投资指南。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将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列入民生工程,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二)健全制度机制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力争将养老服务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要围绕规划既定目标,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把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列入本地区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并加强各级养老服务规划在规划目标、制度安排、重大项目等内容的衔接协调。提前谋划养老服务配套政策的制定,强化各类制度对规划实施的保障支撑作用。(三)完善投入机制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把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所需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以结对帮扶、设立公益基金、开展公益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创新和优化照顾服务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依据相关规定,通过市场化方式,把适合老年人照顾服务的项目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承担。(四)严格落实责任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公共服务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照顾服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通过综合督查、专项督查、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加大对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搞好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开展。要强化问责机制,对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政策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五)强化督促考核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考核,对涉及约束性指标和兜底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等政府履责要求的,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严格跟踪考核机制,建立“年度评价、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养老服务规划评价闭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并充分采纳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动员各方面力量、灵活采取各种方式落实好规划任务,及时调整执行偏差,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六)注重宣传引导将发展养老服务作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作用,积极宣传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对养老服务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凝聚共识合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服务、关心养老事业、支持养老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