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都江堰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市人民政府.docx

    • 资源ID:717459       资源大小:34.7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都江堰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市人民政府.docx

    都江堰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2年11月都江堰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根据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成都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中共都江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规划主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都江堰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是都江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四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五”发展成就“十四五”发展形势问题与短板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支撑城市运行管理筑牢监测预警基础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助力发展乡村振兴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助力智慧蓉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气象各项改革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完善智能气象监测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发展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错误!未定义书签。突出气象为农服务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提升重大气象保障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提升现代智慧气象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强化气象人才科技支撑错误!未定义书签。提升气象现代管理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都江堰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气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气象“十三五”气象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效益显著。成功应对了“7.16”“8.17”“8.28”等近40场灾害性天气过程,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明显下降。主动服务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以及农业、交通、旅游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与领域,气象赋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公共气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气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0%o圆满完成成都双遗马拉松”“绿色中国行”“中国大学生电视音乐节”等重要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气象监测预警能力跃上新台阶。初步形成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成地面气象观测站点41个、大气探测基地1个,站点间距提升到6公里,时效提升到5分钟,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建立从综合实况监测、短时临近到短中期、年季时间尺度的无缝隙全覆盖预报业务体系,预报准确率、提前量、精细化水平稳步提高,72小时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24小时内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35分钟以上。生态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布空气质量预报1826期。开展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及评估业务和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评估,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增雨作业,年均作业20次以上。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稳步推进。开展农业“直通车”气象服务,为全市100多个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气象信息。制作发布软猴桃农技气象协同服务周报60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80余期、病虫害预报10余期,为本地羊肚菌种植户提供了冬季气温监测预警服务。与锦泰保险成都分公司联合开展了都江堰茶叶品质气象保险惠民服务。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呈现新格局。深化气象领域做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开放防雷减灾服务市场,开展重点企业防雷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提高气象行政执法成效,将气象行政事项纳入综合行政窗口。气象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双重计划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675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投资1809万元,较“十二五”期间总投资增加约154.36%o完成都江堰大气探测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第二节“十四五”发展形势“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都江堰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文旅增长极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的关键时期,我市气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更具有战略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气象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科学谋划都江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民生保障不再是简单托底数、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要抬基数、实现高品质生活。着力解决气象在服务供给、区域发展、科技支撑、职能发挥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保护生命安全、赋能生产发展、致力生活富裕、守护生态良好的新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协调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气象联防联治,推动气象服务保障与城市现代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和应对能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链管理,提升要素可及性和服务精准性,让气象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第三节问题与短板当前都江堰气象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极端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还不强,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预报准确度还不高,预警提前量还不够;二是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还不完善,公众对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待提升;三是智慧气象服务水平不高,还不能满足都江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的发展定位;四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气象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气象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五是应对极端天气的监测手段还未健全,气象要素的采集没形成闭环。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和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五大新城”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推动都江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实现建成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文旅增长极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和构建“五大新城等未来五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提供坚实的气象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发展气象事业,推动气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气象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服务导向。围绕都江堰构建五大新城"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主动作为,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气象工作各领域,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推进研究型业务,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创新性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机制。坚持深化改革。发挥改革的开路先锋、示范引领和突破攻坚作用,破除制约都江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气象治理现代化水平。第三节发展目标(一)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建成公园城市示范区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气象保障都江堰重大战略和服务国计民生水平显著增强,基本实现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二)“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江堰相适应的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和科学高效的气象治理体系,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显著增强。科学高效的现代气象治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响应、联动处置、效益评估等各项工作举措进一步完善。气象法治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依法行政、依法治气能力明显增强,气象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更加规范,监管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基本建立“集约高效、全时全域、综合立体、专业先进”的气象观测体系,中小尺度和极端天气监测能力明显增强。构建“智能精准、无缝隙、全覆盖”的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预报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科技活力、创新效益持续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建立“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信息发布和社会传播快速高效精准,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建立。“五大新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专栏1“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2020年数值2025年目标值属性1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分)9193约束性2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99保持99以上约束性3自动气象站网平均观测密度(公里)65预期性4天气预报准确率气候预测准确率(%)70.577预期性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74.384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78.285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90935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分钟)3548预期性注:上述指标依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指标评估方法和中国气象局预报质量检验评定办法计算。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支撑城市运行管理,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一)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构建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加强部门间规划统筹和共建共享,健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组织部署、应急指挥、舆情应对的部门间联动协同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面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建设“多员合一”的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发展气象志愿者队伍。(二)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制度,实现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影响人群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建立智慧气象信息平台,实现气象预警信息与有关部门信息发布渠道的高效对接,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畅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完善”31631”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递进式服务工作机制,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三)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完成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建立数字化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应用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产品在城乡建设、灾害评估、指数保险等方面的应用,完善中小河流、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提高各行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四)提升市民气象科学素养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气象科普宣传纳入市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建设融媒体气象科普平台,创新创作灾害仿真模拟、灾害影响动画等可视化、数字化气象科普产品。以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为桥梁,开展“世界气象日”等气象科普品牌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科普活动,推动气象科普和产业融合发展。专栏2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融媒体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构建覆盖不同区域、面向不同群体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网络。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第二节筑牢监测预警基础,完善智能气象监测体系(一)加强气象立体感知网建设推进精密气象监测。落实四川省气象监测预警“防风险、补短板”工程建设任务,优化综合立体观测站网。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等观测站网建设,在洪涝灾害敏感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区增补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在人员密集区、主要街道、内涝易发点等城市气象灾害高敏感区布设气象智能感知设备。推进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建设,提升小尺度精密监测能力,补全我市无人区域的强对流天气监测手段。推进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专栏3极端天气立体感知网建设健全极端天气立体感知网。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构建超高时空分辨率协同式精细化天气观测系统。城市气象灾害易发区、高敏感区智能气象观测站网。在关键区域增建基于北斗卫星通讯的气象观测站。建设交通、旅游、环境、生态等专业气象观测站。(二)强化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开展基于地形、城市下垫面、植被等影响的多源气象监测资料适用性研究,构建精细化格点实况数据集,强化气象监测实况服务。面向交通、旅游、健康、电力等行业,研发基于任意位置的气象观测服务产品。完善气象观测运行保障机制,提升观测装备保障水平。推进观测运行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系统实时监控。(三)提升气象综合监测社会化水平集约利用公安“天网”、智慧城管、公共交通、水电气设施等城市智能感知设备及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自动感知信息,丰富气象监测信息。加强社会气象监测的规范管理,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气象观测,统筹协调部门、行业、企业等气象观测资源共建共享。建立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集天气监测、孕灾环境、承灾体等综合涉灾数据库,为灾害性天气影响预报与应急处置提供基础信息支撑。第三节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发展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一)完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建设集智能分析、预报订正、质量检验、产品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平台。构建高分辨率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操作“一平台”、管理“一本账”的智能数字气象预报新业态。实现智能网格实况产品分辨率1公里10分钟更新,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1公里时间分辨率02小时预报10分钟更新、024小时内1小时滚动更新、110天3小时更新。(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精准水平强化多源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研究,发展灾害性天气快速监测识别和报警技术,发展物理机制与统计模型相结合的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分类分等级预报技术,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时临近快速滚动要素预报和订正技术。建设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提高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的精准预报水平。(三)发展重大灾害性天气影响预报推进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报转变,基于强降水、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对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灾种以及交通、旅游、健康、能源等行业的影响,建立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阈值指标体系,建立气象影响预报业务。应用高分辨网格化实况产品及预报产品,将风险预警嵌入城市精细管理,实现气象风险预警与城市防灾减灾指挥体系的融合对接,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支撑。第四节助力发展乡村振兴,突出气象为农服务保障(一)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提升农业气象观测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成果引进与应用推广。(二)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与效益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强降水、大风、冰雹、低温冻害、连阴雨、湿害等气象灾害和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强化关键生育期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服务。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推进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气候品牌建设,提高都江堰旅游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第五节围绕重大发展战略,提升重大气象保障能力(一)构建协同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跨区域、跨流域气象保障体系建设合作,实现区域发展规划对接、能力建设互补、信息共享共用。开展气象智能网格协同服务、灾害性天气预警联防、大气污染防治应急联动,提升区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区域一体化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区域灾害性天气协同监测与预警服务系统,开展区域共性气象科学问题和关键气象技术联合攻关。(二)提升重大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机制和业务流程,着力提升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重点项目气象观测站网,强化基于时间、事件和位置的精密监测。针对活动场地、活动路线建立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提升重大气象保障定点定时定量预报准确性。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三)提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能力在关键地区、灾害易发区、重要场所建设基于北斗卫星通讯的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移动气象应急观测站,提升极端情况下的气象应急观测能力。建立突发空气污染事件、突发森林火灾应急服务系统。在成都市气象局构建备份气象数据系统,实现气象业务异地备份,提升气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第六节助力智慧蓉城建设,提升现代智慧气象水平(一)增强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坚持“行业+气象”智慧应用场景发展思路,做好气象影响预报预警数字化插件的应用,推进气象信息融入防汛、生态环境、应急、交通、旅游、城管等智慧应用场景,发展交通、旅游、健康、户外、运动等专项气象服务,将气象风险管理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环节。面向重要领域、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开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增强气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二)建立惠民智慧气象服务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满意度。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面向公众的气象实况监测产品和短临预报分辨率等。精准推送普惠化、分众式气象服务,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专栏4“智慧蓉城”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气象融入“智慧蓉城”建设。建设智慧气象信息平台,对接水务、生态环境、应急、交通、旅游、城管等部门。建设研发“+气象”融入式智慧应用场景,将气象数据产品融入“智慧蓉城”治理体系。(三)完善智慧气象信息支撑体系开展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实施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应用“云化”改造,形成“云+端”业务新格局。构成种类齐全、序列完整、质量可靠、实时更新的气象大数据资源,实现气象公共数据产品“一张图”。加强数据加工处理、挖掘分析和融合应用,提升气象数据支撑能力。提升智慧气象数据融合、技术融合、系统融合气象信息支撑能力。完善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全局一体化业务监控。第七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气象人才科技支撑(一)推进现代气象研究型业务建设进一步推动观测、预报、服务研究型业务协同发展,以智能网格预报、新型气象探测资料应用和智慧气象服务为重点,促进业务科研深度融合。完善支撑研究型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工作方法凝练,加快构建科研业务协调互动、业务发展统筹集约、体制机制保障有力的研究型业务格局。(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目标,引入省市级气象部门技术力量,加强气象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应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农业等行业的协同协作,研究本地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分布特点和触发机制及地形对强降水的影响,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影响研判、灾害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数值模式产品解释应用和预报智能化生成水平,推进快速、准确、智慧的实况服务应用。发展多源气象数据融合分析、智能网格预报客观订正、气象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本地化开发应用。(三)着力培养气象高层次人才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气象部门“161”人才计划,将气象人才队伍纳入省市级气象部门人才工程及地方人才培养项目,培育12名技术熟练、业务精通的基层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激励与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教育培训,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气象人才队伍。第八节推进气象各项改革,提升气象现代管理能力(一)深化气象业务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优化气象业务布局和流程,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综合业务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建立主体多元化的公共气象服务机制,拓展政府购买气象服务领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气象服务。以提升气象发展资源配置力为导向,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职能明确、权责协同、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二)推进气象法规贯彻落实加大对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严格开展防雷和系留升空气球安全监管、探测设施与环境保护、预报发布、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气象资料共享管理等执法检查活动。(三)加强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文化,集聚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学习型机关建设、服务品牌创建、职业技能竞赛等文化建设载体,力争建成省级文明单位。加强气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气象文化建设氛围,树立气象文化特色品牌。第四章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气象事业发展全过程,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根据气象工作部署和本规划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市气象局牵头,切实加强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全市气象事业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规划目标达成。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地方与中央财政共同投入保障机制,着力构建稳定有力的财政保障体系。通过积极争取省上、市上以及本级资金、统筹整合专项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等方式,切实保障项目实施。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保障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镇(街道)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由市气象局牵头组织开展规划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公布进展情况报告。名词解释1.临近天气预报:指未来O2小时天气预报。2 .短时天气预报:指未来O12小时天气预报。3 .“3163广递进式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机制:指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提前3天做出预报,提前1天发布气象信息快报、提前6小时发布短时天气预报,提前3小时发布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发布精细到镇(街道)的预警预报。

    注意事项

    本文(都江堰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都江堰市人民政府.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